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227章 忽悠孫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7章 忽悠孫權

第227章 忽悠孫權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半個月后,江州,自貿邑。

“參見大將軍。”吳國使者張休急匆匆趕來,快步走到李衡面前。

此時李衡整站在納商司最上面的閣樓上,看著朝天門渡口往來的船只。

“叔嗣不必多禮。”李衡淡淡地說了一句。

“多謝大將軍。”

“這一個多月來,政務繁忙,一直沒有見你,是我失禮了。”李衡的目光依然在朝天門。

“大將軍日理萬機,在下還來打擾,心中過意不去。”張休道,“只是我主交代過,務必要向貴國賠禮道歉。”

“你是只白帝山一戰?”

“是的。”張休道,“那其實是一個誤會,是魏國從中挑撥。”

“你們不是說有商人在江州走丟了么?”李衡的目光收回來,微笑地看著張休,“現在伱就在江州,要不要找找?”

“大將軍說笑了,我們后來在魏國邊界找到了那些商人。”

“找到了?”

“找到了。”

“那這還真是一場誤會啊?”

“的確就是誤會。”

“但你們的軍隊越線了,這怎么算呢?”

“我主已經致歉。”

“致歉就結束了嗎?”

“兩國恢復商貿,共同北伐。”

李衡笑道:“這就完了?”

“大將軍還有什么條件呢?”張休看著李衡。

他仔細打量了幾眼李衡。

最近一段時間,蜀郡幾個縣殺瘋了,據說其他郡也陸續開始抓捕王祐等人的同黨。

有多少官員被處死,張休是不清楚的。

但在成都待了一個多月,張休對這場大清洗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即便是他這個吳國使者,也已經在驚慌和恐懼中度過近一個月。

生怕某個晚上,一群身披甲胄的士兵沖進來,把他揪出去就地處決了。

這些都讓他對李衡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這個外表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年輕人,體內仿佛有一股磅礴的力量。

“我也沒太多要求。”李衡語氣和善,“我們雙方一直秉承著合作共贏,共同討賊的理念。”

“是是,我主也多次強調這一點,大將軍不愧是當世英杰。”

“我只提一個條件,不許干涉商業的自由買賣。”

這里的自由買賣,當然指的就是與蜀錢強行掛鉤的新鹽。

只不過直接說新鹽,在外交場合中太過生硬。

所以用了一個新的、體面的詞語。

“沒有問題,以后我們不會干涉任何商業行為。”張休說道。

“這件事你能做主?”

“我主給了在下這個權力。”

“好,那就好了,其他的我沒有任何異議。”

張休心中有數,出使之前,孫權召見他,吳國高層已經關于蜀錢展開過討論。

蜀錢流入吳國,對吳國一定有很大的打擊,這是吳國高層一致的共識。

但是眼下,打了敗仗,孫權還是希望修復兩國關系的。

出于政治角逐,孫權必須考慮到以后魏國可能隨時反水。

一旦魏國反水,季漢的態度對吳國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考慮到平衡局勢,孫權做出了讓步。

但這種讓步,并不是不會有任何行動。

孫權干脆直接鑄造直百錢了!

鑄錢去江州買鹽!

這個局面正是李衡想要的,這相當于直接承認了直百錢為法定流通貨幣。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局面,對李衡的幫助有兩點:

一、李衡現在已經初步完成了對季漢的1.0改造,也就是將一些大世家綁定到商業的這條船上。

并且已經在益州各地建立起配套的商業體系。

例如生產體系、物流體系、商社管理體系。

這意味著季漢正在往商業化轉型。

如果想要進一步做大,就必須讓外界條件更加有利于商業。

外界條件如何更加有利于商業呢?

