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298章 ,工業的萌芽和世家的萌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8章 ,工業的萌芽和世家的萌芽

第298章 ,工業的萌芽和世家的萌芽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28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四年十月八日,長安城,景府。

景逸面色憂愁的在自己的大廳內來回走動。

而大廳內景家的幾個賬房拿著算盤,噼里啪啦的計算著上一年景府的收益。

他們沒有察覺自己老爺難看的臉色,反而是算盤越打越激動,臉色越打越好看,臉上的笑意已經忍不住了。

隨著他兒子的地位提升,天下的安定,陳郡大量虹吸四周的財富。陽縣景家的財富也是水漲船高,現在已經要有專門的賬房才能理清,景家一年的收益了。

管家也在一旁看著賬房計算出來的數字,當田地收益的賬本算出來的之后,驚喜道:“老爺,今年家族光糧食收成就有16萬畝,即便上繳稅費,咱家還能留下14萬5千石糧食,這還沒有算上今年的大豆收益。”

隨著田地畝產的不斷提升,但大漢還是每畝收景家三斗,他們家的田賦又變成了十取其一,甚至更低。

徐凡明白即便是漢吏也靠不住,即便現在靠得住,過幾年也會靠不住。什么上田,中田,下田劃分的方式,太復雜了,太容易被漢吏動手腳了。按照幾千年的套路,那必定是老爺們種下田,自耕農反而有上田,一層層稅賦壓在底層百姓身上。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在大漢的稅收體系當中,就沒有什么上田,中田,一律按照下田來收稅,一畝地收三斗,簡單明了,防止漢吏動手腳。

而這樣收稅,卻有一個連徐凡都沒有想到的好處,就是田地的畝產越高,相對而言田賦就越低,畝產三石,就差不多是十分之一的稅賦了,而現在景家畝產能達到四石,田賦已經降低到十二取一了。

很多老學究是看不上這點的,尤其是從魯國來的儒生,對他們來說,陳郡就是一個禮崩樂壞之地。

這也是徐凡沒有動楚地的原因,不單單是這些新貴多,而是楚地豪強現在不單是食利者,還是組織生產者,在這個時代他們也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的生產行為能帶動天下的發展。

景家已經開始轉型,從收租的地主,轉變成為了大農場主,判斷他們轉變的也非常簡單,就是景家每年都會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錢財。雇傭短工挖淤泥來肥田,購買鳥糞石來肥田,在自己土地上建設水渠,風車,完善水利設施。

陳郡也成為了大漢,水車風車最多的地方,水渠最長的地方,農業技術人才最多,對農田的投入最高,畝產最高的地方,一個陳郡糧食常年比內史郡還要多。

陳郡的主水渠剛剛修建好,地方上的輔助水渠就馬上接上,根本不用府衙操心。

陳郡的作坊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已經形成了集群效應。光紡織機超過百架的,大型紡織作坊就有上百家,要是算是陳郡民間的織布機,只怕有十幾萬架,現在的陳郡已經是一個紡織城市了,紡織業上下的產業鏈席卷了整個城郡。

而陳郡的百姓不但沒有聽這些老學究的話,還嘲諷他們道:“我陳郡禮崩樂壞,你們怎么還來這里。”

當地的百姓為了賺錢,連禮儀廉恥都不顧了,男女共同在一座作坊做事情不說,還給女工上萬錢的俸祿,這簡直是倒反天罡了。

管家想了想道:“這樣太不劃算了,老爺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也開辦一個紡織作坊,把苧麻紡成麻布,這樣可以賺千萬錢以上。”

現在陳郡紡織廠主到處搶紡織女工,一個紡織女工賺的比青壯都要多,而那種技術好的女工,俸祿更是超過了萬錢,可以可以養活一家老小,還能讓一家老小過上富裕的人日子,成為家庭的頂梁柱。

管家繼續說道“苧麻收獲了200萬斤,賣給朝廷的紡織廠有上千萬錢,除去人工成本和土地上的投入和稅賦,咱家可以賺500萬錢。”

而節節攀升的糧食產能,又可以讓陳郡養活更多的人口,反過來推動了陳郡手工業的大發展。

即便是鋼鐵行業,制糖廠賺的錢也不如紡織行業,而要是算上對普通百姓收入的提升,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十個鋼鐵行業和制糖行業也比不過紡織行業。

管家繼續道:“當年楚國還在的時候,家族的收益也不過如此,這鳥糞石簡直就是寶貝呀。”

所以在陳郡富裕家庭,都是加大了對自己家的田地投入,想盡辦法提升田地的畝產,大漢新式曲轅犁,買!水車風車,建!水渠能增產,修!土化肥能增產,學!鳥糞石能肥地,買!

