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第四百七十三章 空間理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空間理論

第四百七十三章 空間理論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5日  作者:彩虹之門  分類: 科幻 | 未來世界 | 彩虹之門 |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 
銀河系,英仙旋臂末端,某一片浩瀚虛無的太空,一支龐大的艦隊之中一艘位于核心的飛船,數名羅圖文明高級官員連袂來到了一處冬眠基地。

出示了所有手續,完成了所有授權之后,這僅次于霍希羽的高官們來到了一臺冬眠艙之前。

冬眠艙之中,霍希羽靜靜沉睡。

略有些顫抖的將霍希羽喚醒,高官們激動的神色溢于言表。

再度醒來,霍希羽卻沒有什么喜悅之色,反而嘆了口氣。

幾萬年了,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冬眠狀態,中間也曾經被喚醒過幾十次。

每一次被喚醒,都是文明遭遇了極為重大的危機,需要自己緊急處置。

不是“銀河派”那幫試圖向銀盟泄露己方艦隊坐標的瘋子又鬧出了大亂子,就是遭遇了奇異生命;

不是艦隊緊急轉向物資不足,就是文明內發生了大規模暴動。

總之沒有一次是好事。這一次似乎也不會例外。

他看向下屬們的身影,忽然間意識到,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

一名官員上前一步,強行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元首,我們剛剛接到了來自人類文明的信息。

他們文明派遣向大犬座矮星系的艦隊已經返航,并已經帶回了對于宏觀黑洞誕生過程的觀測資料!資料總量高達20億億GB,目前已經開始向我方進行傳輸,截止到現在為止,傳輸數據應該已經有一萬億GB了!”

“什么?!”

霍希羽精神一振幾乎跳了起來:“數據真實性驗證過沒有?”

“驗證過了!數據全都是真的!”

“哈哈哈哈哈!”

這一刻,霍希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好,好,好啊。”

剎那間,他笑聲忽然停止。他看向了天花板,實現似乎透過厚重的鋼鐵墻壁,來到了浩瀚的銀河之中。

“締造者文明,當初你們對我們文明犯下的血債,也該還了……”

銀河系邊緣,黯淡稀疏的恒星之間,一支同樣龐大的艦隊靜靜停泊。格林列爾也被緊急從冬眠之中喚醒,然后也知曉了這個消息。

這一刻,不知道多少名高級官員淚灑當場。

“一百多萬年了,一百多萬年的等待,終于等到了……”

“締造者文明們,我要讓你們血債血償……”

將數據向羅圖文明與格林諾卡文明共享,是一早就定下的事情。這不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承諾,更是基于現實考慮。

在后續對抗銀盟,對抗締造者文明的過程之中,人類文明需要盟友。而這兩個文明是人類天然的盟友。

韓陽也并不擔心這兩個文明會先人類文明一步晉升為六級。

原因很簡單,第一,就算他們先于人類晉升,也找不到人類艦隊蹤跡,不可能對人類文明不利。

當然己方就算晉升也找不到他們,但無所謂,自己又沒想著對他們不利。

第二則是,信息傳輸也是需要時間的。這么多數據,至少得一千年以上才能傳輸完成,這便意味著人類文明有了一千多年的先發優勢。再加上自己的存在,幾乎必然會領先于他們晉升。

放任這寶貴至極,足以讓銀河系之中任何文明為之瘋狂的數據自由流淌向兩大文明,在韓陽的組織之下,人類文明內部正在快速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當然,是以執政委員會周云海元首的名義,而不是韓陽的名義。

韓陽并未剝奪周云海的元首職務,雖然周云海數次強烈向自己要求。

但為了政局穩定,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韓陽仍舊決定暫時讓周云海頂在前臺。自己則再度制造了一名克隆人,走正規流程加入到了某一艘居住飛船的基層管理機構之中,準備慢慢的刷履歷,耗費個幾千年時間慢慢升遷上來,等時機成熟了再接任元首。

