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248章 ,聯姻和長安的變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8章 ,聯姻和長安的變化

第248章 ,聯姻和長安的變化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30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說完兩人進入番陽城,只見城內街道寬廣整潔,繁華熱鬧,商賈云集,民生安康,人群川流不息,這讓英布感覺到,當初的長安城也不過如此。

這怎么可能,長安城有幾十萬人口,這番陽只有上萬人口,完全是一個小縣城。

英布搖搖自己的腦袋,想要把這幻覺弄掉,但他卻不知道,這只是因為他一直待著蠻荒之地,忽然進入一個比較繁華的城池造成的錯覺。

而后吳芮帶領英布來到自己的侯府,路上英布不斷向吳芮請教如何建立領地。

而這吳芮就太有經驗了,在這個時代吳芮就是少有的開拓者,整個廬江郡幾乎都是吳芮開拓出來的。

可以說吳芮就是為了一個種族開拓基業的英雄。

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會把吳芮看成梟雄,甚至想辦法打壓他,但徐凡受到后世影響,非常尊重這樣的吳芮,即便他沒有立下多少功勞,還是把他封侯,承認他對廬江郡的統治地位。

而徐凡對吳芮的態度也影響到英布,加上加上自己開拓英國的艱辛,有了番陽的對比,自然對吳芮更加客氣了。

吳芮看到英布如此好學,于是把自己開拓的經驗告訴英布,以自己十幾年的經驗為例,告訴英布怎么藏兵于民,如何興農興商,要大膽革除弊政,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要興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勵農耕的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英布聽到這話大為受益,甚至還找來筆墨記錄吳芮的經驗。

吳芮是極其羨慕英布可以種植甘蔗不說,天子還派遣工匠給他弄了一個榨糖廠,這就是給英布一個金礦啊。

于是到來晚上的宴席,吳芮找到本地官員做派,這些官員討好英布說一些好聽的話,氣氛極其熱鬧。

英布決定全力擴張甘蔗田,但英國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問題也要解決。

毛蘋繼續說道:“英布是天下英雄,的確是良配,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看上丹兒。”

吳芮道:“此次去長安城,帶上丹兒,要是兩人情投意合,某就讓英布求陛下提親。”

英布就想到最靠近自己的番陽了。因為靠近彭澤湖,附近的土地平坦,再加上吳芮這十幾年修繕水利設施。番陽的糧食產能極其多,已經成為了附近的糧食產能中心了。

當夜吳芮對自己的妻子道:“本以為英布是個莽夫,跋扈將軍更是天下聞名,今日交流卻沒有想到會如此謙虛好學,對老夫也是很尊重。為夫打聽到,英布還沒有娶親,為夫想把丹兒許配給英布,你看如何?”

好不容易暴秦滅亡了,他們又要擔心漢帝削藩。

“但我等終究不是天子心腹,誰知道天子有沒有兼并番陽的想法,和英布聯姻,算是和天子搭上點關系。即便天子想要削藩也有人幫我等說情。”

吳芮苦笑道:“在長安城的時候,天子說要讓天下百姓休養生息,停戰三年。結果不到一年時間,東楚覆滅,上谷也被天子吞并,雖然天子吞并這兩方勢力各有原因,臧荼更是自尋死路。

毛蘋嘆口氣道:“這天下什么時候能真正太平。”

有過三巡之后,英布對吳芮道:“番陽侯,我英國缺乏糧食,想要在番陽定50萬石糧食,我們英國可以用白糖交易!”

而他是外番,不要說榨糖廠,連甘蔗都不敢多種,只能看著英布發財。

完成這筆交易之后,雙方酒席上可謂是主客歡怡。

毛蘋皺著眉頭道:“怎么著急?”

吳芮道:“沒問題。”

這讓吳芮異常高興,雖然他年紀比英布大,但爵位卻沒有英布高,本來他以為英布跋扈將軍應該會非常難相處,卻沒有想到會如此好學,讓吳芮的面子得到了滿足。

此時,毛蘋內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種無名之感,于是就對著吳芮創作了一首詩詞,“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而后來這首詩詞也流傳甚廣,后面還被收錄到《漢樂府》。

吳芮對妻子非常尊重,兩人的關系也非常好。

吳芮的妻子叫毛蘋,是天下有名的才女,歷史上吳芮攜妻子毛蘋泛舟于江河之上,二人經歷了戰亂后過上了平靜安穩的生活,也結束了多年以來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他們二人都感慨萬千。

英布在番陽休整一夜之后,他和吳芮組成船隊繼續往中原進發。由漢水進入宛城之后,他們的船隊才換成馬車,而后從武關進入關中。

大漢三年九月二十日。

可能是上蒼也可憐經歷三年戰亂的百姓,今年天下雖然有小澇小旱,但整個天下的整體趨勢卻是風調雨順的,陳郡大豐收,南陽郡大豐收,而在中原不少施了鳥糞石的官田更是畝產突破了4石,中原不少郡縣大豐收,一個個豐收的捷報傳向長安城,讓徐凡和周章等人松口氣,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長安城,趙里。

扶蘇穿著短褐衣肩上披著一條灰黑的麻布,頭頂上帶著草帽,手中拿著一把嶄新的鐵鐮刀,不斷收割著自己家的粟米。

而在扶蘇身后的是他妻子蒙氏和扶蘇的三個兒女,他們也一把小鐮刀,幫助自己的父母收割。

日上三竿,扶蘇看到自己妻子和三個兒女都汗流浹背道:“歇一歇,休息一會!”

