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169章 ,說客酈食其和秦軍夜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9章 ,說客酈食其和秦軍夜襲

第169章 ,說客酈食其和秦軍夜襲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4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五月中,白馬河岸,艷陽高照天

葛嬰,鄧宗等一眾漢軍高層,巡視著黃河大堤,從三天前開始,對岸就出現了秦軍大營,每日都是鼓聲喧天,殺聲四起,即便是在黃河對岸的漢軍士兵也可以聽出秦軍正在操演戰陣。

鄧宗有點擔憂道:“這樣幾個月不下雨,黃河的水位越來越低,這樣下去,秦軍可以大搖大擺地走過來了。”

鄧宗是一個南方人,他還是第一次來到東郡看見黃河,他本以為黃河是一條無比寬闊的大河,比南方的淮水,大江都要寬闊,但這次見到黃河有點大失所望了。他內心還是有點擔憂,鄧宗問身邊的一個儒生道:“酈食其,這黃河容不容易度過?”

酈食其點頭道:“冬天黃河會結冰,容易渡過,夏季黃河水少也容易渡過,弄個羊皮筏子也能渡河甚至可以泅渡,只憑我們手中這點力量,根本不可能阻擋蒙恬的大軍。”

這個酈食其就是后世有名的高陽酒徒了。酈食其小時候家里比較窮,但卻愛讀書,而且是那種讀的通透的有見識的人,在縣里面也是有名望的。

但可能是早年間家貧造就了他有點自卑,以至于他后面對的人都有點狂傲,當時他家鄉縣里的人都不敢輕易得罪他,很多人背后都稱他為“狂生。”

而也就是這個脾氣讓他蹉跎了半生,沒有欣賞的人來舉薦他,更不要說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后,需要的是秦吏,而不是狂生,就這樣酈食其一直蹉跎到了六十歲。

徐凡造反之后,酈食其內心是極其激動的,他認為發揮自己才干的亂事已經到來了。但他沒有輕舉妄動,因為當時大秦的力量依舊很強大,他也看不清楚哪位亂世豪杰是真正能成事的人。

當時魏國起義的義軍豪杰也聽說過他的才能,想要請他來協助,酈食其看來請他的人都斤斤計較,不像是成就大事的明主,于是都拒絕了。

葛嬰笑道,“終于把他們盼來了。”

葛嬰認為酈食其的話很有道理就任命他為參軍給自己出謀劃策,這個時候酈食其又對葛嬰說,他認識占據東郡的秦吏,愿意成為說客,幫助漢王說服這些秦吏投降。

葛嬰道:“來了,這下蒙恬即便是有辦法渡過黃河,也會被我們的鐵騎趕下去。”

后面葛嬰帶領3萬漢軍攻略東郡,酈食其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于是就帶著他弟弟酈上和上千士兵投靠葛嬰,想以此為踏板投靠漢王。

酈食其好奇道:“老朽聽聞漢王手中有一支騎兵,能斬將奪旗,驍勇異常,卻不知道漢王是如何訓練出來的?”

但可能是早年間被秦吏欺負狠了,這位漢王崛起之后,對秦吏下手毫不留情,總喜歡當著幾萬百姓的面,歷數秦吏的罪惡,讓秦吏在惶恐當中被吊死。這就讓東郡的秦吏絕望了,他們生怕漢軍殺向他們,東郡是根本不可能抵擋住的。

而當時東郡的秦吏,聽說漢王發動60萬大軍北伐秦國(夸大宣傳,即便是把民夫加上也沒有這個數字。)全部處于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當中,因為他們都聽說過這個漢王雖然對草民仁慈,很少殺人,甚至被俘虜的秦兵都不殺戮,在這個肆意殺降的年代的確非常少見。

后面魏王咎改革,酈食其和他的二弟酈商編練出一支1000人的軍隊,但他們卻沒有投靠魏王咎的想法,因為魏王咎在亂世當中都沒有打出去的想法,還投靠徐凡做附庸,這一看就不像亂世明主,不值得投靠。

葛嬰激動道:“吳盛他們來了!”