當然,不管什么時候,文明最高權力始終掌握在韓陽手中。

在周云海出面組織之下,文明發展政策重大轉向,大量的資源開始向教育和科研領域傾斜,無數研究所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出現。

在這之后,科學院重磅宣布,人類文明遠程探測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在不靠近超新星爆發現場的前提之下,就獲取到足夠的數據,并正式宣布人類文明將向六級文明層次展開沖擊。

于是整個文明都沸騰了。

伴隨著首批觀測數據的解禁,真正交付到了對應的研究機構之中,整個科學界也開始沸騰起來。

早在數萬年前,人類文明將五級文明層次的科技發展到幾乎巔峰之時,對于六級文明層次的空間理論便已經開始了預研。

時至今日,人們早已確定,區分六級文明與其余文明的關鍵點,便在于是否掌握了空間的具體性質,簡而言之,是否掌握空間理論。

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便是二級文明。

掌握了大統一理論,便是三級文明。

掌握了萬有理論,便是四級文明。

掌握了暗力理論,便是五級文明。

掌握了空間理論,便是六級文明

一旦掌握空間理論,人們便可以通過對于空間的操縱,擁有種種奇妙不可思議的能力,并真正站在整個銀河系的巔峰。

當然,之前階段對于空間理論的研究僅僅只是預研而已。

科學家們在數學和理論推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上千種至少數學和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試圖解釋空間的具體性質,以及猜想空間具備什么樣的未知特性,尋找具體操控空間的方法。

但就像當初地球時代,人類文明尚未成為二級文明所面臨的情況那樣,人們雖然擁有了眾多備選理論,但根本沒有能力驗證,無法知道哪個理論是正確的,哪個又是錯誤的,一切都只是空對空而已。

在黑暗之中摸索了數萬年時間,此刻,伴隨著真真正正的對于宏觀黑洞誕生過程的觀測數據的到來,這上千種備選理論之中,立刻便被淘汰排除了99。

因為它們的預測數據與觀測數據不符,那它們就是錯的,就是這么簡單。

剩余的幾十種備選理論,在有了觀測數據支撐之后,立刻開啟了進一步的完善與進化。甚至于開始相互融合,各自做出了修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像是當初五種超弦理論進化出了膜理論那樣。

在后續源源不斷的觀測數據的解析之下,結合觀測實際,耗費了幾十年時間,終于有一個更為完善,更能解釋觀測數據的理論出現。

在韓陽看來,它已經具備了成為最終空間理論的潛質。

當然,也僅僅只是潛質而已。

現階段人類科學家們認為,所謂的宏觀黑洞的誕生過程,其實質上是因為能量太高,空間被真正撕裂的過程。

而基于此刻觀測數據進行后續推導,該理論認為,在宇宙誕生初期,也即宇宙大爆炸初期,原始空間應該也遭受到了極為猛烈的扭曲和撕裂,并在某一個特定節點,將一部分物質甩出了當前宇宙。

這正好與一個萬古未解之謎相對應:CP破缺。

根據當前宇宙學理論,在宇宙形成初期,正物質與反物質的數量應該是嚴格對應的。也即,每有一份正物質,就應該存在一部分反物質。

宇宙最終的結局,應當是所有正物質與反物質同時湮滅,宇宙之中應該只剩下光子和輕子才對。

但現實很顯然不是這樣。現實宇宙之中存在萬千星河,存在無數星辰,存在無數種奇妙的變化。

為什么會這樣?答案便是CP破缺。

因為發生了CP破缺,所以反物質的數量比正物質要少了一點。這樣一來,宇宙之中的萬千星辰才得以存在。

CP破缺的正確性早已經得到了驗證:K介子衰變實驗。這個實驗證明了CP不守恒。但關鍵問題在于,為什么?

