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538章 衣錦還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8章 衣錦還鄉

第538章 衣錦還鄉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四月,江淮依舊被調往了南京擔任戶部尚書,而南京戶部尚書的蹇義則是來到北京頂替了夏原吉的空缺。

似乎是為了將群臣的目光吸引到其它地方,朱高煦讓劉勉、胡季二人增派兵馬前往江南,加大對江南商幫的壓力。

此外,朱高煦下旨從戶部調撥錢糧三百萬貫給云南都司,責令云南都司對緬甸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改土歸流。

同時,海外的宣慰司設府縣速度也不斷加快,五千萬貫國債也如期在四月初十進行發售。

經過幾日的發售,各地的發售情況也通過加急送往了南京和北京,然后通過火車送往了關外。

之所以送往關外,主要是因為朱高煦他們此刻已經在北巡的路上了。

“夏原吉,你還沒來過關外吧,好好看看,這關外也并非你眼中的那般苦寒!”

“回陛下,臣確實是第一次來,但如今已經入夏,故此才并未有臣眼中那般苦寒,若是陛下過早出行,臣擔心陛下……”

“嗚嗚……”

夏原吉的聲音被火車的汽笛聲打斷,而他的出現也代表朱高煦最終還是沒能厚臉皮把他摔在北京,自己帶著朱棣和朱祁鉞偷跑。

他一如既往的啰嗦,而他們所乘坐的火車共有五節車廂,故此速度雖然比一般火車快,但時速也不過每個時辰六十里罷了。

此刻他們所乘坐的車廂被打通,里面擺放著填充天鵝絨的沙發,坐起來雖然不如后世沙發舒適,但總比此前的硬板凳要舒服多了。

火車時不時發出汽笛聲,而車廂內夏原吉與朱棣三人分別坐在沙發上,胡季與鄭和、亦失哈等人坐在一旁,錦衣衛和西廠兵卒站在角落巡視。

隨著火車抵達沈陽火車站,胡季也趁著火車加煤加水的時候下去了一趟,并在之后帶回了一份加急送來的情報。

“陛下,國債已經售出二千八百萬貫了……”

胡季低著聲音開口,但即便如此還是被朱棣他們所聽到。

“不過開售十日,便已經售出二千八百萬貫,呵呵……”

朱高煦輕笑,而夏原吉也收起了啰嗦,皺眉作揖道:

“陛下,這群人依舊冥頑不靈。”

國債是初十發售的,而朱高煦他們十五開始北巡,而今不過四月二十。

僅僅十日現在就售出二千八百萬貫,而且其中地區的情報還沒送來,很有可能在他們看到這二千八百余萬貫國債售出消息的時候,五千萬國債便已經銷售一空了。

這么短的時間,普通百姓根本沒有什么購買到手的資格。

“十日時間,西南與海外銀行的消息都沒發回,這么看來中洲兩京十余布政司的國債已經發售一空了。”

和上次發行國債一樣,這群人恐怕早就和地方銀行的人勾結一起,銀行還沒開門,恐怕國債就已經售出大半了。

不過不要緊,反正這批國債就是朱高煦用來割官商資本韭菜的手段。

之所以定期十年,就是為了在十年內再來一場大案收割他們,將聚集的財富二次分配。

雖然朱高煦不過五十一歲,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準備將這次作為自己的收山之作。

為了避免自己老糊涂,他并不打算在這個位置干很長時間。

“這么多錢糧,你準備都用來修建官道和鐵路?”

朱棣知道朱高煦的心思,故此根本不在意所謂十年30的利息,因為這群人到最后可能連本金連帶家產都會被收割。

他在意的,是這么多錢自家老二準備怎么花。

面對這個問題,朱高煦沉吟道:“天津造船廠那邊,已經二次下水蒸汽船,并且已經確定當下技術可以批量建造蒸汽機船。”

“不過,蒸汽機船廠和普通船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必須把當下的船廠迭代升級才行。”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廠,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

“這次升級,我準備只對旅順、天津、登萊三處船廠升級,用來打造海軍的軍艦和朝廷的官船。”

“至于民營船只還是依舊使用風帆技術,直到有新的技術出爐,才會將蒸汽機船技術運用到民間民船上。”

“即便只升級這三處船廠,所需要的機械價值也高達二百余萬貫,后續建造船只的成本也會提高,所以這筆錢也會投入到軍艦升級上。”

朱高煦將自己對這筆錢的用處說完后,朱棣撫須道:

“上次天津試船我去看來,那速度太慢,一個時辰也不過十五里,還不如人走的快。”

“你說現在技術成熟,不知道一個時辰能走多少里?”

