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536章 伶牙俐齒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6章 伶牙俐齒兒

第536章 伶牙俐齒兒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臣等絕無此僭越謀逆之心!!”

江淮在朱高煦將話說出口的瞬間便叩首殿上,心中惶恐非常。

面對他的惶恐,朱高煦依舊側靠在椅子上,手里拿著奏疏,依舊沒有看向他。

殿內的死寂持續了許久,安靜得只聽到窗外的鳥叫聲與近處自己的呼吸聲。

在這般死寂下,江淮不知道自己跪了多久,只知道自己需要跪到皇帝滿意為止。

“何謂三綱?”

忽的,朱高煦開口了,而且一開口就是以三綱為題。

盡管當下官學以科學為主,但對于參加過科舉的人來說,儒學依舊保留了許多。

所謂三綱,即是指君臣、父子、夫婦三種關系。

古往今來,對于三綱的理解從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到蒙元儒者吳澄的《吳文正公集》,早已有了許多種理解與解釋。

各種解釋,各有不同,即便是一些喜好儒學的君王來說,理解難度都不小,更何況現今不喜儒學的皇帝呢。

正因如此,江淮腦中思緒飛轉,他不斷猜測皇帝的心思,試圖做出最優解。

也就是在這時,朱高煦總算將目光投向了江淮。

“你在猜朕的心思,是否?”

“臣……”

江淮喉嚨發苦,不知道該說什么便被朱高煦打斷了思緒。

“身為殿閣大學士,每日不研究如何讓天下安康,全將心思用在研究朕的心思上。”

“如此之人,也配稱為直臣嗎?”

朱高煦對江淮很失望,他與王瑄關系那般,自然不會忘記被王瑄極力舉薦的江淮,更何況江淮當年在武英殿論政隴川,上奏修建隴川鐵路等等都是實政。

“原本朕以為你是實干派,故此將你留在太子身邊,眼下看來,你與那些揣摩上意的小人有何區別?”

朱高煦眼底的失望,深深刺痛了江淮的心底。

是啊,原本的他,本該是一個以實政說話的人,而現在的自己卻成為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類人。

難道走入東宮,就代表他需要變成一個整日將心思放在揣摩上意的縝密之徒嗎?

“臣……慚愧……”

江淮這次是真的沒有話可說了,因為他最丑陋的一面被皇帝所揭穿,這讓他只覺得渾身如針扎般難受。

“怎么……”朱高煦將奏疏收起來,俯視道:

“是無話可說,還是有口難辯?”

“臣無話可說。”江淮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朱高煦瞧著他搖頭道:

“看來你不適合在殿閣待著……”

這句話說出,江淮將頭埋得更深了。

“南京戶部尚書蹇義拔擢入京擔任吏部尚書了,你去南京接他的位置吧,希望你在南京能干些實事,而不是整日揣摩朕的心思。”

朱高煦這番話讓江淮猛然抬頭,他張了張嘴欲言又止,臉上滿是驚訝。

“退下吧!”

在他震驚的目光中,朱高煦走下了高臺,越過他向偏殿走去。

良久之后,江淮才反應過來,連忙起身對朱高煦背影作揖:“臣謝陛下隆恩……”

朱高煦沒有回應他,而他也五味雜陳的走出了長春宮。

出宮時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便感覺有人抓住了自己,側目一看,這才發現夏原吉還沒走。

“可曾見到太上皇奏言?”

夏原吉目光露出幾分期盼,然而江淮卻搖了搖頭:“被陛下指點了一番,并未見到太上皇。”

“可曾奏言陛下不可往吉林去?”夏原吉不死心道。

“陛下正值壯年,前往吉林未嘗不可。”江淮也是服了這位夏少師,連皇帝去吉林都得管管。

夏原吉見狀松開了他的袖子,江淮也加快腳步離開了這個讓他如芒在背的地方。

沒走出幾步,他便又聽到了夏原吉的嚎啕聲,連忙又加快了幾分腳步。

相較于他還能走,朱高煦等人卻根本走不了。

“老蠻子哭得難聽,且叫人將他叉走!”