該理論認為,在宇宙形成之初,原本形成的反物質與正物質是對稱的,但一部分反物質被甩出了當前宇宙,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反物質宇宙,后續,該反物質宇宙又通過一些作用力對當前宇宙施加了某種影響,才導致了后續的CP破缺。

該理論預言,在某些極高能級之下,兩個宇宙之間的通道會被短暫打開,反物質粒子會經由這個通道少量的來到當前宇宙,并與正物質相互湮滅,形成光子。

韓陽對這個預言很感興趣,立刻開始組織人手進行驗證,看看是否具備實驗可行性。

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此之高的能級,恐怕只有黑洞才能達到。

人們轉而去分析研究韓陽所帶回來的數據,但最終一無所獲,并沒有在這些數據之中找到光子異常增加的現象。

后續研究又進一步證明,光子異常增加現象十分微弱,就算當初韓陽抵近觀察,以此刻的探測精度,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之下也不可能探測的出來。

且,暗物質會極大的影響這一進程,會再度增加觀測難度。而河系之內,無論銀河系還是大犬座矮星系內部,暗物質俱都十分充盈。

這似乎徹底堵死了這一條驗證路徑。

不過沒關系,人們很快便找到了另一條替代之路。

驗證這一猜測,不需要人們再度靠近宏觀黑洞的形成現場,微觀黑洞即可。

而,制造微觀黑洞,對于如今的人類來說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再加上微觀黑洞觀測環境高度可控,相比起宏觀黑洞,微觀黑洞更為合適。

除此之外還有外部環境的需求,必須要在一個暗物質薄弱的地方進行實驗,才具備理論上觀測到這一現象的可行性。

這也沒有關系。早在之前階段,人們便已經繪制出了銀河系及周邊暗物質分布地圖。地圖顯示,就在銀河系邊緣5000光年范圍內,就存在大量的適宜作為試驗場地的地方。

于是一支科考艦隊在韓陽的控制下,攜帶著上百萬名克隆人和幾十萬名人類科學家立刻出發,以超光速方式向銀河系邊緣行去。

百余年時間后,在人類主艦隊持續進行理論推導和數學研究,再度完善了這一套理論體系的前提之下,科考艦隊終于到達。

韓陽直接將自己的算力延伸了過去,開始進行極大規模的建造。

韓陽仍舊打算使用粒子對撞機來制造微型黑洞。

只不過這一次所需要的微型黑洞,要比當初所制造的克級黑洞更大。

理論計算表明,如果要達到當前觀測水平可以觀測的程度,所制造出的黑洞的質量,必須要在一千克以上。

一千克的質量,換算成能量的話,便高達9*1016焦耳,相當于2000多萬噸標準TNT炸藥同時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

再算上損耗,預計需要將相當于350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施加到兩顆小小的質子之上,令其對撞,才能形成符合標準的黑洞。

就算對于五級巔峰文明來說,這同樣是一項極為龐大,極為困難的工程。

但韓陽別無選擇。

這已經是要求最低的驗證方式了。其余的驗證方式,就算是韓陽都不可能做到。

在韓陽的控制之下,數億臺智能機器人和數量更多的智能設備,還有大量的克隆人、人類科學家,在十艘空天母艦所攜帶的物資支持之下,在這遠離任何星辰的河系邊緣展開了龐大的建造工程。

耗時三十年,最終,一條長度達到了16萬公里,其中分布著20萬臺電磁與重力加速器,由超過三萬座大功率夸克裂變聚變電站供能的直線粒子加速器最終建造完成。

在幾乎全人類矚目之中,第一次對撞實驗開始。然后,在粒子對撞機中段,僅僅不到一秒鐘之后,便轟然爆炸。

猛烈的火光之下,長達9000多公里的對撞機管道被直接摧毀。

是的,這一條寄托了全人類希望的加速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次性的。每實驗一次,就會被毀掉約一萬公里的管道,然后需要人們再度投入大量的工程力量去修復。

第二次試驗隨之開始,然后第三次,第四次……(本章完)


上一章  |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