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現形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身上有奇怪的吸引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現形了 >>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現形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身上有奇怪的吸引力

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身上有奇怪的吸引力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6日  作者:竹生焉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竹生焉 | 投喂流放罪臣后 | 她被迫現形了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后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第164章他身上有奇怪的吸引力

“慶州主政官若有心真剿匪,又怎會放任如此長的時間,讓一群流寇做大。”

張達義所想,與謝豫川并無太大出入。

謝豫川點了下流放隊伍后面跟了一路的閔家商隊。

“那商隊里也有不少練家子,憑那些本事,從旁護一下商貨并非難事,大梁商人身份雖然不顯,但朝廷也并不嚴格打壓商人易貨經營,能被一個地方的劫匪驚到寧肯跟在官府押解的官兵后面,盤龍嶺處恐有內情。”

張達義聽謝豫川說完,贊同地點點頭。

“慶州剿匪除惡之事,不僅僅是調兵之事能應付得了的。”

“如此說來,我們流放隊伍過盤龍嶺也會很危險?”謝文杰有些擔憂道。

謝武英快走兩步,跟上去,十分好奇:“難道慶州這邊官商勾結?”

“不一定。”張翰林道。

謝武英又看向他謝豫川:“六哥怎么說?”

謝豫川沉思片刻,低聲道:“如果北地邊境不穩,戰事頻發,那以丘陵關為界,慶州毗鄰丘陵關隘,南下北上皆不易,還記得出松江鎮那天清晨,邊關軍報嗎?”

謝武英和謝文杰回想那天,雙雙點頭。

出松江鎮那日,城門一開,驛馬飛奔。

城外進出的路人,當時都在議論北邊戰亂之事,他們一路走來也聽了不少。

“邊境不穩,入關的流民就會增多,人一多就會更加混亂,有人若從中囤積居奇,操縱民生之事,地方官夾在朝廷和鄉紳之間,上不支援,下不聽指揮,流民性命堪憂,便顧不上其它,一個處理不妥,到時罪責便不止是剿匪不力這種小事了。”

謝武英琢磨了一下,點頭道:“六哥,我懂了,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是說慶州地方官有可能會選擇責罰更輕的路。”

“可是放任劫匪也是不利職責之事,難道不怕用不好反噬?”謝文杰還是覺得此舉過于冒險,“畢竟是一群燒殺搶劫無惡不作之徒,一旦開了這種頭,欲望很難回頭。”

謝武英沒有他顧慮多,“人都活不下去了的時候,誰給口吃的都是爹!何況還帶著吃香喝辣有個容身之處,那就是活爹!”

謝武英這話是糙了點。

但話糙理不糙,連隱身“旁聽”的家神涂婳,都聽樂了。

她有點意外謝豫川今日之話多。

往常,可不見他有這么好的心情和耐心,會給兄弟倆詳細掰說這類事,還有旁邊的張翰林同志,這位老先生自從打開心結之后,好似放飛了自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明哲保身,沉穩低調,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起初還心如死灰攜母流放,自從察覺到謝家背靠“神明”之后,老先生的思想轉變的十分絲滑,相處多日,她見他都快要忘了自己曾經在翰林院當官的樣子,如今儼然以謝家“幕僚”自居,盡己所能相助于謝家子弟。

他的示好,謝豫川幾人自然能感受到。

就連涂婳時不時過來,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謝豫川和謝武英、謝文杰兄弟等人對張達義的敬重。

從張達義的身上,涂婳也學到了人生一課。

那就是有學問、有智慧、不執拗的人,無論在什么境遇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有路就先走著,也許走著走著路就寬了。

涂婳發現,從本質上,謝豫川和張翰林兩個人,都屬于一類人。

都是擁有適應生活的強者心態的人,哪怕一時受挫,但凡有一絲希望,絕不自棄。

難怪,謝豫川對待張達義,態度不同。

甚至當初也不介意透漏一點關于“家神”的信息給他。

涂婳看著謝豫川同兄弟淡淡說話的面容,總感覺張達義與謝家的關系能夠親近起來,謝豫川也是暗地里特意加了把火的。

謝豫川身上,好像有點奇怪的吸引力。

能夠讓人不自覺與他接觸……

“……”涂婳愣住。

她當初好像也是因為收到了那幾條言辭誠懇的求救信息,才“被迫”幫他的吧?

盡管最開始是因為,被系統卡在了雙時空縫隙中不干不成。

但……她當時看見他那個樣子,好像也不怎么排斥幫他一個忙。

不知怎的,涂婳的思緒跳到謝豫川身上那枚玉璽。

真的不是她多想。

她是真的感覺到,謝豫川自從得了那玉璽之后。

好像身上的失意消失了。

總感覺他整個人從上到下哪里變得跟從前不一樣了,好像……更沉穩和篤定了一些。

而且,總走神。

也不知道那腦袋里在想什么?

她的手機從來沒接收到那些訊息,明明之前他情緒起伏波動比較大的時候,還有類似的消息。

涂婳觀察了半天,謝豫川如何給兩人分析問題和其中的矛盾。

謝豫川的心態,好像變了。

她也說不上來,變了多少,就是能從對方漸漸篤定的目光中,明顯感覺到謝豫川隱隱地在做“什么”。

嘿,這給她好奇的。

難不成謝豫川真想好了?

上次還問她,覺得什么樣的人適合做君王。

隱藏在謝豫川身邊的涂婳,還在研究謝豫川此番耐心十足教導弟弟們的樣子有何心思時,另一邊謝豫川已經暗暗從謝武英和謝文杰兄弟倆,在面對同一件事時的不同看法和角度中,默默將兩者的個性和脾氣了解的七七八八。

兩個少年此時根本不知道,自家六哥在他們身上打什么主意。

二人只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流放途中,既能聽六哥的、又能聽張先生的,加起來就是二十年的人生閱歷。

太值了!

張達義一番輸出后,發現謝家的小子,真真是不錯!

腦子活,學的快,關鍵是心氣正,領悟力高。

他出仕前,也曾在書院教過一段學子,平素遇到投緣的下屬,也喜歡好為人師。

此時,走在一旁,近距離聆聽世家兄弟之間如何互幫互助,張翰林那顆已經差不多死絕的“好為人師之心”又活躍起來。

流放路上,痛苦難捱。

他的目光從小娃娃頭上,不由自主又飄到正聽得聚精會神的兄弟倆頭上。

張達義心想,一個也是教,兩個也是趕,三個……正好湊一桌。

謝文杰看事做事,與他頗為相像。

但謝武英那孩子的想法,也總讓他有豁然開朗之感。

魚和熊掌,瞅哪個都挺香好像。

(本章完)


上一章  |  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現形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