東郡的秦吏頓時有種死里逃生之感,他們被酈食其說服,紛紛投靠漢王,葛嬰幾乎兵不血刃攻占了東郡二十余座城池,只有靠近齊地的幾座城池還是沒有攻克。

這個時候黃河南岸忽然出現一道土龍,戰馬奔騰的雷鳴聲音也很快傳來。

后徐凡越戰越強,吞并楚地4郡之后,在江陵城稱漢王,他就認為徐凡是天下的明主了,所以當徐凡進攻大梁的時候他就想要投靠徐凡,只是連酈食其都沒有想到漢軍的兵鋒會如此鋒利,堅城大梁連10日都沒有守住,以至于他錯失了投靠徐凡的機會。

酈食其雖然感激葛嬰對自己的保護,但還是堅持要說服秦吏,最終葛嬰派遣上百騎兵保護酈食其前往東郡各縣。

當時葛嬰也沒有在意,畢竟漢國的上百座城池都是打下來的,哪里有說出來的,他甚至還擔心酈食其的安全,可不要被秦吏給暗害了。

這個時候雖然沒有南船北馬的說法,但大部分有識之士還是認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加擅長騎射,而現在漢王居然在楚地弄出一支不差于秦義渠騎,趙邊騎的騎兵,這就讓很多人想不通了,楚地哪里來的精銳騎士?

葛嬰笑道:“這場大軍很快就會來到,參軍很快就會明白。”

而就在這個時候酈食其來當漢軍的說客,向秦吏保證,只要他們愿意投降漢王,漢王保住他們的安全,肯定不會把他們吊死。

“報,將軍,驍騎將軍前來支援了。”

而酈食其投靠葛嬰之后就顯示出其軍事才干,他對葛嬰指出光保護大軍側翼,并不能立下太大的功勞,應該繼續打出去,占據東郡和河內郡,要把漢軍勢力推到黃河一線,包圍滎陽斷絕秦軍對滎陽的支援,擴張漢王的勢力,這樣才能建立足夠大的功勞。

葛嬰笑道:“放心,蒙恬是漢王的大餐,他跑不了。”

鄧宗也驚喜道:“我們的鐵騎來了?”

而后酈食其又出使河內郡,說服了大半個河內郡的秦吏投靠,就這樣葛嬰不費一兵一卒,攻占30余座城池,還多了2萬多秦軍降兵士兵,徹底摧毀了大秦到齊地的補給線。有如此出眾的才能,酈食其馬上受到葛嬰的重用,成為了心腹參軍。

也不怪葛嬰如此激動,讓他一個人面對蒙恬30萬秦軍,他的壓力太大了,現在吳盛的騎兵來了,這就說明漢王的大部隊很快就要來了,他也就可以卸下現在的重擔了。

很快,酈食其他們就看到了有上萬騎兵向著他們這個方向奔騰,這種萬騎沖鋒的景象太讓人震驚了。

“楚地居然有如此雄壯的騎兵!”這是酈食其腦海當中的想法。

始皇帝37年5月17日,夜晚。

從蒙恬大軍抵達朝歌并且開始打造木筏,船只做出想要渡河的據點。葛嬰就讓漢軍士兵以屯為單位巡視黃河大堤。100人巡視5里河堤,在河堤附近有一個土堆,上面草垛牛糞組成引燃物,只要發現秦軍渡河,漢軍士兵就會點燃這里,這算是一個簡易的烽火臺了。

漢軍屯長王灌緩慢地從黃河大堤上走下來,看著自己的手下道:“看樣子今天秦軍是不會渡過黃河。”

王灌原來是東郡普通百姓,后面天下大亂了,被當地的縣令征召成為了秦軍,說起來可能是他們運氣好,天下大亂已經有兩年時間了,各地殺的血流成河,但東郡因為背靠黃河,是秦軍最重要的后勤補給線,一直被秦軍護衛的非常好,根本沒有遭受兵災。