偏殿內,朱棣和朱高煦養氣功夫還算不錯,只是眉頭微皺,可朱祁鉞卻直接開口要把夏原吉叉走。

在他這個年紀,雖然已經懂得許多事情,但人情世故無疑與他沒有關系。

畢竟他自小便得到身邊人寵愛,故此也不覺得夏原吉是在關心自家爺爺與太爺爺,只覺得老蠻子阻了他們爺孫三人去北邊巡游的好事。

“他聲音難聽了些,但是為了我好。”

朱棣也知道夏原吉是為了自己好,但他也著實聽不下去了,故此看向朱高煦:“尋個法子將他弄走。”

“我又有什么辦法……”朱高煦也是無奈,夏原吉若是來議政哭訴,那他早就讓人把他叉走了。

可問題這小老頭是擔心自家父親和自己身體才來哭,這份心思放在整個朝廷還真沒幾個人會這么做。

滿朝文武看著恭敬,但起碼半數以上的人都希望他們父子早早駕崩。

這種大環境下,那群人巴不得朱棣和朱高煦去北邊弄出點什么毛病來,又有誰會像夏原吉一樣那么忠心來上疏呢。

以這個借口叉走他,若是把他身子弄壞了,那他父子才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陛下、太上皇,請聽臣直言啊!!”

“啊!!”朱祁鉞猛地叫嚷一聲,不待朱棣和朱高煦反應,這小子便往外跑了出去,邊跑邊喊:“俺受不了了,俺出去將這老蠻子趕走!”

“別動武!”朱棣大叫提醒了一聲,隨后無奈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也十分無奈,這小子性格如此,說到底還不是他們嬌慣的。

不待他們父子二人過多對視幾眼,夏原吉的哭嚎聲便戛然而止,一時間殿內外瞬間清靜了。

“呼……”

無需多言,父子二人如釋重負的舒緩了一口氣。

只是這口氣還沒緩過去,二人便不免擔心起來。

“鄭和,你去看著這小子,莫讓他動武。”

朱高煦有些擔心夏原吉,故此提醒了一聲鄭和。

鄭和也十分擔心,故此作揖應下后便快走了出去。

只是在他走出長春宮后,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呆愣在了原地。

一字時、兩字時,三字時……

隨著一刻鐘的時間過去,坐在殿內的朱高煦和朱棣都不免懷疑這主仆二人是不是在鬧出人命了。

正在朱棣準備催促亦失哈也跟著出去看看的時候,卻見朱祁鉞趾高氣揚的走入了殿內,身后跟著表情古怪的鄭和。

“夏原吉呢?”

朱高煦率先開口詢問,朱祁鉞洋洋得意道:“被俺勸回去了。”

“勸?”朱高煦瞇了瞇眼睛,顯然不太相信那執拗的夏原吉會被朱祁鉞給勸走。

他將目光投向了鄭和,卻見鄭和也點了點頭。

“確實是勸,就是勸的方式有些不同。”鄭和汗顏,不敢說其中內容。

反倒是朱祁鉞洋洋得意的走入偏殿,而后說道:

“俺與那老蠻子說,他若是不放心,便讓他一起與俺們北上,若是出了什么事情,我們一定聽他的返回。”

話音落下,朱祁鉞得意道:“且讓他安靜兩個月,待四月北上,俺們連夜出宮去火車站便行,那老蠻子興許還在睡夢中,俺們便已經到了遼東。”

他倒是洋洋得意,朱棣和朱高煦卻聽得聲音戛然而止。

堂堂兩個一國之主,居然要為了躲避臣子摸黑北巡……

“伱……”朱高煦想罵一罵這小子,但朱棣卻捋捋大胡子,嘗試說服自己。

“其實倒也是這么回事,能清靜兩個月,丟丟臉也不算什么。”

朱棣這般說,可朱高煦卻十分無語。

朱棣當太上皇后,便沒有人根據他一言一行編《國史》了,可自己身邊卻一直有人編《國史》。

況且以實錄筆法來說,屆時肯定是以自己為主,這豈不成了自己帶著太上皇和太孫摸黑偷跑嗎?

