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439章 父慈子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9章 父慈子孝

第439章 父慈子孝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8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轟轟轟——”

四月初,當火炮聲在江東門外響起,代表著圣駕的旌旗插在龍舟之上,成功靠岸。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清掃過后的水泥地上,五拜三叩。

“起來吧!”

當朱棣的聲音闊別一年有余重新響起,許多文臣都感到鼻頭一酸,心想這位總算回來了。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們不能說過得很差,但絕對也算不上好。

在他身后,亦失哈、胡綸、張玉、丘福、孟善等人不自覺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這輛機車被發明后,時隔十一年后,由喬治·斯蒂芬森改進的旅行者號機車拖著三十多節小車廂正式試車,車廂載有四百多名乘客和九十噸貨物,以時速二十四公里的速度跑完了四十公里的路程。

十二歲的朱瞻壑畢恭畢敬作揖,看上去十分乖巧,朱棣也高興點頭:“你父親為何不來?”

“兒臣暫時還不想即位,況且父親您還年輕再干幾年。”

話音落下,他便帶著朱高煦走到一旁,父子邊走邊道:“老二,這次我也回來了,你看看什么時候即位比較好?”

在朱棣南下前,解縉幾乎沒有見到太陽,如果不是擔心解縉會發瘋,紀綱甚至不想讓人去陪解縉聊天說話。

要知道按照太學的鐵軌重量來看,一根鐵軌起碼重一百斤,一百斤鐵軌就是上千文。

朱高煦聽完了王甫匯報給自己的數據后,果斷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盡管囚服嶄新,頭發也得到梳理,可解縉的體型卻無法恢復當初。

只是他這么一弄,自己反倒不知道怎么收場了。

在朱高煦的統治下,群臣只覺得自己生活在監獄,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雖然俸祿算得上豐厚,可和武官打仗所獲賞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朱棣還以為朱高煦是擔心自己在試探,因此特意換了自稱,卻不想朱高煦當即停下腳步作揖道:

“兒臣尚年幼,朝廷不能沒有父親。”

想到自己從北邊南下一路的所見所聞,朱棣自然能體諒朱高煦。

等三年過去,大明全面推行新政,自己就可以開始休養生息,然后等待機車成型,開疆拓土了。

捋了捋大胡子,朱棣走到朱高煦身旁,手拍在他背上,示意他跟著自己走。

“陛下,是他自己不吃東西,每日還在獄中非議陛下與殿下關系。”

“這群人看我眼神不對勁。”

當然,這樣的念頭王彥也最多想想,說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這這這……”

最大就是流放和發配,最小就是罷黜為民,具體怎么判,看朱棣想怎么判。

朱高煦對朱棣別的沒信心,但對朱棣打仗和壽命卻有絕對信心,尤其是他這些年除了打仗比較累,其它時候都比較清閑的生活狀態來說,朱棣日后就算活到七十五,朱高煦都不覺得奇怪。

朱棣略皺眉頭,雖然之前十分憤怒,可他還是不想讓解縉死,畢竟解縉是一塊招牌。

對于三十二歲的朱高煦來說,他很篤定自己還有十二年的時間,畢竟歷史上他活到了四十六,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十年后,我要看到它的數據倍數增長,并且能在大明的官道上疾馳。”

“改日你和黃福說說,在京城周圍修建一處行宮,我平日就住在行宮里,時不時召見你就行。”

群臣沒有跟上,而是遙望那囚車,心情忐忑。

站在朱高煦身旁,博士王甫戴上了厚厚的眼鏡,手里拿著一本文冊,以及便攜式的毛筆。

他們的吃驚來源于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而這個未知的事物叫做火車……

忽的,重物下船的聲音響起,群臣下意識看去,卻瞧見了一個身穿素白囚服,骨瘦如柴的家伙。

“別說七八百里,就是日行三百里,我都得要封你王甫為伯!”

王甫作為研究這方面的博士,自然看過朱高煦給出的課題,以及課題中預期的數據。

您最多打仗,可東宮那位可是要他們動則三族流放,看您能對勁嗎……

“噔!”

“父親放心,兒臣可不會殺他。”朱高煦臉上露出笑容,但他這笑容卻讓朱棣瘆得慌。

“嗯……”朱棣回應一聲,隨后才開口道:“那個解縉,你自己看著處置吧。”

在這樣的精神摧殘下,解縉的體重驟減,兩肋甚至消瘦的可以看到肋骨之間凹陷進去。

此刻,他們三人正驚訝于軌道上火車的速度,但朱棣最先恢復平常,有些挑剔道:“這速度太慢了些……”

王甫說著一些專業術語,朱高煦沒有在意這些,只是指著那緩慢行動的蒸汽機車詢問道:“機車多重,時速多少,能牽引多少重物,造價幾何?”

