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442章 天家無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2章 天家無情

第442章 天家無情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2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時光冉冉,只是眨眼間,熱鬧的暑假便隨著時間而逝去。

相較于京城的熱鬧,南京城詔獄之中的解縉卻過得生不如死。

紀綱沒有對他用刑,但依舊采取了封閉他視線,將他關在漆黑牢獄之中,無人與他交談的辦法。

這樣的辦法,讓解縉日漸消瘦,臉頰和眼窩凹陷異常。

終于,在天氣轉冷的時候,解縉突然看到了牢門被打開,刺眼的火光出現在他的面前。

解縉看見了幾個月未曾見到的紀綱,他帶著幾名錦衣衛走入牢獄中,端著椅子坐在他面前,身旁站著四名錦衣衛。

不多時,里面多了一張桌子,桌子擺放著四道葷菜,這讓多日不見葷腥的解縉感到了饑餓。

紀綱進來后就坐在那里,就著肉菜喝著酒,仿佛沒有什么想說的。

“我不會說什么的,紀狗,你別想了……”

解縉執拗的說著自己的想法,可紀綱只是看了一眼他,聽著他“什么也不會說”的話,忽的笑了。

“我們抓到了幾個你們與你們有關系的人,現在你說不說已經沒有意義了。”

紀綱笑著開口,隨后緩緩起身:“原本只有你一個人,我還不敢對你用刑,現在嘛……”

紀綱輕笑,沒有具體說,但很快解縉就知道紀綱想對他做什么了。

一個爐子被抬了進來,錦衣衛往里添加煤炭,并打開了牢房的通風口。

不多時,爐子里的煤炭變得火紅,整個牢房溫度也上升起來。

若是放在平常,能見到火光,能有火爐供暖,這樣的日子會讓解縉異常開心,可當下的他卻如墜冰窟。

紀綱當著他的面,將一根尺許長的鐵針放入火爐之中,不多時便見那鋼針火紅的幾乎快要融化。

“嘗嘗我的手段吧,這手段與下面人可是天差地別。”

紀綱用鉗子夾起鐵針,緩緩起身走到解縉面前。

“紀狗,你敢動用私刑!!”

解縉被捆綁在木凳上,根本動彈不得,只能驚恐大喊。

“哼,你以為伱還是解大學士?”

紀綱一邊說,一邊將鐵針湊近解縉面前,這讓解縉驚恐的同時,不由得想到了錦衣衛的手段。

他曾聽說過,錦衣衛對待犯人時,會用燒紅的鐵絲穿進犯人的臉頰,反復穿入,最后搭出一個架子,讓人舌頭動彈不得,一旦動彈便扯動傷口。

想到這里,解縉害怕的顫抖起來,紀綱卻噗嗤笑道:“哈哈,你以為我要貫穿你的臉?”

“我可不會那么蠢,我說過我和他們不一樣……”

紀綱話音落下,不等解縉開口,他卻突然道:“把他衣服脫了……”

“紀狗!”

解縉來不及松一口氣,便癲狂的大喊起來,兩名錦衣衛上前就要動手。

“我說!我說!”

此時此刻,解縉被嚇得大小便失禁,整個牢房內充斥著難聞的味道。

紀綱皺了皺眉,似乎還想動手,但不知考慮到了什么,他最終放下了鉗子,讓人收拾了解縉弄出來的那些污穢。

等所有東西收拾好后,紀綱才重新走進牢房,坐在椅子之上,表情厭惡:“說吧,你們的手段……”

“我們……”還沒走出剛才畫面的解縉愣神開口,將他們的關系網,以及日常隱匿田畝、奴仆的人口給交代得一清二楚。

時間一點點過去,當紀綱拿著厚厚的文冊走出詔獄后,他便不假思索的帶著文冊前往了宮城西角門。

一個時辰后,這本文冊已經出現在了朱棣手中。

“還真是牽連甚廣……”

翻閱著手中文冊,朱棣沒想到解縉居然交代的那么清楚。

看樣子,他也不像他詩中所寫的那樣鋼筋鐵骨……

“好了,按照這本文冊,你去刑科領駕帖,把上面牽扯到的人物都緝捕歸案。”

“除此之外,江西也要給我徹查到底,聯合西廠、六部、六軍都督府一同辦案!”

