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111章 曹叡:朕與蜀國合作賺錢,然后打蜀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1章 曹叡:朕與蜀國合作賺錢,然后打蜀軍?

第111章 曹叡:朕與蜀國合作賺錢,然后打蜀軍?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打蜀軍?

六月二十八日,洛陽。

“陛下,請過目。”劉放將一張紙呈遞給曹叡。

曹叡接過來后,仔細觀察起來。

曹叡忍不住贊嘆起來:“這紙的工藝,比去年朕第一次拿到的更加精細,質地更加柔和。”

“是的陛下。”

“洛陽最近在流行這種紙?”

“沒錯。”

“這紙從何而來?”

“臣是從昌陵鄉侯那里得到的。”

昌陵鄉侯就是夏侯玄。

“他從何處而來?”

“臣問了,他只是說最近洛陽有一些商人專門運輸一批紙進城,具體從何處而來,尚不知情。”

曹叡頭疼起來。

蜀錦走私已經是常態,大魏的官員們不穿蜀錦,那不是很掉面子?

甚至吳國為了讓季漢多產蜀錦賣給他們,還大力支持季漢的紡織業。

窮人會認為,花那么多錢買一件衣服,是不是有病?

沒有蜀錦就不能活了是吧?

沒辦法,這就是窮人的思維,窮人考慮的是永遠死活問題。

因為底層掌握的資源實在有限,連維持生命的東西,都必須耗盡全部體力去爭取。

貴族從來不用考慮生存問題,對他們來說,沒有和平民區分開的物品,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或者說,沒有和比自己品階低的人區分開的物品,是不行的。

例如夏侯家的貴族們如果發現自己和大魏一個小縣令穿的衣服是一種材質,那簡直是感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這種侮辱的本源是來自這個時代的權力特征。

這個時代的權力特征不是官位的高低,而是門閥的貴賤。

假設不能從各個方面將世家和寒門區分開,就是對權力的一種褻瀆。

貴族世家保持自身地位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對現有權力秩序的一種維護。

這種階級屬性問題,而不是簡單的經濟需求問題。

紙也是一個道理。

“洛陽現在有多少人在使用這種紙?”

“各大公卿、世家都有人開始使用,甚至還有人開始高價尋求。”

“多少價?”

“一斛一張紙!”

曹叡頓時面色鐵青!

這他媽的比蜀錦還貴了!

“陛下息怒,這只是罕見的,臣認為,這種商機之下,必然有更多人開始販賣紙,紙張價格會隨著流通數量的增加而下降!”

“更多人販賣紙!”

曹叡的臉色更加難看:“他們從何處得來紙?”

“臣不知。”劉放說道,“不過臣以為,這也并非壞事,陛下現在缺錢打仗,朝廷何不私下派人去承接這件事,將大量的紙運輸到洛陽,賣給世家,賺這筆錢呢?”

“讓朕賺這筆錢?”曹叡頓時大怒,看著自己的散騎常侍罵道,“朕豈會做這種事!”

“陛下不做,其他世家自然有人做,這錢就成了他們的了?”

曹叡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心中既惱怒,同時又覺得劉放說的真他娘的有道理!

通過和蜀國交易,在魏國賺差價,充實國庫,然后和蜀軍在自己的地盤開戰?

這聽起來,怎么解釋都是自己賺了!

可……

算了不想了!

曹叡覺得這件事越想越糟心。

“誰來去做這件事?”

“臣愿意幫陛下效犬馬之勞。”

曹叡仔細看了一眼劉放,笑起來,沒有點穿劉放的小心思,他說道:“那就由你去辦。”

劉放出身寒門,背后勢力不算大,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人用他都用得放心。

劉放說道:“喏,臣一定會好好安排。”

“不過追查造紙術一事,不得有怠慢,朕要今年年底就掌握這種造紙術。”

“喏!”

七月初一,李衡收拾了一番,就帶著一批人,從關中出發,趕往成都。

至于魯芝和馬颙,還在天水,隨手再被調。

與李衡隨行的還有董宏和薛良等人。

董宏問道:“李公,去成都后,你有何想法?”

“先回成都多織些布匹出來。”

“我猜,現在很多人指望您改進蜀錦的紡織,增加蜀錦紡織產出。”

“我知道。”李衡說道,“但蜀錦的工藝非常復雜,不是輕易就能改進的。”

“沒有辦法嗎?”

“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先從普通的布匹入手。”

“這樣能實現你對魏國的外交策略?”董宏疑惑道。

“不能,還需要其他的物什。”

“什么?”

“之后伱就知道了。”

董宏又問道:“那從何處開始售賣呢?”

“從巴郡開始。”

“為何?”

“巴郡有長江貫穿而過,可以抵達武昌,我們第一批布料和紙,就賣給東吳。”

“為何不從漢中郡,漢中郡物產豐富。”

“漢中郡更應該種地,而不是竹子和苧麻等。”

“原來如此。”董宏立刻了然。

“巴郡距離成都不算遠,但我依然擔心他們不會立刻配合我們。”

“所以我想請求你去為巴郡做這件事。”

“我?”

“是的,這件事至關重要。”

“你打算在武昌與誰合作?”

“暫且不知。”

雖然李衡不知道和誰合作,但他知道如果要拿荊州,必須除掉誰。

陸遜!

七月初三日,武昌。

“我聽聞陛下與魏使見過面之后,決定與魏國交好。”諸葛瑾嘆了口氣說道。

坐在他對面的是一個儒雅男子,約莫五十出頭,但氣質非凡,他就是陸遜。

陸遜淡然地說道:“這是好事。”

諸葛瑾說道:“伯言一直不贊成北伐,可知魏主對我大吳卻虎視眈眈,此次魏國來使者,是因為西線作戰不利,我等更應該立刻大兵北上。”

“子瑜心急了,眼下并非出兵之時機。”

陸遜是吳國最堅定的反對北伐派,作為江東本土氏族,他的利益和北伐沒有任何關聯。

相反,他認為應該對付季漢。

因為當年夷陵之戰,陸遜與季漢結了深仇大恨,陸遜一直認為季漢不會善罷甘休。

諸葛瑾問道:“伯言是不是認為此次蜀國北伐,必將在關中消耗殆盡?”

陸遜笑道:“難道你不這么認為?”

“但魏主派人與我們求和,說明魏國西線戰況并不樂觀。

“這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魏主這是要往西線增兵,魏蜀打得兩敗俱傷,就是我們的時機。”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