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后記·宣德(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后記·宣德(5)

后記·宣德(5)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2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轟轟轟——”

宣德二十四年臘月初八,在沉悶的炮聲中,明軍對駐扎在赫拉特北部山脈的帖木兒軍隊發起了進攻。

四百二十門“宣德式”野戰炮對赫拉特山脈傾瀉炮彈,每一輪的炮彈都對兀魯伯花費巨大精力布置的防線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

明軍的“宣德式”野戰炮雖然比較“永樂式”沉重,但射程也更遠,威力更大。

面對這樣威力的新式火炮,帖木兒軍隊二十萬人被打的抬不起頭來。

然而赫拉特山脈的三重防線畢竟耗費了兀魯伯十余年心血,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

他們其實并不是很在意能否征服波斯地區,他們在意的是波斯北地區被打下后,廟堂上又要崛起多少勛貴。

朱瞻壑得知消息,下旨輟朝三日,同時追贈于謙太子少保,謚忠肅,入世陵燕臺,文臣第十七位,另授其子于冕正三品世襲降階散階。

這樣的一支步槍造價為七貫,按理來說應該立即裝備軍隊,但考慮到目前沒有戰事,加上不準備為各國提供思路,所以該步槍主要裝備上直十六衛。

朱祁鉞似乎有了準備,此刻正坐在金臺上與群臣議事。

南直隸的蘇州、松江、揚州遭遇海水倒灌長江,進而引起水災。

該步槍在扣動扳機后,槍機上的長桿形擊針刺破紙彈殼,撞擊底火,引燃發射藥,將彈丸射出。

然而蛋糕就那么大,勛貴武將多吃,他們就得少吃,這是無法調解的矛盾。

見狀,朱祁鉞也沒用再推辭,而是畢恭畢敬下跪五拜三叩,將詔書接下。

朱祁鉞回頭看了一眼自家老大:

天家有了兵權,那他們這群人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天空中落下無數“雪花”,不過這并非是真的雪花,而是大量尸體被焚毀而落下的骨灰。

宣德三十二年二月初三,朱瞻壑以年事已高為由退位,令太子朱祁鉞即大位,朱祁鉞推辭不受。

這種堅壁清野的手段放在之前或許還能有作用,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隨著河中擾亂的百姓不斷被抓捕,河中也成為了明軍西征的堅實基礎。

朱祁鉞沒有令朱瞻壑、于謙失望。

九月初四,朱祁鉞率領明軍主力進入肯因山的前沿陣地。

國內如今要轉移部分工廠,安西和北庭就是最好的被轉移對象。

“是……”王燾聽出了朱瞻壑的意思,連忙作揖應下。

浙江海溢,杭州、紹興、嘉興、湖州、寧波五府遭遇水災,淹沒田禾,漂毀官民廬舍畜產不計其數,溺死百姓六千余口。

若有自稱本類者,許地方官府打死勿論。

他上前小心翼翼的雙手托起圣旨,腳步帶著些輕快往外走去。

如此旱澇相接,饒是天子腳下百姓,也不免出現了許多逃荒者。

幾場災害,便掏空國庫一千六百余萬貫。

八月初七,朱瞻壑又詔令各地有布政司盡力賑撫,以免生事,令于謙擔任京察巡撫,率五司六千余名官員巡視災區。

這就是大明朝立國百年來,屢興大案而沒有出現問題的原因。

然而隨著戰爭結束,大明朝多出了西海、河中、波斯、山南等疆域。

“總之沒有朕拍案,誰也不能終止波斯戰事。”

為了限制日本,朱瞻壑將日本在南昆侖的貿易區剝奪,足利義懷十分氣惱卻無可奈何,日本國力遭到削弱。

朱瞻壑的目光掃過了他們,最后才開口道:“國庫還有五千多萬貫,這場仗并非打不下去。”

大明的科技雖然一直在提升,但是相較于永樂、洪熙年間的提升速度來說,確實是有些慢了。

以當下的眼光來看,波斯只有銅鐵可貪圖,而大明朝如今根本不缺銅鐵。

勛貴武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主要還是他們和天家綁定太深。

“戶部調錢三百萬貫,告訴太子,朕不要他的軍報,朕只要波斯!”

