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139章 ,項梁崛起和陳嬰出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9章 ,項梁崛起和陳嬰出局

第139章 ,項梁崛起和陳嬰出局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140.

140.


9月中旬,項梁帶領一萬大軍渡過了長江,來到了東海郡,廣陵城駐扎。

這時候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傳來,秦嘉居然在彭城立景駒為楚王。

秦嘉任命自己為令尹,武臣為大司馬,還給了項梁為上將軍的稱號,正式在彭城建立楚國朝廷。

這時候正式通知他們,然后邀請他們在彭城參加楚王登基儀式。

“狂妄,他秦嘉什么家世,什么身份也敢立下楚王!”項羽狂怒道。

項伯道:“難怪他要找我們和陳嬰聯盟,原來他是想要讓我們幫助他抗住徐凡的怒火。”

在項伯看來秦嘉什么身份,一沒有強悍的軍功,二沒有顯赫的家世,三沒有足夠的威望,他哪里來的勇氣敢自立楚王,秦嘉就想把他們拉進來壯聲勢。

項梁冷著臉道:“結盟之事就不去理會了,我等按照自己的戰略去做。”

項梁看來秦嘉太不會做人,真要立楚王也是他項氏一族立,到時候看在他有點微末功勞的份上,給他一個將軍做。現在不和他商議自立楚王,居然把項梁排在他秦嘉和武臣之后,這是想把他項氏一族當做踏腳石,這反而讓他下定了決心吞并秦嘉的部眾。

范增冷笑道:“秦嘉跳梁小丑而已,他此番作為只是在作法自斃。我等且不去管他,戰時在此招攬豪杰,擴充實力,此時我等最重要的事情是兼并陳嬰部。”

項家的名頭還是很有用處的,從項梁的旗幟插到廣陵城上之后,廣陵四周的反秦豪杰紛紛投靠項梁,不到3天時間項梁就增加了3000部下。

從徐凡占據陳郡開始,秦國在地方上的秩序就開始加速崩潰,東海郡本就是楚國的國土,楚國這幾百年來和中原各個的制度就完全不同,歷代楚王甚至以此為傲。一句“我蠻夷也!”把楚人驕傲的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秦國吞并韓,魏,趙可以說是蠶食,在末期他們的國家普遍只有一兩個郡,加上中原各國的制度相近,吞并的后患不大。

但秦國滅楚卻是鯨吞,楚國龐大的地盤被秦國23年內吞并,被劃分67郡。

楚國國土本就大,加和中原諸侯的制度完全不同,這完全是兩種文明的激烈性碰撞,楚地會發生多少激烈的矛盾是可想而知的。

要是始皇帝有耐心,以懷柔之心統治楚國,幾十年后說不定楚國就真被秦國同化了,只可惜始皇帝是一個強硬了一輩子的人,他強硬在楚地推廣秦法,這就導致了秦吏統治楚地的時候,和楚人的矛盾異常激烈,被捕為刑徒者不可計數。

靠著秦國強硬的實力,暴秦積攢下來的幾百年的威望,和殘酷的秦法鎮壓,楚地的百姓只敢流亡在大澤山野為寇,而不敢與秦軍正面交鋒。

當徐凡在陳郡起義,而后義軍快速擴張地盤,徐凡給各地不滿秦國的豪杰做了一個巨大的榜樣,讓天下人都知道秦軍也不是不能戰勝。

楚地壓抑怒火頓時爆發出來,大量躲在沼澤深山上的刑徒,英雄豪杰,紛紛帶著自己的隊伍出沼澤深山,在縣城內的游俠幫助下,他們輕松擊潰縣兵,殺光秦吏占據鄉里縣城。

但這些人只是憑借著對秦吏的仇恨做事情,殺光秦吏之后,因為沒有一個足夠威望的領頭人,他們占據鄉里稱王稱霸,只是憑借義氣做事情。

稍微有點遠見的人知道這樣做不行,當他們觀察天下反秦勢力的時候,發現徐凡才是天下最可靠的明君,于是紛紛跑到陳郡投靠徐凡,但大部分的義軍豪杰還是不愿意離開自己的鄉土。

項梁的到來卻改變了這點,這些占據一方的豪杰都明白自己身份卑賤,得不到楚國豪強貴族的認可,幾百手下太少,難以成大事,而項梁的身份卻足夠尊貴,項燕之子的身份也讓這些豪杰認為他可以成大事,于是鄉里,縣城的豪杰紛紛歸順到項梁麾下,所以此時廣陵城小投靠項梁的豪杰數不勝數,這點連項梁和范增都沒有想到,他們再怎么敢想,也沒想到東海郡的豪杰會紛紛主動送上門來。

