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傳說二百二十四 茶王爭霸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白茶傳說 >>白茶傳說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二十四 茶王爭霸賽

二百二十四 茶王爭霸賽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0日  作者:綠雪芽  分類: 言情 | 仙俠奇緣 | 仙侶奇緣 | 綠雪芽 | 白茶傳說 
茉茉、莉莉和姚四娘子跟著陸羽夫婦學做茶有一段時間了。茉茉、莉莉是花精,學做茶,難免常常借助法力投機取巧,因而并不覺得有什么勞累,就是在耐心方面欠點兒,做出來的茶頗有些差強人意。

倒是姚四娘子,這位宰相家的千金小姐,讓人刮目相看。

她雖然出身顯赫,卻沒有半點嬌氣。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在茶園上,姚四娘子就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學習。

她穿著樸素的布衣,腳踏泥土,跟隨著陸羽夫婦走進了茶園。她小心翼翼地學習如何挑選合適的茶葉,她的眼神專注,手指輕柔地觸摸著每一片茶葉,仿佛在與它們對話。即使是在烈日炎炎之下,她也從不抱怨,汗水沿著額頭滑落,卻絲毫不影響她對種茶的熱情。

制作茶葉的過程對姚四娘子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之前,陸羽還沒有研發白茶制作技藝的時候,姚四娘子就已經學會了炒茶,她在大鍋中翻炒茶葉,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準。熱氣騰騰中,姚四娘子的身影顯得格外堅定。她的手不斷翻動著茶葉,確保每一片都能均勻受熱。

如今,“香茗雅敘”找到了自己的主打茶葉,姚四娘子更要將這門技藝學精,好幫襯陸羽、白茶做好茶葉生意。

而姚四娘子內心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學會了白茶制作技藝,她要回京城去,開茶樓,賣白茶。

于是,她總是特別虛心好學向陸羽請教白茶制作技藝的流程,自己勤學苦練。

對于如此好學的學生,陸羽自然也是傾囊相授。

他總是把白茶制作的幾個關鍵技巧一遍遍向徒弟們傳授:“白茶的制茶工藝是以保留茶葉的自然風味和營養成分為特色的,一定要掌握住幾個關鍵技巧:

首先是自然萎凋,又叫‘生曬’‘晾青’,這是一個讓鮮葉自然失水的過程,同時也是保持茶葉活性、營養激活的過程,以形成白茶獨特的風味和品質。

自然萎凋技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講究‘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規律,故在萎凋時須給予茶葉最自然的環境,讓茶葉在天地間呼吸,慢慢失去水分。在萎凋過程中,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氣流條件,以利于茶葉內含養分的適度轉化,從而提升茶葉品質。”

三位女徒弟屏息凝神,聽得專注。

姚四娘子不比茉莉姐妹花,只是個凡人,于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陸羽的話一字不漏飛速記下。

陸羽等到姚四娘子記完最后一個字,方才繼續講第二點:不炒不揉。

“白茶在制作過程中必須堅持‘不炒不揉’的原則,這樣可以避免破壞茶葉內部的結構,保留更多的天然成分,使得成品茶擁有清新自然的風味。”

“第三點是文火足干:在干燥過程中,使用文火緩慢烘干,這樣可以讓茶葉中的水分逐漸蒸發,有助于保留茶葉中的營養。”

“要做到文火足干,可以使用炭焙技術,依靠純人工把控火候的方法,不過,這種干燥方式更考驗制茶師的技藝,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對火候的精準控制。”

“在焙茶過程中,還要掌握一項技術,那就是灰蓋木炭,使用上好的干燥木炭,并將木炭燒透后用灰覆蓋,這樣做既可以調節溫度,又可以吸附茶葉上的潮氣,對白茶的口感和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你們要記住,晾青和炭焙在白茶制作過程中分別屬于不同的階段,要達到不同的目的。

首先晾青,是白茶制作中的自然萎凋過程,這一階段主要是讓采摘后的茶葉在自然環境下逐漸失去水分,同時茶葉內部的物質也在發生變化,為形成白茶特有的香氣和口感打下基礎。晾青是白茶制作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炭焙,則是在茶葉基本成型后,通過使用木炭作為熱源對茶葉進行烘焙的一種工藝。炭焙的目的是在自然萎凋基礎上,也就是晾青基礎上,進一步去除茶葉中的水分,同時通過焙火的溫度控制,使茶葉產生特定的香氣。