“終于可以休息了!”扶蘇的子女聽到這話,開心的跑到田邊的大樹下。

扶蘇也攙扶著自己的妻子走到一顆樹陰下面。

蒙氏把準備好的白開水倒出一碗遞給扶蘇道:“夫君。”

扶蘇一飲而盡,而后苦笑道:“往日某也自認為吃了苦。但只有今年親自耕作收割,才知道百姓的艱辛,如此辛勞卻要上交一半的收成,還要服幾個月的徭役,難怪漢帝起事,天下皆反,即便某是普通百姓,也要跟著漢王造反。”

蒙氏道:“夫君不說這些了,我們以后過自己安穩的日子。”

“兄長,兄長!”胡亥從遠處喊道。

扶蘇皺著眉頭看著胡亥,等他靠近,扶蘇斥責道:“現在是秋收時節,你若不在田里收割,亂跑什么?收不到足夠的糧食,你想餓死嗎?”

今年關中風調雨順,趙里的糧食普遍有2石左右,只有胡亥的田地因為照料的少,收成比其他兄弟差很多,大概就一石多一點,扶蘇早就不滿了,只是一直沒有找到胡亥的人影。

胡亥滿不在意道:“全收了難道就能吃飽,兄長若想要,就幫小弟收割吧,到時候小弟分你一半。”

扶蘇怒道:“這是什么混賬話,你以為現在父皇還活著,還能照看你。”

胡亥滿不在意道:“我才不要當農戶,辛辛苦苦種點地,連吃飯都吃不飽。我在長安城找到新的差事了,月報校整員,俸祿千錢,這農活,大兄愿意干,你就自己干吧,我是不干了,我這土地也佃給你了,伱每年分我一半糧食就夠了,我現在要回長安城享福。”

扶蘇不是以前那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子了,俸祿千錢差事,在長安城可不是那么好找的,月報校整員他也沒有聽過。

于是扶蘇馬上問道:“這樣的好事怎么可能落在你身上,你不會是被人騙了吧?”

胡亥笑道:“怎么可能,這是丈人幫某弄的職務,我那個老丈人還是厲害呀,居然改頭換面做什么小說家,他寫的文章很多人看,稿費特別高,一個月能賺上萬錢,他家起來了,總不可能不管我這個女婿吧,我去他家鬧了幾次他就幫我安排了這個職務。”

扶蘇繼續問道:“月報校整員是做什么的?”

胡亥道:“就是把收上來的文章看看有沒有錯的字,而后再去排版印刷,沒多久就會有上萬本書出來,這種書就叫月報,現在長安城的士子,已經人手一份月報了,賣的非常火。”

徐凡在長安的這半年時間,雖然沒有弄出太大的基建工程,活簽字印刷術和大漢月報就是他弄出來的,活簽字印刷術主要是為了大量印刷各種書籍,像大漢的圖書館當中,已經把諸子百家的經典全部轉換成為了紙質書籍,長安城的士子可以低價購買這些書籍。

當然,印刷術的出現,對很多人來說就不很友好了。

胡亥氣憤道:“當初我們抄書的差事,之所以不能繼續下去了,就是因為有這個活鉛字印刷術,這活鉛字只要燒好模塊,一次就可以印刷上萬本書,弄得我們差事都沒了。”

當初胡亥抄書可是也是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結果活鉛字印刷術,一出來他們的差事就被消滅了。讓胡亥吃了好一段時間的苦。

而印刷術出現之后,徐凡也用在抵報上,用來傳達長安朝廷到天下的命令,同時也讓天下的縣令了解長安城動向。對于抵報出現,周章可謂是欣喜若狂,有了抵報,大漢的上情下達便捷很多。

而后徐凡就想到了后世的報紙了,只可惜現在紙張的價格貴,印刷的成倍貴,時間長,徐凡還做不到日報的程度,但做個月報卻是可以的。

于是徐凡就就任命魯舒為《大漢月報》的總編輯,讓魯舒專門收集諸子百家的文章刊登上月報上,而正好秋收之后,大漢要舉行科舉開始,整個長安城不缺少士子,這讓《大漢月報》銷量非常好,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

而后胡亥道:“兄長,你不應該一直留在這鄉下,長安城每個月都會發現新鮮事物。以我們的本事,只要想找,就可以找到一個比種田更好的活。”

現在的長安城比以前的咸陽充滿了活力,每天都有新鮮事物,讓胡亥流連忘返,他已經不想繼續待在趙里這個枯燥的鄉下了。

扶蘇卻搖頭道:“某只想種地。”

