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336章 司馬懿:諸葛亮到底死不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6章 司馬懿:諸葛亮到底死不死!

第336章 司馬懿:諸葛亮到底死不死!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5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司馬懿一邊催促郭淮,一邊不忘記交代司馬昭小心謹慎。

那個狗日的李濟安在中原跑地圖,你緊緊跟著他,但不要想著分兵合圍。

容易被各個擊破。

對于這一點,高柔持有反對態度,他認為司馬昭應該派一支騎兵去狙擊李衡,拖住李衡。

而不是用現在的辦法拖住李衡。

這個觀點被司馬懿給否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高柔與司馬懿的軍事差距。

或者說可以看出高柔是沒有上過戰場的。

真正的軍隊,講究的是步騎結合。

連李衡也感慨:司馬昭若是稍微有一點年輕人的狂妄自大,分兵圍堵我,或者讓騎兵前來狙擊我,我必將其各個擊破,把中原鬧得天翻地覆。

司馬昭很聽話地遵照著司馬懿的囑咐,這一點司馬昭從來不會亂來。

脫身的概率會進一步下降。

最后的結果就是給李衡送一批戰馬和鎧甲。

他聽父親的,也聽兄長的。

他知道,李衡是在虛張聲勢。

司馬懿寧愿看著李衡在那里跑地圖,也不分兵,說明他能沉住氣。

單純的騎兵也可以打仗,但幾乎很難真正擊敗敵人,而且稍不留神,陷入敵人的步兵軍陣中,就得全軍覆沒。

而且這里還是曹魏的腹地,真要是跟司馬昭主力步騎軍團正面打,打贏了,自己也必然損失慘重。

單純的步兵可以打仗,但很難打殲滅戰,因為機動性不高。

事實上,李衡到處跑地圖,絕不吃多了沒事干,他只有一萬兵力,司馬昭有兩萬。

就算李衡把中原跑個遍,他最后還是得乖乖滾回去。

你想想啊,你帶著兩百人,對方只有一百人,而且還是在你的地盤,對方逃跑,你會怎么辦?

追肯定是追!

但你肯定第一戰術反應是圍堵!

圍堵就得分兵。

如果不分兵圍堵,對方就在你的地盤搶你的妹子和錢!

但這一招對司馬懿這種級別的,似乎作用沒有那么明顯。

騎兵的作用是襲擾和攻擊兩翼,真正的主力對決,還得交給步兵軍團。

這個過程中,敵人分兵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經驗老道的司馬懿,怎么會犯這種錯誤呢?

別忘了,李衡也有騎兵,只要司馬昭敢讓騎兵前去阻擊,李衡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可以利用步騎結合,把司馬昭的騎兵留在那里。

所以,無論是擅長騎兵的李世民,還是完顏阿骨打,或者完顏兀術,他們的主力軍團其實都是步兵。

從李衡的行軍軌跡中,司馬懿就推斷出李衡的真實目的。

所謂的運動戰,就是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在這個過程中,把敵人的兵力分散。

例如赫赫有名的郾城之戰,金兀術有一萬五千精銳鐵騎,但同時,他配置了十萬步兵。

一般人面對這種情況,是沉不住氣的。

但沉得住氣,不代表內心平靜。

司馬懿活了那么多年,第一次感受到時間的煎熬。

五月二十日,他收到郭淮的信:諸葛亮還活著。

五月二十一日,他又收到郭淮的信:諸葛亮還活著。

五月二十二日,他繼續收到郭淮的信:蜀軍被我軍擊敗數支,但諸葛亮還活著。

五月二十三日,他還是收到郭淮的信:北原城被我軍奪下,新城被我軍奪下,我軍與陳倉蜀軍對峙,與諸葛亮援軍對峙。諸葛亮還活著。

五月二十四日,他收到郭淮的信:諸葛亮!活著!

五月二十五日,還是郭淮的信:諸葛亮!活著!活著!

司馬懿從郭淮的信里仿佛看到了諸葛亮憔悴的面容,那種說話都要耗費很大的力氣的樣子,似乎只剩下最后一口氣了。

可這最后一口氣,它就是不斷!

再這樣,諸葛亮還沒斷氣,他司馬懿要先斷氣了!

轉眼已經是五月底,李衡帶著人在中原騙吃騙喝騙民望。

他的士兵還騙走了一大堆妹子。

這個時候,陸遜終于出手了,五月二十七日,五萬吳軍,從武昌出發,沿江而上,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就抵達江陵城長江段。

此時鎮守江陵的正是杜預。

杜預早已料定陸遜會過來,早在上個月,杜預就開始在江陵城囤積物資,江陵城內的物資夠一萬漢軍和五萬百姓吃半年。

如果半年李衡都還沒回來,基本上就回不來了。

也是在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侍中董允抵達了江陵。

董允是早上到的,吳軍是中午到的。

站在城頭的董允捏了一把冷汗,慶幸自己早到了半天。

“關中魏軍大量裝備了重砲。董允問杜預,“吳軍有重砲嗎?”

“應該是有了。”

“重砲如此簡單造出來?”董允疑惑道。

“的確不難,當日我軍攻打江陵,不少人都看到了。重砲只是在投石機上做了一點點改良。曹魏和孫吳的工匠只需要多嘗試,很容易造出來。”

在技術層面,從零到一是最難的。

因為伱無法確定這個東西到底存不存在,它是一片空白。

但是,當你走過了第一步,你知道那個東西一定存在,只要知道了這一點,就能夠減少無數的內耗。

而且你知道它的力量更大,那你就知道從哪方面著手了。

更何況,你還聽別人提到了外觀。

你知道它原來只是改良。

董允現在體會到,新式武器是一把雙刃劍,他也明白了,為什么李衡不早些拿出來,而是要等到打荊州的時候才拿出來。

戰爭一定是綜合實力的對峙。

“接下來,怎么辦?”董允問道,“陛下很關心這一次的北伐,朝堂諸公都很關心。”

說到這里,董允又嘆了口氣:“而且,關中的局勢也不樂觀。”

“重砲只是可以轟塌城墻,不代表它能左右勝負,城墻塌了,我軍還沒有瞎,城內各個街道,壕溝,土堆都已經壘好了。”

“能不能出去跟吳軍打?”

“恐怕不行,留守的兵,并非精銳呀!”

董允很想說:能不能讓我先走?

但這話他不能說。

不多時,陸遜的使者來了。

“在下是吳大都督的使者,現在我大吳天兵已至,爾等開城投降,可保榮華。”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