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267章 ,儒家應對方法和劉邦立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7章 ,儒家應對方法和劉邦立國

第267章 ,儒家應對方法和劉邦立國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3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長安城,孔府。

張生氣憤道:“劉邦流氓太可惡了,現在整個長安城都說我儒家是無用的學說,大量的儒家子弟轉到墨家農家,再不想辦法改善此次我儒家的名聲就要臭了。”

歐陽生道:“師伯,能不能向陛下上書陳述劉邦的所作所為,讓陛下來處罰他,讓也讓天下人看看我儒家也不是好欺負的。”

劉邦的所作所為,只要是儒生就都受不了,這是把他們臉往地上踩呀。

叔孫通卻搖頭說道:“要真這樣做的話,我儒家的名聲才是真的臭了。現在不是劉邦一家拒絕我儒家子弟,而是二十幾位諸侯統統不喜歡我儒家子弟,再加上有其他諸子百家之能挑撥,只是處理不好我,儒家必定損失慘重。”

孔鮒搖頭道:“這些年我儒家太過于務虛而太少務實了,居然出現如此一問三不知的弟子,被諸侯嫌棄自是當然了。”

孔鮒可是實實在在的孔子嫡傳,儒家六藝全部精通,年輕的時候能騎馬,能提劍砍人,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敢帶著自己上百的門生跑到徐凡這里跟他造反。

說句實在話,孔鮒當時要是在劉邦的府邸之外,遇到哪個儒生都要打他一頓,沒有本事就安心學習,不要打著儒家的旗號招搖撞騙,抹黑儒家的名聲。

伏生淡然笑道:“實學本就是墨家和農家長處,像劉邦這些諸侯王要去大漢之外的土地,建立屬于自己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一無所有,四周全部都是野人。還需要大漢的支持才能站穩腳跟,本就是適合莫家農家發展之地。”

“但我儒家也不是沒有優勢之地,我儒家在算學當中獨占鰲頭,某就是不知道當初那個學子是不是沒有把自己的優勢說出來,還是根本不懂算學。”

雖然很反常識,但這個時代算學最好的卻是儒家,屬于六藝之一,而后徐凡把算盤帶到這個世界來之后,正統的儒家子弟都能打的一手好的算盤。

“二就是在教化之道,我儒家獨占鰲頭,諸侯建國之處,野人遍地,據說遼東王之所以讓出遼東就是因為遼東的野人太多,不服教化,以及于遼東的秩序徹底崩潰,而就是我儒家子弟建功立業之時。”

孔鮒嘆口氣道:“諸子百家本就各有優勢,我儒家的優勢并不比其他百家差,只是我儒家雖然弟子眾多,但終究是魚龍混雜。”

儒家雖然是百家當中最興盛的一家,可以說天下讀書人一半都可以算是儒家子弟,但就是因為人多勢眾儒家派系眾多,孔鮒即便是孔子嫡傳,但也沒有掌握儒家太多話語權。

伏生笑道:“有教無類才是夫子之道,要是都按精通六藝的標準來教導學生,儒家也不會有今日興盛的勢力。”

孔鮒教導的弟子雖然多,但他本人卻是屬于儒家的精英派,認為儒家就要教導一些精英弟子上馬人砍人,下馬人能治國。

伏生卻認為有教無類,只要愿意學習儒家經典,哪怕是個奴仆也要教。

這個時代的儒家還是極其具有先進性的,甚至可以說比其他諸子百家都要先進。你能聽到有放牛娃的大儒,放豬娃的儒生,但在其他學派卻很少出現。

黃老就屬于貴族學派,招收弟子大部分都是貴族出身,加上精英教學的理念,對這個時代的底層百姓來說,黃老的執政理念很好,但想加入進去卻非常難。

法家更不要說了,以吏為師,講究家學淵源,底層的百姓他們根本不招收,算是領先版本三四百年了。東漢那群門閥的源頭就是這里。

這個時代適合普通人的學派只有儒家,墨家,農家,歷史上墨家和農家在秦末之后就消亡,所以想要上進的普通人只能加入儒家,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承認了儒家的競爭的成果,只能說歷史選擇儒家。