一個月前南方的漢王發動了60萬大軍北伐秦國,把上面的老爺們嚇的瑟瑟發抖,躲在縣衙不敢出來。

后面他才聽說漢王對百姓很好,給百姓免除徭役,減低了賦稅,現在漢王治下的百姓活的比他們好多了,對他們這些士兵也很好,俘虜他們不會坑殺,而且即便傷員也會得到救治,聽到這個傳聞之后王灌是松口氣的,只要漢王不殺他們就好,大不了投降了,命總是要保住的。

他當時就不明白了,如此仁慈的漢王,上面的老爺為什么會被嚇的瑟瑟發抖,后面他的上司告訴他,漢王雖然仁慈不殺他們的士兵,但卻喜歡吊死秦吏,這些老爺們是擔心漢王吊死他們。

王灌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而后內心甚至有一點期待漢王的大軍早點過來。

后面漢王的大軍真來了,他也由秦軍變成了漢軍,但讓他失望的是,他內心期待的吊死老爺的事情并沒有出現。

但很快他又滿心歡喜了,因為按照漢軍的政策,他這個的屯長可以獲得200畝土地,當他知道這個政策的時候,王灌跪在對面對著漢王在的地方五體投地跪拜。也是從那天開始,他成為了漢王最忠心的士兵之一。

同時也對即將進攻他們的秦兵充滿仇恨。

秦兵來了,他的土地怎么辦?

這段時間守衛河堤,王灌極其認真,大堤上只要有任何動靜他都會仔細查看,他不想秦人再來東郡,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土地。

“屯長,我們這段大堤極其荒涼又陡峭,秦人是不會來的。”王灌的手下鐵頭好笑的看著還在巡視的屯長道。

“仔細一點總不會有錯的,你們也不想秦人再回來吧!”雖然王灌做漢人還不足一個月時間,但他已經開始以老漢民自居了。

他對于秦民的身份不屑一顧毫不留戀,秦吏可能還有對始皇帝感恩戴德的,感激始皇帝對他們的賞識和重用,但對于生活在底層的草民而言,始皇帝就是高高在天宮的惡龍,帶給他們的只有戰爭,徭役,苦難和死亡,他們對于始皇帝,對于秦國沒有任何的留戀。

而鐵頭等人也是和王灌一樣的想法,他們做了幾十年秦民,受盡秦吏欺凌,秦國沉重的賦稅和沒完沒了的徭役壓的他們直不起身了,壓榨的他們家破人亡。

雖然成為漢民才不到一個月時間,但他們現在卻擁有了土地,各種賦稅減了,徭役免了。王灌他們感覺自己身上少了好幾座大山了,彎曲的脊梁第一次可以挺直,他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有句話說的好,感受到陽光之后,就很難再忍受黑暗了,王灌他們是不允許秦軍再來破壞他們現在生活的。

屯監軍李玉贊同道:“現在這個時候怎么小心都不為過,畢竟我們只要有一個失誤,可能就小命不保,而且還會牽連到其他戰友,所以大家要警惕起來。”

面對屯監軍的話,眾人只能點頭道:“諾!”

很快另外一隊士兵和他們換崗。

王灌的人靠近一個火堆開始閑聊。

鐵頭看向北方有點擔憂道:“聽說這里來的是蒙恬大將軍,是秦國最能打的將軍,他幾年前帶兵擊敗了幾十萬匈奴人,幾個月前還滅了燕國,趙國,他可不好打。”

其他士兵也是一陣擔憂,他們生活的時候正是秦國天下無敵的時代,從小他們就聽多了秦軍強大殘忍的話,早就達到小兒可止夜啼的程度。雖然他們也聽說過漢王擊敗過秦軍,但畢竟那些戰績距離他們太遙遠了,反而是秦軍的殘暴深入人心,他們內心對秦軍的恐懼是很難徹底根除的。

李玉笑道:“秦人我們又不是沒有打過。”

而后李玉把徐凡從陳郡開始的戰役,一個個說給士兵們聽鼓舞他們的士氣。

王灌他們聽完徐凡領兵殲滅20余萬秦軍都欽佩不已。

王灌問道:“監軍,您見過漢王嗎?他老人家長什么樣?”

