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95章 先甜后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5章 先甜后苦

第395章 先甜后苦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鐺……”

清晨,隨著晨鐘作響,南京城中數百佛道紛紛開始早課,而內容便是為此刻病重的徐皇后祈福。

他們閉目養神,誦讀經文,不知道是否誠心,但起碼能讓身處宮廷的朱棣感到安心。

自上次徐皇后與朱棣交代了許多事情后,她便時常昏昏沉沉,偶爾一睡便是七八個時辰,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

她的情況,哪怕是朱瞻基、朱瞻壑、朱瞻圻這種小娃娃都能看出不對勁,更別提朱高熾、朱高煦他們幾人了。

接下來的日子中,朱高熾與朱高燧帶著張氏、徐氏她們幾乎住在了當下無人居住的奉先殿,與乾清宮一墻之隔。

每日天還未亮,朱高熾便叫上朱高燧前往乾清宮,而朱高煦則是住在三大殿之一的謹身殿。

這座宮殿距離乾清宮很近,乘坐步輿的情況下,頂多一字時便能抵達。

如此安排,可見徐皇后情況之糟糕,而更糟糕的是,朱高煦還得忍受著情緒,在謹身殿處理那繁雜的奏疏。

好在今日的朱高煦迎來了幾位故友,這讓他焦慮的情緒得以緩解。

“安南的情況,你看看什么時候動手最佳。”

謹身殿內,朱高煦坐在主位,身旁坐著一名挺拔的身影。

面對詢問,這身影也緩緩開口道:“那個陳曜比我想的還能活,好在腦袋確實不算靈光,如今七十有六,估計再能活也就幾年時間罷了。”

“現在不管南北,試圖割據的陳國遺民都已經被處理得七七八八,就是長山之中還有一股勢力沒有清除,讓我有些頭疼。”

“還有能讓我們穎國公頭疼的事情?”朱高煦詫異開口,也暴露出了這身影的身份。

攻滅安南后承襲穎國公爵的傅讓,興許便是朱高煦能說知心話的幾人之一。

瞧著已經三十五六的傅讓,這段時間一直壓抑的朱高煦,臉上總算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傅讓聞言也頷首道:“那人叫做黎利,從永樂七年開始起兵謀反。”

“原本他勢力還算小,但隨著我們隊陳國遺民和反叛勢力清剿,躲在長山之中的他倒是收服了不少長山蠻與陳國遺民,故此漸漸壯大。”

“就我當下掌握的情報來看,他應該在長山之中經營著十幾個寨堡,并開墾出了可以維持基本生存的坡地,麾下兵馬數量倒是不多,不過七八千人,但時不時下山騷擾各州縣,讓地方疲敝,無法恢復生產。”

朱高煦沒想到自己還能聽到黎利這個名字,而且就他起兵時間來說,也比歷史上早了近十一年。

當下的他應該還十分年輕,就是不知道他能在傅讓手下熬多久了。

“多久能收拾干凈他?”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下意識詢問。

“長山情況復雜,我準備在大雪山土司的啰啰被收拾后,請建昌侯瞿能率兵前來山中鎮壓,論山中游擊,唯有建昌侯的西川兵,以及王瑄手中的滇西兵才行。”

“王瑄那邊聽聞鎮康一帶叛亂還未鎮壓結束,并且還書信希望我讓人送些長山蠻過去修路,想來是因為交通不便而戰事不得推進。”

傅讓說著滇南鎮康一帶白衣叛亂的事情,朱高煦聞言這才反應過來,似乎鎮康的叛亂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因此不由對站在一旁的亦失哈詢問道:

“鎮康的白衣叛亂,之前不是說規模不是很大嗎,現在怎么鬧這么久?”

亦失哈聞言,急忙解釋道:“原本是不大的,但臨安府一帶,隨著廣南伯傅茂修建向南驛道,白衣泰們漸生不滿,都加入了鎮康白衣的叛亂中。”

“當下,白衣們的叛亂由鎮康發展到了勐緬、勐漣等地,叛亂者十數萬。”

“不過他們只能在這些地方生亂,一旦前往臨安、勐定等平原之地,便會被王瑄與傅茂擊退。”

亦失哈解釋完,傅讓也開口道:“主要還是道路問題,不然我軍早已深入其中,搗毀這些土司之余,還能對當地進行改土歸流了。”

傅讓的話有道理,朱高煦也頷首詢問道:“當下云南、廣西、貴州各還有多少家土司沒有被搗滅的?”

