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司馬懿壓力驟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司馬懿壓力驟增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司馬懿壓力驟增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6日  作者:蜀中劍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蜀中劍士 |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 
秦宓儒學強嗎?

那必須的啊,這位可是辯論能把張溫駁斥的啞口無言的大才。年少就是蜀地著名學士,才華橫溢,而且家里勢力不小。

在劉先主入主益州之后,這位算是本土派愿意合作的一類了。不過后來曾觸怒過劉備,也被關押過一段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秦宓依然是益州本土派少數的支持北伐的人。在諸葛亮執政之后備受重用,現在更是剛剛接替費祎擔任益州刺史。

所以雖然秦宓并非是荊州派自己人,但他卻是馬謖下一步計劃的最佳人選。

這個年代經學的解釋權非常重要,因為各大家族有不同的注釋,導致四書五經的意思一直不統一。雖然馬謖已經解決了書的造價有謄寫,但關于經學統一還一直沒有著落。

現在秦宓自己上門,正好把這位拉上戰車。

所以馬謖是這樣給秦宓描繪他的計劃的。

這個年代是有標點的,只不過都是私人標注時引用,不能上大臺面。而馬謖打算上稟陛下,從今往后太學所印制的四書五經,全部按照秦宓的注釋來斷句。

對四書五經的注解也全盤按照秦宓的解釋來,其他人僅供參考。這樣通過朝廷硬性要求,將四書五經的解釋權統一起來。

從此全天下所有人讀書,都必須按照朝廷給的注解來。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經學,也全都是秦宓注釋的經學。

這個舉措在原來歷史上,是一直到了唐代開元年間才完成的。當時相比于現在,經學更加繁雜,更加難以分辨誰是真的。只不過在朝堂官僚體系的硬性要求下,最終經學的注釋也被強行的統一起來了。

經學解釋權牢牢的控制在朝廷手上,也就給了擴大教育范圍做好了最后的準備。自此不僅可以增大受教育的人數,還可以根據注解進行開科選舉。

科舉的基礎也因此被打下了。

不過馬謖顯然不想再等三四百年,而是直接把后人的智慧照搬過來了。

相信后人的智慧,他們一定能想出更好的功績來彌補的。至于這滔天大功,我馬謖就委屈一下,苦苦秦宓,名聲由我馬謖來擔吧。

聽完馬謖的計劃,秦宓的呼吸都變得粗重了幾分,眼底多了幾分狂熱。

他并不懷疑馬謖說話的真實性以及能不能成。以馬謖現在的地位與威名,就算太學所有人反對,馬謖也照樣能強制推行下去。

這相當于是把秦宓強行推上當代儒學第一人的位置,往后史書上必定有他秦宓的濃墨一筆啊!

青史留名是每一個人的夢想,秦宓也不例外。在馬謖的一番話下,秦宓很可恥的動心了。

“我需要怎么做?”秦宓喉結動了動,咽了一口口水詢問道。

“把所有四書五經的注釋全都詳細的記錄出來,等我把新的字體和印刷都整出來可以立刻推行下去。”

“好!我這就回去連夜搞出來!”秦宓二話不說就起身,準備回家開始連夜把自己所有儒學注釋全都詳細的記錄下來。其動作之快連馬謖都沒拉住,仿佛生怕馬謖反悔一般。

“子敕別那么著急啊,這事怎么說也得等到北伐關中結束之后才行啊!”馬謖連忙開口喊道,不過秦宓動作太快,貌似都沒聽見。

“罷了,至少經學注解的問題也解決了。只要等拿下長安,從選拔人才到推廣教育的一系列計劃應該就能一切上馬了。”

無論是推廣教育還是大規模制書,乃至統一經學注解,都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資源。不過現在正是北伐關鍵時刻,顯然拿不出資源也沒有時間去進行這個。

所以馬謖從一開始的計劃,就是這一切都在拿下長安之后一起上馬。靠著大漢三興,還于舊都的名聲壓住那些不服的儒學大家。

當然這期間顯然有無數儒學世家會恨透了他這個砸他們飯碗的人。不過對此馬謖并不以為意,又或者說他非常樂于這么做。

有本事來弄死我,我馬謖保證站在這里讓你殺!

在蜀漢這邊馬謖正趁著僅有的一點空閑,在成都開始搞事情的時候,長安方向司馬懿的處境就不是很好。

或許不能說不是很好,應該說很不好!

“蜀軍退到扶風郡就不再撤了嗎?”司馬懿看著斥候,面色平靜的詢問道。

“稟都督,的確如此,蜀軍撤至扶風郡就停止了后撤。看架勢應該是打算以扶風郡為前線……”

“這么說來,距離下一次蜀軍出川的時間不遠了。”司馬懿輕輕的點了點頭,看不出是高興還是憤怒。

郭淮,陳泰,費曜,孫禮,胡遵等人位列兩旁,神情各異。絕大部分人臉色都極為凝重,對接下來的大戰都沒有底。

上次最能打的馬謖沒來,僅僅一個諸葛亮帶三萬多人來他們就只能緊守關隘了。現在蜀軍馬上就要主力盡出了,到時候蜀漢全家上陣,自家這邊能擋得住嗎?

至少在郭淮陳泰這幫人看來,完全沒戲。陳泰甚至提出了建議,希望準備放棄關中,主力退守潼關吧。

馬謖想南陽以幾萬人扛住了二十萬關東魏軍的沖擊。現在僅以關中的兵力以及無險可守的關中平原,他們若是撤晚了很可能被堵死在關中。

這個建議得到不少西北將領的支持,不過被鐵血鷹派司馬懿給否決了。

“陛下那邊怎么說?可有支援?”司馬懿看向了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平靜的詢問道。

“陛下對此甚是憂慮,已經下詔要出兵增援關中了。”司馬師點了點頭,不過面色有幾分猶豫,

“不過因為潁川軍事壓力巨大,洛陽尹那邊表示中央同樣需要兵力拱衛。所以最終只有族叔司馬孚引兵兩萬,自潼關增援而來。”

此話一出,整個屋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沉默下來。

兩萬人……這點兵力在接下來數十萬人對戰里簡直是杯水車薪。就給這么一點增援,關中怎么可能守得住?

(本章完)


上一章  |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