“滿載約二十五里,即便逆風,每日也可行三百里。”

“不過當下只是民船技術成熟,而軍艦的技術還需要機械入廠后,不斷研究提高才行。”

“軍艦短期不會那么快出來,還有許許多多的技術需要突破,先研究出來的主要是有蒸汽動力的拖船。”

“有了這種拖船后,日后大寶船駛入長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纖夫人力了。”

朱高煦解釋完,朱棣不免唏噓道:“這軍艦不知道我生前還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語,而朱棣見狀便知道了結果。

“你與我說說未來海上的戰船與現在的有什么不同吧,為何叫做軍艦?”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暢想未來的大明海軍是何種威風。

朱祁鉞與夏原吉也側耳聽著,對于所謂軍艦十分好奇。

見狀,朱高煦與他們講述了蒸汽動力的木質軍艦,以及日后大明的鐵架軍艦,甚至從這些講到了航空母艦。

當然,這只是對未來的暢想,所謂的航空母艦,即便朱高煦能活到一百歲,恐怕也看不到它的出現,因為難度太大了。

即便一戰前的航空母艦技術難度不如現代航空母艦高,但也不是當下和未來幾十年的大明能觸及的。

單說飛機所需要的內燃機動力,現在的大明盡管在研究,可基礎打得還是不夠厚實,許多理論知識朱高煦又提供不了,只能不斷試錯。

“切記,我大明朝什么錢糧都可以停,唯獨太學的錢糧不能停。”

朱高煦為眾人描述未來時,不免提醒了一句朱祁鉞。

畢竟在他看來,十一歲的朱祁鉞如果足夠長壽,那說不定能帶著大明步入第二次工業革命。

“嗯!俺記住了!”

朱祁鉞鄭重點頭,心里則是早就被自家爺爺所描述的未來而震驚。

其實朱棣帶他去過太學,他也見到過許多課題模型,例如飛機、鐵甲艦、坦克、大炮、速射機槍、連發步槍、汽車等等模型。

可是看是一回事,真實被人描述是另一回事。

他們只知道這些東西的作用,卻不知道如何運用。

其它暫且不提,單是朱高煦所描繪的大明海軍藍圖,就足夠他震撼多年。

“一百年后的大明,在海上必須要有十二支海上艦隊,不得少于二十四萬服役兵卒,三百艘主力戰艦和一千五百艘補給艦。”

“再往后就必須往高精端不斷深入,這些東西我會在日后編撰一本文冊傳給你和你父親,讓你們知道未來應該怎么走。”

朱高煦腦中還有許多關于未來的構想,而這些都是前世他所了解到的。

有這些東西,日后的大明能少走很多彎路。

即便日后大明被取代了,繼承大明的國家也能沿著這條路繼續向前走。

當然,如果他們不愿意走自己所規劃的這條路,那自己也無能為力了,畢竟他也不可能從棺槨里跳出來指著兒孫破口大罵。

“那個坦克,俺尤為好奇,爺爺伱也一并說說,說不定日后俺能用到。”

朱祁鉞目光大盛,朱高煦聞言卻突然沒了聲音。

過了半響,朱高煦這才開口道:“與你說倒是沒什么問題,不過你得答應爺爺,你日后不能當了皇帝帶兵打仗。”

“為什么?”朱祁鉞一臉疑惑,朱高煦卻支支吾吾道:

“你這小子也沒打過仗,不知道打仗需要何種本事,萬一日后丟人,那說出去不太好聽。”

朱高煦這般說著,朱祁鉞卻爽快點頭道:“當然,皇帝當運籌于廟堂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治軍攻城掠地,這些事情是將領該做的事情,俺自然不會插手。”

朱祁鉞說的頭頭是道,心里卻在想到時候指不定爺爺都走了,自己打不打還不是自己說的算。

“嗯,你能這么想最好。”

朱高煦滿意點頭,然后才告訴了朱祁鉞日后應該如何打仗。

當然,他教導的是皇帝應該怎么打仗,如何選將,如何用人,如何保障軍隊后勤,如何讓軍隊士氣高漲,不斷能打勝仗。

他所說的這些,朱祁鉞都聽了進去,轉念又尋思從自己太爺爺那邊套來將領打仗的本事。

在朱高煦對未來的暢想描述下,時間也一點點的過去,直到天色都黑了下來,眾人才悻然返回各自的車廂休息。

饒是十分疲憊,朱祁鉞卻依舊神采奕奕,眼里散發著精光。

當然這一切朱高煦無從得知,他只覺得大孫子還是聽自己話的。

休息一夜,次日清晨火車便拉拽著他們抵達了長春。

到了這里,朱高煦本想邀請朱棣他們一起去吉林城。

只可惜朱棣的心思不在那邊,他更想要去漠北看看自己打下的疆域如何。

爺孫三人在這里分開,朱高煦帶著胡季和亦失哈前往了吉林,朱棣帶著朱祁鉞、鄭和前往了漠北。

至于夏原吉,他在得知這爺孫三人分開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跟隨朱棣北上,自始至終都沒看過朱高煦一眼,弄得他很是郁悶。

