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大東北,知青靠刺繡風靡全村第56章 苦盡甘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下鄉大東北,知青靠刺繡風靡全村 >>下鄉大東北,知青靠刺繡風靡全村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章 苦盡甘來

第56章 苦盡甘來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0日  作者:相思不再念  分類: 言情 | 現代言情 | 都市生活 | 相思不再念 | 下鄉大東北 | 知青靠刺繡風靡全村 


算了,這糟心的世界真的讓人沒有愛。

不信就不信,他還不稀罕他們信。

反正日久見人心,他堅信他的人品能被發現。

念及此處,他轉移話題道,“閑著也是閑著,我們去撿點柴如何?”

白琛他們覺得可以。

然后,幾人回知青院帶上繩子、砍柴刀等裝備去撿柴火。

易遲遲她們對此毫不知情,該干什么繼續干什么。

越繡越暴躁的余青青,撂擔子不干了。

“這玩意我找不準規律。”

“??規律其實挺好早。”

易遲遲對此持有不同的意見,“你照著參照物來就行呀。”

“參照不了。”

她擰著眉頭一臉痛苦,“說不上來的感覺,就那種我知道應該怎么下針,每次下針又會出錯的感覺挺磨人。”

說到這里,她跟看見救星似的看向易遲遲,“遲遲啊,你有沒有辦法替我改改這個毛病?”

易遲遲想了想,“我也沒什么好辦法,你這種情況大概只能多練。”

但以她的判斷怕是練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相比柳蘭的空間感,層次感和對色彩的敏感度,余青青各方面的上限閾值都太低。

下限閾值卻沒有底。

所以,她繡出來的鞋墊色彩搭配不行,形沒有,靈更是傳說。

“能練出來?”

“……我不知道。”

不想騙人的易遲遲真誠道,“好歹能學會一種針法。”

這話聽得余青青差點沒氣死,卻也無話可說。

沒辦法,這事不怪易遲遲說實話,主要是她自己人不行。

念及此處,她看向柳蘭,語重心長道,“蘭蘭啊,我們靠山屯的面子就靠你掙了,好好努力,一定要勤學苦練!”

這突然打了雞血的狀態讓柳蘭頗有些哭笑不得,“好的,我努力。”

得到這句保證的余青青滿意了,讓開寶座將棉布和針線一起塞給柳蘭,“你來練,我還是干我自己的活。”

然后,隊醫室的畫面就變成了一堆婦女坐在一起納鞋底、繡鞋墊,而吃飽喝足的易遲遲,則在教柳蘭她們針法。

之所以是她們,是因為王楠她們在得知棉布上的花朵是易遲遲繡的時候,也起了學習繡花技術的心思。

俗話說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易遲遲現在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教一個人針法是教,教一群人還是教,對她都沒差。

所以,教唄。

她不但教,還畫了詳細的分解圖給她們。

講解了亂針繡的特點,以及大小交叉針之間的區別,對角度的要求等等。

聽得都挺認真,至于能記多少能學多少,靠他們自己。

然后,易遲遲的日常就變成了晚上回知青院,白天駐守在隊醫室和柳蘭她們為伴。

聞時是個行動派,在聞母癥狀減輕后就跑去找大隊長開了證明,和賀云松帶著聞母去了縣城。

臨離開前他帶著聞母來告別,順便表示感謝。

易遲遲,“???感謝我干什么?你們付錢了呀。”

雖然錢沒進她口袋,但進了隊醫室,屬于靠山屯生產大隊的財政收入。

等來年算公分和工資的時候也有她份的。

這話把聞家母子和賀云松干沉默了,因為付了錢就無需感謝,這邏輯有問題嗎

沒有。

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總之,謝謝你!”

憋了半天,聞時憋出一句感謝。

易遲遲的回答是擺擺手,“快別謝了,趕緊去醫院吧,不然下雪路上會不好走。”

天氣不怎么好,陰沉沉地感覺又要下雪。

體感溫度也很低。

她站在燒了火墻的隊醫室門口都感覺冷,完全沒辦法想象走在荒無人煙的鄉道上是個什么感覺。

聞時嗯了聲,帶著聞母和賀云松離開。

馬嬸子她們看著三人離開的背影,忍不住感慨,“淑芬是苦盡甘來了。”

王楠拿著針在戳鞋墊,聞聲好奇道,“聞嬸子之前過的很苦嗎?”

“苦!”

異口同聲,至于如何個苦法,她們沒說。

易遲遲心里有數,但她沒有討論人隱私的話題,遂沒參與這個話題。

突然——

“小易知青,給我來點藥片。”

來人是靠山屯的老坐地戶馬勇,據說這位曾經是放山人,不是人太獨,把頭的位置非他莫屬。

這位也是個苦命人,不到五十的年紀看著像六七十,據說是媳婦和孩子一起出事把人給拖垮了。

易遲遲對他不熟,見都沒見過幾次,但見他一臉焦急的沖進來說要藥片,站起身道,“叔你哪里不舒服?”

“不是我,是隊里養豬場的豬拉肚子了。”

馬嬸子她們蹭的一下站了起來,“豬出問題了?”

“啊。”

馬勇眉眼間全是焦急,“今早起來我發現的,有幾個已經拉得站都站不穩了,收拾豬屎都來不及。”

說著他再次催促道,“易知青,你快點給我拿藥。”

易遲遲對此表示無能為力,她拉開藥柜給他看,“叔,不是我不給藥,是沒藥給,”

為啥會出現赤腳醫生,為啥每個生產大隊的赤腳醫生會單獨分配一點地來種藥材?

根本原因在于現今的醫療環境太差,不但西藥奇缺,自制生產的能力更是差到讓人心生絕望。

后世眾人皆知的阿莫西林,我國直到1976年才開始試產,正式生產在1979年。

土霉素和慶大霉素倒是有自制生產,但產量跟不上需求。

隊醫室經常沒藥,打報告申請了也要等公社或者縣里藥房有藥,才會分配下來。

因此,生產大隊的赤腳醫生多靠中醫加西藥治病。

有西藥的情況下開西藥,沒西藥就靠中草藥。

然而,易遲遲沒學過中獸醫,對豬腹瀉無能為力,只能催促道,“叔你趕緊去公社找獸醫。”

“對,找獸醫。”

馬嬸子她們急得直催促,生產隊的豬可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集體的。

春節前還得上交一半,這要沒豬交,優秀生產隊的榮譽稱號可就跑了。

“走,跟我回家牽車去,騎車快,豬我們先看著。”

“對,我們看著。”

然后,馬勇騎著支書家的車去了公社找獸醫。

馬嬸子她們則和收到消息的大隊長支書他們去了豬圈那邊看豬,易遲遲因為會針灸,馬嬸子她們死馬當活馬醫的原則,把她也拉上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下鄉大東北,知青靠刺繡風靡全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