叔孫通道:“四叔現在不是爭論這些的時候,而是要改善我儒家此時的困境。”

伏生問道:“想要改變儒家此時的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個儒家子弟投靠沛侯。”

而后他看向自己的兩個弟子問道:“你們二人誰愿意投靠沛侯。”

兩人對視一眼。

最后張生道:“弟子愿往。”

翌日,張生來到劉邦府邸大聲道:“儒家之弟張生請見沛侯。”

劉邦聽到這聲音眉頭一皺道:“怎么還有儒生到乃公這里來,難道是想過來報仇的。”

劉邦對儒生的鄙視和仇恨是從小帶來的。

劉邦的家族本是魏國的豪強之家,只是魏國在大秦的打壓之下,劉家逃到了泗水郡。

當時的劉邦的家族還有點財富,劉老太公就把自己劉邦送到魯地求學,只可惜當初當時劉邦的家族已經沒落成寒門,而劉邦本人也沒有什么學習的天賦。這樣又笨又窮的劉邦,自然就成為了其他同學欺凌的對象了。所以成年之后,劉邦對儒家也沒有好感。

婁敬道:“君侯不可小看此人,他是魯地大儒伏生的弟子,而伏生是孔宗師的師弟。”

劉邦皺著眉頭道:“把人請進來。”

沒多久張生就過來,他看著劉邦道:“張生見過沛侯。”

“你是想為儒家來報仇的?”

張生搖頭道:“某是想要投靠沛侯。”

劉邦來了興趣道:“你不會也想來坐乃公的沛侯之位?”

張生道:“沛侯說笑了,您要建立諸侯國,豈有拒絕人才投效的道理。”

劉邦笑道:“那你有什么本事,不會又是那管人的本事吧。”

張生道:“某精通儒家六藝,沛侯想要建立諸侯國必定少不了精學算術之人,而且遼東野人遍地,沛侯想要在遼東扎下根來,就必須教化野人,把遼東的野人變成沛侯您的臣民,而教化之道,天下無出我儒家左右者。”

劉邦沉思片刻,這個時候才想到,他要把野人變成自己人,還真少不了這些儒生。

這個時候劉邦才恭敬行禮道:“劉邦得遇先生,真如魚得水,先生就先為我帳下參謀,先生立下功勞之后,某再籌謝先生。”

大漢四年二月九日。

劉邦帶領上千開拓隊伍從關中一路北上來到廣陽郡。

他在拜見季心之后,就找到他的小老弟彭越。

“兄長你來的好快啊。”彭越激動道。

劉邦哈哈大笑道:“好不容易陳馀這個討厭鬼跑了,某當然要快點占住好地方。”

彭越道:“此時遼東極其混亂,兄長可不可等閑視之?”

陳馀在和大漢完成土地交易之后,也想給大漢一個教訓,直接帶著自己的軍隊和親信的家屬離開了遼東。

遼東的局勢本就混亂,少了陳馀鎮壓之后,更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呂臣只能派遣大軍鎮壓襄城先一步穩定局勢。

但呂臣實力有限,他現在倒是極其歡迎自己的部下趕快在遼東建立屬于他們的諸侯國,好讓自己有些朋友在遼東扎根。

劉邦笑道:“亂好呀,只有亂我等才能亂中取勝,為兄拜托你把某的隊伍送到遼東去了。”

劉邦這上千人的隊伍當中,有八百多人都是訓練過的沛縣子弟兵,他自信一般的胡人部落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彭越道:“兄長要在遼東扎根,某有幾句肺腑之言想說與兄長聽。”

劉邦道:“說。”

彭越道:“兄長的諸侯國一定要建立在遼河或者垻水能直通大海的河流附近?”

邦不解的問道:“為什么?”

