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起床,葉大嫂就忙活起來。
先去縣城買菜買肉,回來之后也沒停閑。
葉家屋里如今連家具都沒有,好在葉娟兒想得周全,早早就打發自家男人和兒子搬了兩張炕桌過來。
到了晌午,東西屋炕上各擺了一張桌子,葉娟兒的夫君劉全推辭不掉,最后幾乎是被架著坐了上座,葉家四兄弟依次在下首作陪。
劉全一個上門女婿,哪里受過這樣的待遇,又是激動又是害臊,還沒喝酒就先鬧了個大紅臉。
西屋的人就多了,葉娟兒帶著兒子一進屋,也立刻就被葉老太太請到了炕上坐。
葉娟兒環顧一周,沒看見生面孔,立刻小聲問:“不是說有京城來的大戶人家的嬤嬤么?怎么沒看見?
“聽說比大鳳的男人還有本事,害我從昨天緊張到現在。”
“姜嬤嬤在灶間看老大媳婦做飯呢!”葉老太太笑著說,“她人很隨和,你不用擔心。”
“哎,我就說我不來,你還非讓孩子去叫我。”葉娟兒有點局促地扯扯衣裳,十分擔心自己會在姜嬤嬤面前丟人。
葉老太太看向她身邊的小子問:“這就是你兒子?之前見過一回,長得可真精神!
“臉型像他爹,五官長得像你,真是凈挑你們兩口子好的地方長了!”
這話不但夸了孩子,連帶還夸了一把葉娟兒五官長得好看。
葉娟兒聽了笑得合不攏嘴,捅了兒子一下道:“向磊,還不趕緊叫人。”
“舅媽好,幾位嫂嫂好!”
葉娟兒跟葉老太太同輩,所以葉向磊雖然年紀跟葉昌瑞差不多,輩分卻高出一層。
葉家幾個小子不得不一起喊了聲:“表叔好。”
晴天第一次接觸這個稱呼,比別人都慢了半拍,被葉昌瑞教了兩遍才勉強叫出來。
“表、表蘇好!”
葉向磊看著晴天,心道這個小侄女長得可真好看,比村里那些小丫頭片子都水靈!
葉老太太則繼續跟葉娟兒拉家常。
“你就這一個孩子啊?”
“哪能啊!大閨女今年二十三,早幾年就嫁到鄰村去了,如今孩子都有兩個了。
“大小子向鑫今年十七,如今在縣城鋪子里做學徒,一個月才能回來一趟。
“這是二小子,今年十一了。”
葉老太太聞言驚訝道:“上頭還有兩個?我還以為向磊就是你家老大呢!
“你這么年輕,可真看不出來,孩子都這么大了!”
“年輕什么啊!”葉娟兒笑著說,“老嫂子,咱倆可是同輩人!”
“瞎說,輩分是輩分,歲數是歲數!
“不是有句話叫什么,三歲的爺爺,七老八十的孫子,這哪兒說得準呢!
“你要是不說,我還以為你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呢!”
“哎呦,我都四十多歲做姥姥的人了,您就會撿好聽的讓我開心!”
這話雖然的確有客氣的成分在,但是不得不說,跟在關外風吹日曬的葉老太太相比,葉娟兒家里雖然條件一般,卻的確顯得年輕不少,坐在一起完全是兩輩人的樣子。
兩個人說話的時候,葉向磊閑著沒事,便逗弄著身邊的晴天。
“你今年幾歲了?”
晴天聞言道:“表蘇,我三歲半了!”
“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晴天!”晴天說完立刻道,“‘雨后煙景綠,晴天散馀霞,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的那個晴天。”
葉向磊立刻聽傻了,關外的小孩都這么厲害么?
這么點兒一個小丫頭都會背詩?
他登時悔得腸子都青了,老實待著不好么?非要逗什么孩子!