時值九月,天氣微涼,但朱棣這話卻讓人感覺來到了冬季。

“臣領旨!”

紀綱激動,抄家這種事情才是發財的事情,雖然有西廠摻和,但西廠人少,能稽查的地方也不會多,大頭始終還是自己吃。

想到這里,紀綱緩緩退出了西角門,往東宮走去。

不多時,他便在東宮見到了朱高煦,順帶將解縉和江西的事情全盤而出。

朱高煦表面不動聲色,爽快的答應了他,但等他走后,朱高煦這才陰沉下臉來:“這廝以為自己那些齷齪我不知道……”

“殿下,不如加派西廠人手?”

站在一旁,亦失哈小心建議,朱高煦頷首道:“加派西廠人手,同時讓在京準備的那些官員吏員前往江西,準備擇地任職。”

江西紙面人口近千萬,實際恐怕千萬有余。

它的人口體量,相當于北直隸、山西、河南、陜西四省之合。

當下江西還未推行新政,因此還是采取定額田賦的稅收方式,每年上繳的定額是朱高煦制定的三百萬石。

不過在紙面上,江西的耕地數量是四千萬畝,即便畝產一石,新政之后也應該上繳四百萬石。

當然,想讓江西多交田賦,而且還要減輕百姓負擔,那整頓吏治才是正途。

如今在京備調官員七百余名,吏員五萬七千余人。

這個數量比較江西的體量,顯然有些不太充足。

因此,朱高煦只能開口道:“今年從小學畢業中選調甲等成績的學子為吏員,你估計大概有多少?”

“按照往年的情況,應該有三萬六千多人。”亦失哈回憶過后開口給出答案,朱高煦也十分滿意。

兩年消化江西,然后對浙江動手,這速度并不慢。

“讓胡綸盯緊紀綱,他要是中飽私囊可以不管,但必須知道他吃了多少。”

“現在吃了多少,日后我就要他吐出來多少。”

話音落下,朱高煦也沉浸在了奏疏處理之中。

與此同時,得到了朱棣旨意的紀綱則是開始了風風火火的查案抄家。

先從南京的在京京官開始,從正午開始,數千錦衣衛便大批走在京城大街小巷,在六部之中走動緝拿。

哪怕只是被解縉提過一嘴的官員,也會被錦衣衛緝拿歸案。

一時間,整個京城人心惶惶,直至深夜都有破門抄家之聲。

在此過程中,紀綱沒少針對與自己有仇的人,即便對方與解縉毫無交情,紀綱也會網羅罪名,將其緝捕歸案。

其中比較出名的耿通、陳諤、周新三名諫臣由于彈劾過紀綱、陳瑛、袁綱、覃珩朋比為蒙蔽,陷害無辜,而被紀綱忌恨逮捕。

只是他前腳把人抓入詔獄,后腳胡綸便將三人釋放,紀綱氣惱卻不敢說什么,只是將脾氣撒向了其它人。

在京三千余名京官,兩萬余名吏員,有近三成被紀綱派錦衣衛上門搜查,其中五百余名官員被逮捕,吏員更是多達四千余人。

如果不是朱高煦早早在京中準備好了足夠的備用官吏,那恐怕他這幾日查案逮捕的人,就足夠京城癱瘓。

紀綱的瘋狂讓廟堂之上不論派系,人人自危。

官員們自發組織起來,在西角門外跪拜哭廟。

“陛下,紀綱、陳瑛蒙蔽圣聽,殘害忠良,請陛下嚴懲!”

“陛下,紀綱禍亂朝綱,請陛下圣裁!”

“生為直臣,死當作直鬼,臣等死諫,奏請陛下嚴懲紀綱、陳瑛!”