一時間,朱高煦都不知道怎么形容這兩人,反倒是朱棣還高興道:“嗯,總算清靜了。”

“是吧,俺這辦法不錯吧!”朱祁鉞也樂呵呵的笑著,朱棣跟著點頭。

倆人其樂融融,唯有朱高煦一臉幽怨,不知道如何評價這兩人。

相較于他們這里的趣味,返回紫禁城的江淮就沒有那么多趣味可言了。

在他馬車走入安定門的時候,暮鼓聲便已經作響,故此他沒有前往武英殿,而是準備走東華門前往東宮。

待他馬車停穩,暮鼓已經徹底停止,經過通傳后,他才得以在上直兵馬的監督下走入東華門,向外廷的東宮走去。

漆黑一片的外廷,唯有宮廷之中巡視衛卒手中的油燈還算敞亮,其次便是各個宮殿的燭光。

江淮被帶往了東宮春和殿,在這里見到了王驥、高觀、陸愈、王渙、朱瞻壑幾人。

“如何?”

朱瞻壑見江淮走入殿內,當即起身上前迎接他。

江淮見狀,便將長春宮內朱高煦對此次蘇州游行的處置給說了出來。

在得知朱高煦已經派人將蘇州游行的十三個主犯抓捕歸案,余者釋放的時候,殿內眾人面面相覷。

雖然經過江淮早前和朱瞻壑的分析,眾人都知道了皇帝早就關注此事,但他們沒想到皇帝的速度居然那么快。

他們才剛剛得知蘇州府的事情,皇帝便已經派人抓住了主犯。

想到這里,他們將目光投向王渙,王渙對此無奈:“我手中不過數百人,著實調查不過來。”

“嗯”朱瞻壑沉默頷首,他覺得這是他父親對他感到失望,故此才會親自出手。

“此外……”江淮躊躇著將皇帝對他批評,并將他調往南京任戶部尚書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得知江淮要被調出閣,朱瞻壑立馬皺眉道:“此事乃我之過錯,不應與你有關。”

“我現在便前往大明宮將這件事情與父親說清楚,你放心!”

朱瞻壑向外走去,卻被江淮作揖攔下:“殿下,這也是一個好機會。”

“沒錯殿下,文清前往了江南,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陸愈也站出來阻止,擔心朱瞻壑做出傻事。

只是面對他們二人的阻攔,朱瞻壑卻搖頭道:

“我自然知道他前往江南可以梳理南邊財政,更可以將南京留守中有才干的官員舉薦,壯大我勢力。”

“可若是為此要失去文清,那我決不愿意!”

朱瞻壑露出了他富有擔當的一面,盡管這種品質在皇帝身上是個缺點,但確實很容易讓臣子感動。

不止是江淮,就連陸愈、王驥、高觀、王渙等人都紛紛感動作揖:“殿下何須如此。”

“我身為人主,若是連下面人都庇護不好,那還做什么監國?”

朱瞻壑避開江淮幾人阻擋,一路向外快走而去。

江淮等人見狀追上,但朱瞻壑可以乘坐步輿,這是他們怎么都追不上的。

瞧著他離去,眾人忍不住為他擔憂起來。

與此同時,朱高煦也離開了長春宮,前往了大明宮中的養心殿。

他走入殿內,便見到了在這里等待的胡季。

只是對此,他不急不慢洗干凈了手,隨后才詢問道:“如何?”