只要能達到這個標準,那大明許多疆域都能得到鞏固。

朱高煦聞言連忙拒絕,他可是還等著朱棣幫自己背完江西和浙江的黑鍋,然后再以“三年不改父志”的借口將湖廣這些省份新政一并推行。

五年后,人類開始進入火車時代,各國也因為火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手中實控疆域不斷擴大。

爺孫一問一答,商量著坐上了大輅,隨后向太學駛去。

出乎預料,今日來接駕的并不是朱棣每次返回南京都能看到的朱高煦,而是他的孫子朱瞻壑。

這樣的情況下,江南日后即便有了官商資本勾結,只要軍隊沒出現問題,皇帝都能輕松收拾他們。

算上休息,頂多七天,南京就可以將江南的兵力投送到哈密,十天就能投送到伊犁河谷。

“北京我看了,你要是當了皇帝,我肯定也不太好待在宮里。”

朱高煦果斷應下,一處行宮換老頭背鍋,這很劃算。

例如讓他冊立妃嬪,再選皇后之類的話,每每想起,朱棣都氣血上頭。

“這樣吧,反正日后要遷都,我和你都不喜歡在南京呆著,到時候我們都要去北京。”

當然,如果個人力量超出了時代,那他就能做出超出時代的事情,正如當下的朱高煦。

果然,朱棣聽到紀綱如此說,雖然不相信紀綱的話,但他還是露出不喜,估計是想起了以前解縉那些觸怒他的奏疏。

群臣惶恐且憤怒,但這憤怒都針對到了紀綱身上。

“對了,我聽說你爹給你安排去中學讀書,感覺怎么樣?”

朱棣還沒有判,也沒有催促紀綱,所以紀綱也不敢直接對解縉用刑,但解縉既然落到他手中,那自然也好受不了。

他們用了十年時間,將這個四百年后才會出現的東西發明出來,也能用十年時間,讓大明進入火車時代。

想到這些事情,他也懶得去管解縉,只是將目光放到了群臣前的華蓋下。

朱棣咋舌,他沒想到這玩意能跑這么快,不過就剛才老二來說的看,現在這火車也能日行七十二里,和明軍行軍速度不分上下了。

朱高煦帶著朱棣一起走下操場,同時對朱棣說道:“這火車拉拽著燃料車廂才那么慢,如果填充燃料,讓它自己快速跑的話,差不多能比人要跑的快一些。”

“我準備休整一年,明年開春再對江西動手。”

對于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來說,省去人力就代表許多人失業,因此蒸汽機有利有弊。

朱高煦在整個南直隸推行新政,將本就脆弱的淮西勛貴、江東官場清掃了一遍,掃出數百萬畝隱匿耕地的同時,也掃出了許多包庇的胥吏,牽連者兩千余人,連帶親族近三萬。

朱高煦的問題一針見血,王甫聞言也一邊寫一邊說道:“機車重五噸,最高時速三十里,滿載時速(時辰)六里,能牽引十二噸貨物。”

如果有了鐵路,大明日后的許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從洪武三十三年持續到現在的黃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緩慢,主要就是運送水泥,泥沙耗費時間。

有了鐵路,即便遷都北京,但皇帝想要南下,也不過就是兩天時間罷了。

朱高煦很清楚鐵路對大明的意義,所以幾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對于大明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三百里算什么?”朱高煦忍不住笑道:“在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它日行七八百里的時候。”

在令旗揮動下,火車的蒸汽漸漸變少,速度也慢了下來。

里面十分燥熱,朱棣只是看了看駕駛員填充燃料的情況,就知道這種地方不可能藏著人力和畜力,因此下車看了看這機車全貌后才感嘆道:

“要是這玩意能日行三百里,那俺打漠北就簡單多了。”

“不過車廂重量足有十噸,另外走六里需要消耗一噸煤炭,兩噸水。”

“這蒸汽機船的技術成熟后,這蒸汽機還能運用在船上,屆時船只就不需要風帆,也不需要人力拉拽,每日能走上千里,從南京前往東洲,只要燃料足夠,頂多三個月就能走一個來回。”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會特意和朱棣宣傳蒸汽機車的好處,同時也宣傳起了蒸汽機船:

王甫見皇帝感興趣,當即示意不遠處的令旗手揮動令旗。

王甫推動眼鏡,顯得十分興奮,并不覺得機車雞肋,因為他們已經讓蒸汽機車動起來了,剩下的問題只有如何提升效率。

“兒臣領旨!”