“陛下……”

西角門外,上千名京官跪拜,場面比正旦節的大朝會還要宏大。

他們哭泣,聲嘶力竭的上疏唱禮,不過卻一直沒能見到西角門走出朱棣的身影。

只是他們也不氣餒,繼續叩首唱禮,將自己所見冤屈道出。

其中,被胡綸撈出來的耿通、陳諤、周新三名諫臣更是額頭紅腫,聲淚俱下。

坐在西角門內,朱棣卻穩如泰山,根本不被這群臣子所影響。

這群人有的是諫臣和直臣,但并不妨礙他們現在阻礙了大明朝的發展。

新政推行勢在必行,死幾百上千個官員,總比死幾千上萬的百姓要好。

借助這個機會,把江西的士紳豪強連帶富戶全部遷徙,如此便是他們想要煽動百姓都不容易,只要百姓不被煽動,新政推行就不會犧牲太多容易被愚弄的百姓。

朱棣沉下心來處理奏疏,不多時卻聽到了腳步聲。

他抬頭看去,卻見亦失哈走入殿內,目光相撞間跪下五拜三叩:“陛下,這是太子讓奴婢送來的報紙,請您閱覽。”

“報紙?”朱棣愣了下,王彥則是上前接過厚厚的一疊報紙,帶回交給了朱棣。

朱棣將其打開,這才發現這報紙比較厚,長二尺,寬一尺,上面書寫許多內容,左側用黑框圈起來,上書大明月報。

朱棣翻了翻,這才發現這堆所謂報紙中有大明報、藩國報、海外報、南洋報……等等二十余份報紙。

具體細分下來,就是十四布政司及都司報紙,以及燕然、渤海、烏斯藏、三宣六慰、呂宋、舊港、海外官場、海外各國和藩屬國為主的各地報紙。

最后匯總的,則是以綜合各地為主的大明報,其內容也最多,但記載的只有一些大事。

例如朱棣手中的這份大明報,其中寫了大明在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還有江西文官與士紳豪強官官相護,把賦稅均攤給普通百姓的案件,還有海外昆侖洲開采金銀礦,以及南洋和西洋各地官場招募移民的各種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各省的理政情況和方向,大明的一些工程和政策方向。

不得不說,這份報紙要比現在大明所有的邸報更全面,面向更廣。

看完了大明報,朱棣又看了看大寧、陜西、云南、三宣六慰等地報紙,只是稍微一看,就了解了大明朝的大致情況。

“老二讓你拿這些給我是什么意思?”

朱棣放下報紙,抬頭看向跪在地上的亦失哈。

亦失哈聞言便作揖道:“殿下說,如今天下識字率經過十余年的強制性官學推廣,大概已經提升到15的程度,因此輿論不再受限于口頭相傳,而是可以通過報紙來傳播。”

“許多地方抵抗新政,無非就是因為百姓不了解新政內容,只能通過道聽途說來判斷。”

“除此之外,各地官吏也會曲解朝廷政策意思,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既然如此,那以大明報為方向,直面百姓,告訴百姓朝廷態度,百姓也就不容易被地方官員和士紳豪強所蒙蔽。”

“另外……”

亦失哈將朱高煦對自己說的話全盤而出,沒有一個字的刪改。

朱棣聽得很認真,末了才開口道:

“這么做確實有利于朝廷,但報紙一定得抓在朝廷手中,避免被有心人煽動。”

雖然覺得報紙有用,但朱棣并不認為報紙面向百姓是一件好事。

大明朝畢竟是家天下,如果言論放縱過甚,百姓對朝廷不滿增加,那他們不滿的對象往往都會歸根到皇帝身上。

長此以往,皇帝無疑會幫地方官員背負許多黑鍋,所以把握度量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殿下準備從東宮派出三十六名官員,再從畢業甲等學子中選拔三千六百人,最后將他們派往各地,從州府到布政司來鋪設報社。”

亦失哈解釋著朱高煦的想法,雖然朱高煦很想從縣報開始,但大明有一千七百多個縣,規模未免太過龐大。

相比較之下,不到三百個府的規模倒是比較能控制。

只要州府報搞好了,縣報也可以慢慢推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明的財政比較吃緊,推行縣報需要的資金太多。

報紙涉及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民生等多方面,從事的記者需要走訪,而這個時代沒有汽車,所以只能為他們配馬匹。

如此一來,那成本就比較高了,所以從州府開始向上比較簡單。

“行了,這件事我知道了,這報紙什么時候能推開?”

