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334章 李衡擺刀刃,司馬懿走鋼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4章 李衡擺刀刃,司馬懿走鋼絲

第334章 李衡擺刀刃,司馬懿走鋼絲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4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漢軍開始在許昌城內補充糧食。

昨晚許昌城內的人逃走了不少。

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官吏,或士人,或普通百姓。

等漢軍真正進城的時候,城內人丁已經少了一半。

城內顯然空前的混亂和恐慌。

屠城的消息在城內四處流傳。

流民和地痞趁機開始到處搶劫。

而李衡進去的第一道命令:我們是王師!遇到流氓和地痞搶劫,就地處死!

例如上午,許昌有一伙惡霸趁著秩序空白,搶劫了不少百姓。

漢軍進來的時候,為首的打算帶一些金銀、糧食,去孝敬漢軍。

結果當場被處死,跟著他去的所有人都被抓起來,跪在大街上就地處決。

漢軍中的吏員高呼道:“膽敢打家劫舍者,殺無赦!”

等午時,許昌城內的秩序慢慢安定下來。

流傳的屠城,不但沒有上演,城內還開始流傳敵人……哦不,王師整頓秩序的傳聞。

排隊出城的人們也開始意識,沒有屠城。

而且李衡專門盯著貴族大戶下手,糧倉里堆積如山的糧食拖出來開始分配。

甚至還傳令下去,告知全城,在城南有糧食可以領。

到下午的時候,真的有百姓去城南領糧食了。

消息傳得非常快,領糧食的人越來越多。

等到傍晚的時候,司馬昭的斥候回來。

“如何,蜀軍是不是在屠城?”

“蜀軍在……在給百姓發糧食!”

司馬昭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過了半天才回過神來:“蜀軍哪里來的糧食?”

等這話一說出口,司馬昭又意識到自己說錯了。

他媽的,連許昌都攻破了,哪里找不到糧食?

蜀狗還是慣用的收買人心的小伎倆!

當天無事,休息一晚上后,司馬昭繼續趕路。

五月十五日,許昌被攻破的消息傳到了洛陽。

一時間,洛陽掀起了滔天巨浪,引起了無數人的驚恐。

要知道,許昌不僅僅是陪都這么簡單。

許昌北面就是陳留國,陳留國位于黃河之畔,它是中原腹地,是大魏的漕運重要節點。

從河北、東南運輸到洛陽的糧食,都會在陳留國(開封以及周圍)停留。

如果那個地方遭受到漢軍兵鋒的威脅,勢必影響漕運。

漕運乃是一國之根本。

這個時代還沒有完整的大運河體系,北運河尚未連通,河北段的黃河,就是河北糧食運往洛陽的重要路線。

這一段黃河,就是在陳留國拐的彎。

而且東南許多河道,都連通到陳留國。

這也是隋唐時期,汴州成為中原商業樞紐和糧食中轉站的原因,更是宋朝定都開封的原因。

安祿山造反,閃電突襲洛陽,打擊汴州,除掉政治因素以外,就是斷大唐朝廷的漕運。

漕運一段,對于長安來說,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操控空間,都被大范圍鎖死。

之前李衡跟關統說,把戰線擴充到黃河邊,會給洛陽帶來極大的壓力,就是出于這一點。

所謂的政治壓力,在短時間內還不能致命。

但糧食壓力,就要人命了。

向來淡定的司馬懿,沉默了許久。

但司馬懿并未慌亂,而是開始下一步的調兵遣將。

他從司馬師的匯報上判斷,李衡是繞道突襲的許昌。

這說明前線的軍隊并沒有遭受打擊。

整個戰局是有極大的回旋余地的。

戰略和戰術的操作空間都非常充分。

例如依靠縱深,消耗漢軍兵力,哪怕犧牲一些地方的民生也是可以的。

這個戰術的特點就是,把時間拉長,用時間換空間,李衡北上的距離越長,越難以返回去,最后就只能死路一條。

再例如,如果李衡在許昌和司馬昭對峙,那么司馬懿就可以調度豫州的地方駐軍去助陣。

地方駐軍的戰斗力雖然不行,卻能夠配合司馬昭,合圍漢軍。

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操控空間肯定還是很大的。

但在操作這些的時候,他也面臨著幾個問題:

一是政治壓力。

空有權力而沒有威信,是長久不了的。

威信卻是建立在正向成果的基礎上的。

之前信誓旦旦派司馬師過去,結果一頓操作,漢軍打到了中原!

別說地方上那些軍方大佬聽說后笑得滿地打滾,對司馬懿更加不服,就說洛陽,此時也是怨聲載道。

但洛陽還不會立刻對司馬懿逼宮,因為現在逼宮司馬懿,也沒有任何好處,恐怕洛陽也找不出第二個比司馬懿更能穩住大局的人。

二是兵源問題。

洛陽的禁軍幾乎抽調走了五分之四,還剩下一萬多兵力。

如今局面達成這個樣子,萬一李衡繼續北上,司馬懿從洛陽是沒辦法再調度兵力去增援了。

他要么從青州、徐州,要么從揚州或者冀州調兵。

冀州都督是毌丘儉,一個極其難纏的家伙,對司馬懿本身就有意見。

揚州都督王凌,更不必說。

青州兵都不能算精銳,徐州兵數量不多,但和揚州一樣,防御孫權的。

而且這些地方軍區,自司馬懿奪權以來,還沒有被撤換,他們的態度更多以看戲為主。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意識到,兵源結構,恐怕只能從關中調。

但司馬懿卻忍住了,關中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刻,只要堅持到諸葛亮死,西線就贏了。

所以司馬懿除了調度豫州地方駐軍,也就是外軍,沒有再給司馬師援助了。

這是一場多方硬著頭皮在前線打,又多方受到各種因素掣肘的戰爭。

偏偏這場奇怪的戰爭,戰線還被李衡瘋狂地拉長,拉深!

五月十六日。

“將軍,前面就是襄城。”參軍陳騫說道。

“李濟安必然在襄城附近安排了兵馬,以逸待勞。”司馬昭笑道,“我等的就是這一刻,我軍騎兵充足,可以隨時策應,不擔心對方的以逸待勞,倒是若能將李濟安拖在襄城,洛陽再從豫州調一支兵馬,只要拖下去,拖到諸葛亮死,整盤棋都會活。”

陳騫說道:“將軍英明,現在最著急的應該是李濟安,他急著想要北上,鬧出大動靜,逼迫我們從西線調兵。”

不多時,斥候回來了:“報!將軍,襄城并未發現蜀軍跡象!”

(本章完)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