以明軍的實力,只需要兩萬人就可以控制整個漠北,而兩萬人的物資,只需要這樣數據的火車出發五十六次,就能滿足全年補給。

太學之中,當熟悉又陌生的汽笛聲響起,站在一個巨大操場上的朱高煦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甚至就算是西域,也能在半個月內運送數萬兵馬前往,唯一的問題就是軌道鋪設。”

“怎么弄成這樣?”

想了想,朱棣只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六七

現如今朱棣回來,廟堂上最少有人能為他們發聲了。

他并不會制造蒸汽機,但他記得蒸汽時代蒸汽機的熱效率在615,二十世紀達到了2040,就算是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熱效率似乎也有58的程度。

紀綱與陳瑛雖然押送解縉北上,但朱棣在過去幾個月里并沒有接見解縉,只是讓三司查案。

當然,這個速度慢的幾乎察覺不到,畢竟一個人徒步慢跑的時速就能達到每個時辰二十里,因此永樂號每個時辰六里的速度著實有些慢。

朱瞻壑想跟上來,被朱棣笑著制止:“和伱爹說些事,你別跟上來。”

熟知這一切的朱高煦和王甫一樣,并不覺得當下“龜速”前進的永樂號是雞肋,反而認為這是一個開始。

三萬人啊,這放在哪朝哪代都算得上大案了,更別提朱高煦對武將賞賜豐厚,對文臣“刻薄”的做法了。

“熱效率不足,我估計現在機車的熱效率只有不到3,或者更低。”

站在碼頭上,朱棣警惕的與身邊王彥低聲交流,王彥心中汗顏。

朱棣聞言便理解了朱高煦為什么不來,畢竟朱高煦與他說過蒸汽機對大明的作用。

歷史上喬治·斯蒂芬森在少量資助的情況下,就能在十幾年時間里幫助英國步入火車時代,那擁有數百萬學子的大明朝沒有理由會比他更慢。

朱高煦與朱棣解釋著,同時說起了鐵軌,朱高煦都不免頭疼起來。

三司查案會審的結果就是解縉確實觸犯了大明律,由于是累罪,因此這個罪責可大可小。

朱棣不太相信,可朱高煦卻立馬再度躬身:“請父親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等那行宮修建好了,你也可以著手即位了。”

真正想要解決問題,朱高煦曾經與朱棣所說的那些科技進展都得實現才行。

在這里,兩面清澈透明的玻璃引人注目,但由于玻璃技術早就更迭,朱棣也沒有太好奇,只是看了看火車內的構造,然后又去到了鍋爐房看了一眼。

當然,如果是思想改變,那就另當別論了。

“老二,你來著的啊……”

朱棣伸出手摸了摸永樂號,感覺有點燙手又撤了回來。

“我先看看再說。”朱棣還是有些不太相信這東西真的不需要人馬拉拽,更別提日行七八百里了。

“是,臣這就讓火車停下。”

新政雖然讓百姓的日子變好了許多,但這種變好是有限的,畢竟糧食產量依舊那么點,新政無非就是將以往胥吏貪污的糧食平分給朝廷與百姓罷了。

“比南京的要大一些,城池也是,就是比較干燥,你在南京出生,興許不太適應。”

“除此之外,你賞錢千貫,太學士賞三百貫,普通學子賞百貫!”

別的不說,單單抽水這一項功能就能大大減少開采礦藏所需人力,以往開礦要不斷人力抽水,而今有了蒸汽抽水機,只需要一臺蒸汽機就可以解決一個礦洞的抽水問題,省去幾十上百的人力。

“那是解春雨(號)?”

王甫唱禮作罷,不等朱棣開口,朱高煦就先一步道:“這次參與研究的,每人升授一階世襲散階,沒有散階的授正七品從仕郎散階。”

“你……”朱棣愣了愣,他沒想到老二都三十多了,還能抗住皇位的誘惑。

朱高煦與王甫回頭看去,果然見到了朱棣、朱瞻壑以及王彥。

朱高煦在永樂二年給出了大明所需蒸汽機車的預期數據,即最高時速一百五十里,滿載時速七十里、載重二百噸,載客五百人。

“永樂號機車內有一個鍋爐,鍋爐內裝有一個平放的汽缸。”

“哈哈,好好好,爺爺小聲點……”

“紀綱狗賊,居然把解縉紳折磨如此……”

“也就是說,現在的技術頂多保障兩名交替火車駕駛員乘坐……”

