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魯老將軍,可惜了。”吳王看見呂行世拖回來的老將尸體,一眼就認出了身份。
而后很快就轉向了呂行世:“呂少俠武藝不凡,陣中斬將奪旗,若是不棄,可為騎都尉。”
說著,就給呂行世升了官。
呂行世則是有些不在意這官,對于他來說并沒有多少用處。
上頭有上司,下頭還要管各種事情,哪里有那么多精力。
“吳王殿下,我受我師父之托,來幫你打進京師的,官職就免了,我這人說話直,容易得罪人,不好混官場。”呂行世直接就拒絕了。
不在意,所以他不要。
吳王聽到這話,神色里帶著尷尬,還是第一次被人拒絕。
只是礙于呂行世實在是過于勇猛了,他實在是需要呂行世作為麾下。
想他剛才已經被敵軍殺進營寨里來了,正常情況都是必輸無疑,結果呂行世出馬,不僅打退了敵軍,還連帶著主帥都被弄死拖回來,他麾下沒有任何一名武將敢開口說自己能夠辦到這件事。
呂行世不僅辦到了,但是還沒有傷勢,說明游刃有余。
不過對方拒絕他的升官,反倒是讓他安心下來,說明對方是奸細和內應的可能性很小。
因為這代表對方主動遠離了權力中心。
“呂少俠當真是閑云野鶴,既然不愿,那可先掛個虛職,來日替孤掃清寰宇時,也是名正言順。”吳王給了呂行世一個臺階下。
這一次呂行世也沒有拒絕,他也看出來了對方給臺階,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他還得幫著對方打到京都。
昆侖是到手了,所以他就要正式上線了,而不是再繼續摸魚。
至于毀約,他還沒有這么不要臉。
見到呂行世接受下來了,吳王也是松了一口氣,就怕呂行世年輕不懂人情世故,這要是再硬生生的拒絕了,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接下來就是拉攏了,只要把呂行世拉攏到麾下成為他的一員猛將,剩下的都好辦了。
隨即就是開始對營寨和秩序的修復,這些事都是吳王親自監督,然而看完了損失,臉色也是難看的很。
戰馬損失大半,三千蒼梧軍也在這突襲了死了近千人。
此外糧草輜重、輔兵軍械等等也都有著各不相同的損失,只能說這一次真的元氣大傷了。
沒有戰馬的騎兵,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呂行世則是老神在在,一副我完全不懂的模樣。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呂行世他現在不是主簿,是騎都尉,還是虛職,不管事的。
“報”
營帳里正在開會,除了呂行世外的高層臉色都不怎么好看,現在還被打斷了。
“寨外二十里,發現敵軍蹤跡,打著皇旗,魯家軍出逃殘部已被接收。”
“總計人馬如今約有十五萬人,正朝著我軍而來。”
探馬說完情報,整個營帳里的除了呂行世外,所有人都懵逼了。
“我知道了,下去吧。”吳王一揮手,咽了一口唾沫,神色里帶著復雜。
“諸位,敵軍的主力到了。”
十五萬人,這數量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夠抵抗的。
如果他們沒有遭遇到突襲,人、馬俱全的情況下,還是有機會的,通過騎兵的機動性直接打游擊,蒼梧軍個個都會騎射手藝,有可能抓住對方的弱點絕地反擊。
但是現在,根本就沒有可能贏。
至于呂行世,在吳王眼里也搞不定了。
當然,在呂行世他自己眼里也一樣,十五萬人不是十五個人,他哪有這能耐。
就是站著讓他殺,他都不一定能夠殺得完。
等什么時候他能有移山填海的大神通后,才有可能辦這種事。
不然就是殺到他力竭都殺不完。
什么?沖一波?這怎么沖,十五萬人還有馬,密密麻麻的根本就看不到盡頭。
說出來只有四個字,可是真要是一看,那基本上跟一眼望不到頭的洪流差不多。
“撤退!”呂行世第一個表態。
這要是哪個腦子有問題的來上一句死戰,那呂行世就得去沖鋒陷陣了。
好在大家伙都很冷靜,沒人質疑呂行世的想法,更沒有人因為呂行世直接從主簿變成騎都尉而陰陽怪氣故意唱反調。
命就一條,不管是直面十五萬大軍還是直面呂行世的拳頭,都不是什么好想法。
“好,通知各營寨,只帶三日糧,其他一應糧草輜重盡皆丟棄!”吳王有了臺階下,直接就跑路了。
“吳王殿下,那準備和咱們會合的其他援軍…”副將小聲的問了一句。
他們跑了沒關系,可是其他的部隊不清楚,這要是過來會合,直接就撞上了大部隊。
“派人通知他們撤離,去…”吳王看了一下地圖,而后說道:“去鷹川澗會合。”
吳王嘴上這么說,實際上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這些部隊已經三天沒有聯系了,他擔心全軍覆沒了。
對方能夠狙擊自己,必然能夠狙擊他的其他部隊。
得了命令,眾人也是散去,給呂行世一種要輸了的感覺。
“吳王殿下,這皇字旗,是皇室中人才能打的吧,那來此之人,是哪一位?”呂行世開口詢問道。
御駕親征的可能性不大,呂行世懷疑是那位太子儲君。
要說最為被吳王威脅到利益的人,只有他了,再加上太子儲君也沒有自主權,被架過來當大義傀儡也是有可能的。
吳王也有所猜測,但是卻搖搖頭:“不清楚,很可能是那群叛逆偽豎皇旗。”
他肯定不能說,容易影響軍心士氣的。
“當真是可惡…不過吳王殿下,這也是一個好機會。”呂行世突兀的開口說道。
吳王有些疑惑,什么好機會?
“十五萬大軍南下,如今京都空虛,若是殿下率殘部假退,繞道直撲京都,便可一舉定乾坤。”呂行世給了一個直搗黃龍的建議。
吳王很心動,然后拒絕了呂行世,理由是太危險了,一個不慎他就得全盤皆輸。
呂行世的偷家計劃確實好用,換成遼王遇見這個情況,會直接答應下來,而吳王不行,他求穩。
可惜,他再穩,還能夠穩得住朝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