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春第335章 唯一的出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紓春 >>紓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 唯一的出路

第335章 唯一的出路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3日  作者:神婆阿甘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代情緣 | 神婆阿甘 | 紓春 


郭久繼續說道:“韋大人孤僻多年,絲毫不通男女之事。崔姑娘讓他為陸家老二做事,一次又一次,韋大人不說,郭某卻看不過去。”

馬車咯咯吱吱地前行著。

車內一片沉寂。

崔禮禮抬起眼眸,沉靜地說著:

“這一次并非只為陸錚。大將軍替芮國百姓抵擋邯枝南下,將士們在前方奮力死戰,我們作為芮國百姓,總要做些什么。

即便不是陸錚的父親,我也會這樣做。更何況,救大將軍,有利于我與韋大人的籌謀。”

郭久沉默一瞬,才說道:“崔姑娘之所求,郭某會轉告韋大人。”

他說完挑簾準備下車,想到還安插了拾葉在崔禮禮身邊,將來若被發現了,少不得又要怨懟韋大人。他又放下簾子,回過頭來對崔禮禮說道:

“崔姑娘以為你在九春樓與十殿下相看那次,陸錚是怎么從宮里出來的?”

崔禮禮茫然地問:“怎樣出來的?”

“繡衣指揮使和副使,都有一條單獨的進宮密道,遇到急事,可以直達天聽。”郭久深深嘆了一口氣,“這通道的位置是極機密之事,韋大人暴露了這條路,該是何罪名?”

崔禮禮知道。

落鑰后,開宮門即為謀反。將密道告訴旁人,也等同于謀反。

郭久又道:“崔姑娘也知曉韋大人父親的事,應該明白他一直屈居在繡使為的是什么。任何岔子都會讓他這些年的忍辱負重,付之東流。”

“我明白......”

“韋大人雖不善言辭,能為你做的,他都做了。做不到的,多是身不由己,又或者時運弄人。”

“我明白的。我與韋大人有袍澤之誼。京城這十來日的動靜,郭佐使想必也聽說了。也算是我回饋韋大人的。終有一日,他能得償所愿。”

原來是她做的!

驚訝之色從郭久眼中劃過,最后化作一抹無奈的笑。這樣一個有大智大慧的女子,韋大人當初是真的看走了眼,錯過也是必然的。

“應邕官復原職,在暗中抓了不少人,全是往告示上寫名字的。崔姑娘還是小心為上。有什么事,你讓人去林記成衣鋪子留口信,郭某定然全力相助。”

送走郭久,崔禮禮坐在馬車里發愣。

春華上了馬車,見她疲憊,主動替她按揉著額頭:“姑娘,您是不是在做很危險的事?”

崔禮禮抬起眼皮看她:“陸錚跟你說的?”

春華想也不想就把陸錚賣了,畢竟姑娘才是她的正主:“他走那日叮囑奴婢,有什么事要盡快通知他。怕您有危險。”

崔禮禮笑了笑,“我記得虞懷林的酒壚還在你名下?”

“是。”

“你這兩日抽空南下去收賬吧。”

春華停下手中按揉的動作,跪在馬車里,雙手抱著崔禮禮的膝頭:“姑娘,奴婢再蠢,也知道這時候走不得。奴婢好歹也在崔家呆了十幾年,老爺何時在四月收過賬?就算打死奴婢,奴婢也不會走。”

“崔家可能會有滅門之災。我爹娘是躲不掉,你躲得掉。”

春華搖頭:“奴婢不怕。反正奴婢跟著姑娘生,跟著姑娘死。”

這句話,前世的春華也說過。

春華病重難醫,纏綿病榻之時。崔禮禮問她可后悔跟著自己進了縣主府。

春華虛弱地搖頭,顫巍巍涼怯怯的手從被子里伸出來,握住崔禮禮的手:“奴婢原是打定主意了的,這輩子跟著姑娘生,跟著姑娘死。只恨奴婢這副短命的身子,不能陪著姑娘。奴婢一死,姑娘就更難熬了......”

前世欠春華的,今生總要補上。

只是今生欠的,何時才能補得上?

“姑娘,您怎么哭了?”春華直起身子,捉著絲帕替她擦眼角的淚,“可是奴婢說錯了話?”

“沒有。”崔禮禮抓住她的手,“你不肯走,那咱們就一道進宮,赴皇后的春日宴。”

清靜殿。

應邕跪在地上稟報。

“圣人,告示已經拆了,除了公主府的面首如柏與崔氏,其余的都抓了。已抓捕疑犯共計五百三十四人。”

“朝中眾臣家中線人每三日一報,公主府、大將軍府以及縣主府線人每日一報。各路進京關卡嚴加盤查,各地路引暫停發放。”

“只是、”應邕頓了頓,才說道,“除了京城,各州各郡縣,都有了流傳。各地的效仿者不計其數,雖抓了不少,但名單傳得太廣,實在不好封口。如今冒出了不少新的名單,真真假假,實難一一辨別。”

“圣人,微臣想,為今之計應該將弘方拉出來,公開處刑,以正視聽,方可力挽狂瀾。”

時局亂了。

宗順帝躺在病榻上,剛喝了極苦的藥。心里反反復復地念叨著這四個字。

別有用心之人,在故意攪亂這時局。

是固安?還是燕王扈少毅?還是諶離人留在芮國的暗探?

清平沒有這個能力,最多是個幫兇。

“圣人——”應邕還想說什么。

見圣人閉著眼,常侍揮揮手,示意應邕退下,又在宗順帝耳邊道:“圣人,中書令許大人求見,跪在殿外已經多時了。”

許家的人抓了個遍,宗順帝一直沒有動中書令與清平縣主。一是中書令尚無合適的人選。二是如今許家已經落魄,斷了羽翼的中書令,反而可以成為一個純臣。

見宗順帝沒有說話,常侍又道:“中書令說他有解眼下時局之策。”

“宣。”

中書令許永周從清靜殿再出來時,已是天黑。

年過五旬的他跪了太久,腰酸背痛膝蓋痛,只得扶著墻緩緩地走著。

出了宮門,府中的門客上來扶住他,低聲問道:“大人,圣人可允了?”

許永周搖搖頭:“沒有圣意。”

畢竟自己是許家人,連自己兒子都被抓了,他這個禿愣愣的中書令的建言,圣人怎么會聽?

他的建言不過兩條。

一是殺弘方、殺扈少毅、殺固安,以安民心。二是以殲滅底耶散之名,出兵諶離。

自古內亂難解之時,都要攘外以安內。

先以底耶散之罪,殺固安和扈少毅,再將民心激憤之處,轉移至諶離。

這是唯一的出路。

“大人,小人覺得,圣人應該也明白如今亂局難治,可是難處不在殺人,而在銀子和人。”

芮國禁海已久,連一只像樣的戰船都沒有,更別說熟悉水戰的兵了。

北邊戰事膠著,圣人陵寢未完工,處處都是用銀子之處。

“我何嘗不知?”許永周喘著氣,爬上轎子,挑著轎簾道,“如今這狀況,再蔓延下去,不知道各地還會冒出什么樣的告示和名單,待到那時,圣人的位子都坐不穩了。”

銀子,人。

湊一湊,總會有的。


上一章  |  紓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