“好處我知道了,就是這東西日后真成了,朝廷能不能生產,還有你說的鐵軌也是一個問題。”

“走,我們爺倆也去太學看看去。”

當然,那輛機車的數據也比大明永樂號要好上許多,重量折算為明制后,那大概是機車重七噸半,時速十三里,能牽引十六噸貨物,五節車,可乘七十名旅客。

如果有了火車,那時間能縮短,材料價格也能便宜好幾倍。

這個時代的百姓雖然不像晚清那么貧窮,但也富裕不了太多,只能說吃飽和暖,對于每斤十幾文的鐵價不可能不動心。

紀綱躬身作揖,三言兩語就將事實歪曲。

朱棣看著王甫,十分認真的開口,讓王甫連忙作揖:“臣定當竭心盡力!”

花費幾十年,耗費幾千萬貫修建鐵路,所能獲得的是難以衡量的價值。

面對歷史的滾滾潮流,個人力量著實微不足道。

“謝殿下賞賜!”王甫再度躬身,臉上笑容燦爛如菊花一般。

“父親去太學了,說是蒸汽機有了進步。”朱瞻壑說起蒸汽機時,目光中露出幾分激動。

忽的,熟悉的聲音在朱高煦身后響起,那聲音中帶著絲詫異,緊接著就是張玉他們的唱禮聲。

朱棣拉著朱瞻壑的手,高興的向大輅走去。

“機車有兩對動輪,由齒輪傳動,軸列式為……”

可是對于人口稀少的渤海、漠北、河套、河西之地來說,蒸汽機則是可以大大提高北方的生產效率,將節省出來的人力投入其它行業。

他當初打下南京還小,能抵抗誘惑自己能理解,可三十二歲已經不小了,他卻依然能抵抗住皇位的誘惑,甚至讓自己多當幾年。

“一開始確實不快,但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速度就能達到日行七八百里的程度,屆時不管從南京還是北京出兵,不管是前往漠北還是西南,都能將時間控制在半個月內。”

“嗚嗚——”

朱棣目光一直在火車上,想要看看這玩意會不會是糊弄人的,畢竟這么慢的速度,在火車里裝幾匹馬似乎也能達到。

“俺沒在試探你,你也不用耍小心思。”

朱高煦看向王甫,王甫卻作揖道:“殿下放心,臣等已經有了眉目,只需要三年時間,數據就能倍數增長,最多二十年時間,就能讓永樂號達到您的預期。”

毛筆沒有墨水,卻在搖晃過后能產生墨水直接書寫。

“噓…爺爺您這得小聲說,別讓人攪了我的安靜。”

沒了人心,便是朱高煦也救不了后世之君。

“這火車可以停下吧?”

如果從北京出發,那時間還能更短,更重要的是,能將江南的物資運送到漠北地區,而這是解決游牧民族問題的保證。

“至于造價,永樂號的造價是三千六百四十二貫五分四厘。”

他都和王彥說他老了,群臣也都知道他說過北征回來要傳位的話,現在老二這廝不即位,那旁人豈不是覺得自己言而無信?

“你這……”

“至于從北京建造一條鐵路直通漠北,差不耗費在五六百萬貫,耗時好幾年。”

“這就是火車?”

“嗚嗚——”

“生產是肯定能的,建造一條兩京鐵路,估計耗費在幾百萬貫,其中黃河、長江還不一定能通行,得下船坐船中轉。”

當然,朝中也有聰明人,許多人都知道,解縉就是針對江西新政的開始,而江西新政結束后,下一個推行新政的就是浙江。

“七八百里?”

朱棣也不知道說什么,皇位他也稀罕啊,真讓出去他也心疼,雖然自己喜歡老二,但也不可能喜歡到毫無怨言的把皇位讓出去。

想要運行火車,還得設置足夠多的鐵道部隊來維護才行,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爺爺,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有什么區別?”

解縉的下場,給眾人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尤其是皇帝遲遲不處置他的舉動,更是讓群臣不知道該往哪方面去想。

隨著駕駛室的人走下機車,朱棣在朱高煦帶領下,與朱瞻壑一起走上機車的駕駛室。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汽笛聲再次作響,只見鋪設了鐵軌的操場上正在緩慢運動著一個龐然巨物。

“嗯?”朱棣這次不得不信了,畢竟老二從不和自己玩什么虛的,更不可能玩那么多次。

這般想著,朱高煦也回到了現實,將目光投向朱棣。

見朱高煦答應的爽快,朱棣也真情流露:“老二,你真像我……孝順。”

“那是自然。”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