“回陛下,案子查清楚了,是松江錢氏商幫為主導弄出的這場事情。”

胡季回應了蘇州游行的罪魁禍首,聞言的朱高煦卻輕笑道:“有些意思。”

“陛下,要臣現在就動手嗎?”胡季走上前來詢問,朱高煦卻搖頭:“不必。”

他走到養心殿內的主位坐下,瞧著跟上來的胡季和亦失哈,一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一手拿起了一本奏疏。

“傳消息給京城,三日后朕親自上朝。”

“是……”

二人作揖應下,而朱高煦也繼續道:“這次去吉林剛好可以看看那人,若是磨礪的不錯,便也可以差使了。”

他口中那人無須多想便知道是王回,而他提起王回,恐怕便是要再興大案了。

想到這里,胡季與亦失哈隱晦對視一眼,朱高煦則是沉浸在了翻閱奏疏的世界中。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當亥時到來,殿外突然傳來了一道唱禮聲。

“陛下,兒臣朱瞻壑求見陛下!”

得知朱瞻壑趕來,胡季與亦失哈面面相覷,紛紛將目光投向自家陛下身上。

朱高煦早就料到朱瞻壑會來,但他并不著急,而是老神在在的翻閱手中奏疏。

見朱高煦不開口,二人也不好開口說什么,只覺得自家陛下也不會為難太子太久。

然而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眼看蠟燭都燒了一半,自家陛下卻并未有開口的舉動,二人也漸漸著急了起來。

亦失哈嘗試退出養心殿,朱高煦卻抬頭看向他,那意思很明顯。

見狀,亦失哈只能回到胡季身旁,與他站著等待朱高煦開口。

一刻鐘、兩刻鐘、三刻鐘……

隨著時間漸漸來到子時,朱瞻壑在養心殿跪了半個多時辰的消息也傳到了長春宮。

朱棣得知消息,當即看向了旁邊已經呼呼大睡的朱祁鉞。

他伸出手拍了拍這小子的肚皮,這小子卻翻了個身繼續睡。

直到朱棣狠心一巴掌打在了他的屁股上,他才悠悠轉醒,疑惑看向朱棣:“太爺爺,您打俺?”

“你爹在養心殿跪了半個時辰,你若不心疼,便繼續睡下去吧。”

朱棣唏噓幾聲,朱祁鉞一聽立馬來了精神,翻身下床便穿好鞋往外跑去。

不多時,急促的腳步聲從遠處傳來,跪在養心殿前的朱瞻壑也看向了腳步聲傳來的方向。

他本以為來人是他爺爺,卻不想是他的好大兒。

“爹,你怎么跪下了?”

朱祁鉞聲音很大,生怕殿內的朱高煦聽不到。

“小點聲,莫要吵到你爺爺……”

“啊?你說爺爺生氣了啊!”

朱祁鉞年紀雖小,心思卻多,他雖然不知道自家父親為什么要跪在這里,但肯定是做了什么讓自家爺爺不滿意的事情。

當下自己來了,唯有把動靜鬧大,讓自家爺爺不忍讓小孩看笑話,這才會召自家父親入殿。

“吵吵鬧鬧的,召太子進來。”

果然,朱祁鉞的聲音傳入殿內后,朱高煦為了顧及朱瞻壑顏面,主動開口召他入殿。

見狀,等了許久的亦失哈連忙行禮作揖,快步走入殿外對殿外跪著的朱瞻壑作揖道:“殿下,陛下召您入殿。”

“是……”

朱瞻壑跪得雙腿發麻,還是朱祁鉞眼疾手快扶他站了起來。

“爹,怎么回事啊?”

到了這時,朱祁鉞才小聲詢問自家父親,但朱瞻壑卻不想把他卷進來,故此笑著摸了摸他的后腦勺,什么也沒說的走了進去。

朱祁鉞見他不說也沒追問,只是扶著他走入殿內然后瞥了一眼自家爺爺的神態,確定不是真的生氣后,這才走到旁邊抬了一把椅子過來。

“兒臣參見陛下,陛下千秋萬歲……”

“爺爺,俺爹聽說您要出巡,特意來見您,您怎么讓他跪了這么久啊!”