“貴州在黔南尚有百余家,云南則是二百余家,廣西和云南差不多,尤其是大藤峽的瑤苗之民更是危害頗深。”

“過往他們只能依仗地勢,而今朝廷有野戰炮和攻城炮,因此只要道路修通,攻陷他們的寨堡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傅讓對西南局勢十分了解,在他看來,西南土司完全不是明軍的對手,只是依仗地勢來延緩死亡罷了。

他的觀點與朱高煦的觀點一樣,對朱高煦來說,當明軍掌握火繩槍和加農炮后,不管是北邊的游牧民族,還是南邊的西南土司,他們實際上都已經不是明軍對手。

他們之所以還能和明軍糾纏,無非就是仰仗地勢罷了。

北方游牧民族依仗橫亙在漠南漠北之間的大戈壁,西南土司依仗深山密林,道路崎嶇。

他們要和大明打持久戰,但好在大明的國力還在上升期,有足夠的時間和他們打下去。

朱高煦有自信,自己還能為大明帶來起碼三十年的國力上升期。

三十年時間,即便無法蕩除西南土司,但消滅其中八成以上土司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四川的農業正在恢復,并且大明還有了交趾這個大糧倉。

“等陳曜一死,便以陳氏絕嗣將安南改為交趾。”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詢問傅讓:“交趾今年能給朝廷帶來多少賦稅?”

對于這個問題,熟悉朱高煦的傅讓早在北上前就做好了功課,因此他看向了亦失哈,亦失哈也將傅讓帶來的文冊遞給了朱高煦。

“我近來看奏疏頭疼,你直接與我說便是。”

朱高煦拒絕了自己翻看文冊,因為他確實最近看奏疏看的難受,也就只有和傅讓以聊天方式討論朝政,能讓他稍微舒服一點。

“好”傅讓點頭,隨后開口道:“交趾那邊,我讓張輔、張純、陳懋、孟瑛他們各自鎮守地方,而我親自帶兵征討抓捕長山蠻。”

“我將抓捕到的長山蠻交給當地百姓奴役,以此開墾荒地,并蠲免荒地的兩年賦稅。”

“至于耕牛、挽馬等畜力,我則是交給我們移民過去的漢家百姓使用。”

“而今當地土民與長山蠻矛盾越來越深,許多時候甚至發生土民與長山蠻爆發內斗,死傷無數。”

“現在安南境內,鮮有人針對我漢家百姓,就您所說的紅河三角洲一帶,基本都是我漢人在開墾。”

“從永樂二年冬到如今,整整六年半的時間,朝廷先后從福建、浙江、廣東一帶遷徙人口進入安南,而今安南有漢口七十二萬四千余,今年估計能達到七十七萬。”

“這七十七萬漢人,如今基本均分一千五百余萬畝耕地,而安南本土的百姓則是手上持有八百余萬畝耕地。”

“當地的賦稅經過調整,現在都是十稅一,今年可以繳上的田賦額大概在四百六十萬石左右。”

傅讓說罷,朱高煦滿意點頭,并繼續詢問:“安南土民和長山蠻數量有多少?”

“安南土民二百二十余萬,被我們俘虜,他們奴役的長山蠻四十余萬,不過基本都在南邊的清化一帶。”

傅讓解釋過后,也提起了長山內的情況:“長山之中,大概還有蠻人不下二百萬,他們兩方的爭斗只要平衡好,我們便可以慢慢向南發展,直到牢固掌握整個交趾。”

“雖然是這么說,但機會不大。”朱高煦搖搖頭,并不認為大明能完全掌握整個交趾,畢竟當地的安南百姓和長山蠻數量太多了。

加上清化以南山地丘陵居多,想要剿滅他們必須維持一個比較高額的軍費。

如今安南雖然可以收到四百六十萬石田賦,但如果扣除當地駐軍的軍餉,那能交給南京的也不過二百萬石。

這二百萬石,基本都是流向云南和廣西,用來維持李景隆與沐春對西南改土歸流的平叛工作。

即便如此,對于兩個軍團近二十萬軍隊來說,這些二百萬石錢糧也十分不足,因此四川那邊不僅要扶持貴州,還得和交趾一起維持軍餉。

“當下西南四省有三十七萬大軍,這個數量還是太繁雜了,我準備在貴州改土歸流后,將當地的屯兵編為百姓,僅保留六個衛的戰兵。”

“另外,下一個著手的方向我在猶豫是廣西還是云南,你怎么看?”

