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女史第181章 年考開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魏女史 >>大魏女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1章 年考開始

第181章 年考開始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7日  作者:悟空嚼糖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代情緣 | 悟空嚼糖 | 大魏女史 


郭蘊:“不知道呢,我聽說的是黑旋風不吃不喝,館里沒辦法了,才把黑旋風運回山林。”

尉窈點頭:“它從山林來,回山林就跟人們返回家鄉一樣,咱們該為黑旋風……高興。”

她說“高興”二字時,拉著柳貞珠的手輕搖晃。

尉窈能看穿柳貞珠的心事,小女郎對崔致生出一分情愫兩分牽掛,既想向崔致挑明心意,又怕被對方拒絕而疏遠。

柳貞珠展開笑容,握緊好友的手,另只手牽上郭蘊:“放心吧,我不會因為任何事耽誤學習,我們要努力,咱們三個一定都要考進年考前九!”

“努力!考進年考前九!”尉窈、郭蘊異口同聲。

十月三十,恒州小學學業的首次年考開始。

單說《詩經》考,從考題方面區分為初年考和往年考,初年考指的是尉窈他們只考《風》部的考生,往年考則是以往各年的學子(不得達到成童年紀)都可參加,考題內容覆蓋整部經義。

不管參加的是哪種,進場學子都得在春、夏、秋的季考中,至少入選過一次前九名才可。

作為考區之一的崔學館,把唱詩社練習詩歌的兩間大屋改成了考場,稍大的那間屋每排四名學子,他們來自靈丘、繁畤二郡。

尉窈和諸位同門均在隔壁稍小的考場,每排三名學子,從第四排往后的考生,全來自桑干郡。

此考場的主監考是州學府的伊館長,另有兩名副監考,分別是穆氏學館的館長,以及州府一名姓周的省事吏。

輔助監考職責的十名監考童子,全部來自州學府,一直在崔學館讀書的奚驕、元子直也是監考童子,為了避嫌,全在隔壁的大考場輔助監考、收發卷等職責。

閑話不再贅述。

年考一共六道題,每題的答題時間是兩個半時辰,總考試時間為三天。

辰時整,開始發第一題。

滿屋靜謐,一時間僅有監考童子輕微的走動、及紙張的鋪展聲,上首的三位監考官從容穩坐,觀察全場。

首道考題只有短短十幾字,一閱到底……解析《風》部章句涉及之禮樂制,注詩名。

兩個半時辰的答題時間緊迫,尉窈一邊在腦中過答案,一邊沉穩落字。

先言詩名……《關雎》。

再言涉及禮制之句……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解析如下。

“傳曰,荇,接余也,流,求也,后妃有關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也。”

“禮記《祭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內之官也,官備則具備。水草之菹,陸產之醢,小物備矣。”

“周禮《天官冢宰》曰,九嬪掌婦學之法,凡祭祀,贊玉赍,選后薦,徹豆籩。”

“《天官冢宰》又曰,世妃掌祭祀,女祝掌王后之內祭祀,女史,掌王后之禮職。”

“如上可證,古之祭祀時,后妃賢女皆可事宗廟,祭祀之庶物,有水草之荇。”

寫到這,尉窈算寫完一個答案。

她書寫的內容,通俗解釋就是從《關雎》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里,如何證明此句有后妃備“荇菜”為祭祀物品的古禮含義,尉窈提出的有力證明,分別出自《禮記》和《周禮》二典籍。

判卷的標準肯定以多答者為優。

尉窈繼續寫第二個答案。

仍出自詩《關雎》。

這里涉及的是禮樂制,詩句為……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開始解析。

“箋曰,賢女之助后妃共荇菜,其情意乃興琴瑟之志同。”

“傳曰,德盛者,宜有鐘鼓之樂。”

“箋曰,琴瑟在堂,鐘鼓在庭,言共荇菜之時,上下之樂皆作,盛其禮也。”

這三句結合上道答案,其實已能勉強說明奏琴瑟鐘鼓時,是在祭祀時。但這么寫,考官判卷一定不會給她好成績的,還得附其余典籍的文字證明。

寫多了太耗時間,她只需舉出《儀禮》之《大射儀》篇中的記載足可!

“《大射儀》曰,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建鼓在阼階西,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鐘,簜在建鼓之間。”

就此,《關雎》詩里包含的禮樂制寫全了。

尉窈的第三個答案來自《葛覃》,此首詩里描述了古時朝服、庶士的衣制。

第四個答案是詩《卷耳》,此首詩里僅從“觥”器,就可引申出鄉燕之禮。尉窈分別從《周禮》的《春官》和《地官》篇,以及《禮記》的《禮器》篇來證。

時間在一字一句一段落里飛快而過。

午正,準時收卷。

每名考生都覺得腦袋發沉,可他們沒有多少休息時間,庖廚給他們端來飯食,匆匆吃過,去趟茅房,未時整,下午考就開始了。

相同的時間,司州、青州、齊州、燕州也在進行著緊張的年考,考試時間雖然趕在一起了,不過考題是各州出各州的。且由于各地教育水準不一樣,各州境只有繁華郡縣才執行新學令的正規年考,至于大魏的政治中心洛陽,在考試的學館少得可憐,僅有皇宗學和宮學。

遷都這幾年里,朝廷一直在議,要將“皇宗學”改為“四門小學”,因為戰事的拖累,國子學、太學、明堂等等的集中呈報和規制爭論,造成了皇宗學依舊是舊名。

洛陽的宗室子弟逃學風氣盛行,今天都是被各家的長輩揪著耳朵過來考試的。未時正,紈绔們有的午覺正酣,有的用毛筆相互甩墨,等看到監考官齊齊起身向門口出現之人行禮時,已經晚了。

皇帝元宏和太子元恪進來,身后跟著彭城王元勰,廣陽王元嘉,任城王元澄,領軍將軍于烈。

呼嚕聲最響的頑童是元澄的侄子元世賢,這孩子還不是最丟人的,最丟人的是皇子元愉、元懷和廣陽王的女兒元燈明,這仨才從外面跑回來,一個個遮擋著臉、踮步貓腰,從后至前擠開宗王、太子、陛下,坐回自己的位置。

主監考是侍中崔光,幾名次監考里,便有去平城行嘉獎令的袁翻。

元世賢被元永平推醒。

元世賢先是迷迷瞪瞪,等看清站在最前方的人是陛下和太子,他的伯父也過來了,立即擦干凈口水,清醒。

皇帝閱看完考題,問崔光:“學了一年,出這種題?”

崔光垂首,就這種題,要是有能答出一半的,他姓名倒過來念!


上一章  |  大魏女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