“遼東距離大漢本土太遠了,從陸路走到遼東要走三四千里路,這一路上走著荒漠沼澤,根本沒有幾個城邑,所以陸地上的補給幾乎不可能只能從海上補給。所以諸侯國建立在沿海,沿河一帶最好,這樣大漢能支援兄長。

兄長建立諸侯國必須要購買海船,要不然的話,不管是貨物運輸還是和野人交易都極其困難。

兄長的諸侯國想在遼東扎根下來,就必須和四方的野人交易商隊是少不了的,而想要商隊就必須要有海船。”

劉邦道:“為兄多謝你提醒了。”

在離開之前,彭越還給了劉邦一張遼東的地形圖,記載了遼東各個部落勢力和大致的水澤,山川,地形,地理等。

劉邦帶著這戰地圖召集自己的心腹道:“這就是遼東3000里江山的地圖,我等要把諸侯國建立在什么地方?”

“可以建在襄城附近,這里靠近遼河有出海口,我等可以從海運聯系大漢,而且還可以得到呂國公的幫助。襄城也在附近,可以得到大漢的支持,有這些我等新建立的諸侯國可以快速扎根下來。”劉邦的大舅哥呂澤馬上說道。

但劉邦卻皺著眉頭道:“這位置不好,三面環海,北面又是呂國公的封地,沒有擴張的地方,某來遼東是想要建功立業的,要當小諸侯國,某干脆留在大漢享福就是了。”

張生點頭道:“君侯說的不錯,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分封在中原的諸侯,雖然占據了富饒之地,但卻沒有發展的空間,幾百年來一直都是小國,最終被其他大國吞并,而像楚,秦等諸侯,本是小國,爵位也只是子爵,但卻因為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稱霸一方。”

“雖然這是春秋時期的事情,但現在大漢分封卻可以套用在遼東,選擇安全的地方那必定就是沒有擴張空間,沛國就不能壯大發展,最終只會跟中原的諸侯一樣被其他的強國吞并。”

呂釋之不屑道:“有天子在誰敢亂吞并諸侯。”

張生不屑道:“當年周天子也是這樣想的,大周的天下也就維持了不到兩百年,余下的六百年全是禮樂崩壞的時代。”

呂釋之還想反駁。

劉邦怒道:“你想要我們的子孫后代困死在這遼東,不能吃苦你就回大漢去,我們來這里是為了子孫后代打天下。”

而后劉邦對張生拱手行禮道:“先生認為我等應該在何處建立諸侯?”

張生道:“垻水附近,一這里面有東胡這樣強大的胡人,我等容易扎根于此,先期我等不會遇到強大的敵人。

二就是垻水不到百里就是箕子之國,我等你想要扎根遼東就必須要有懂得種植土地的農戶,大漢均田,天下的百姓都有土地。除了亡命之徒敢來遼東之外,少有人大漢的百姓來此,沛國想要發展就可以吸納箕子之國的百姓來開墾土地,等時機成熟,我等甚至可以吞并這箕子之國,讓沛國實力大增。”

劉邦聽完這話喜道:“某聽先生的,就在這垻水立國。”

大漢四年三月十五日。

劉邦在彭越的幫助下,在廣陽造船廠訂購了三艘千石運輸船,而后在彭越的幫助下,帶著自己的部下和物資一路,一路從垻水入海口,深入百里,在一個水草豐茂之建立了一個可以容納千人的營地。

大漢四年三月十八日。

劉邦帶領所有手下,用鐮刀和鐵鍬挖掘出一個幾萬畝的隔離帶,然后一把火把里面的野草,野樹等植物燒的干干凈凈。

而后用鐵犁開墾土地。這里的土地是生地,里面有石頭,有密密麻麻的草根,甚至還有用樹根,開墾的難度極其大,上千人開墾半天也只有一小塊有耕地的樣子。

眼前的太

陽越來越高,所有人都汗流浹背了。

劉邦道:“休息一刻鐘。”

聽到這命令之后,開荒的人三三兩兩的找樹蔭休息。

劉邦和婁敬等人聚在一起。

劉邦看到有的狼狽的張生笑道:“某還以為先生不會種地,卻沒有想到先生拉犁速度比某都要快。”