當朱瞻壑說出這番斬釘截鐵的話,群臣便知道沒戲了。

宣德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涼州衛、燕然衛等部隊經過長達十天的準備,在王燾率領下,突然對山脈西部肯因山發起攻擊。

冬月初二,太學研制的后膛針發槍實驗合格,正式投入生產,朱瞻壑賜名為“宣德式”步槍。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軍不管南路還是北路,兩路大軍都因為無法攻破防線而與帖木兒陷入了僵持。

隨著氣候轉涼,明軍迎來了最適合己方作戰的寶貴機會。

“不如同意兀魯伯的要求,天軍暫退河中,反正河中廣袤土地與礦藏已經到了朝廷手中,消化河中最少需要幾十年,不必著急攻入波斯。”

八月初二,朱瞻壑下詔天下,蠲免各災區所欠稅糧,同時調撥六百萬貫錢,從湖廣、江西、渤海、遼東等地購買糧食一千四百余萬石前往受災地方平抑糧價。

借助士氣,朱祁鉞一舉攻破兀魯伯布置的兩重防線,戰事在八月下旬進入了最激烈的第三重防線爭奪戰。

此役時間長達二十二個月,明軍共擊斃、擊傷帖木兒軍隊四十余萬人,摧毀帖木兒軍隊火炮七十余門、俘虜帖木兒軍隊火炮一百四十一門。

于謙站到了主戰的位置上,他不僅表態,還以“可斬”二字,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又是賑災,又是購買災田均分,又是遷移四十余萬災民前往北庭……

經過數天激戰,王燾不僅攻占了肯因山,還攻克了肯因山以東的麥兀鷲山峰。

西側陣線的丟失,讓兀魯伯陷入瘋狂。

宣德三十一年四月,朱祁鉞教令六部,勒令天下官員百姓不得稱呼“土民”、蒙古、色目、白衣等類稱呼。

七十二衛軍戶,半數戍西海,半數戍波斯。

經過整整七天的激烈戰斗,明軍將兀魯伯徹底擊敗,兀魯伯本人率領不足六萬軍隊倉惶而逃。

朱瞻壑調國庫五十萬貫賑災,另調二百萬貫令各司筑海堤,以防海溢并利洪水入海。

“這一戰過后,帖木兒國內恐怕很難再抽調出如此數量的青壯了。”

趁這個機會拿下河中、波斯等地,安西和北庭就會成為后方。

“爾等如此怯戰,也難怪下方屬國會越來越輕視天朝。”

宣德三十一年七月,朱祁鉞采納二甲進士李東陽奏言,教令六部會議,于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等人口稠密處征軍戶七十二衛。

宣德二十九年,日本擊敗弗朗機等國,占據加納等地區。

“陛下,臣兵部尚書于謙有事啟奏!”

隨著朱祁鉞與戚赟在克爾登匯合,明軍的補給問題變得不再是問題。

“如何不能放棄?波斯盛產的不過就是銅鐵罷了,而朝廷根本不缺銅鐵。”

“好了……”

在朱祁鉞的勸說下,朱瞻壑發行七千萬貫建設國債,用于對安西、北庭、河中的工業建設,以及波斯、西海的戰后建設。

眼看國庫之中僅存不足三千萬貫,波斯的戰事也成為了廟堂上掌握權力之人的焦點。

隨著四十余萬青壯被明軍全殲,撤回西部的兀魯伯不僅要面對外部明軍的步步緊逼,還要面對內部的動蕩。

朱瞻壑一席話說完,群臣總算止住了退兵的聲音。

宣德三十年六月,七十四歲的宣德皇帝朱瞻壑搬往大明宮居住,并撥內帑二百萬貫闊修大明宮。

現在正好借著這次機會,將這個提案重新翻出來。

“光是這一戰的戰果,就足夠敕封幾個伯爵!”

這樣的做法,使得天家一直掌握兵權。

五月初,得知波斯戰役結束的廟堂歡欣鼓舞,所有人都在慶祝戰役的結束。

唯有強國,方能強天下,強百姓,使得天下百姓生活安泰。

朱祁鉞命令戚赟率軍駐守波斯,而他自己則是踏上了返回北京的道路。

“唉……”朱瞻壑長嘆一口氣,起身走向書架,拿起空白的圣旨走回位置,也懶得坐下,提筆繼續寫了一份退位詔書。

“再有諫言止戰的人,先拉出去打五十廷仗!”

