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373章 江陵的虹吸效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3章 江陵的虹吸效應

第373章 江陵的虹吸效應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5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考察了一圈回去后,李衡做了兩件事。

一是安排人撰寫《借貸法》,規定民間借貸必須簽訂契約,并且要求民間借貸月息不能超過五分。

五分是錢行的利息,但錢行不可能給任何一個人貸款。

因為錢行的錢,一部分是朝廷的,一部分是儲戶的。

錢行必須有風險把控,例如抵押物,資產評估等等。

僅僅風險把控這一關,屏蔽了很多人。

民間月息五分,也不算低了。

大唐時期,朝廷規定民間放貸月息不能超過六分。

大唐的官方公廨錢最開始的月息大概是八分到十分。

按照李衡這個官方與民間的規定,基本上算是比較合理的。

民間借貸恐怕從周朝就有了,畢竟民間有借錢的需求。

但控制借貸利息可能是歷朝歷代都會有的。

官方借貸和民間借貸的區別在于大額和小額的問題,也就是接待對象不同。

官方如果放寬借貸對象,將造成官方借貸審核流程的增加,進一步造成行政吏員臃腫,降低行政效率,反而影響到需要錢的大額借貸。

將小額借貸放給民間,做好相應的規定和監督,能有效提升民間資金盤活率,減輕錢行壓力。

二是讓杜預趕緊召集更多商人,讓那些走長沙郡的商人去長沙郡撈人。

長沙郡是荊州南部最富裕的一個地方,從田地開墾面積可以看出來。

據說東漢年間,長沙郡的人口已經破百萬。

到了三國時期,長沙郡的人口應該比南郡的不少,具體多少人口,連孫吳自己也不知道。

外界傳聞是二十幾萬,但李衡認為遠遠不止。

恐怕至少有五十幾萬以上。

如果能把長沙郡的人口吸一半過來,再將江夏郡的人吸一半過來,不僅能大大增加南郡的實力,加速商業生產,還能削弱孫吳西線防御。

若真有效,襄陽郡也可以照搬,甚至把軍事堡壘修到新野,直接在新野一帶修建產業,吸引人人過來。

總之一句話:搶人!

四月二十八日,成都,劉禪仔仔細細看完諸葛亮的奏疏后,問蔣琬:“蔣卿,丞相現在在關中使用紙錢效果甚好,他希望益州也用起來,你有什么看法呢?”

“丞相自然是不會有錯的,紙錢的好處很多,臣沒有意見。”

“但丞相說,是否造紙錢,造多少,需要各州刺史表決,按照人數來定,這一點你覺得呢?”

“丞相所言有理。”蔣琬又說道。

“為何?”

“紙錢牽涉極大,關乎民生,不可不慎重。”

“但這種需要各州刺史表決的方式,朕倒是第一次聽說。”

“因為紙錢造出來,會無差別地流通到各州,對各州都會有影響,所以共同表決也是合理的。”

劉禪不由得點了點頭,但心里卻在嘀咕著,那朕豈不是無權決定了?

習慣躺平的劉禪,也沒有多想,既然現在關中都收回來了,應該開心才對。

“那就按照丞相的來。”劉禪說道,“不過朕最近有聽到一部分人對大將軍的所作所為頗有微詞,這件事蔣卿如何看呢?”

“大將軍無論做什么,他都是要匡扶漢室,而且取得了極大的功績,有小人嫉妒大將軍,這是正常的,陛下不必理會那些閑言碎語。”

劉禪卻說道:“但他們說,這樣下去,朝廷的威信將會變弱,是真的嗎?”

“若大漢無法匡扶,王業只能偏安益州,朝廷威信算什么呢?”

劉禪又點了點頭。

一邊的董允說道:“陛下何必管那些人怎么說,大將軍現在在荊州籌備事務,如今曹魏和孫吳都想要重新瓜分荊州,我們應該給與他最大的支持,而不是別的。”

“有道理!董卿,你多多聯絡大將軍,務必要確保荊州無事。”

“喏。”

到了五月,荊州麥田已經變成金黃色,夏風一吹,麥浪沿著遠方湛藍的天幕滾滾而來。

農民一大早便拿住農具出門,跟著樹林間的知了一起哼著不知哪里來的小調,踏著輕快的步伐。

狗子和小孩跟在后面,老母親則在家門口開始制作紡織布的細線。

最近江陵城有許多商人在鄉間收集這些細線,然后一起送到紡織廠去織布。

太陽剛剛升起來,在江陵城以東,士兵們便已經列隊好,開始晨跑。

整齊的腳步聲,震得地面砰砰作響。

李衡這段時間,一直關注鑄造新的貨幣。

新的銅錢已經制造了一批,錢行也已經開始發行紙幣。

到了五月底,桓范來找李衡:“截止到目前,已經兌換了兩百萬文錢,其中有一百六十萬文錢存到了錢行,目前發行了三百五十萬文的紙幣,我們親自扶持的商人,現在全部用紙幣,而且數量不夠,需要增加。”

“那就兩手抓,一手大量鑄造新的銅錢,一手大量制造紙幣,隨時做好持續投入的準備。”

“按照目前的情況,紙幣的缺口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桓范說道,“僅僅是織造司的紡織工人就已經達到一千人,每個月三百文的俸祿,一個月的俸祿就是三十萬文。物流商社和冶鐵司的同樣如此。還不算修路的和鑄錢的,還有精鹽這些。我做了一個測算,江陵官府的商社,一個月要發放兩百萬文的俸祿。”

兩百萬文,在唐宋的貨幣體系中,相當于2000貫,其實也不算多。

要知道,大宋朝在巔峰時刻一個月全國官員俸祿就有200萬貫以上。

桓范繼續說道:“目前民間商人借貸出去的錢超過三百萬文,而且還在增加,要不要稍微停一下?”

“不需要,民間商社才是商業的主流,目前官府才招募了六千人就業,南郡至少有五萬人可以從田地里和家里脫離出來,官府最多能養一萬人,還有四萬人,都需要靠民間商社養著。”

“五萬人,一人一個月收入三百文,一個月工人的俸祿需要一千五百萬文,這些算是商社的支出,南郡所有的商社加起來,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一千五百萬文嗎?”

“當然可以,五萬人,相當于五萬戶,平均每一戶一個月消費一百文,購買糧食、布匹和鹽,就有五百萬文,其余的賣往益州、長沙、江夏,還能去武陵與蠻夷兌換獸皮、藥材。”

“而且目前長沙郡過來了不少人。”

說著,李衡望向杜預。

杜預說道:“一個月之內,從長沙過來了三千多人,而且我去了解過,人數還在增加,增加得非常快。都是悄悄過來的。”

桓范倒是頗為意外,那些人為了錢,真的能離開家鄉啊!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