胡亥看著自己頑固的兄長,搖搖頭跑了。他要帶自己的妻子去長安城過好日子。

扶蘇無奈笑了笑,他這樣沒臉沒皮倒是活的好。

大漢三年十月二日。

趙里秋收完成,扶蘇他們一家用牛車運載著要上繳的糧食來到戚鄉。

大漢雖然定下三成稅,但實際上收稅是按照下田的標準來收的,每畝收3斗,徐凡當然也知道這樣上田,中田就少了很多稅了。

但沒有辦法,大漢沒有那個組織力,完成精細化的收稅,真要分成三檔的話,只怕那些無法無天的漢吏會把下田改成上田,三斗稅收到九斗,那就真成了逼人造反了。

托了互聯網的福,上層怎么樣,徐凡不知道。

但底層是怎么樣的情況,徐凡可是一清二楚。

而定下下田的標準,加上每戶都有100畝土地,稅收就非常簡單了,幾乎每戶都只用上繳30石的粟米谷物或者是等價的經濟作物,像絲麻都可以用來抵稅。

除了交稅,戚鄉還是四周村里最大的糧食收購者,上面寫著粟米收購價90錢每石,小麥收購價110錢每石。這個價格讓很多農戶都非常失望。

一個月前關中的糧食價格還是每石200錢,但陳郡大豐收的消息傳到關中,糧食價格就跌下了200錢,接下來南陽郡豐收,中原豐收,每傳來一處這樣的消息,糧食的價格就要下跌一些,現在居然跌到100錢都沒有了。對每個關中的農戶來說,這相當于減少了一半的收入。

但扶蘇看到這個交給卻皺起眉頭道:“以前關中每石糧食的價格是30錢,現在居然還有90錢,難道大漢想要打仗,所以才大量收購糧食?”

公子高苦笑道:“大兄,你現在不是公子了,而是一個農夫,現在90錢的糧食價格,已經讓我少賺一半多了,30錢的價格,那真是辛苦一趟,除了糧食啥么也沒賺了,現在看還是小麥的價格高一點,某今年也種一季冬小麥試試看。”

扶蘇啞然,的確糧食的價格太低了,他想要購買布匹,鹽巴,鐵器就要耗費更多的糧食了,谷賤也傷農。

而后扶蘇看到薔夫身邊還坐著一個臉色嚴肅的人,頭頂的卻是法家冠帶,扶蘇以為自己看錯了,驚訝的問自己的二弟道:“那人好像是法家之人。”

公子高道:“那就是法家之人,他們是吳廷尉派遣下來監督糧食稅收的,我等有任何不滿都可以向這些法曹告狀,據說關中每個鄉都安排了一名這樣的法吏,就是為了防備漢吏增加稅賦,欺壓百姓。”

長安朝廷非常重視這次的秋收,不但高層巡視,徐凡還命令吳廣派遣廷尉府所有的法曹,駐守在關中每個鄉當中,只要發現不法漢吏,就直接鎖拿,當然因為需要的法曹太多了,也只是在關中大部分縣能做到這點。

扶蘇愕然道:“法家又受到重視了。”

公子高道:“大漢朝廷只要想維持下去,就不可能少法家之人。”

公子高,這樣說還真沒錯,兩千年的封建史說是儒家統治天下,實際上對上層用儒家,對下層用法家,普通草民都受壓迫的程度,和先秦時期根本沒什么兩樣。

可能是因為有法曹坐鎮,徐凡當初遇到的大斗小斗事件根本沒有發生,也沒有后世的那些踢斗淋尖,所有人都順順利利的把稅賦上繳完成。

只是當扶蘇他們上繳稅賦之后,戚鄉薔夫呂樞道:“有一個好事情找你們。”

扶蘇和公子高拱手行禮道:“呂薔夫請講?”

“秋收之后,朝廷的稅賦充足了。陛下仁義,發布詔書,說是要在每個鄉里弄一家小學,教導小孩讀書識字,我們戚鄉讀書人不多,某記得你們兄弟不都有學問,據說當初抄書還賺了不少錢。你們要是愿意留在戚鄉當夫子,每人還可以多出100畝的職田,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要不是某認字不多,我也想去做夫子。”

扶蘇愕然道:“所有鄉里?”

呂樞笑道:“對是所有鄉里,現在在關中普及,以后整個天下都是讀書人,也就是我們陛下才真正關心我自己的升斗小民。”

扶蘇和公子高對視一眼道:“呂薔夫,某和兄弟們商議一下可否?”

“當然可以,但三天后你們可要就要給我答案,你們不要這份差事,某就去長安城去招一些落魄的士子。現在長安城因為科舉,到處都是窮士子,他們應該會愿意接受這差事的。”

扶蘇道:“三天內,定給呂薔夫一個答案。”

呂樞離開之后,公子高道:“大兄,我等接下這個差事吧,教書育人怎么也比農夫要好。”

但扶蘇遲疑道:“只是這樣一來,我等兄弟就必定要分開了。”

扶蘇還是有點擔心他們兄弟分開會遭受欺負,現在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總歸好一些。

公子高滿不在意道:“胡亥天天去長安城糊混,但漢帝依舊沒有處罰他,漢帝是一代人杰,根本就沒有在意我們兄弟,兄長現在只是自己嚇自己。”

扶蘇無奈道:“你們想去就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