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241章 只要我們夠和善,明年就能打得頭破血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1章 只要我們夠和善,明年就能打得頭破血流

第241章 只要我們夠和善,明年就能打得頭破血流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頭破血流

“兩個西陵商人?”孫權大感疑惑。

“一個叫畢邱,一個叫張彬,都是西陵的商人。”

“這兩個人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孫權疑惑道,“他們怎能拿走江州大部分鹽?”

“據說送了不少禮。”

“送禮就能拿走大部分新鹽?”

“這兩個人背后有人撐腰。”

“誰?”

“西陵太守顧穆。”

“妄言!”孫權臉色變得不好看,“顧穆是西陵太守,他如何能決定江州新鹽給誰?”

劉基說道:“他在西陵,所有的船只從江州出發,都會在西陵渡口停留,江州和他的關系一直還不錯。”

“就因為這個,所以就給了他?”

“西陵離江州不算遠,恐怕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雙方已經做了許多事。”

孫權沉默下來。

劉基見狀,開始添油加醋:“陛下,西陵乃是我大吳西大門,顧穆借著西陵太守一職,竟然私吞大部分新鹽,且不說他與蜀軍是否有暗中勾結,就說他此舉,置建業于何處,置陛下于何處?”

“他是丞相之子,丞相品性高潔,朕不信他會如此。”

利益受損的劉基一聽這個,頓時著急起來,你現在不懲罰顧穆,那我豈不是虧大了?

“陛下,丞相未必知道此事,顧穆卻已經在做了。”

“行了,你不必說了,朕自有打算。”

劉基不敢再多言,他知道孫權對顧雍是非常信任的。

孫權非常喜歡這個丞相。

因為顧雍確實做到了一個密臣。

孫吳的丞相和季漢、曹魏的都不同,季漢的丞相是軍政獨攬,外朝權重,幾乎成了內閣君主制。

曹魏早期的時候也一樣,曹操還在的時候,幾乎是大權獨攬。

孫吳的丞相,沒有軍權,連行政權也被切割了許多。

這當然是孫權的意志。

顧雍卻在這個位置上本本分分,從來不僭越一絲一毫。

孫權需要他的時候,他也從來不回避。

孫權有什么軍國大事,都會私下放心地跟他說,因為他從來不多嘴,連自己家人都不會提一下。

這樣的臣子,哪個君王都會非常喜愛。

劉基沒能說動孫權,可是陽謀最厲害的地方,不在于概率,而在于利益沖突之后產生的矛盾,一定要被化解掉,否則內部就會出問題。

矛盾只會轉移,而不會憑空消失。

就像這一次顧穆案,劉基沒能說動孫權,可是第二天,就有大臣奏疏開始彈劾顧穆。

速度之快,絲毫不亞于劉基。

而且接下來數日,接連有大臣上奏疏。

甚至御史中也有人開始彈劾。

不知從哪里傳來的風聲,建業都在傳顧穆可能已經與季漢有諸多不清不楚的交易。

不然怎么就突然拿到了那么多新鹽呢?

這個時候,孫權才意識到,這件事靠冷處理,是沒辦法的。

因為牽涉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新鹽的量,在逐月增加,此后會牽涉到更多的錢財。

顧穆一個人占了一大半,這不是找死嗎?

這個事件的核心,已經不是顧穆是不是被冤枉的這么簡單了,而是他必須被撤掉,才能平息眾怒。

于是,在建興十五年的十二月中旬,孫權將顧穆西陵太守一職撤掉,調他回京。

但朝中卻有人誓不罷休,想把這把火引到丞相顧雍頭上。

一封封奏疏如同暴雨一樣向孫權打來。

最后孫權干脆大殿門一閉,誰也不理。

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日,陸遜受召從武昌回建業,見到孫權,孫權才冒頭。

“伯言,朕召你回來,是想跟伱探討明年北伐一事,這府兵制,你應該聽說過吧?”

“臣聽說過。”

孫權問道:“你聽說過就好,益州和曹魏都開始推行府兵制,你說咱們可以嗎?”

孫權問陸遜這個問題,是有他的深意的。

陸遜出身東南大族吳郡陸氏,但陸遜卻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利益既得者。

準確地來說,陸遜還是提倡孫權能夠約束約束江東諸多世家的。

如果說益州和曹魏,對上層的管理都非常嚴格,那么孫權對上層的管理,可以用放縱來形容。

孫權的理念是收買上層,而嚴苛底層,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

例如諸葛亮經常認為,懲罰士兵能輕則輕,但如果權貴犯法,一定要依法處置。

孫權就是反過來,而陸遜卻贊同諸葛亮的做法,因為陸遜和諸葛亮一樣,也是帶兵打仗的,他們都深知要愛惜士兵。

所以在府兵制這件事上,孫權第一個就想到了陸遜。

陸遜是這么說的:“陛下,臣以為,府兵在我江東要推行,并非不可,但困難重重,恐怕沒有益州那般輕松,曹魏人丁眾多,魏主必然也只是在編戶齊民施行了府兵。”

“一點希望都沒有?”

“只能從編戶齊民那里施行,但賦稅會少很多。”

孫權猶豫起來,陸遜說道:“陛下,益州因為地少人寡,所以必須如此,曹魏是因為戰線過長,也不得不如此,我們沒必要,至少現在沒必要,我們的兵力是充足的。”

孫權思忖片刻,才嘆了口氣說道:“伯言說得有道理,此事先放一放。”

轉眼已經到了十二月三十日,李衡今年便在留守在重慶過年。

重慶新城一大早上便張燈結彩。

李衡和杜預正在飲茶,董宏急匆匆趕來。

“好消息!”董宏快步走過來坐下,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便喝了起來。

“什么好消息?”李衡好奇道。

“顧穆被免職了,換了甘昌過來。”

“甘昌何人?”

“甘寧之孫,聽說此人是毫無主見之輩。”董宏說道。

杜預笑了笑,說道:“顧穆在西陵吃了那么多,建業諸公當然擔心換了新人還在西陵興風作浪,所以會一起推薦一個草包過來,不足為奇,不足為奇。”

“好!距離我們東出已經不遠,派人去將西陵的情報全部完善,屆時我軍東出,便如蒼龍出海,勢不可擋!”

“喏!”

轉眼新的一年開始了,劉禪在成都將建興改成了延熙。

而曹叡,一邊悄悄在東南一帶投入兵力,一邊派使者去吳國見孫權,表達好朋友最真摯的關懷。

孫權當然也回了禮,并且非常真誠、友善地向曹叡的使者表達了對魏吳雙方友誼的重視。

希望新的一年,兩國和攜手共進,一起謀發展、齊建設。

曹魏使者剛轉身離開建業,孫權立刻下令加快糧草準備。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