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忖良久,劉大雙回了一封電報給黃軫。
“黃司令臺鑒:
來電收悉,甚感欣慰!
國難當頭,兄等深明大義,令小弟十分感動。
方今倭寇未滅,東北確需援兵助戰。
貴方所遣二人常中正、馮煥章皆為有勇有謀之大才,東北乃小池塘,恐怕無法施展其二位之才華。
方今東南方向急需用兵,如灣灣島、呂宋島及安南、萬佛等地。
如派遣兩位大將向東南兩面征剿,必將收復華夏故土,立千秋功業。
弟劉大雙頓首”
擬了電報稿,反復看了兩遍,喚來機要員,訂囑此電為絕密級別,不許任何人閱覽。
說實話,他真的怕常馮二人前來。
這兩個人,一個文質彬彬,一個五大三粗,但絕不能被他們的外表騙了。
兩個人都百年不遇的奇才,自已可擺弄不了他們,一個不小心,陰溝翻船,這笑話可就大了。
如今東邊灣灣島尚在東瀛人手中,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南方更是一片大亂,歐戰打得激烈,列強的駐軍已大部撤回歐洲。兵力空虛,正是趁機收復的好時機。
至于什么友邦、什么抗議,以同盟會一幫人的智商,絕對能想出百八十個借口去應對。
論搞政治,睜眼說瞎話,劉大雙是自愧弗如。
以前自已是有心無力,只能支援點槍彈給當地的抵抗武裝。
現在可不同了,真的常馮二人出手,必是勢如破竹,馬到功成。
劉大雙滿心歡喜地等著黃軫的回電。
卻說黃軫接到了劉大雙的電報,急匆匆看完,臉色一沉,心里便有幾分不悅。
“劉小子這般小氣,分明是怕我等前去爭功,卻拿幾個不毛之地來應付我們!”
他心里不高興,卻也沒說什么,把回電交給一山先生了。
一山先生看完,也是面沉似水。
“黃兄,想不到劉小哥還是個小家子氣的人。”
一山先生說道。
“召集廖公、胡公等商議一下吧?”黃軫建議道。
“好!”一山先生同意了。
劉大雙不知道,由于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及對同盟會諸人缺乏了解,他的一封電報造成了天大的誤會。
在他心目中,這些地方或為故土或為藩屬,收回來名正言順。
而這些地方如果開發起來,將成為華夏的一個重要經濟區。
有著天然的深水港,極利航運。
糧食、水果、木材、橡膠都是主要產地。
再加上石油、煤炭、礦山等,想不發展都難。
此事絕對是利于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
可同盟會幾個巨頭商議后,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諸公看看,劉小子霸業未成,已儼然天下一人,竟然視我等如藩屬
,令我們去鎮守南方蠻夷之地。”
一山先生很氣憤,把電報摔在了桌子上。
其實一點不奇怪,華夏歷史凡五千余年,彊土遼闊,多為風調雨順宜居之地。
上上下下,從皇帝到百姓,皆以華夏為中心,四周及海外都是蠻夷,心里多是看不起的。
一山先生早年,甚至包括一些元老,都曾經有一個想法,以華夏西北苦寒之地為質,籌措資金反清。
“湖廣熟,天下足。劉小子是見吾等占了南方富庶之地,心里眼紅而已。”老廖搖搖頭說。
“如我等兵進安南、呂宋等地,勢必得罪幾個列強國家,影響我們和友邦的關系。一旦鬧將起來,援助一斷,我們處境堪優啊!”老胡愁眉苦臉地說。
他是管財政的,知道許多資金的來源。
“我們占據了華夏南方,適度發展工商業,不會輸于劉小子的東北。所以,此事不必多理,我們昭告天下,爭取人心,照常進軍。”
汪填海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