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下一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國院士 >>大國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下一個!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下一個!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9日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貓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少一尾的九尾貓 | 大國院士 


京城。

火星地球化工程的總部大樓中,不得不說,主持一場超過一百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工程合作會議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前半段對馭星一號隕石撞擊實驗產生的探測數據與火星地質情況討論會議還好。

在眾多航天飛機、衛星、以及各國的探測設備、儀器反饋回來的鐵一樣的實驗數據面前,幾乎沒有什么太多可以爭論的事情。

火星的地殼內部存在著大量可供改造使用的水冰資源、以及相對于地球內核半休眠狀態的火星內核,這些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且相對比那些政要高官來說,無論是天體物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還是地質學的教授,亦或者是航天領域的科研人員.

至少在面對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這件事上,大部分的學者都表現的更加配合與積極。

畢竟能參與進這種‘傳奇’級別的世紀工程中,哪怕僅僅是當一枚螺絲釘,那也是見證了傳奇的經歷。

等未來退休以后走出去吹牛逼,都能夠抬頭望天,說一句你們住的火星就是勞資當年改造的!

真正爭論和麻煩的,還是后續的工程施工。

馭星一號隕石的撞擊實驗已經證明了火星存在大量的水資源可供改造,以及火星的內核并不是一片死寂。

雖然說它沒有像地球的熔融金屬內核一樣提供龐大的磁場,但也并沒有完全凝固。至少在隕石撞擊產生的地震波牽引下,它成功的讓地幔層的巖漿與板塊輕微的移動一些距離。

這對于火星改造工程中最為核心關鍵的磁場生成來說已經足夠了。

隕石撞擊能夠起到重新激活火星地核,讓火星再次制造磁場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那么剩下的便是按照原先的規劃繼續執行第二階段的馭星工程了——即在小行星帶中挑選符合條件的小行星和隕石,將其運送到火星軌道附近,然后進行全方位的‘轟炸’。

而這中間就牽引到了無數的問題與利益。

畢竟和一期改造工程中僅僅捕獲六顆隕石用作實驗相比,后續的全面改造需要至少三千五百顆以上的隕石進行持續三個月的撞擊才能夠讓火星內核按照改造要求進行活躍運動。

而這是整個火星地球化改造過程中單項經費最高的項目,光是這一步就涉及到了超過三十萬億RMB的經費采購和相關利益。

即便是徐川以自己的聲望、強硬的態度和國家在背后支持壓下去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但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別說米國歐盟這樣的大型經濟體了,就是東南亞的小國代表都會不顧一切在會議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希望火星地球化工程組委會從本國采購工程需要的設備和相關的資源。

雖然說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也無可厚非。

畢竟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總投入超過了百萬億RMB,而馭星工程是改造火星磁場的核心關鍵,涉及經費數十萬億。

如此龐大的資金流動,按照規章制度來說,全都歸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組委會預算委員小組管理。

任何一筆資金都需要組委會預算委員小組簽字才能通過批下。

而預算委員小組雖然名義上徐川這個總工程師和組委會會長有資格的插手進行審查,但他能審查的也僅僅是涉及工程技術相關的部分而已。

在預算管理方面,說話的還得是各國安排在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中為自己國家爭取利益的代表。

在這一塊,徐川也沒太多的辦法。

畢竟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掌握的權益實在是太大了,即便他是當代最頂尖的學者,各國也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全權掌握所有的東西。

當然了,這些東西倒不需要徐川去頭疼,自然有人會替他頭疼這些。

比如航天局那邊的鄔遠康局長,負責磋商的外交處代表,協助他進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平國棟等等。

對于徐川來說,他真正需要頭疼的,還是各國代表提交上來的‘改造方案’與‘技術建議’等等東西。

比如歐盟航天局那邊在今天的會議上就提交一份‘小行星牽引平臺控制方案’的報告文件,希望通過組委會的審批,正式進入第二階段的小行星捕獲工作中使用。

雖然說早在火星地球化工程成立之前,徐川就通過星海研究院、下蜀航天基地、華國航天局等研究機構集合了理論物理、工程物理、材料學、航天工程學等等多個領域的頂尖專家與科研人員,對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可能需要的技術和方案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包括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就是在討論中提議出來的技術,通過空天發動機和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為基礎設計研發出來的。

而事實證明這項技術也真的很好用,比當初探討的其他隕石推進方案,比如‘核熱推進工程化太陽帆輔助推進技術’‘NASA的小行星重定向技術’等等方案更便捷與成熟。

但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啟動后,這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了。

不僅有一百多個國家參與進了這項世紀工程中,還有全世界的天體物理學家、航天工程領域的學者、天文學的專家等等都參與了進來。

在面對馭星工程的數十萬億RMB龐大經費,沒有人不眼紅,也沒有人不想吃一口蛋糕。

尤其是NASA航天局、歐盟航天局這些本身就擁有著相對成熟技術的機構,沒道理會放過從中吃肉的機會。

不僅如此,除了涉及到吃肉分蛋糕的利益問題外。

這還是一次在全世界所有人面前露臉展示技術的絕佳機會。

尤其是對于NASA、波音、Spacex、歐航空防務、EADS衛星公司等等企業來說,他們更不會放棄參與進馭星工程的機會。

畢竟現在除了華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國家會大規模的投入資金發展各種航天技術。

即便是米國,盡管重啟了航天飛機技術,甚至將他們的宇航員也重新送到了月球上。但在航天領域,他們或多或少已經暫時放棄,或者說縮小了對航天領域的投資。

沒有人也沒有國家是傻子,上個世紀紅藍雙方在太空領域投入大規模資金進行太空競爭拖垮另一個國家的方案在如今已經很難走通了。

畢竟技術的差距就擺在那里。

傳統的化石燃料運載火箭技術在華國的空天引擎航天飛機技術面前別說互相競爭了,看一眼都不帶配的。

技術的落差實在太大了,以至于NASA想競爭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將自己遠遠的甩在身后。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沒錢造成的經濟問題。