朱高煦詢問傅讓,對此傅讓略皺眉頭,而后才道:“若是要我來選,那自然是廣西。”

“論地形,云南比廣西更為復雜,且廣西緊鄰湖廣與廣東,鎮壓土司過后,可以比較方便的遷移漢人鞏固當地成果。”

“當下廣西的土司,基本以大藤峽最為兇。”

“他們居住在潯江附近的山脈中,南北相距三百余里,其中土司又為藍、胡、侯、盤四姓為主的瑤民,以及居住在力山之中,善于制作毒藥弩矢的僮族……其數量數十萬計。”

“當初在安南作戰時,我便詢問過楊展,便是連他都說當初與楊文忌憚大藤峽地形,而沒有率兵圍剿。”

“想要圍剿大藤峽的土司,沒有十幾萬大軍是無法徹底根除的。”

大藤峽,這個詞已經屢次出現在朱高煦案頭上,而它也確實是土木堡之變后,危害大明最大的幾次土司動亂之一。

朱高煦記得歷史上,明朝先后三次對大藤峽用兵,時間范圍從成化年間一直到嘉靖年間,持續不斷。

再往后并非是當地已經改土歸流,而是明朝陷入了抗倭援朝和西南東吁戰爭,西北湟中三捷、寧夏之役等諸多戰事。

如果自己能一舉將大藤峽的事情解決,那日后大明就只需要對云南和三宣六慰動兵足以,許多拖住大明國力的戰事都會在他這一代被解決。

想到這里,朱高煦滿意的點頭道:“等黔南的戰事結束,我會召黔國公、曹國公等人入京,在武英殿仔細詳談的。”

“今日的話,我們就……”

朱高煦話還沒說完,便聽到了殿外傳來腳步聲。

他皺眉看去,卻見一名班值太監走來作揖道:“殿下,太學傳來消息,說是許多東西有了突破,希望您能親自走一趟,指點一下太學士們。”

“有了突破?”朱高煦聞言站了起來,下意識看向傅讓:“你與我一起去,剛好讓你知道太學是干什么的。”

“是!”傅讓也好奇這個創辦八年的太學是干什么的,因此便跟著朱高煦走出了謹身殿。

不過就在亦失哈也想跟上的時候,朱高煦卻回頭對其交代道:“你暫時留在謹身殿,若是乾清宮有事情,立馬通知我。”

“奴婢領命……”亦失哈作揖應下,隨后便看著朱高煦與傅讓漸漸離去。

一個時辰后,他們出現在了太學城外,而如今的太學被周長十二里的混凝土城墻包圍起來,規模不遜于一些縣城。

傅讓與朱高煦共乘馬車進入太學,其中景象讓他十分驚訝。

太學里的學子數量繁多,足有數萬人,許多人見到馬車都好奇看來,朱高煦也解釋道:

“太學城內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但學子們需要在這里待到畢業才能走出。”

“另外,太學城里也分為內外城,外城是這些學子,內城則是畢業留下的太學士,以及做出一定貢獻的博士。”

“我們要去的地方,便是內城。”

朱高煦說罷,馬車也漸漸駛向了被城墻隔絕起來的內城。

相較于與縣城無異的外城,內城就顯得比較空蕩蕩,甚至還有不少耕田。

不同的是,內城的護衛力度比外城更甚,基本每個垛口都有一個兵卒站哨,戒備森嚴。

當馬車抵達熟鐵與混凝土澆筑的五層實驗樓前停下,朱高煦與傅讓先后下車,并在實驗樓前見到了早早集結在一起的三百多名太學士,以及率領他們等待的十二名博士。

“殿下……”

率先開口的博士是一名年近三旬的男子,朱高煦見到他也為傅讓介紹道:“這是研制出土化肥,解決了鳥糞石病菌問題的王甫王博士。”

“這位是穎國公,研究的事情不用瞞著他,有什么說什么。”

朱高煦介紹了二人身份,二人紛紛作揖客套一番。

客套過后,朱高煦便詢問起了是有什么研究出現突破,值得讓自己拋下公務前來。

聞言王甫也連忙作揖道:“蒸汽機已經制成,此外玻璃鏡、谷物條播機、水銀溫度計、打谷機、扎棉機等物也已經制成,并投入使用。”

王甫的話讓朱高煦感到了驚喜,但主要是蒸汽機的進展。

“走,帶我們去看看!”

朱高煦連忙示意,王甫也帶著諸多大學士,為朱高煦引路到了一口水井旁。

在水井旁,一個長高皆四尺的蛋形機械設備就這樣安靜的擺放著。

在朱高煦的注視下,王甫帶領年輕的大學士們為這設備填充煤炭作為燃料,隨后等待它充滿蒸汽并關閉進汽閥。

等待片刻后,王甫親自動手打開了一個開關,緊接著那機器便傳出了運轉的聲音,而連接水井的一根淡黃色類似塑料水管也開始將水抽入蒸汽機內,并將水排到了地面上。

“殿下,這蒸汽機可以依靠真空的吸力來汲水,汲水深度達到兩丈。”

“如果將它安置在礦井中,則是可以安全的對六丈深的礦井汲水,不會發生任何危險。”