炭焙技術要求制茶師對溫度有精準的把控,以免影響茶葉的品質。炭焙可以使白茶的花果香得到提升,但過度的炭焙會讓茶葉產生煙火氣,因此需要謹慎操作。”

陸羽的教授除了理論,便是帶著徒弟們具體操作。

他道:“理論乃學問之本,實踐為知識之用。古人云知行合一,言明理論不離日用,真知源自篤行。學富五車而不行諸事,猶如寶刀未試,鋒芒莫顯;行而不學則盲,如夜行無燭,易迷其途。故君子勤于博覽群書,亦須臾不忘身體力行,方能臻于至善至美之境。”

兩只茉莉花精此時就一頭霧水,滿臉懵懂了,而姚四娘子頻頻點頭。

作為宰相之女,姚四娘子自幼生長于書香門第,飽讀詩書。她翻閱《詩經》《尚書》,領略先賢智慧;研習《禮記》《樂經》,習得禮儀之邦的風范;細讀《春秋》《左傳》,通曉諸侯國事;窺探《周易》《道德經》,悟透天人之道。

此外,她還醉心于楚辭漢賦,品評魏晉詩文,不僅博覽群書,在長安時更勤于筆耕,作詩作文,以顯才華。她的學問不局限于儒家經典,亦涉獵諸子百家,乃至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因此,姚四娘子可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為李朝女性之典范。姚四娘子是真的聽懂了陸羽的囑咐。

每逢晨曦初露,姚四娘子就隨陸羽入山采茶,觀其手法,記之于心;每當夕陽西下,暮靄沉沉,又助先生晾青、炭焙。

陸羽焙茶,手法獨到,火候拿捏得當,一時炭火熊熊,煙霧繚繞,一時又是微火緩緩,溫煦如春。

姚四娘側身相助,心懷敬畏,雙手勤快,不敢有失。起初,因未悉炭焙之道,常使火勢過猛,致使茶葉焦黃,或火候不足,茶香難發。甚至于一次不慎,炭焙室中火勢失控,烈焰騰空,情勢危急。

姚四娘子嚇得大哭,還以為師父會責備與她。

可是陸羽并未責怪,反而悉心指導,道:“焙茶如養性,急不得,躁不得,需得心手相忘,方能成其美事。”

姚四娘子聆聽師傅教誨,愈發自勵自勉,日夜鉆研炭焙之法,終將炭焙技藝練得出神入化,火候掌控得恰到好處,茶葉品質亦隨之大幅提升。

都是陸羽的女徒弟,每到茶考,姚四娘子不論是制茶、煎茶都得到陸羽的贊賞,并讓茉茉、莉莉向姚四娘子虛心學習。

茉莉姐妹花崇拜姚四娘子,并尊她是陸羽門下首席大弟子,稱呼她一聲“大師姐”,嚇得姚四娘子連連擺手說不敢當,畢竟茉莉姐妹花手上還有制作茉莉花茶這一絕藝,尤其茉莉龍珠這款茶,泡后如牡丹花在杯中綻放,這也是姚四娘子輕易學不來的。

但茉茉、莉莉鐵了心要喊她“大師姐”,姚四娘子也只好認下。

李朝建朝以來,長溪縣管轄范圍經歷了多次變更,長安二年從連江縣析出原長溪縣地,復設長溪縣,隸屬閩州。開元十三年,改泉州為福州,長溪縣屬福州。到了此時,福州又改為長樂郡,長溪縣屬長樂郡。

閩州盛產茶葉,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茶王”爭霸賽。全州各郡縣都會選送本地最好的茶葉參賽。

往年,茶王爭霸賽的地點都設在州府,今年竟在比賽地點設在了長溪縣,這和陸羽的“長溪白茶”聲名大噪有直接關系。

春風和煦,百花爭妍,長溪縣承辦了它作為東道主的第一場“茶王”爭霸賽。全州各路制茶高手攜各自珍品云集于太姥山下,欲決高下。

參賽之師,皆為閩州赫赫有名之輩。

彼時,李朝茶法精研,依循古藝,按制茶工藝及茶湯色澤之異,分出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又稱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六大茶類,各有風韻,各執一端,以適君子淑女之雅好。

