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女史第96章 哪那么多湊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魏女史 >>大魏女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96章 哪那么多湊巧

第96章 哪那么多湊巧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8日  作者:悟空嚼糖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代情緣 | 悟空嚼糖 | 大魏女史 


尉窈問:“誰呀?”

樹上傳來人聲:“當當,小索呃。”

瞬間,尉窈二人從脖子至頭頂發麻!她們齊仰頭,真是又氣又想笑,原來鸚鵡“有來”不知啥時候站在樹枝間,盯著她倆絮絮重復:“登登登,小索呃,小嗷。”

郭蘊叉腰嚇唬它:“閉嘴。”

“小鎖?當當、登登?”尉窈搖下頭,實在難推測“有來”學的是什么話。

崔致、崔尚、柳貞珠出來了,同門間相互揖禮,道句“許久不見”。然后五人一起去約好的路口等崔瑛,崔瑛很快出現,元珩跟在道路的另一邊。

原來是他。尉窈贊成阿蘊說的,這廝是挺討厭的。

時候不早,七人朝固常禽林方向去。元珩撅根樹枝,在尉窈眼前劃拉一下,問:“大狩獵好玩嗎?”

“有元刺史帶隊,一路都挺好玩。”

“哼,冬天的大狩獵才是真正的狩獵!你們這趟出行,叫郊游,哼。”

崔致淺笑規勸:“元郎君這話莫在外面說,不然要得罪全恒州勇士了。”

元珩怒氣涌上,拿樹枝指對方道:“你現在跟我說話了!我問你功課時你三天左腦袋疼,一天右腦袋疼的。”

“咝——”崔致食指點一下自己額頭:“今天又轉移了。”

后邊四個小女娘漸和崔致三人拉開距離。

柳貞珠告訴道:“我聽我阿父說,元刺史狩獵途中傳回兩封信,是給你們學舍崔夫子和郭夫子的,讓二位夫子多多勞心教導那些帝室公子。信里還點名讓致同門每天抽出些空,給元珩郎君補習功課。”

柳貞珠的父親便是出“全都考”試題的柳夫子。

郭蘊驚訝一聲:“天哪。”她今早才返學舍,跟尉窈一樣不知此事。

柳貞珠繼續說:“我估計元珩郎君也被囑咐過什么,跟變了個人一樣,每天下午背著書箱找致同門,可致同門還得修習《爾雅》,哪有時間教他。”

崔瑛證明:“是像變了個人,上課都不搗亂了。”

郭蘊:“我知道了!這些帝室公子才來咱們學館的時候,就有人說元刺史想讓元珩拜孔夫子為師,沒想到發生……考題的事,”她把“偷”字掩無聲,“拜師之事就沒人再傳了。看來元刺史沒放棄,是想繞個圈,讓元珩跟著孔夫子的嫡傳弟子學詩,不也相當于接受真傳嗎?”

尉窈聽到這,回想起三月份的時候,元珩要求過她“要是有人讓你教我學詩,你要堅決拒絕”的話。

糟了!恐怕元刺史目的根本不是讓崔致師兄教元珩,而是她!因為崔致師兄體弱,且與孔毨師兄都同修兩門學術,哪能騰出閑時間教元珩。

那么恩師的三名嫡傳弟子里,就只剩下她了。

爾朱榮不算嫡傳弟子,那幾百匹馬、駱駝和糧食,換的是訓義學舍正式弟子的名額。

撲辣辣——一只鸚鵡從眾人上空飛過去,應該是“有來”。

七人進入固常禽林,離近唱詩社時,聽見穿出院墻的歡聲笑語。

崔尚在前引路,給尉窈、郭蘊講述唱詩社的規矩:“目前是侍童先學會幾首詩歌,學子從六月起開始報名,以后每月可學兩至三首詩歌,不過咱們學舍得七月才能來了。”

“原先除了管理詩社的崔夫子外,只有一名教唱詩的張女師,前些天因張女師和侍童們起爭執,崔夫子兩邊皆訓斥,據說詩社很快還會再請一位唱詩女師。”

郭蘊問:“還是從舊宮的女史中聘請么?”

崔致知道的比崔尚詳細,回道:“不是。平城令舉薦了一位長安來的女夫子,也姓張,叫張季娘,自述祖上是‘涼州三明"之一的張然明。”

但連崔致也不知曉的是,張季娘原是侍童胡烏屋家聘請的。說好了教胡烏屋學詩,到洛陽為止。

可是胡烏屋嫌棄張季娘教得不好,胡父總不能半道辭了人家吧,就這么湊巧,崔學館的唱詩社急聘女師,胡父就先征求張季娘的意愿,然后再拉兩車家鄉特產,求平城令促成了這樁事。

“世上哪那么多湊巧。”胡烏屋盯著剛落在院墻上的鸚鵡,呢喃自語。

她趁佛堂周圍無人,在走廊欄桿上灑下鸚鵡愛吃的谷糧,她再迅速掩身墻角,鸚鵡飛了過來。

此禽把谷糧一粒粒啄食完,飛到院中的一顆大樹上等著。

張文芝提著食盒回佛堂,掩上門。

胡烏屋做了個拋擲的動作,鸚鵡以為她又灑好吃的,飛回欄桿,嗯?灑哪了?什么都沒有呢?

張文芝有個習慣,打飯食回來,不立即吃,而是先念一段佛經,邊誦經邊敲響木磬,“登登、當當”間,屋外鸚鵡的小腦袋擺來扭去。

胡烏屋滿意離開,她相信鸚鵡來來去去,總會聽到些什么,學會說的。

她邊走邊開懷,有些人利用好了,和鸚鵡差不多,比如許嬌晴,比如辛純。閑言碎語嘛,得飛出這里的院墻才管用,才能把張女師與侍童間的矛盾夸大到人人皆知。

這不,也就一個月,崔學館就著急再聘女師了。那個庸夫子張季娘……

“你就安心留在平城吧,等我到洛陽后,便可通過你知曉此城女學子的情況,嘻。”

前院,尉窈七人進入唱詩社的觀魚亭。

大狩獵期間,崔學館買了批島夷罪奴,有幾個擅長烹食的,分出一個安排在唱詩社。所以今天他們來此的目的,就是品嘗蕭齊美食。

崔尚興沖沖道:“此庖廚煮鯽魚湯也是一絕。”

侍童們飯食簡單,已經有吃完的,胡烏屋約著伙伴來前院觀禽賞魚。她們看見石亭被占了,而且亭內的人應是學子,于是轉個彎去相隔不遠的觀禽亭。

辛純裝著逗籠中鳥雀,實則一一打量石亭里的學子。她示意伙伴們看尉窈:“那邊有兩位女郎面生,從沒見過。快看那個喂魚的,穿得還不如我家婢女的衣裳好呢。”

“她也是學子嗎?”說話的侍童姓邢,出身河間邢氏,是高柳縣令舉薦進入的唱詩社。

胡烏屋回她:“我沒猜錯的話,她就是尉窈。”

“詩章魁首尉窈?!”

“小點聲。”胡烏屋不動聲色間又一次引導言論方向:“說什么詩章魁首,其實是在咱們小學范圍里對她的褒獎罷了,比咱們懂詩的成年學子多的是。所以你們可別捧殺她啊,咱們女郎這么有出息可不容易。”

“烏屋,你心真善。”許嬌晴攬住好友。

天這么熱,還挨我這么近!胡烏屋暗翻白眼。


上一章  |  大魏女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