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173章 三國局勢大變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 三國局勢大變動

第173章 三國局勢大變動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埋伏好的漢軍騎兵傾瀉而出,像洪流一樣朝隊形混亂的魏軍騎兵沖過去。

步兵如果沒有陣型,將沒有防御力。

騎兵如果沒有隊形,將沒有戰斗力。

魏軍騎兵被沖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魏軍中路有七千步兵,人數眾多,但擺的卻并非防御陣型,而是錐形的進攻陣型。

這種陣型的特點是進攻能力強,兩翼幾乎沒有防御能力。

漢軍騎兵快速擊潰魏軍騎兵后,魏軍的主力步兵完全失去了騎兵的掩護,側翼毫無保留地暴露在了漢軍騎兵的兵鋒之下。

接下來,漢軍騎兵開始對魏軍的右翼發起沖鋒。

沒有任何懸念,那些可怕的騎兵如同熱刀子切黃油一樣切開了魏軍側翼。

并且一路犁進去。

前方的魏軍士兵聽到后面越來越多的慘叫,驚恐地左顧右盼。

這個時候王合才得知漢軍居然有數量相當可觀的騎兵。

王合大聲笑道:“不必驚慌,我軍騎兵快速游走,之后還可以重新集結!傳令中路步兵,嚴陣以待!蜀軍攻不進來……”

“報!將軍!我軍主力右翼被蜀軍突襲……全軍……全軍大潰敗!”

王合聽聞,神色大驚,眺望過去,只見前方塵埃四起,喊殺聲一片。

“快撤!快!”王合調轉馬頭飛奔而逃。

這個時候,魏軍的大潰敗開始了。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

久經沙場的魏昌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帶領三千騎兵,一路迂回狂沖而去,朝金城的城門口飛奔。

他知道敵人的主將現在肯定在逃跑,他想要抓住王合。

一盞茶的時間后,魏昌逼近王合。

這個時候已經快到城門下,王合疾呼:“快開城門!快!”

城門上的守衛見狀連忙開城門。

“賊人哪里逃!”

后面傳來魏昌的喊殺聲。

隨后,城頭便出現弓箭。

魏昌這才停止了追捕,王合進入城內。

到了傍晚的時候,大量潰敗的魏軍死的死,降的降。

金城之戰真正的對決才半個時辰。

以漢軍勝利告終。

實際上,指揮這場戰爭的魏昌,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贏得如此輕松。

或者說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會贏。

雖然沒有俘虜對方的主將,但卻俘虜了近五千魏軍!

不敢有任何耽擱,當天晚上王合就拍人緊急傳信給前線的曹爽。

第二天,原本還在觀望的伐同得知魏軍已經戰敗,震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然后,突然之間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立刻派使者去拜見魏昌,表示愿意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

七月初五,涼州的局勢因為金城之戰發生巨大的變化。

不過這種變化,洛陽方面目前是感受不出來的。

能感受的是曹叡的遺憾。

曹爽在隴右的戰報抵達了洛陽。

曹爽是這么說的:臣南下討賊,奈何賊寇頑固,臣只能撤兵,至于損失,到也不多,就是在撤退的時候,丟了一些輜重,在天水丟了大概幾千民夫。

曹爽只有一個意思:我沒敗,蜀狗不敢出來打,我顧全大局,戰略性撤退。

曹叡一直想拿回隴右,才暗地里慫恿曹爽南下的。

現在南下無果,曹叡自然不開心。

不開心歸不開心,但曹叡現在面臨著另一個難題。

什么難題?

吳國使者到了!

吳國使者到了,為什么讓曹叡感到為難了呢?

要知道,曹魏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它有廣袤的人口、耕地,中原最先進發達的文化都掌握在曹魏手中。

曾幾何時,曹魏還冊封孫權為吳王。

怎么吳國使者一來,魏國皇帝還頭疼起來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吳國使者帶來了吳國生產的紙!

并且當真曹叡的面,談起了吳魏兩國的紙張買賣。

在得知吳國也掌握造紙術之后,曹叡的臉就像是在苦水里泡了三天三夜一樣。

他沒有當場答應吳國使者,而是召集群臣商議這件事。

按照老規矩,群臣自然是分成兩派。

一派反對,一派贊成。

反對的一派認為現在諸葛亮已經讓大魏脫了幾層皮,如果再跟吳國進展紙張貿易,必然使吳國強大起來。

吳國一旦物資充足后,肯定會趁機再揮師北上攻打合肥。

孫權那個老陰逼的話,連一個句讀都不要相信!

贊成的一派卻認為,這樣可以跟吳國緩和關系,等到紙張貿易達到一定的數量,甚至可以跟吳國提要求。

趁著諸葛亮不在益州,唆使吳國攻打白帝城。

只要吳國能拿下白帝城,益州東大門被迫,取成都如探囊取物。

贊成的這一派也不能說完全錯,因為吳國內部對于目前的局勢也是有很大的分歧的。

吳國有一派是堅定的北伐派,其中孫權是比較堅定的北伐派。

但是本地的世家卻不愿意北伐。

還有一派是滅蜀派。

滅蜀派存在,而且地位不低,以陸遜為代表。

陸遜認為取了益州,可以與曹魏一爭天下。

因為陸遜認為三國局勢對一統天下難度極大,只有滅掉一方,才能進入統一倒計時。

對于吳國而言,滅掉哪一方呢?

總不能是滅掉曹魏吧?

這顯然不可能!

連孫權這種北伐派也覺得不可能。

孫權的北伐和諸葛亮的北伐是有本質區別的。

孫權以北伐作為防御,諸葛亮是真心想要還于舊都。

陸遜則認為滅蜀后,吳國可以沒有后顧之憂。

而且現在諸葛亮和魏國在關中打得頭破血流,陸遜更加堅定地認為是滅蜀的好時機。

就是在這樣的各國局勢下,魏吳的合作,也出現了巨大的爭議。

當然,更讓曹叡憤怒的是,吳國拿到了造紙術,魏國沒有!

這種爭議大概持續了三天。

七月初六,曹叡召見了許久沒有見的司馬懿。

進宮之前,司馬師對司馬懿說道:“父親,吳國掌握了造紙術,局勢有巨大的變化,兒認為,現在可以實施之前的計劃。”

“挑撥吳蜀關系嗎?”

“是的,吳國的陸遜,一直想要西進,益州卻一直痛恨陸遜,也記恨孫權稱帝,這兩方面都可以大做文章。”

“我知道了。”

司馬懿準備了一番,進宮見到曹叡。

“臣參見陛下。”

“卿不必多禮,上座。”

“謝陛下。”

曹叡開門見山:“朕心中難過。”

“陛下因何而難過?”

“吳國掌握了造紙術,我們卻沒有,難道我們要一直在吳蜀兩國買紙?”

司馬懿淡淡一笑說道:“臣略有聽聞,臣有一計。”

“哦?”曹叡連忙問道,“卿認為我們該不該與吳國做這筆買賣?”

“應該!”

“為何?”

“與吳國建立關系,并非僅僅只是緩和東南戰事,更重要的是挑撥吳蜀關系。”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