朱棣詢問亦失哈,亦失哈則是估計道:“大概兩年,另外每版報紙刊行時間不同,類似大明報是三月一刊,直隸及浙江等布政司報是一月一刊,州府報比較快,十日一刊。”

“有些慢,不過等蒸汽機車出來就好了。”朱棣頷首提起了蒸汽機車,這讓不了解這件事的班值太監們十分好奇,但也不敢多問。

“行了,你回春和殿去吧。”

朱棣擺擺手,亦失哈也連忙回禮告退。

在他走后,朱棣繼續埋頭處理奏疏,絲毫不理會周新等人的鬼哭狼嚎。

朱棣不搭理他們,他們便也沒了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紀綱將涉事京官處理差不多后,調轉方向開赴江西。

京城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江西,有江東六府作為前車之鑒,聰明一些的豪強富戶連忙與官員們更改《魚鱗圖冊》及《黃冊》。

這種事情如果是紀綱來查會很慢,但各家士紳豪強都知道自己名下多少田地,多少上等田、下等田,多少坡田,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更改文冊十分簡單。

當然,聰明人始終是少數,一些士紳豪強還沒有發現危機感,認為朝廷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只是他們的這種想法,隨著江西境內的六萬江北官軍開始接管城防宣告破滅。

西廠和錦衣衛、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七千余人浩浩蕩蕩進入江西,從九江府開始向南緝拿涉事官員,再根據官員口供去調查《魚鱗圖冊》與《黃冊》,核查土地及戶口情況。

隨著京察隊伍抵達江西,江西的文人士子紛紛抗議,但面對軍隊,他們的抗議顯得格外無力。

煽動百姓是他們常見的手段,因此在稽查過程中,免不了發生流血的事情。

九江府京察不到一個月,便連續發生了大小十二場沖突,奏疏如雪花往南京送去,幾乎占滿了朱高煦的案頭。

“這群百姓真是愚笨,朝廷是來幫他們的,他們反倒維護起這群家伙了!”

十月初五,放學回家的朱瞻壑得到了翻閱奏疏的資格。

當他看到九江府新政推行發生沖突十二場的奏報時,當即便忍不住脾氣罵了起來。

朱高煦看著朱瞻壑的模樣,臉色沉穩的同時,不免對他指點道:

“容易被煽動是人的特性,被煽動難易度的高低,取決于自身價值觀,思想等問題的復雜程度。”

“思維多元化,價值觀多元化的人就很難被他人慫恿,因為想要慫恿一個人,必須要抓住他在意的敏感點,例如百姓在意的就是土地,而朝廷對豪強富戶動手,依附他們手中土地的百姓就很容易被慫恿煽動。”

“這些東西,你在政治課上應該學過,你該不會專注理科,連政治課都沒好好上吧?”

“沒有!”聽到自家父親的話,朱瞻壑尷尬道:“自然是上了,經過父親您提醒我也想起來了,就是有些沖動……”

“年少沖動十分正常,天家身份敏感,得多注意這些。”朱高煦交代著,同時對朱瞻壑說道:

“百姓容易被煽動,主要是不知新政為何物,加上江西之地素來團結,宗族情節較重,因此能引起這樣的沖突也不奇怪。”

“他們被煽動的敏感點,主要就是耕地和不可知的未來。”

“這群被煽動的人,要么就是宗族關系,要么就是雇傭關系。”