現在看上去還沒有什么,但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百姓與朝廷的矛盾必要已經到了難以調解的程度。

不僅是不缺,甚至達到了過分充裕的程度。

于謙突然站了出來,這讓朱瞻壑皺眉,也讓李賢、彭時等人側目。

十月,山南騷亂不斷,駐守官軍每年因水土不服而犧牲者數以百計,廟堂上針對山南問題爭論不休。

原本一直觀望的黑羊、白羊王朝開始主動出擊,聯合明軍圍剿兀魯伯。

與此同時,朱瞻壑將郭登、毛忠攻占的里海北部疆域設為西海都司,治下六府三十縣。

宣德二十六年八月初三,兵部尚書兼京察巡撫于謙病卒河南,享年七十四歲。

掃視群臣態度,朱瞻壑心中不免露出輕視。

九月,山南流民暴動,朱瞻壑撥內帑百萬貫犒軍。

對于群臣而言,他們身后都有支持著他們的勢力,他們身后的勢力也有自己想要圖謀的利益。

王燾重復流程,宣讀著朱瞻壑的退位詔書,眼神則是示意朱祁鉞快點接下。

這群崛起的勛貴,又會給廟堂帶來怎樣的局勢……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燕然都司治下人口已經達到二百萬之多,耕地雖然不過增長到八十萬畝,可燕然都司每年往關內輸送的煤炭鐵錠等金屬價值不下百萬貫。

深夜子時六刻,伴隨著肯因山陣地的一顆顆煙花彈騰空而起,肯因山陣地上所布置的二百四十門火炮發射的陣陣巨響,顆顆炮彈飛向帖木兒軍隊所駐扎的各個山頭,覆蓋一片。

然而不等朱瞻壑喘口氣,入夏后的京師、山東、河南等地大旱,夏麥無收,百姓只能望天求雨。

按照朱祁鉞的打法,這次戰役結束過后,天家最起碼還能再握三十年的槍桿子。

昔年漠北的燕然都司不過十余萬畝耕地,人口不過四十余萬。

事后,盡管流民的暴動被鎮壓,可昔年人口千萬的山南因為各種問題,人口僅存不足三百余萬。

“準!”

“臣以為,敢言退兵者,可斬!”

與此同時,在大明攻略帖木兒的三年時間里,弗朗機、尼德蘭(荷蘭)、弗朗察(法國)和暗厄利亞(英國)的殖民者相繼入侵了北昆侖的摩洛哥及其它地區。

如果只是應付大明國內情況,這一千九百余萬貫明顯夠用。

他轉身掃視群臣,厲聲道:“昔年三保太監橫掃波斯距今不過六十余年,曾經兩萬海軍可平的波斯,而今動用八萬余馬步騎兵都無法擺平,繼續放任西虜發展,難道要等他們打上家門嗎?!”

四周群臣見狀,當即推金山倒玉柱的下跪叩首,承認了朱祁鉞的新身份。

還不等朱瞻壑有什么舉動,出乎所有人預料,順天府、河間府、永平府復又大水。

在漫長的攻堅戰中,明軍犧牲官兵三千四百五十七人,傷殘退役七千六百二十一人。

一身甲胄的王燾從遠處走來,雖然年紀大了,可如今的他卻更像一員悍將。

凡大明治下百姓,不論此前稱呼如何,往后只可稱呼為“中國”、“華夏”。

三月末,隨著明軍與帖木兒軍隊僵持三個半月,朝堂上針對是否要拿下波斯產生了爭議。

七月初一,朱瞻壑敕封郭登為西海侯,毛忠伏羌侯,戚赟平虜伯,楊信彰武伯,劉玉平西伯……

雖然已經設縣,但除了部分軍吏在當地管理,朱瞻壑并沒有著急科舉與吏考來派遣官員,因為一件事情打亂了他的計劃。

因此,波斯必須要拿下,帖木兒國也必須要覆滅。

四月初五,朱瞻壑再次退位,令朱祁鉞即大位,朱祁鉞再次推辭……

瞧見他來,朱祁鉞起身整理了衣冠,而他旁邊站著一個身穿蟒袍的三旬男子。

眾人都以為他會建議退兵,然而于謙的舉動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河中置十二府,五十二縣,在原本朱祁鉞帶來官吏的基礎上,這近兩萬官吏被調往了河中地區任職。

“一萬一千余七十八人,不知道他們又是誰的父親,誰的兒子……”

此次科舉與吏考選拔進士三百六十位,舉人八百二十四人,吏員一萬八千六百余人。

沙哈魯和兀魯伯吸取當年被鄭和長驅直入的經驗,所以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們不管加固直面忽魯謨斯的幾座城池。