饒是朱祁鉞叫罵他老蠻子,夏原吉也執拗著要跟上。

最后在朱高煦的目光下,他們幾人乘坐火車繼續向漠北出發,而朱高煦則并不打算直接乘坐火車前往吉林,而是準備乘車從長春往吉林去看看。

人言衣錦還鄉,而朱高煦卻十分低調。

除了百余名錦衣衛隱藏在四周,他身邊僅有二十個裝備俱全的兵卒與胡季、亦失哈進行護衛。

走出長春火車站,一輛馬車早已被安排好了。

朱高煦坐上馬車,卻并不著急離去,而是坐在車上,看著那些進進出出火車站的人群。

他們之中有穿著絹布的普通百姓,也有穿著綢緞的商賈,還有回家省親的兵卒、吏員。

由于朱高煦的不限制,加上海外金銀流入和地方耕地開發,洪熙年間的繁華遠不是永樂、洪武年間能比擬的。

即便是務農的農戶,也能在農閑時穿上靴子前往城內閑逛,朱高煦就見到了不少。

“日子好起來了……”

朱高煦感嘆一聲,亦失哈也點頭道:“三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被掩埋的廢墟,不曾想才三十余年時間,這里都有這么多人了,還穿得那么富貴。”

“這也是托了陛下的洪福。”胡季跟著附和,盡管三十幾年前他年間還很小,可正因為年紀小,他才知道當時的生活如何不易。

“在臣記憶中,即便臣父當時已經以千戶官的身份跟隨陛下征戰,但臣家中每日也不過一頓肉罷了。”

“直到太上皇登基稱帝,臣被接往南京后,那日子才漸漸好了起來。”

“現如今有了化肥和新作物,這關外農戶幾乎家家圈養家禽與牲畜,更有甚者兼職放牧。”

“以前是朝廷一船船糧食和牲畜往關外運,現在是一車車糧食和牲畜往關內運。”

“不過三十余年,二者關系卻已經顛倒如此,不敢想幾十年后又會如何。”

胡季感嘆著,朱高煦卻并不對幾十年后的東北地區樂觀。

說到底,整個大明時期的天氣都是在往冷在走,唯一的氣溫反彈就是在正德到萬歷二十年這段時間。

正因如此,這段時間的草原才能孕育出達延汗、俺達汗這樣的雄主。

萬歷二十年后,世界氣溫開始回落,越來越冷,草原上能叫得出名字的雄主也漸漸沒了。

相比較部眾四十萬的俺達汗,林丹汗那點部眾就連努爾哈赤都直接回信嘲諷。

換做是俺達汗,估計努爾哈赤已經夾著尾巴探討滿蒙聯合攻明的事情了。

在環境越來越惡劣的局面下,北方人還能不能保持洪熙年間的優勢并持續下去,這點朱高煦十分懷疑。

盡管他已經為東北修建了東海府的北海(日本海)出海口,還大力發展了東北,讓東北已經成為大明北方不可忽視的糧倉。

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支持的基礎上。

后世之君如果停止扶持,北方派又被江南擊敗,那東北的結局就很難說了,恐怕會被搬光大部分工廠,徹底成為一個農業糧倉。

這點并非說農業糧倉不好,只是相比較工業,東北的農業很可能會隨著小冰期的到來而宣布破產。

畢竟努爾哈赤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也是因為當時東北受到小冰期影響水患洪澇嚴重,各部為了爭奪資源而不斷內卷,最終卷出了一個得到李成梁扶持的努爾哈赤。

“走吧,去長春看看,不用進城,在外面看看就行。”

朱高煦開口示意,亦失哈見狀也令人駕駛馬車,護送他們一行人前往長春城。

從火車站到長春城,一路上都是寬闊三丈的水泥路,道路兩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肥沃黑土地。

這些土地被開墾為了耕地,一眼看不到邊。

如今已經是四月二十一,所以耕地之中充斥著正在勞作插秧的農戶。

經過三十余年的培育,大明已經培育出了耐寒且生長周期能夠適應東北的水稻、小麥。

除此之外,中亞和東歐的黑麥也被朱高煦引入,加上玉米、土豆、番薯等新作物,東北大地上的作物不可謂不昌盛。

瞧著那一望無際的耕地,朱高煦臉上浮現笑容,亦失哈注意到后也笑道:

“渤海設三司后,主動遷移而來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如今渤海有近二百六十萬口,耕地一千六百余萬畝,地多的根本種不過來。”

“南邊的遼東和西邊的大寧、漠北有多少人口了?”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做足了功課,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南邊的遼東有五百六十余萬口,二千余萬畝耕地。”

“西邊的大寧在松鶴鐵路修通后,主動遷入的人口也增多不少,如今有一百二十余萬,耕地四百余萬畝。”

“至于更西邊的漠北,據聞鐵路已經快要修抵西邊的西然府了,朝廷在那邊駐軍,許多東遷的部落都被招撫并安置,人口六十四萬余,耕地五十余萬畝。”

“雖說耕地少,但按照這速度下去,日后飲馬河兩側必然都是成片的耕地。”

亦失哈笑容爽朗,朱高煦十分滿意,但也不忘提醒道:

“開墾耕地雖好,但還是需要注意放牧節制,要控制好牧群數量,注意植樹來防止大戈壁擴大。”

“陛下您放心,王戎做的挺好的,不如等我們去了吉林城再去漠北看看。”

亦失哈詢問朱高煦意見,朱高煦點了點頭,而這時馬車也來到了長春城外。

隔著玻璃窗,朱高煦看到一座由混凝土修建的城池,而城池四周則是成片的房屋。

這些房屋被規劃成類似坊市的片區,四四方方,并不會讓人覺得雜亂。

房屋以混凝土為主要建筑材料,雖然也有木料,但用的卻比較少。

這個點,剛好是百姓準備做午飯的時候,所以渺渺炊煙在坊市上空飄蕩,即便隔著窗戶,朱高煦似乎都能聞到那飯香味。

胡季見狀,當即便讓人去城外鎮上的酒樓做膳食,朱高煦見到也并未制止,因為他確實餓了。

他的目光在長春城外打量,眼看著那些做好飯的婦人背著裝有飯食和水的背籮向官道走去,基本都是去為自家人送飯送水的。

除此之外,便是那些個穿著絹布的小娃娃,一點不知道心疼的在玩耍。

換做十幾年前,普通農戶可不敢將絹布所制作的成衣拿給娃娃這么糟蹋,都是來了重要親戚,亦或者去拜訪親戚時才會穿著的衣服。

一旦回了家,當即便要脫下來放好,生怕將其穿的磨損了。

“這些個娃娃,一個個的白白胖胖,都是有福氣的人……”

朱高煦笑著評價這些玩鬧的娃娃,亦失哈輕笑附和:“也是陛下治國有方,才能讓娃娃們吃飽穿暖,成為這有福氣的人。”

“我不過是推波助瀾罷了……”

朱高煦謙虛著回應,而這時胡季也帶著飯菜回來了。

他將飯盒放在了馬車內的桌上,然后當著朱高煦的面,用銀筷子對每道菜都先試菜一口,然后才為朱高煦倒好茶水,示意可以用膳了。

“你們也一并吃吧。”

朱高煦示意他們吃,胡季卻作揖道:“臣已經買了臣二人份的,臣二人去隔壁馬車吃就行,陛下先行用膳吧。”

“沒錯,陛下您先吃吧。”亦失哈也笑著附和。

他們這種彬彬有禮的做法,并未讓朱高煦高興,只讓朱高煦感到了落寞。

盡管已經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渤海,可他與眾人之間的疏遠感卻始終保持著。

不知道回到吉林城后,還能否找回自己曾經的那些熱血感和親近感。

“恐怕很難了……”

朱高煦在心底嘆了一口氣,如同嚼蠟般將膳食送入胃里。

不多時,他放下了筷子,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我已經吃好,你們也去吃飯吧,吃完了我們便往吉林去,看看這一路被經營的如何。”

“是……”

見朱高煦吃完并吩咐,亦失哈和胡季也畢恭畢敬的將桌上的殘羹剩飯收拾好,確認沒有一點油污在桌上后,這才安心下車前往了隔壁馬車吃飯。

朱高煦看著窗外的長春城,便這么愣愣的看了一刻鐘,直到一刻鐘后亦失哈與胡季返回,他才擠出笑容:“走吧。”

在他的吩咐下,馬車開始繞過長春城,往吉林城緩緩前進。

眺望遠處一望無垠的黑土地,朱高煦只能將期望放在了自己起家的吉林城上。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