兩個基礎:貨幣普及和交通暢通。

三國時代,貨幣是非常弱的,如果吳國率先承認直百錢,并且開始大量鑄造,這將意味著貨幣數量大增。

這對于產業群已經領先了幾步的季漢,絕對是有巨大的優勢的。

掌握核心生產力的季漢,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收割大量的財富。

至于交通暢通,其實這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有一定的河運,可以拉通一定程度的交通,促進一定程度的商業。

在第一個階段就足夠了,肯定沒辦法跟大航海時代比,更沒辦法跟21世紀比。

在沒有大運河的時代,能做到宋朝的一半已經非常厲害,足夠季漢的利益獲取。

二、一旦直百錢開始大量出現,商業興起,可以考慮銅錢兌換體系的紙幣了。

這個時候,銀行的作用將快速凸顯,李衡就能通過銀行的機制,來調控國家金融、投資戰略,并與軍隊綁定在一起。

空前規模地激發軍隊的戰斗意志。

當然,這是后話。

總之,要充分地發揮一個國家的潛能,是需要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的。

這些吳國不可能知道,他們看到的只是目前的紙張、新鹽和蜀錢等。

孫權和曹叡都已經開始效仿改革,但他們不可能知道,李衡做這些只是前期的鋪墊。

“那在下能不能提一個條件呢?”張休趕緊順桿爬。

“但說無妨。”

“希望貴國的新鹽能再便宜一些。”

李衡道:“這不是由我決定的,是商人們自行定價。”

“大將軍也沒有辦法嗎?”

“我問你,最開始一萬張紙能兌換多少糧食?”

“一千石?”

“那現在呢?”

“五百石。”

“為什么?”

“因為紙張數量再增多。”

“所以,價格不是我定的。”

張休怔了怔,這種說法,他還是第一次聽到,仔細一想,似乎很有道理。

張休不免對李衡更加感興趣了。

這家伙在益州殺那么多人,都沒殺崩,著實是個妙人啊!

張休話鋒一轉,說道:“聽聞最近大將軍從蜀郡調了許多人到江州來,大將軍要在江州組建兵馬嗎?”

“一是為了擴大江州城,把這里建成連通南郡、關中的商業中樞;二是為了補充兵力,去年我軍在關中與曹魏打了幾場大仗,損失不小,兵源需要得到及時的補給,說到這里,我倒是要問問,吳主口口聲聲說北伐,現在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為何不見動靜?”

“我主已經開始備戰。”

“何時呢?”

“何時北上,在下亦無法給大將軍一個準確答復。”

“好,我們等著吳主的答復。”

李衡卻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因為這只是他的場面話,他并不指望孫權。

他不但不指望孫權,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給孫權來個大大的驚喜。

不過現在在江州如此大的人力調動,是瞞不過吳國斥候的,所以李衡便以增兵北上和興建商貿為由,來迷惑孫權。

“來,使者,我們一起去看看現在自貿邑。”李衡指著西面的方向,“我打算將這自貿邑擴大原來的五倍,與江州城重合,取一個新名字,叫重慶,你以為如何?”

不等張休回答,李衡開始畫餅:“以后益州大部分商品云集重慶,從這里下江陵,過武昌,到建康。”

“看來大將軍是準備大興商業了。”

“北伐需要物資,現在關中戰局不順吶!”李衡故意感慨了一句,“以后還要多多依靠你們!”

打發了張休,李衡讓馬颙給張休贈送一些青花瓷,還贈送了兩匹蜀錦,張休開心極了。

大將軍說得都是對的,回去一定如實稟報。

三月二十四日,江州正式更名為重慶。

接下來,李衡準備北上了。

北上做什么?

去見諸葛亮。

這個時候見諸葛亮做什么呢?

商討大漢土地政策的重建和國家軍政體制的重新塑造。

因為,通過這一次的大清洗,朝廷手里已經掌握了大量的田。

不能只有毀滅,而沒有重建。

這一次的重建,不僅僅牽涉到益州,還要覆蓋漢中、關中和隴右。

其意義是深遠的。

可以說商業是第二層,土地制度才是第一層。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