而這些地主豪強的行為,又帶動了陳郡普通百姓對農業的投入,其他地方還沒有普及的農家肥,陳郡的農戶幾乎人人都懂。

同時陳郡也是均田最徹底的地方,俸祿少于千錢,農戶直接找朝廷要100畝土地,自己給自己種地。在這種情況下景家想要留住農戶,就必定出這個價格。

大漢其他郡縣對鳥糞石還處于遲疑態度,但會稽郡來的鳥糞石,卻在陳郡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

總之用盡一切可以提升糧食畝產的方法,而這也導致了陳郡糧食產能,每年都有很大的提升,幾年時間糧食增產了兩倍多。

同時在楚地,徐凡最厭惡佃戶制度已經沒有了。而是雇傭農戶,包吃住不說,每個月還有上千錢的俸祿。這倒不是景家心善,而是陳郡是大漢最富裕的城市,在陳郡打工,最低也有800錢,還要包吃住。

而后管家激動道:“老爺您在長安不知道,現在開紡織作坊太賺錢了,陳郡的人只要有錢,就會開辦紡織廠,一年就可以回本,第二年就可以開始賺錢了。”

這些魯儒尷尬的說不出話來了,他們來陳郡,一是自己的家鄉成為的戰場,他們為了躲避戰火來到此地。

二就是因為陳郡富饒,機會更多,可以賺更多的錢。

陳郡就是大漢的魔都,大漢財政一成都是靠陳郡提供。天下的財富也在向陳郡匯集,這些人逃難當然要逃到富裕之地來。

“你們自己賺不到這么多錢,就嫉妒那些紡織女工,虧得你們還是讀書了。”陳郡可是大漢的龍興之地,整個社會都在快速富裕,當地百姓可是有大漢子民的傲氣,哪里容得下這些老學究,在這里胡言亂語,干擾自己的生活。

而這也說到這些儒生的痛點了。他們在陳郡的俸祿也就是上千錢,多點的也就是三四千錢,雖然在陳郡也可以算是中高收入者了,但比不上紡織女工,卻成為他們的痛點了,只能一個勁說陳郡禮崩樂壞。

但從這也可以看出陳郡的富饒,這些大大小小的紡織廠,每年可以生產出幾百萬匹各色布匹,現在陳郡已經有后世蘇州衣被天下的樣子了。

紡織業卻是勞動密集生產業,而大漢均田,整個天下勞動力缺乏,所以各家紡織廠搶人的時候,開的俸祿非常高,這才出現技術好的紡織女工俸祿萬錢的事情。

整個陳郡財富膨脹式增長,天下的錢財都涌入陳郡,被這些勞動力獲得,底層百姓的財富快速增加。

于是陳郡大量出現市民階級,各種紡織城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來,戲院,茶館,客棧,酒店等為市民階級服務的設施也大量涌現,現在的陳郡已經有后世幾分江南水鄉的樣子了。

富裕的陳郡百姓自然有幾分看不上外地人了。尤其是這些人還敢鄙視他們現在的生活。

開紡織廠已經成為了陳郡的潮流了,即便是普通農戶,家里賺錢了,也會置辦一架新式紡織機,所以景逸的管家才會有這提議。

但景逸卻沒有在意管家的話,而是說道:“今年我們的家的田賦按照三成稅賦上繳,每畝上繳一石三斗,只能多不能少。”

管家愕然道:“老爺您知道這是在說什么嗎?這是要拿出五萬石的糧食去上交啊。”

而后他痛心疾首道:“咱們家現在雖然富裕了,但也不能這樣敗家呀。您不是說要給少爺積累錢糧,準備建設封國,家族還有十幾個子弟要上下打點,咱們家這兩年雖然賺的多了,但要花的更多啊。”

景家追隨大漢也在快速發展,除了景濤這個將軍之外,家族出了三個軍司馬,還有兩個縣令,十幾個薔夫等級的漢吏,要算上景逸賢者身份,景家的勢力遍布大漢的高層到地方,軍方到政壇。

景家算是站對了風口,以前他們看不上的小吏,但隨著大漢地盤不斷擴張,景家子弟的官職也在不斷提升。從亭長,游繳升到縣令也不過三年時間,幾乎每年都會實現一個階級的大跨越。

而這種事情在當年的楚國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縣令也是有兒子的,他的兒子會繼承他這個縣令的位置,同樣將軍郡守也有兒子來繼承他們的位置,這樣一級一級往下壓,不但下層的人一眼望得到頭,上層的人也是一樣。

而大漢卻不一樣,上層的家族還沒形成,上升的通道依舊流暢,做得好縣令可以成為郡守,郡守可以成為朝廷的重臣。

當然想要升官,光做事情是不夠的,要有關系,要上下打點。

徐凡雖然抓的嚴,但任何制度肯定是有空子的,只要是想鉆,肯定是找得到的。

更不要說執行制度的也是人,人家把這看成是人情往來,徐凡也沒有辦法,人家還可以合理合法提拔自己人。

所以到了景逸這種層次,每年上下打點,人情往來的開銷是非常大的。景家賺的每筆錢都是有去處的。現在因為景逸的一句話,多出三萬石糧食的開銷,也就不怪管家說他敗家了。

景逸嘆口氣道:“敗家的前提也得是有家可以敗。”

“管家你不在長安城,不知道現在天下局勢,齊地烽火連天,中原河北之地的貴族豪強,全部被大漢抓住,發配邊疆,陛下一向不喜我等掌握太多的土地,要是還發現我家偷稅漏稅,只怕我景家未必不是一個發配邊疆的命運。”

