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369章 農業革命與商業革命密不可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9章 農業革命與商業革命密不可分

第369章 農業革命與商業革命密不可分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3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延熙三年十二月,李衡在江陵渡口登岸。

紙錢在關中已經開始嘗試,事實證明,在錢行準備金充足的情況下,商人愿意使用紙幣。

商人這個群體,是最靈活的,也是最愿意接受新鮮事物的。

此時長江水已經退下去,江面變得青藍而平靜。

天色將晚,小雪未歇。

“大將軍。”杜預大步迎上來,“你終于回來了。”

看見李衡回來,杜預心情大好。

“元凱,等候多時了吧?”

“我們也是剛到。”杜預道,“大將軍這邊請。”

“吳國動向如何?”李衡問道。

杜預道:“魏國使者到了建業,具體談了什么尚不得而知,但濡須口的船只卻在上個月變多了不少。”

“如此說來,孫權又把和我們的約定當成了一坨狗屎?”

杜預和一邊的諸葛融都愣了一下。

諸葛融說道:“大將軍這個形容得……”

“不對嗎?”

“對倒是對,就是不太雅。”

李衡笑道:“孫權做得出來,還怕別人罵他?”

“上個月,武昌封鎖了長江水道,所有商人都不準再沿江而上抵達江陵。”杜預說道,“我派人去武昌問過,武昌方面給出來的回復是,有匪賊在長江劫貨殺人,現在孫吳要采取必要的保護策略。”

李衡呵呵干笑兩聲,狗日的政客,千百年都一個說辭,睜著眼睛說瞎話是吧!

“陸路呢?”

“昨日傳回消息,各條要道都已經保護性封鎖。”

“好好,孫權和陸遜玩得很溜,直接跟我們徹底決裂。”

“大將軍,我們打探到了,曹魏的確已經掌握了新鹽。”

“我知道。”李衡說道,“我還在關中的時候,丞相已經確認這件事。”

“丞相現在如何?”

“并無大礙。”

眾人松了口氣。

晚風從江面吹來,頗有幾分寒意,眾人跟著李衡一道回城中。

等回到住宅,下面的人支起火堆,又準備好了肉湯和酒。

“我從重慶大將軍府帶回了一些胡椒。”李衡命人取出來,“灑在烤肉上會更香。”

“胡椒?”諸葛融頓時好奇起來。

“是西域的一種香料。”一邊一直沒有說話的桓范說道。

桓范年齡大了,他不可能跟眾人一起去渡口迎接李衡,便在府中待著,也是自在。

“看來洛陽這種胡椒不少。”諸葛融笑道。

“的確不少。”桓范端起熱湯飲了一口,一些胡椒粉漂浮在肉湯上,更香。

他說道:“洛陽與西域的商路一直都不曾斷過,不過今年以后,恐怕要斷了。”

他的意思是指季漢拿到了關中,關中是西域通往洛陽的必經之路。

“這西域人,好的物什倒不少啊!”諸葛融也飲了一口,頓時覺得味蕾都綻放開了。

諸葛融道:“大將軍,若我們能掌握許多這種胡椒,不怕曹魏和孫吳不與我們做買賣。”

“西域遙遠,而且我聽說胡椒只能在更南方的交州種植。”李衡搖了搖頭。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確帶回了胡椒,但沒有帶回來培育的方法。

否則以中國古人的智慧,早就已經種得遍地都是。

也不至于在這個時代,只有少部分人吃過。

即便到了唐朝,胡椒也是貴族才有的奢侈品。

運氣好,長安的頂級酒樓里也許可以吃一口。

唐朝有個叫元載的宰相,貪污了8頓胡椒,皇帝看完抄家匯報都震驚。

“現在孫吳是擺明了要和曹魏一起對付我們。”杜預說道,“魏軍在南陽還布置了重兵,商道更加難以通行,倒是有一小部分商人走小道過來,可終究只是杯水車薪!”

“無妨,我們有辦法。”

李衡便將關中目前的策略與眾人陳述了一遍。

等說到一半的時候,諸葛融已經忍不住站了起來:“竟還能如此!”

等李衡說完,現場鴉雀無聲。

像費祎那樣,杜預他們也提了許多問題,李衡都一一解答。

最后,李衡說道:“荊州錢行,便有勞桓公掌管了。”

桓范亮激動地站起來行禮:“大將軍信任,下官在所不辭!”

桓范投過來之前,本就是魏國的大司農,主管財政的。

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算賬。

“關中已經做出第一張紙錢,工藝我帶回來了。”李衡將文書取出來,遞給杜預。

“讓薛良來去制作。”李衡又說道,“他的工藝能夠幫我們快速完成這件事。”

“喏。”

“荊州目前有哪些商社?”

“物流、紡織、精鹽、造紙,還有采銅和采鐵,以及銅鐵鍛造。”

“已經很全面了,荊州的底蘊比關中要好,再增一個道路即可,把關中的那些律法都搬過來,直接用,這兩個月寫的,我都帶回來了。”

隨即李衡又問杜預:“荊州目前有多少戶?”

“如果算上南方的蠻夷,荊州有八萬戶,若是算上目前孫吳掌控的幾個郡,荊州總戶數應該有十三萬戶。”

按照一戶平均六人,荊州大約近八十幾萬。

目前季漢是打散了世家大戶,除了蠻夷以外,編了所有的人入籍。

武昌、江夏、長沙、桂陽等郡,世家大族居多,在編戶籍差不多也就是杜預說的五萬戶,其余的都是大族掌控。

如果全部算上,荊州的總人口應該能有近兩百萬。

孫吳在史料上明確記載的在籍人數是兩百五十幾萬,這是編戶齊民。

但總人數,有人預測,可能在八百萬左右。

這個時代是莊園經濟。

什么是莊園經濟?

就是世家建造空前規模的莊園把人口都圍起來,就和西北的塢堡一樣。

這是生產力所決定的。

諸侯國在漢武帝時期徹底瓦解,民間的中堅力量尚處于空白,世家尚未成長起來,漢武帝可以做到快速集權,動員全國力量對付匈奴。

但等到民間豪強不斷兼并土地,世家也就慢慢形成。

世家的經濟模式就是莊園經濟。

因為生產力有限,集中人口生產耕種,效率更高。

至于唐朝以后世家瓦解,其實和曲轅犁的出現也有一部分關系。

因為生產力提高,個體戶的小農也能生存了,不需要再集中到一起。

到了宋朝,冶鐵技術、冶鐵量都出現空前突破,農業技術進一步提高。

人口南遷,水稻生產擴大,南方因為氣候原因產量高,宋真宗時代還引入了占城稻,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小農經濟就更大發達。

與小農經濟配套的是全面興起的科舉制度。

所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當然,李衡在數年前已經做出曲轅犁,糧產量已經有所提高。

但想要完成上層建筑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其實,現在就處于一個時代的變更期。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