廣陵城,項梁軍營。

項梁是將門之后,軍營扎的極其嚴謹,一個個簡易的帳篷橫平豎直,極其整齊方便士兵集結,中軍大帳有一個巨大廣場,用于軍隊集結,糧倉,武庫則被嚴密地保護在軍營深處。

在營地之外,項梁讓人挖了一條一丈寬半人高的壕溝,壕溝之外柵欄圍繞著整個營地,以保護軍隊的安全。每隔十幾步就有一個箭樓,項家軍的哨兵和巡邏隊來監視周邊環境,確保沒有敵人的威脅。

一支來投靠項梁的義軍首領看到這個營地笑道:“項將軍不愧是將門之后,這個營地就不是我們能弄出來的。”

當他們靠近營地百步之時,一個騎兵小隊阻擋在他們面前道:“你們是何人,來此何事?”

為首的人拱手行禮道:“小人龍且,帶領堂邑縣豪杰前來投靠項梁項將軍。”

騎兵小隊長對這樣的事情也不奇怪,這段時間來投靠的豪杰太多了,只是龍且這支人馬太多了這才引起了他們的警覺。

騎兵小隊長道:“爾等放下武器跟我入營。”

龍且當即讓手下放下手中的長矛,他們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要說有徐凡的支援的義軍還有幾分正規軍的樣子。

而像投靠項梁他們的英雄豪杰,那就真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了,手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削尖了的木棍,有一身皮甲長劍的都是軍官了,所以損失的這些武器他們也不心痛,大不了重新削幾根。

一行人跟著騎兵小隊長進入營地當中,此時營地卻是歡聲震天,項梁軍中營地校場擠滿了士兵,校場核心是有人進行角抵的比賽,每當有人勝利就是一片歡聲雀躍。

龍且也看到角抵比賽,他看著校場中央的一人勇不可當,一連摔倒了好幾人。

龍且不禁感嘆道:“如此勇猛,不愧是項梁將軍的部將?”

士兵自豪道:“這是我們的少將軍,軍中可與我少將軍戰三回合者寥寥無幾。”

“小人也想上去和少將軍較量一番,不知道可不可以。”龍且也是猛士,在自己的家鄉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現在看到如此勇猛的項羽,他也想上去較量一番。

士兵道:“當然可以。”

于是他走進校場道:“龍且前來領教少將軍的武藝。”

項羽看來人身高八尺,滿身肌肉,一看就是勇猛之士笑道:“好,我們來較量一番。”

說完兩人稍作熱身就戰到一起,而龍且居然在短時間內抵擋住項羽的巨力。

這幕看的四周的士兵連連叫好,很快兩個各自施展各自的技法,校場當中塵土飛揚的場內,沒多久龍且被項羽撂倒在地。

“彩”即便龍且輸了,但四周的士兵紛紛叫好,他們看多了連項羽一回合都抵擋不住的人,現在看到龍且能和項羽好幾回合,這已經是一等一的勇猛之士。

龍且起身拱手行禮道:“少將軍厲害,小人認輸了。”

項羽笑道:“你是誰的部下,我怎么沒有看過你。”

龍且道:“小人今日才投靠項梁將軍。”

項羽道:“等會我就和叔父說,讓伱成為我的部下。”

龍且也激動道:“小人愿效犬馬之勞。”

像龍且這樣的猛士,就服氣比他還猛的人。

項羽喜歡猛士,他抓著龍且的手,就要和他把酒言歡。

而在校場一旁,項梁,項伯和范增笑看著項羽他們。

“本以為羽而不讀詩書,難成大氣,卻沒有想到天下的豪杰就喜歡和他交流。”項梁笑道。

項梁在廣陵縣招攬豪杰能如此順利,一就是靠著他父親項梁的威名引得四方豪杰爭相來投。二就是靠著他的侄子項羽了。

敢在這個時候造反的豪杰基本上都是無法無天之輩,他們可能因為項燕的威望投靠項梁,但說這些豪杰對項梁有多忠心就有點癡人說夢了。

而這個時候勇武的項燕幫助項梁補全了這點,任何只要來投靠他的豪杰,項梁就派遣自己的侄子項羽比試一番,把他們打的心服口服。這些豪杰也就服氣項羽這種比他們還要強,還要猛的人,對項梁的命令也愿意聽出了。

項伯也帶來一個好消息道:“陳嬰有兩個手下愿意投靠我們。”

當初東陽縣的豪杰愿意推舉陳嬰為首領,一是他們當中沒有出彩的人當頭,二就是陳嬰的聲望好威望高,這才推舉他為首領。

但這幾個月時間陳嬰卻沒有太大的動作,這多少讓想要跟隨陳嬰有一番大作為的部下失望了。

而當項燕之后項梁在東海郡立旗,陳嬰的部下就察覺和陳嬰比起來,項梁更加像明主,大部分人還是遲疑的情況下,有兩個部下卻已經暗中聯絡項梁想要投靠。

范增笑道:“東海郡的局勢比老夫想象的要好,豪杰遍地,卻又無主事之人,這是東皇太一賜給將軍的寶地。”