但是怕什么就來什么。
葉娟兒雖然在跟葉老太太說話,卻還是聽到了晴天背詩。
她先是驚訝不已道:“哎呦,晴天這么小就會背詩了?可比你表叔強多了!”
然后她也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教育兒子的好機會。
“向磊,你看看人家晴天,才三歲半,就會背詩。
“再看看你,都十幾歲了,你學會點兒什么?
“我跟你爹天天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送你去學堂讀書,可不是為了讓你去混日子的!
“好歹學會幾首詩,也算我跟你爹沒白給你花錢!”
葉向磊被說得抬起頭來。
這邊葉二嫂聽葉娟兒提起私塾,一來是真感興趣,二來也是幫葉向磊解圍問:“姑,咱們村里有私塾么?”
“有,就在王家祠堂邊兒上,向磊就在那兒讀書。
“怎么,你家有孩子想上私塾啊?”
葉老太太接話道:“可不是么,大孫子昌瑞,之前在關外的時候就上過幾年私塾了。
“下面三個小的也都到了該送去開蒙的年紀了。
“原本打算安頓好了再慢慢來,這不聽你提起來了,先打聽打聽也好。”
“姑,私塾先生怎么樣啊?”葉二嫂更關心的是先生的能力。
畢竟葉昌瑞可是連魏先生都夸獎過的,可不能把孩子給耽誤了。
“咱們村的私塾是個秀才老爺辦的,肚子里正經是有些墨水的。
“當年也是正經一路從縣試、府試、院試考上去的。
“只可惜后來鄉試一直不中,年近四十的時候,便干脆回鄉開了私塾。
“從給孩子開蒙一直教到去參加院試都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之后若是再想進學,就得去縣里或是京中了。”
葉娟兒說到這里,忍不住白了自家兒子一眼。
“可惜我家兩個兒子都不爭氣,大小子學了幾年,識了些字,會算數了,便去城里做學徒了。
“本來希望小的這個能爭口氣,結果也是個扶不上墻的……
“所以去縣城之后是個什么情況,我可就不知道嘍!”
比起考中秀才之后該去哪里讀書,葉三嫂此時更擔心的顯然是錢。
“姑,不知咱們這邊私塾,束脩方面是怎么算啊?”
“幼童開蒙每個月半兩銀子,其他人每個月一兩半銀子。
“當然,平時三節兩壽的禮物也是不能少的。
“但是你們放心,都是鄉里鄉親,用不著給太貴重的禮。
“送一條肉,一包點心或是兩包茶都行,多少是那么個尊師重道的意思。”
葉娟兒說得輕松,可葉家眾人一聽這個價錢,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
京城旁邊就是不一樣啊,先生的束脩居然這么貴!
葉二嫂想著自己懷里那二十兩銀票,原以為已經是一筆巨款了,誰知竟剛夠大兒子讀一年書。
更不要說底下那兩個小的也該開蒙了,這讓葉二嫂簡直有種眼前發黑的感覺。
葉三嫂更是覺得嘴里發苦,她家昌雪其實早就到了該送去開蒙的年紀。
只因孩子太淘氣了,屁股根本坐不住,于是便想等他再大點兒、懂事一點之后,剛好跟二嫂家的葉昌兆、葉昌豐兄弟倆一起送去。
誰知道這邊私塾竟然這么貴!
她跟葉二嫂比不了,人家好歹還會一手針線活。
如今剛到村里沒多久,秦府的人就追過來找她做衣裳。
反觀自己,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都沒有,一個月半兩銀子的束脩,靠啥賺啊?
一想到這些,她之前還惦記分家的心登時就歇了。
葉娟兒說完突然好像想起什么,猶豫片刻道:“對了,我剛才忘了說,咱們村的私塾先生,就是村長他爹……”
葉老太太和葉二嫂、葉三嫂聽了這話,全都沉默了。
這次為了要回房子,怕是已經把村長給得罪狠了,這私塾還能上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