朱祁鉞胡謅了一個謊,朱高煦聞言冷哼:“他若是真的因為出巡來見到,那我倒是該慶幸了。”

這話讓朱瞻壑心里難受,反倒是朱祁鉞侃侃而談:“那您確實應該高興,俺爹是想來見您,然后再聊政務的。”

朱祁鉞把父子關系推到最前面,朱瞻壑也明白了自家兒子的心思,連忙作揖道:

“聞父親要出巡,只是不知道時間,故此前來詢問父親。”

“若是出巡太早,那東北與漠北苦寒,恐怕會寒氣入體傷了身子。”

“兒臣特來詢問,也來勸諫,希望父親入夏后再前往吉林,這般才倒穩妥。”

瞧著自家父親這么說,朱祁鉞松了一口氣,目光也看向了自家爺爺。

“哼,你倒是厲害,臣子厲害聽臣子的,兒子厲害聽兒子的,老子厲害聽老子的,全無半點主見!”

朱高煦陰陽怪氣的說著,朱瞻壑被說的低下了頭,朱祁鉞也大概了解了是什么意思。

“人言老子英雄兒好漢,太爺爺英雄好漢,所以爺爺英雄好漢,爺爺英雄好漢,俺父親才能英雄好漢,俺才能英雄好漢。”

“既然爺爺是英雄好漢,那父親雖然也是英雄好漢,但在爺爺面前只是兒好漢,自然要聽爺爺的。”

“廟堂之上,爺爺如此英雄,安排的官員自然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父親雖有主見,但爺爺安排大臣的意見,父親自然是要聽的。”

“俺是小鬼,怎么能說是父親聽俺的,應該是俺為父親幫腔才對,正如爺爺做事的事情,父親也常常幫腔。”

朱祁鉞三言兩語,便把朱瞻壑之所以那么聽臣子建議的源頭歸到了朱高煦這位君父身上,順帶還用父子情來打動朱高煦。

朱高煦見這小子要摻和,當即將奏疏放在桌上,目光投向朱祁鉞:

“你倒是伶牙俐齒,不過你知道你父親為何而來嗎?”

話音落下,朱高煦看向朱瞻壑,朱瞻壑聞言,索性也不裝了,直接作揖道:“父親,江淮乃大才,下放南京雖然是對兒臣好,但事情是兒臣讓他辦的,觸怒父親也是兒臣的責任。”

“父親若是要治罪,便一并把兒臣的罪也給治了吧!”

雖然是面對自幼害怕的君父,可朱瞻壑依舊將江淮干的那些事情攬在了自己身上,盡管江淮的許多事情并未告知他。

“呵……你的肩膀倒是寬闊,什么都能擔下。”

朱高煦嘲諷著朱瞻壑,只覺得他這么做雖有擔當,卻并不聰明。

他要是陰險腹黑些,那自己反倒是放心了。

只可惜他雖然改了曾經的正直,卻還是不夠腹黑。

“爺爺委任父親為監國,父親自然要為爺爺擔下這九州萬方。”

朱祁鉞適時開口,同時笑著上前為朱高煦斟茶道:“就是父親沒有眼力見,爺爺這茶杯空了許久,卻也不上來續上。”

“兒臣疏忽,讓父親失望了。”朱瞻壑也懂得自家兒子的意思,連忙表示自己疏忽了對朱高煦的關懷。

他父子這話明指自己忽視朱高煦,暗里卻在指朱高煦忽視他們,這讓朱高煦也有些繃不住。

確實因為早年他忙于政務,身邊人基本都沒怎么仔細帶過。

仔細想想,如果不是自己忽視了老大,沒能自小就對他手把手教導,他又如何會成為現在這樣子呢。

唏噓幾聲,朱高煦將目光投向身邊咧著大白牙的朱祁鉞。

“爺爺,您喝茶,潤潤嗓子再罵俺爹。”

接過朱祁鉞遞來的茶水,朱高煦只能將目光投向朱瞻壑。

“回去謝謝太子妃,謝她為你帶出這伶牙俐齒的小兒。”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