而后他鄙視道:“陳嬰雖然占據先機,但此人毫無大志,手握2萬豪杰卻毫無作為,既沒有四方攻略也沒有精煉士卒。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陳嬰威望不足,又毫無作為,我軍應移營到東陽縣,吞并陳嬰的部下。”

項伯遲疑道:“陳嬰也是反秦義士之一,我們就這樣吞并他的部下,不太好吧,這樣其他義軍會如何看待我們。”

聽到這話項梁也遲疑了,這個時代名聲是真有用的,他項梁在吳中最多只能算是一豪強,但為什么能斬殺殷通,輕易掌握整個會稽郡上下,卻沒有人反對,他一在廣陵縣舉旗就有四方豪杰投靠,就是他父親項燕給他留下一個好的名聲,名聲對項梁來說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范增冷笑道:“從陳嬰不敢稱王來看,他還是一個識時務的人,只要我軍到了東陽縣城之下,他應該懂怎么做的,將軍只要不殺陳嬰便可。”

而后他看到項梁的遲疑加重語氣道:“將軍此時不可有婦人之仁,我軍反秦時機已然晚了,再不想辦法增長實力,天下將沒有項氏立足之地。”

項梁想到快速擴張的徐凡義軍,想到鎮壓在齊地的15萬秦軍,現在的局勢的確沒有時間讓他猶豫了,他堅毅道:“明日清晨拔營,大軍北向東陽縣。”

是夜,龍且見識到項梁,項梁夸贊了一番,而后任命他為司馬,歸到自己侄子項羽麾下。

而龍且白天見識到項羽的萬夫不當之勇,現在又見到了項梁的貴族氣質,和對他的重視,這讓龍且感覺自己跟對人了,就安心在項羽身后做小弟。

翌日清晨,項梁部拔營開始向著東陽縣進發。

9月20日,項梁帶領1.5萬大軍駐扎在東陽縣20里外郊野。

陳嬰的蒼頭軍當即有兩支脫離了陳嬰的控制,奔向了項梁的軍營。

項梁大喜,任命這兩個首領為都尉,大宴兩人,宴席上更是和兩人推杯換盞,引為知己,讓這兩人大喜,認為自己跟對了主公了,比起陳嬰,項梁更有王霸之氣。

而后項梁以兩人為引,讓他們經常去東陽縣散布項梁軍的待遇和實力,這就吸引了更多陳嬰部下的追隨,越來越多的士兵和將領脫離陳嬰的管控,投奔到項梁軍中。

而項梁軍的到來,和他的動作,給陳嬰和他的部下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陳嬰召集他所有的部下商議如何應對此事。

陳嬰問自己部下道:“項梁軍來勢洶洶,我等要如何應對。”

陳嬰部下曹升怒道:“當然是要譴責項梁了,他來的東海軍本是要和我們結盟的,看著他們是盟友的份上,項梁在廣陵縣吸納四方豪杰,我們都沒有追究。但他現在卻變本加厲,吞并我們的曲部,他要是不把兩人和我們的曲部送回來,我們就滅了項梁部。”

曹升的口氣很大,但卻沒有幾人當真,人家項梁是將門之后,而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連千人規模的戰斗都沒有打過,怎么跟項梁上萬大軍打,陳嬰的部下不想打,也不敢打。

嚴柱想了想道:“將軍您到底是什么想法,當初我們想要讓您稱王,您不愿意說要找大豪杰投靠,但上柱國將軍距離我們太遠了,遠水救不了近火,屬下以為項氏世代為將,在楚國有名望,也只比上柱國將軍差一點,項梁將軍要舉大事,我們也可以投靠他。依靠項氏名門望族的力量,一定可以消滅暴秦。”

要是徐凡打到東海郡,他們也愿意投靠徐凡,畢竟徐凡是此時楚國最強大的勢力了,只可惜到現在徐凡的勢力還沒有發展到東海郡,而他們這些本土豪強肯定是不愿意離開家鄉去投靠徐凡的,這個時候項梁的大軍來了,成為了這些人的新希望了。

雖然項梁的名望和實力都比徐凡差很多,但比他們強太多了,尤其是比他們首領陳嬰強太多了。

從他們推舉陳嬰作為主帥,東陽的豪杰就發現了,陳嬰做事情猶猶豫豫,顧慮重重,手握2萬義軍卻毫無作為,既沒有統合整個東海郡的英雄豪杰反秦,又不能給他們找一個發展的方向,以至于他們東陽縣義軍就這樣渾渾噩噩的毫無作為。現在這些人都有想要換點陳嬰的想法,項梁怎么看都比陳嬰更加合格。

曹升怒道:“你們這是什么意思,是想要出賣將軍嗎?”