張生氣喘吁吁的翻白眼,卻不回答劉邦這話,張生明白,劉邦說這話是想拉近和自己的關系。

這段時間和劉邦相處,張生已經明白了,劉邦這個人仁厚不拘小節,對有本事的人異常恭敬,只是底層出身,不懂禮儀,恭敬的方式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倒是呂澤笑道:“當年劉老太公讓你安心種地,你不安心種地,反而要去做游俠。現在倒好一把年紀了反而主動拉上了犁頭。”

劉邦反駁道:“這怎么能一樣,以前的暴秦稅率那么高,收獲的糧食一大半都被那些貪官污吏收走了,乃公怎么能心甘情愿的種地,而現在這是建設屬于我們的國家,現在開出來的每畝土地都是屬于我們子孫。”

呂釋之問道:“妹夫我想要一萬畝土地你也能給?”

他呂家本有不少土地的,但在大漢占據泗水郡之后,這些土地大部分被均了。家產被奪了,呂釋之內心還是有失落的。

劉邦沒好氣道:“這里到處都是土地誰管你開墾多,有本事開出十萬畝土地,乃公都不管你。”

而后劉邦看向婁敬問道:“我等要開墾出多少土地才能自給自足。”

他們現在遠離大漢本土糧食問題是最重要的。

婁敬道:“第一年刀耕火種,這幾萬畝土地能收獲兩萬石糧食就已經算好的了,等第二年我們養地之后,糧食的收益才會慢慢增加。”

張生道:“這里四周都是野人,光有一個營地不安全,我等還是要建立城池才能站穩腳跟。”

劉邦看著累的氣喘吁吁的部下無奈道:“缺人手。”

張生看向遠方,野人眼前一亮道:“某找到人手了。”

他在不遠處的樹林當中,看到有人影在穿梭,他們一個個警惕的看向這邊。

劉邦也看到這些野人笑道:“某怎么沒有想到。”

“兄長,帶上親衛和禮物我們去拜訪這些鄰居。”

呂澤道:“諾。”

而后呂澤和劉邦兩人帶領100士兵,帶著十石粟米,一大壇米酒和十匹布跟著這些野人找到了他們隱藏在山林的部落。

當然劉邦帶領如此多的精銳來到這個野人部落之外,引起了他們的警惕,部落的婦孺躲在后面青壯拿出簡易的長矛和劉邦他們對峙。

“大漢沛侯劉邦來拜見鄰居。”劉邦叫道。

呂澤道:“這些野人應該不懂漢話。”

“大漢是什么國家?”野人首領一開口就打呂澤的臉了。

“中原之國就是大漢了。”劉邦笑道。

野人首領不相信道:“中原之國不是大秦?”

劉邦道:“那是以前的事情了,暴秦無道已經被我大漢給滅了。”

然后他好奇道:“你怎么會漢話?”

野人首領道:“有漢商會來某的部落,所以我們才學會了漢話。”

劉邦吃驚道:“我大漢商賈的步伐行進到如此遠的地方,真是可怕。”

“你們來此做什么?”

劉邦指著自己的禮物道:“來交朋友。”

在劉邦的示意下,幾個士兵把糧食,米酒和布匹擺在這個首領面前。

對這些野人部落來說,不管是食品還是布匹都是最珍貴的物資,他們也沒有學會大漢的謙虛客

套,既然劉邦都說這是禮物了,那就接受。

野人首領喜道:“以后你的部落和我的部落就是朋友了。”

而后野人首領就把這些禮物帶回了自己的部落,同時邀請了劉邦吃了一頓燒烤。

酒足飯飽之后劉邦笑道:“我請你去我的地盤上去用餐,我大漢的食物天下第一,絕對比你這些燒烤好。”

野人部落首領道:“好,明天我就去你的部落看看。”

野人部落首領是個實在人,第二天果然帶著幾個親衛就來到了劉邦的營地。

劉邦大喜當即拿出酒肉招待野人首領。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