綠茶,采自春嵐,留有露華,不經渥堆發酵,故保其本真之色,翠綠如玉。沏之以甌,視其舞葉游龍,聞之清香襲人,一飲沁心脾,久矣不忘。

黃茶,微作發酵,藏于厚紙,待其自然吐納,漸顯金黃之容。傾瀉湯液,猶如琥珀流轉,啜一口,溫潤中含藏著絲絲甘甜。

黑茶,后發酵之茗,積歲累月,味轉淳厚。其色暗如漆煤,而飲之則滑如脂膏。久存巖窟,愈久愈香,陳年遺珍,世所珍稀。

紅茶,全發酵而成,紅葉紅湯,香高味濃。沖之以壺,泛出金光閃閃,嘗之則口齒生香,余味綿長,最宜宮廷御享。

白茶,曬萎俱輕,毫銀芽綠,淡泊名利。其湯色清澈明亮,其味甘美如蔗,品飲之后,神清氣爽,俗塵盡忘。

青茶,又叫烏龍茶,半發酵之功,集綠茶之清香與紅茶之濃郁于一身。色澤碧潤,變幻莫測,滋味醇和,回味無窮。

這六大茶類特點各異,或清新淡雅,或濃郁芬芳,皆能養性延年,滌煩除疲。

“茶乃百草之長”,好茶之士,唯有一一品試,才能領略諸茶之精妙。

而在閩州,并非所有茶類都有名茶代表,烏龍茶中有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

武夷巖茶產自武夷山,是閩北烏龍茶的代表,以其獨特的“巖韻”聞名,大紅袍、肉桂等品種尤為著名。

大紅袍“巖骨花香”最為聞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香氣馥郁持久,飲用可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

安溪鐵觀音則是閩南烏龍茶的代表。

鐵觀音以其濃郁的蘭花香和特有的“觀音韻”而著稱,這種“觀音韻”是指茶湯入口后的一種獨特的香氣和味道,持久而不散。

除了這兩種著名的烏龍茶外,閩州還有其他品質優良的烏龍茶,如閩南烏龍茶中的毛蟹等。

此外閩州紅茶也頗成氣候,以三款工夫茶為代表,曰政和、曰白琳、曰坦洋,皆名揚四海。

政和工夫:產自建寧府,其條索緊細,色澤烏潤,湯色紅艷明亮,香氣高長,滋味醇厚。

白琳工夫,產自長溪本地的白琳集鎮,位于太姥山西北麓,其葉底紅亮,湯色淺赤,香氣馥郁,味帶甘甜。

坦洋工夫,亦是出自長溪本地的坦洋村,其色、香、味獨具一格,素有“色如祁紅,香如滇紅,味似川紅”之稱。

此三款工夫茶,各有千秋,品飲之際,盡可領略閩州紅茶之獨特韻味,感受其溫潤如玉,回味甘甜之美好品質。

其他茶類在閩州的知名度均不如烏龍茶和紅茶,至于白茶更是突然冒出來的后起之秀,因而也成為了本次茶王爭霸賽最大的看點。

賽事分三試:初觀茶葉之形美,次嗅茶香之雅細,終品茶味之純和。評委由李朝茶界資深前輩組成,他們鑒茶如鑒寶,細致入微,公正無私。

上一屆茶王爭霸賽,武夷山趙氏兄弟所制之大紅袍,茶湯色如瑪瑙,澄明透亮,入口則似啖甘露,滿口生津,余香繞梁,久久不散,以其“巖骨花香”四字俱佳,力壓群雄,摘得“茶王”桂冠。

這一次,趙氏兄弟攜新制的大紅袍再次來襲,他們壓根不把長溪白茶放在眼里。

整個白苑,都在為茶王爭霸賽做著準備。

陸羽與白茶娘子共議茶事,商量著選哪款佳茗參與茶王之爭比較好。

長溪白茶,經陸羽和白茶共同研究,已有多個品種,各具特色,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制成,其形似牡丹花開,色澤灰綠帶黃,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具有花香或果香,葉底嫩勻明亮的是白牡丹;

以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制成,其外形自然,色澤翠綠帶黃,湯色橙黃明亮,香氣清新,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的是貢眉;

以一芽三四葉制成,其外形稍顯粗獷,色澤黃綠,湯色黃亮,香氣純和,滋味濃厚,回甘明顯的是壽眉。

但既然是參加閩州的茶王爭霸賽,自然要把“長溪白茶”殺手锏拿出來,這便是外形細嫩如針,白毫滿披,猶如雪覆青松,湯色淺黃明亮,香氣清雅,滋味醇和,回味甘甜,獨有一番韻味的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白茶之上品也。


上一章  |  白茶傳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