柱嚴搖頭道:“我們兄弟也只是想要找一條出路。”

而后他看向陳嬰抱歉道:“將軍不要怪我們,反秦這是拿著全家的性命搏一個前程,我們輸不起。”

實在是陳嬰不成氣候,要不然他們也不想出賣陳嬰。

陳嬰苦笑道:“吾明白你們的想法,明日,嚴柱你就帶領大家投靠項梁吧,是我對不起兄弟們。”

說完陳嬰就失魂落魄的離開這里,而陳嬰的部下卻全部都沒有動,只有曹升氣憤道:“要投靠項梁你們投靠,我曹升不和你們同流合污。”

東陽縣后宅。

陳母正正織布,這個時候他看到了陳嬰一臉失魂落魄過來。

陳母關切問道:“我兒何故失落?”

陳嬰就把各個發生的事情和陳母說了一遍,而后問道:“孩兒是不是太失敗了,成為他們的首領半年時間都沒有籠絡住眾將之心,反而是項梁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孩兒幾個月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陳母嘆口氣道:“我兒這不是比不上項梁,而是你這十幾年養的聲望,比不上項家幾百年來的聲望,這不是你的錯,而且這對你來說未必不是好事情,你不是一直看好上柱國將軍,只是因為部下不愿意離開東陽縣才只能留在這里,而現在你沒有部下的后撤,就可以投靠你自己心中的明主了,這對你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陳嬰聽了陳母的話心情好多了,的確沒有這些部下之后,他就可以離開東陽縣去投靠自己心中的明主,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陳嬰當即命令仆人開始收拾家當。

翌日,陳嬰帶領100名親衛離開自己的家鄉東陽縣。

“將軍,等等末將!”曹升這個時候帶著一隊騎兵過來。

陳嬰看到曹升道:“你不去投靠項梁?”

曹升道:“我的主公是將軍,將軍去哪我就去哪。”

陳嬰激動抓住曹升手道:“好,我們一起去投靠上柱國將軍。”

9月25日,項梁進駐東陽縣,正式吞并了陳嬰的部下,項梁軍擴張到3.5萬余。

項梁整編了陳嬰的部下之后,繼續北上渡過淮河,淮河各路豪杰紛紛投靠項梁、其中比較大的義軍勢力,鐘離眜,蒲將軍也率領著各自的軍隊前來歸附他,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項梁的軍隊擴大到有7萬人,項梁把大軍駐扎在下邳縣,此時項梁的大軍距離彭城只有兩百里不到。

下邳縣,縣衙。

項梁意氣風發道:“范兄,果然你的意見是正確的,只有打出去,才能破開局面,要是沒有你的意見,我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范兄是我江東軍的大功臣,只是今天我們占據整個東海郡,擁兵7萬,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此時的項梁特別意氣風發,他們當初制定的戰略實行的太成功了,他幾乎兵不血刃就掌握了整個東海郡,大軍也擴張到7萬人,他也成為了天下有數的反秦勢力了,現在的項梁不復當初的愁苦樣子,整個人看上去都年輕了10歲。

范增笑道:“將軍現在勢力已成,現在該奪取泗水郡了,秦嘉作法自斃,惡了徐凡,即便是我們吞并了秦嘉的部眾,占據了泗水郡,徐凡也不可能會有意見。”

項伯搖頭道:“沒想到秦嘉會如此瘋狂,居然敢斷了徐凡稱王之路,他膽子怎么敢這么大?”

這個時候徐凡那邊的消息已經傳來了,原來徐凡在攻克江陵城之后,葉公之后葉騰率領所有南郡豪強擁立徐凡為楚王,徐凡以自己德性不足推遲了,這本來也沒有什么,按照慣例,這是要三請三辭最后再登基稱王。

這個禮儀是起源堯舜禹禪讓的古禮,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后世想要稱王,施以禪讓之美名三推三讓也切含“事不過三”之說禪讓的的程序,先是要由臣下百官集體上表,請求登基治天下,而這位準王必然要推辭,表示不敢當,然后臣下再上表,再推辭,反復三遍。

而徐凡都走到第二步了,義軍所有將軍官員上表,請求徐凡登基治楚國,結果秦嘉玩這出,項伯都表示秦嘉這膽子也太大了,這是要把徐凡往死里得罪。

范增笑道:“秦嘉之事卻是為我們做了嫁衣,將軍當以秦嘉背叛上柱國將軍為由,揮師討伐秦嘉,而后趁機攻占泗水郡,如此三郡之地,10萬之眾盡歸將軍也。”

只是項梁還是有點擔憂說道:“此事對秦嘉來說是禍害,對我們又何嘗不是,徐凡稱楚王,他要我軍歸順于他該如何是好?”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