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化學的不能惹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搞化學的不能惹 >>搞化學的不能惹最新章節列表 >> 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

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6日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分類: 歷史 | 軍事 | 架空歷史 | 歷史穿越 | 白色草原上的牛 | 搞化學的不能惹 


養蠶是華夏人的一大發明,把蠶絲制成絲調更是古代華夏人的高檔硬通貨。

絲綢之路,包括陸上和海上的,單看這些名字就知道,絲綢在古代貿易中的重要性。

三國時,呼風喚雨的西蜀丞相諸葛亮死前上書說,臣家中植有桑樹八百棵,足以養活兒孫。

這可是丞相一大家子人,光靠幾百棵桑樹便能過上好生活。

種桑養蠶,絕對是古代人生活質量的保證。

在古代,絲調服裝以其柔軟舒適的手感,亮麗的色澤成為服裝最佳的面料。

特別好絲綢制成的內衣,不僅穿著舒適,更有一個特別的功能。

據說是在冷兵器時代,絲綢內衣可以防刺、防砍,有防彈衣的功能。

古時候的歐洲人、中亞人等,根本搞不清絲綢如何生產的,只能大量從華夏進口。

東瀛人以前處處以華夏為師,偷偷的也學會了養蠶繅絲。

到了近代,東瀛人養蠶業飛速發展,產量直逼華夏,成為東瀛的支柱產業。也是東瀛人出口的主要產品,大量外匯全部依賴于生絲出口。

無錫鄉下,這也是江南少有的平原地區,水系眾多,雨熱同季,歷來是華夏的富庶之地。

種稻谷、養蠶便是農民謀生的手段。

阿福一家在鄉下一個小村子里,一家老老小小八口人,靠著幾畝水田和幾十棵桑樹,日子過得也蠻滋潤的。

這幾年蠶繭雖然行情不好,阿福一家還是一如既往的種田、養蠶。

按阿福的說法,咱們鄉下人就是一把子力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干點活。

行情不好,也就是少賺點,平日里節省一點也就過去了。

早春的江南,山上的樹發出了新葉,田里的小草也冒頭了,到處都是一片翠綠。

和煦的春風,帶著暖暖的水汽吹拂著。文學迷

時不時的一場蒙蒙細雨,也不斷地催化喚醒著沉寂了一冬的大地。

阿福家里專門搭了幾間竹棚,里面層層疊疊地放滿了大竹匾,里面放著新鮮的桑葉,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在飛快地吃著桑葉。

由于蠶太多,連吃桑葉的沙沙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阿福喂蠶很上心,與別人不同,專門在下午太陽快落山時去采摘新鮮的嫩葉。

一般人都喜歡采摘早上還帶著露珠的桑葉,覺得新鮮。

可阿福認真觀察過,早上采摘的桑葉,蠶吃了容易生病。傍晚時采摘的桑葉雖然看起來沒那么水靈,但蠶吃了卻是不生病,長的飛快。

養蠶也是個辛苦活,阿福一般都是把桑葉用水洗干凈,晾干了才喂食。

新鮮的桑葉特別薄,很容易風一吹就干了。

要時刻盯著,沒有了要加新的,枯干了的桑葉要及時清理,換上新鮮的。

一天十二個時辰,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全家人輪流上陣。

蠶蟲一天天長大,再過些日子就要結繭了,辛勤的汗水馬上可以換回銀子、鈔票。

這個時間,也是阿福一家人和村里人最忐忑不安的時候。

蠶繭行情好不好,吃干飯還是喝稀粥,都指望著賣繭子。

傍晚吃過飯后,村民們開始互相走動走動,看著各家的蠶養的怎么樣,再打探打探行情。

今年的春天雨水足,桑葉長的好,蠶也長得好。

“阿福,你的蠶長的好啊!今年伲可要發財嘍!”

隔壁的徐阿公在阿福家看了半天說。

“阿公,伲家的也蠻好呀!今年鈔票多多啦!”

阿福笑著說。

“也不知道今年行情好不好?”徐阿公似乎有點擔心。

“是啊!我今天去鎮上轉了轉,幾家商行都沒開收,價錢還沒掛出來。”

阿福也是擔心。

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幾家商行早早掛出牌子,生怕收不到。

焦急的等待了幾天,還沒見有收繭的,阿福都有點急了。

種田養蠶都一樣,時效性特別強,什么時候插秧,什么時候放蠶寶寶都是季節性很強的。

如同稻谷成熟了就要收割一樣,蠶結成繭也必須馬上賣出去。

吃蠶蛹那是后世人糟蹋東西,阿福可舍不得。

正著急的時候,村子里一天來了幾拔人,個個都是收蠶繭的。

你只要同意賣,立刻簽字畫押給定錢。

江南人長的細皮嫩肉的,日子過得精細,人也是蠻精明的。

一看這架勢,便知道行情要大長。

阿福盤算了半天,先簽訂了五十斤,后面的,他要等幾天,必須賣個好價錢。

這幾天村里熱鬧了,大家互相打聽著,一臉的興奮。

鎮子上的商行也掛出了牌子,開始收蠶繭。

溫暖的春天被攪動了寧靜,開始熱烈起來。


上一章  |  搞化學的不能惹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