在他的旨意下,三百萬貫軍費撥往河中。

如果鐵路連接到庫什卡,那明軍可以迅速調集足夠多的軍隊多點進攻,然而明軍的鐵路遠在三千余里外。

王燾臉上滿是笑意,而他口中的話,也解釋了朱祁鉞為什么會在兀魯伯的這條防線僵持那么久。

一開始沒有人會想到,帖木兒國竟然能在大明手下撐三年之久,而這三年時間里,大明付出了高達一千四百余萬的軍費,以及三百多萬貫的撫恤金。

明軍的炮彈還沒發展到碰撞擊發而爆炸的程度,盡管火藥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一些關鍵的東西還沒有實現技術突破。

“陛下,太子殿下推辭了。”

面對天災,朱瞻壑只能調撥錢糧二百余萬賑災,同時以每畝三貫的價格購買二百萬畝災田,遷移其中受災的四十余萬百姓前往北庭安家。

不到百里的距離,僅僅兩日,朱祁鉞就率領四萬余明軍兵臨城下。

他們的倒下,并不單指他們個體倒下,而是指他們所代表的四十余萬戶家庭。

他親自率領軍隊輪番進攻這兩處陣地,然而在王燾的堅守下,他并未如愿收復失地,而是在丟下兩萬多具炮灰的尸體后撤退,準備重新構筑防線。

于謙早已不是昔年迂腐的于廷益,如今的他,只有強國這一個念頭。

宣德二十六年三月初七,隨著兀魯伯在哈馬丹城兵敗自刎,帖木兒國徹底戰敗。

這場戰役歷時三年方才結束,直接戰死在戰場上的士兵和青壯高達八十六萬余,間接死去的百姓不可計數。

他們與朝鮮、日本交火并被擊敗,朝鮮與日本向西昆侖擴張貿易區。

由于南洲、東洲的大量銅礦被開采,銅價開始日漸走低,原本的銅幣價格也在不斷貶值。

男子留著朱高煦這一脈的八字胡與大胡子,皮膚黢黑,身材五尺六寸左右,很是健壯。

肯因山陣地上,朱祁鉞眺望南方,而他四周的泥土早已被鮮血浸透得發黑。

一前一后調撥錢糧,便是近千萬貫消失不見。

大明朝的人口兩億有余,而耕地雖有增長,卻不過九億余畝。

朱祁鉞親征,表面上是為了解決帖木兒,可實際上卻是在培養新一代的勛貴,拉近天家和軍隊的關系。

四月末,長江兩岸暴雨連綿半月余,致使下游南直隸十余縣發生水災,淹沒耕地六百余萬畝,波及二百余萬百姓。

“山南與河中騷亂不斷,當務之急是先安穩住山南和河中。”

“出發吧……”

八月,敕封朱祁鉞長子朱見深為太孫,令朱祁鉞監國。

除此之外,宣德二十五年的科舉、吏考也于四月召開。

一時間,北部的明軍被阻礙在了赫拉特山脈北部。

武英殿金臺上,隨著朱瞻壑開口,群臣紛紛閉嘴作揖。

宣德式步槍長四尺三寸,重七斤,有效射程四百步,是燧發槍的三倍有余,而每分鐘射速為十二發,是燧發槍射速的三倍。

末了他把筆丟在一旁,示意道:“但愿這是最后一份了。”

大量物資被河中的民夫運抵赫拉特,朱祁鉞與王燾開始分兵收復波斯地區。

隨著五月三百萬錢糧運抵前線,朱祁鉞調撥一百萬貫犒賞三軍,軍隊士氣驟然高漲。

原本的閃擊戰打成了持久戰,這是除了朱祁鉞和兀魯伯外,其余人不曾想到的。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因如此,戶部早就提交過更改幣制的提案,但卻被皇帝擱置到如今。

“是極,早年國朝缺乏銅礦,而今每年產銅超三百萬噸,民間銅幣不斷貶值,剛好趁這個機會改銅幣為銀幣!”

朱瞻壑不想放棄土地肥沃的山南,朱祁鉞則是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建議暫時舍棄山南,父子二人因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朱祁鉞此計確實很狠辣,但沒有他的狠辣,就不會有大明的波斯都指揮使司。

宣德二十七年七月,東南沿海發生大水災,江海暴溢。

況且拿下波斯,河中也將成為后方,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朱祁鉞并非沒有能力提前攻陷這塊地方,只是攻陷這塊地方,兀魯伯還能在波斯高原的任意山脈構筑防線,這是他阻止不了的,畢竟兀魯伯身后有二千萬百姓支持他。

后膛針發槍,顧名思義,就是用擊針擊發子彈的步槍。

“傳陛下旨意,朕年老體弱,是時退位,乃……”

想要利用好這些疆域,首當其沖的就是戰后建設,而一千九百萬貫顯然不夠用。

源源不斷的物資走海上運往波斯,明軍在朱祁鉞的指揮下長驅直入,連戰連捷。

“去年軍費支出高達二千六百余萬,遠超原本的預期,如今拿下河中和山南,理當好好治理才對。”

雖說是縣,但實際上就是大軍駐扎留下的營盤。

貧瘠的燕然都司都能為朝廷貢獻百萬貫財富,那比燕然都司富庶的安西、北庭又會貢獻多少?