“這根管子使用杜仲膠制成的管子,十分好用,就是不耐熱,不知道和東洲的橡膠相比差距在哪。”

王甫激動地說著,可朱高煦卻有些失望。

他還以為王甫他們已經弄出可以放在車上運作的蒸汽機了,結果不曾想才堪堪達到了明末清初的抽水版本。

盡管他不知道王甫他們的這個蒸汽抽水機比西方如何,但失落過后他還是夸贊道:“不錯,有了這個東西,日后就不用費力讓工人把礦中積水一桶桶的抽到礦井外了。”

“走,帶我再看看其它的研究。”朱高煦表現得很滿意,王甫見狀也就帶著朱高煦參觀了玻璃鏡、谷物條播機、水銀溫度計、打谷機、扎棉機等物。

玻璃鏡基本與后世的鏡子沒有太大區別,可以清晰的照清楚一個人的樣貌,只要價格下來,朱高煦相信可以取代市場上的銅鏡。

水銀的溫度計和后世一樣,但個頭大了許多,并且需要放在腋下兩字時才能測出準確的溫度,這對于日后的醫療有著幫助。

至于其它的谷物條播機、打谷機、扎棉機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現有農具上的改版,只是讓它們變得省力,并且效率得到了細微提高罷了。

之所以說是細微,主要是對于熟手來說,那效率的提升也不過就是在原本工作時間上,多加班一兩刻鐘罷了。

雖說提升不大,但朱高煦還是給予了王甫等人應有的賞賜和鼓勵,并拔擢了主要研究這些東西的十余名大學士為博士。

結束參觀后,朱高煦便指點了這些東西的方向,但主要的研究方向還是如何將蒸汽機安裝在車上,使得馬車可以自己運動起來,拉拽更多貨物。

朱高煦親自繪下了蒸汽車的外觀圖紙,以及蒸汽火車的圖紙,不過對于這些圖紙,王甫則是尷尬道:

“殿下,如果沒辦法解決密封問題,那這些東西恐怕研究不出來。”

杜仲膠抗熱不行,所以無法穩定密封蒸汽機,而無法密封就會泄氣,就會讓功率下降,朱高煦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清楚用不了幾年,鄭和就會從東洲帶回橡膠。

橡膠樹可以慢慢種,但橡膠卻可以直接在東洲獲得后運一批回來。

等蒸汽機研究消耗完這批橡膠,估計帶回的橡膠樹也可以收獲了。

安撫了王甫等人后,朱高煦便帶著傅讓離開了太學城,而太學城的表現也讓朱高煦有些尷尬。

“我還以為會有特別明顯的進步,沒曾想讓你看笑話了。”

馬車上,朱高煦有些汗顏,倒是傅讓搖頭道:“并沒有,對于臣來說,今日的見聞已經足夠。”

“那種能從井下兩丈抽水,還能發出聲音的東西,臣這輩子都未曾見過。”

“不過臣更在意的是,殿下為何一直沒有為軍隊裝備燧發槍?”

燧發槍,那是洪武年間朱高煦就倒騰出來的產物,可卻遲遲沒有裝備軍隊。

傅讓也曾使用過燧發槍,盡管他知道燧發槍在南方不如火繩槍穩定,但在北方,燧發槍應該十分不錯才對,可就剛才參觀的樣子來看,可朱高煦依舊沒有裝備燧發槍的舉動。

“其實已經在生產了,但我們的燧石質量不算太好,因此這次下西洋,我讓鄭和帶回了一批質量較好的燧石。”

“只要等他回來,現在遼東的軍械局庫存的七萬余支燧發槍便可以裝上燧石,盡數投入北方邊軍隊伍中進行作戰。”

朱高煦對傅讓做出了解釋,并繼續道:“如果安裝了新燧石的燧發槍在南方點火率可觀,那我便會下令停止火繩槍的生產,開始著手燧發槍裝備全軍。”

大明的燧石質量不算太好,在南方比較潮濕的地區,點火率會下降的比較明顯。

如果這次鄭和帶回的燧石質量能夠保證燧發槍點火率,那大明也就可以提前換裝武器了。

盡管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的威力、射速沒有太大的差距,但這一輪的提升過后,明軍對北方和西南敵人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想到這里,朱高煦臉上不由掛上了笑容,心里想到了朱棣見到裝備燧發槍軍隊時的歡喜。

只是似乎是老天不希望他高興,因此在他臉上掛上笑容的同時,馬車外傳來了馬蹄聲,這讓他心里緊張了起來。

“殿下,陛下傳您速入乾清宮!”

當馬車外響起唱禮聲,朱高煦的心情也跌落了谷底,整個人如墜冰窟。

他一直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