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學堂有個叫李志釗的青年學者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目是《愿以吾血,覆我失地!》
“近聞,東北及內外蒙古各地,掀起了一股為華夏戰士獻血的熱潮。吾雖非戰場之勇士,也愿為收復華夏故土獻出自已一腔熱血。
但愿我的鮮血能夠救活一個華夏負傷勇士,能夠為收復失地出一點點力。
泱泱華夏,幾十年來受盡屈辱。
所幸,天不亡我華夏,各路豪杰,升狼煙,舉義旗,為華夏未來奮起。
白山黑水,茫茫草原,渤海之濱,黃埔江畔,一場場戰役,一次次勝利,華夏失地一尺尺,一寸寸收回。
無數華夏英雄的鮮血,拋灑在這收復的失地上,無數華夏烈士的忠骨,埋在了這片土地上。
吾愿以吾熱血,覆我失地!
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于此!”
此文一出,又攪動了無數華夏愛國青年的心。
迅速,京城、廣州、長沙、武漢三鎮、成都、西安等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掀起了為華夏戰士獻血的熱潮。
劉大雙看了各地的報道,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他知道,有了華夏各地支援的血漿,華夏聯軍的死亡率將大大的下降。
無數個身經百戰的老兵將重新出現在戰場上。
邊區衛生廳長、靖安醫學院院長伍連德也是私下里贊嘆不已。
劉大雙很早就出了課題,研究血液的血型分類、保存、運輸及輸血等醫療技術。
經過幾年的研究,靖安醫學院成功地完成了這些課題,并旦開始臨床應用。
這兩年,劉大雙又指示,把這些研究成果無償向華夏各地醫院推廣。
雖然多少有些不情愿,靖安醫學院還是連設備帶技術向華夏大中城市的醫院做了推廣。
到了今天,伍連德明白了,劉長官看得太長遠了,就好像他早就預見到了今天一樣。
現在,除了靖安已經建設好的中心血庫,在長春、旅順、錦州也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血站。
伍連德能夠預想到,有了這些血站,那些戰場上負傷的戰士就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可以挽回更多的年輕的生命。
“有劉長官在,華夏幸甚!華夏百姓幸甚!”
伍連德在心里反復念叨著。
奉天北面的有一座山,叫棋盤山。
山頂有一塊平滑的巨石,傳說呂洞賓和鐵拐李曾在此下棋,故名棋盤山。
這山不高,但連綿不斷的一路延伸,倒是挺“悠長”。
保安軍特戰隊一個五人小分隊正潛伏在棋盤山中。
山下有一條路,直通撫順。
保安軍收到了情報,山腳下有一個東瀛軍秘密兵站,里面儲存有糧食和彈藥。
現在特戰隊小分隊的任務就是摧毀這個兵站。
五個人中三個老兵,二個新兵。
這既是任務也是訓練。
二個新兵一個是吉鴻昌,另外一個叫做李景林。
帶隊的小隊長是李全,他是老隊員了。
吉鴻昌的刀法他見過了,可那個叫李景林的卻從不用兵器,只是身體素質特好,學啥都快,一點即通。
李全小分隊是昨晚上潛進棋盤山的。
按照計劃,今天晚上他們將到達東瀛軍兵站所在地,開始動手。
地圖、指北針、武器、爆破物、繩索及許多雜七雜八的小物件裝滿了各人的背包。
現在東瀛軍和華夏聯軍雖然沒有大戰,可零零星星的小戰卻是每天不斷。
華夏聯軍需
要不斷的小規模戰斗磨練新兵。
別看來的隊伍很多都是打過仗的,可真和東瀛軍對上,還是能看出來點差距。
最明顯的就是訓練不足和經驗不夠。
所以,劉大雙沒有發動總攻之前,每個集團軍的長官都在抓緊時間訓練。
說實話,這可是抵抗侵略的大戰,是要青史留名的。
誰不想露露臉呀!
但也正是小規模戰斗不斷,雙方陣地防守的都很嚴。
這給特戰隊的滲透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海拔兩百多米的棋盤山有兩個山峰,一個是黑龍峰,一個是白龍峰,相距也就是幾公里。
東瀛軍在兩個山峰上修建了碉堡,兩個山峰之間及周圍的高大樹木全部砍伐了。
這樣一來,視界極好,幾挺重機槍一放,一個團都攻不上來。
李全小分隊在三千米外的一個小高地上,隱蔽在草叢中,正仔細觀察著棋盤山上東瀛軍的動靜。
“估計白天沒機會了!”李全看了許久,沒發現什么機會。
每隔一個小時,兩個東瀛軍巡邏隊會從兩個山峰上下來,相向而行。
巡邏隊約十人,都持著長槍,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