于謙在哈密為官數年,他很清楚西域的礦藏潛力。

他走到朱祁鉞身后作揖行禮:“殿下,按照您說的一樣,此戰被我軍所擊斃的帖木兒國軍隊青壯足有四十三萬七千余。”

相比較北部,南部的明軍卻高歌猛進,一路打到了克爾登城下。

“糊涂!帖木兒國的實力如此,這次放過他們,用不了多少年,他們就會加固防線,到時候更難打!”

盡管在世人看來,大明朝的百姓生活無比滋潤,但于謙卻嗅到了不對之處。

不多時,他帶著第三份退位詔書來到了武英殿。

一想到這里,群臣就感到十分憋屈……

宣德三十年八月,山南爆發水患,流民百萬計數,加之官軍水土不服,撤軍山南的議題再次被搬上廟堂。

九月,朱祁鉞教令西海、河中、波斯都司:

“凡西海、波斯、河等民,聽與中原人為婚姻。不許本地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四十多萬人對于兩千萬人的帖木兒國沒什么,但如果這四十多萬人都是二三十的青壯男丁,那他們的覆沒就將成為壓死帖木兒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個年紀的男丁,毫無疑問石一家之主乃至頂梁柱的存在。

一塊地區成為后方代表什么,于謙十分清楚。

他們在侵占北昆侖的同時,還入侵了西昆侖,在此劫掠黃金、象牙,還把加納作為販賣昆侖奴的據點。

長春宮內,七十六歲的朱瞻壑正在作畫,突然聽到王燾的傳話,不免煩躁中帶著些無奈:

“他都當了三十二年太子了,還要推辭多少次?”

戰前六千多萬貫的國庫,在戰后僅存一千九百余萬貫。

隨著朱祁鉞一聲令下,清掃干凈戰場的明軍開始向赫拉特發起進攻。

于謙時隔多年擔任京察巡撫,這消息傳開后,災區官吏人人自危。

不出意外,四月二十四日朱瞻壑發布圣旨,在河中設置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

文人說到底只能玩筆桿子,而槍桿子一直被天家所掌握。

既然如此,那不如將攻堅戰打成持久戰,利用兀魯伯想要守住山脈的心理,不斷的收割他的軍隊,直到最后一口氣收割干凈。

西線戰役授爵者十三位,授散階者九萬八千余人,從中脫穎而出許多武將及軍吏,極大程度解決了明軍自洪熙以來,將領經驗不足的問題。

總之戰爭結束后,有最少兩百萬個家庭永遠失去了她們的男人、孩子或父親。

“波斯地區礦藏儲量巨大,決不能放棄!”

“爹,您說的也太露骨了……”

“沒錯,河中五百余萬口百姓,如今僅存三百余萬,再打下去就是消耗人力,視百姓安危為不顧。”

“老大,俺算是當皇帝了,你小子也終于能當個太子了!”

于謙態度堅定,誰都不想得罪他這個執拗的家伙,可群臣也確實對他恨的牙癢癢。

雙方從臘月交戰到宣德二十五年的三月,期間帖木兒的軍隊死傷無數,可兀魯伯憑借身后的兩千萬人口,源源不斷地將炮灰送上戰場。

九月初二,朱瞻壑下旨于天壽山修建吉壤,撥內帑二百萬貫,國庫一百萬貫。

購買的災田,事后被朱瞻壑下旨均分給留下的一些貧戶,緩解了這十余縣的地方矛盾。

一萬一千余人退出作戰行列,這樣的代價讓朱祁鉞印象深刻。

兀魯伯依舊堅持著他堅壁清野的戰術,他率領不足六萬正兵,裹挾赫拉特二十余萬百姓長子撤退。

朱見深汗顏,朱祁鉞卻爽朗笑道:“哈哈,莫與娘們一樣小姿態。”

“這大位置俺坐個幾年,等俺年老體弱就讓你來,哈哈哈……”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