李玉回憶一下道:“漢王,他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很少罵人,只是可能以前當過夫子,非常喜歡讓他們讀書識字,總是對我們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說沒有學問是不能治理百姓的,告訴你們在漢王當中想要進步,就必須要有學問。”

王灌奇怪道:“治理百姓和我們有關系嗎?”

李玉自豪道:“當然有關系了,漢王一直對我們說,我們漢軍不但要能打天下,還要在打完天下之后學會治理天下,這天下就是我們打下來的,只有我們會珍惜,我們當然要幫助漢王治理天下了。”

王灌驚喜道:“我們也可以成為漢吏?”

這可是官老爺,他這樣草民也是能高攀,這官不是一直都是貴族老爺們才能當的?

李玉道“當然可以,在我漢國一大半都是我們漢軍士兵擔任的,只要你有才能漢王是一定會重用你的。”

鐵頭這才恍然大悟道:“難怪監軍您即便是在戰場上也要看書,還教導我們讀書識字,原來是為了成為漢吏。”

李玉道:“所以你們自己也要努力,不要浪費了這個機會,成為漢吏的名額是有限的,而漢軍卻有幾十萬。”

“快起來,敵人突襲!”叫聲霎時撕開黑夜,頓時王灌他們全部都被驚到了。

“快去看看!”王灌帶領自己的士兵跑到河堤上面,丟了一個火把到河堤下面,卻發現河堤四周有秦軍爬上來了,河道內更是有無數士兵在靠近。

“快,點燃烽火,把我們這里的情報傳到后方去!”

鐵頭想也沒有想,就拿去一個火把丟進牛糞當中。很快一股濃煙直冒上天,即便是在黑暗當中也可以發現,沒多久,濃煙后面也冒出一股濃煙,這些煙塵像接力棒一樣不斷向著后方傳遞消息。

王灌怒吼道:“擋住敵人!不能讓他們上岸!”

但這個時候李玉卻大聲說道:“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要保全自己為主,漢王說過,想要消滅敵人就要先保護自己,這里幾千敵人根本不是我們可以抵擋住的,沖上去只是白白浪費我們的性命,聽我的,大家往后方撤退。”

一般情況下,軍事命令是由屯長下達的,但底下的士兵顯然是不愿意接受王灌的命令的,他們想也沒想就認可了李玉撤退的命令。

“咻咻咻!”刺耳的厲嘯長箭聲音出現,顯然敵人已經越來越近了。

李玉叫道:“撤退!”

上百士兵跟著李玉撤退。

秦軍被發現之后,也不隱藏了。

“敲戰鼓!”

黃河內戰鼓聲響起,黃河河面上,數不清的船只皮筏木筏等運載工具,上面滿載著全副武裝秦軍士兵。

白馬縣,黃河大堤南岸,漢軍營地。

“報將軍,秦軍渡河了!”

葛嬰,鄧宗,吳盛,酈食其等人出營,果然看到一道道狼煙,而秦軍就是從狼煙方向進攻。

吳盛喜道:“總算輪到我老吳立下功了!”

這段時間吳盛這個驍騎將軍有點郁悶了,他好不容易成為了驍騎將軍,但季布他們卻成為了四鎮將軍可以組建兵團獨自領兵征戰。

他可是最早投靠漢王的將軍,但現在卻已經落后于季布,英布,葛嬰,呂臣這四人了,他還想這次繼續建功立業,也成為四鎮將軍這樣可以統帥兵團的重將。

但偏偏一路都是攻城戰,他這個騎兵將軍只能帶著一旁看其他人建功立業,現在葛嬰再次都攻占30余座城池了,立下大功,成為了天下有名的武將了,他要是不打出一些戰績,只怕都會被世人遺忘。

“傳令,騎兵軍戰士集結,跟著我去反擊敵人。”站在一旁的傳令兵得到吳盛的命令,紛紛打馬去傳他的命令。

而后吳盛對葛嬰道:“你在后方集結大軍隨時準備接應我。”

接著吳盛翻身上馬對著自己的親衛道:“兄弟們,隨我去殺敵。

“殺!”親衛騎兵跟著吳盛殺出去了。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