景逸是被大漢的舉動嚇到了,他本就不是一個膽子大的人,要不然當年也不會拒絕周章了。

十幾萬貴族豪強被漢吏以通齊的罪名抓捕,發配到遼東這樣的寒苦之地。當今天子這比始皇帝都要狠辣呀。

始皇帝即便是遷徒貴族豪強,人家也是遷往關中這樣的富裕之地。

把人發配到遼東,河西,南中,黔中等地去開荒,這能活下幾個人,這是要把中原,河北貴族豪強榨干最后的價值,這恐怖的下場,誰能不害怕。

即便景逸明白,以他和周章的關系,加上他兒子在大漢軍方的地位,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出現在他們身上。

但萬一出現了怎么辦?這誰能說的準。

景逸唯一想到保全自己家的辦法,就是順著天子的意思辦事,天下想要多收他們的稅,他就多上繳一下,反正錢糧這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們家也足夠多了。

“不至于吧,以我們家在大漢的關系,誰敢清洗我們。”

管家一直在陳郡打理景家的家產,雖然知道齊漢大戰,但對中原的情況了解的不多,更加不會想到,天子名義上是大齊王,轉頭就清洗了整個中原,河北之地的貴族豪強。

但景逸卻道:“這誰又能說的準?當今天子在沒得天下之時,仁義大名天下皆知,但現在一個通齊之罪就清洗了十幾萬貴族豪強,如此手段,堪比當年的始皇帝,誰敢保證陛下會看不慣景家,對我景家下手。”

以前景逸自認為很了解當今天子,但現在他卻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了,他反而越來越覺得,當今天子和始皇帝越來越像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項彪來到了景逸的府邸。

“我家在項縣有8萬畝田地,水車風車配備齊全,畝產可達三石五斗,現在想要賣了,老友你愿不愿接收?”

景逸苦笑道:“現在這種情況,誰還敢接手土地,尤其是你們項家的土地。”

景逸一臉同情的看著自己這個老朋友。

項家本比自己的家族還要強盛,不但出了一位國公,在大漢軍方還有幾十位軍官,光兩千石都尉就多達三人。千石軍司馬更是有十幾位,畢竟項家本就是將門,軍中升遷速度快,投靠天子的時間又早,天時地利人和全占盡了。

在外漢占據齊國,項家的勢力在這幾年達到巔峰,比當年在楚國之時要強盛多了,說是大漢第一勛貴也不為過。

但現在齊王造反,算是讓項家里外不是人了,家族強盛的勢頭急轉直下,連他都不確定項家能不能過這個坎。

項彪苦笑道:“以后就是陳家了,某現在叫陳彪。”

景逸點點頭,表示理解。

但他想了想道:“現在能救你的只有周兄了,你還是把自己手下的土地賣給朝廷吧,這樣漢王能高興一點。說不定伱家的事情還有轉機。”

項家的事情他可不敢介入。

陳彪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于是就去丞相府找到了周章。

而此時周章異常忙碌,既要忙碌大漢秋收事宜,又要安排好六十萬大軍的后勤,還要想辦法最大限度減少,民間因為缺少勞動力,造成糧食的減產,還要準備開辦賢者會,匯報大漢一年的發展成果。

不過當小吏說項彪要見他,他還是馬上請他過來。

“陳彪見過丞相。”

周章愕然的看著陳彪對自己行禮。

而后周章明白說道:“你放心,陳曉是陳曉,項羽是項羽,陛下沒有打算遷怒你們項家,為了讓陳曉安心,陛下還任命陳曉為鎮南軍副將。齊地項氏和漢地項氏早就分家了,這點陛下是清楚的。”

陳彪聽到這話有些安心,但還是說道:“現在朝廷大戰,必定會缺少錢糧,我們陳家愿意捐獻8萬畝良田,要是還不足,我陳氏愿意再捐獻一千萬錢。”

周章知道陳彪還是不安心,不由得苦笑道:“田地朝廷收下了,就按照正常的市價購買,錢就算了。

這樣你放心了吧,天子本就不喜歡株連之刑,更不要說陳曉是我大漢的開國元老,天子還需要陳曉開拓南中。”

聽到這話陳彪松口氣,只要天子還需要自己兒子做事情,他們家的下場就不會壞到哪里去。

周章繼續說道:“這場大戰結束之后,你和陳曉就安心開拓南中地區。”

陳彪點頭道:“某定會為天子開拓好南中。丞相您貴人多忙,某就不打擾你了”

周章看到退去的陳彪無奈的搖搖頭,他這個老友的心結只怕很難消除了。

同時他也為中原的情況感到擔憂,這不是陳彪一個人找他尋求安慰。

來到長安城的賢者他們,都被中原河北的情況嚇到了,他們和貴族豪強關系親密,不少人都是結成了姻親的,他們擔心這樣的清洗行為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所以今年的賢者會極其熱鬧,不少人都是拖家帶口的跑到長安城來。長安城已經被他們看成是庇護所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