“佃戶的土地在地主手中,如果地主倒臺了,他們就會面臨無地可種的局面。”

“即便官府已經宣傳土地會均分給佃戶,可換做你是佃戶,你也不會相信,畢竟土地價值太高。”

朱高煦對朱瞻壑解釋著,朱瞻壑也漸漸明了起來。

均田這種口號自古都有,但真正落實下去的卻沒有幾家,尤其是開國過后均田的政策更不用多說。

朱高煦能均田成功,主要在于他是用江南以外的學子在江南進行改革,雙方根本沒有建立利益的時間。

如果現在讓朱高煦去對渤海重新進行一次土地均分改革,那他也肯定進行不下去,因為當地的情況已經穩定,再想改變就很困難了。

不過要是他用江南的官員對渤海進行改革,那又是另一種情況。

朱高煦說著說著,將目光投向朱瞻壑:“報紙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南京日報》和大明報什么時候能刊行啊?”

朱瞻壑知道其它報紙鋪設的沒那么快,但《大明報》和《南京日報》卻因為就在腳下而刊行很快,現在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自己的同學們對《報紙》的評價。

“大概三天后就可以刊行,到時候中學里也可以用學分兌換,一份一學分。”

朱高煦將報紙的事情告訴了朱瞻壑,朱瞻壑聞言也高興道:“到時候我要看看同學們怎么說。”

“他們來自天南地北,或許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情況,但肯定清楚自己家鄉的情況,而且這也是他們獲取家鄉情況最快、最便宜的辦法。”

“是這樣說,不過《大明報》有時效性,三個月一刊,基本都是刊出三個月前的事情。”朱高煦提醒著。

朱瞻壑沒有什么少爺脾氣,這是朱高煦放養式教育中最滿意的。

只是他想了想,似乎明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沒有什么少爺脾氣,不然也不會培養出那么多興趣愛好。

反倒是那些藩王的脾氣不小,動輒錘殺奴仆。

這么一想,朱高煦便詢問起了亦失哈:“《宗規》頒布以來,有沒有人再犯?”

“有!”亦失哈不假思索道:“伊王就藩漢中后,時常帶著彈弓和佩劍,騎馬奔馳于郊外,動輒襲擊躲避不及的百姓。”

“除此之外,其生活縱欲而無法度,平時朱削發裸身與男女雜處無所顧忌,并以此為樂。”

“《宗規》頒布后,伊王府長史王琨按照《宗規》規矩,請來漢中知府謝冉,杖伊王五十杖,圈禁三年。”

“伊王不服上疏,但被奴婢駁回了……”

“伊王?”聽到這個稱呼,朱高煦想了想,這才想起這是朱的王號。

朱比朱高煦還要小八歲,如今不過二十四歲就行事如此,如果不嚴加責罰,一定會再生事端。

想到這里,朱高煦便沉著臉開口道:“傳教令,罰朱著粗布麻衣,為那些被他襲擊過的百姓春耕田地。”

“耿通、陳諤、周新三人不是擅長死諫嗎,就派他們去監督朱。”

“春耕結束后,若朱再犯,貶為庶人!”

朱高煦話音落下,亦失哈便作揖應下,反倒是朱瞻壑有些不忍道:“父親,伊王畢竟是爺爺的兄弟……”

“荒唐!”朱高煦打斷朱瞻壑的話,對其嚴厲道:

“他們頂著朱家人的名頭亂法,若是我們不嚴懲,那么百姓只會說是皇帝放縱他們,最后將所有事情都推到天家身上。”

“你不忍心處置他們,就得忍心鎮壓日后的百姓叛亂,你選一個吧……”

朱高煦擺擺手:“你自己下去好好想想,你要是做不了決定,那只能說你不適合做大明朝未來的儲君。”

“兒臣告退……”

朱高煦很少對朱瞻壑發脾氣,更別說像這樣的重話。

朱瞻壑被嚇了一跳,神情有些慌張。

見自家父親擺手,他也連忙退出了春和殿去……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