華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在東亞大陸上遍地開花,無盡的廉價能源帶動經濟像坐火箭一樣垂直起飛。

而其他的國家可沒這種本事。

即便是少部分引進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或者是能夠直接從華國購買廉價電能的國家,也需要時間來發展自己的經濟,從之前的衰落周期中走出來才行。

想要跟上華國在太空領域的腳步,至少還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發展經濟。

所以錯過了這次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各國的航天發展恐怕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有所起色了。

涉及到自身的發展和最根本的利益,這些國家和企業總能夠想到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推動事態的發展。

就比如馭星工程中最重要的捕獲和運輸隕石,這可是利潤最大的一塊超級肥肉。

馭星工程數十萬億RMB的預算,有至少超過一半都花費在這上面,沒有人不眼饞。

而徐川要面對的便是這些。

就像現在歐盟航天局提出的一種全新的隕石推進技術‘小行星牽引平臺控制方案’一樣。

會議室中,一名西裝革履,來自歐盟航天局的專家這會正站在熒幕前向所有人滔滔不絕地噴灑著他的唾沫。

“.采用組合式、模塊化、低推力、長航時的推進策略,利用軌道共振和引力輔助來降低能耗。”

“小行星牽引平臺核心是附著在隕石上,提供持續、穩定、可調節的推力。”

“.利用巨型太陽能電池陣列和成熟的空間核反應堆進行供能,相對比精衛·隕石推進裝置來說,我們每搬運一顆隕石,至少能節省1518的經費!”

“各位!”

“想象一下,三十萬億的18是多少?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筆不菲的開支節省下來,就能將它用在那些更需要它的地方!”

會議室中,這位來自歐盟航天局的專家滿臉激奮的演講著。

坐在臺下,看著臺上滔滔不絕的專家,徐川打了個哈欠,差點沒直接睡過去。

嘆了口氣,實在是忍不住下去了的他敲了敲桌子,打斷了對方的發言。

“抱歉,我打斷一下。”

臺上,原本正滔滔不絕演講著自己這套‘小行星牽引平臺控制方案’有多么優秀,多么節省經費的歐航局專家弗里德里希·格里芬教授在聽到聲音后驟然停止了自己的演講。

在確認聲音的來源是坐在前排的那個人后,格里芬教授的臉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

直覺告訴他,這位大名鼎鼎的徐教授可能來者不善。

畢竟這可是對方主導的工程,而他設計,或者說歐航局設計的‘小行星牽引平臺控制方案’并不是多么的完善。

沒辦法,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相對比早有準備的華國來說,其他國家幾乎都是全程被牽著走的,事先毫無準備。

畢竟誰也沒有想到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這種投入超過百萬億的世紀項目能夠這么快就啟動。

更關鍵的是還能夠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對第一批小行星帶中的隕石測繪捕獲,以及轉移到火星軌道上進行撞擊實驗。

理論上來說,這種工程不應該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進行商議討論方案,然后再用幾年的時間研發技術,再決定采購什么的么。

國際合作工程哪一個不是這樣的。

但這一次卻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全面展開工作了。

華國甚至像飛國際航班一樣,不斷的將工作人員通過航天飛機送往火星。

對上那位徐教授的視線,弗里德里希·格里芬教授內心一慌,硬著頭皮笑著開口詢問道。

“請問有什么問題嗎?尊敬的徐教授。”

看著大熒幕上展示出來的概念圖,徐川輕嘆了口氣,開口道:“你沒有覺得你所報告的‘小行星牽引平臺控制方案’到處都是問題嗎?”

聽到這話,弗里德里希·格里芬教授心跳都漏了半拍,他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開口道:“抱歉,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徐教授,能請您指出來具體是哪里有問題嗎?”

徐川搖了搖頭,道:“改變小天體軌道需要巨大的速度增量,也就是你口中的DeltaV。”

“在這一點上,用巨型太陽能電池陣列和成熟的空間核反應堆還有嚴重的缺陷,前者推力極小,轉移隕石需要的時間極長;而后者雖然推力較大,但技術極度復雜,你們有成熟的技術嗎?”

臺上,弗里德里希·格里芬教授張了張嘴,大腦迅速轉動著。

不過還沒等他說話,徐川就繼續道:“此外,你所報告的利用木星或火星的引力輔助來改變軌道傾角,最終將其送入預定的、安全的、穩定的坐標點需要極其精密軌道控制技術不說,它在推進過程中可能導致隕石破裂,產生碎片云,方案極度危險。”

“而且你所謂的通過高強度纖維編織的網兜包裹隕石,再利用纜繩與主推進平臺連接,網兜內置傳感器和分布式小型推進器(用于抵消自轉)的方案,對大型主推進平臺的要求極高。”

“從數據上來說,如果采用該方案控制一顆符合標準要求的隕石,至少需要至今超過三百米的小行星牽引平臺。”

“你準備如何打造這樣一個牽引平臺呢?”

看著臺上弗里德里希·格里芬教授,徐川搖了搖頭,道:“我希望你們能夠盡量提出一些有用的方案和技術,而不是拿這種不完善的方案來浪費時間。”

“當然,如果你覺得不服的話,你可以申請一臺超算的驗證一下我說的是不是正確的。”

“至于現在.”

“下一個!”


上一章  |  大國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