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53章 伉儷情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3章 伉儷情深

第353章 伉儷情深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3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西番已經見識到了天朝的強大,西番也自認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屬,臣請問殿下,是否能酌情削減駐西番兵馬及馬賦?”

永樂六年臘月末,當此次出使大明的西番高僧哈立麻站在春和殿,小心翼翼的試探朱高煦態度時,朱高煦則是一手拿著奏疏,一手拿著朱筆處理奏本。

面對哈立麻的話,朱高煦頭也不抬道:“西番是本朝屬地,馬賦也是當年太祖高皇帝及西番諸多高僧確立的,如今的馬賦已經被孤削減不少,你們若是覺得還需要削減,那朝廷就只能改收金銀了。”

“至于駐軍,孤已經說過了,在驛道和各城衛所修建起來前,入西番的一萬兵馬不可調回。”

“至于驛道和各城衛所修建好之后是否會削減入西番兵馬,這自然是肯定的。”

朱高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哈立麻也不敢強行繼續追問,因此只能作揖:“謝太子殿下恩德……”

“退下吧。”他頭也不抬的示意哈立麻離開,哈立麻見狀只能在春和殿班值太監的引導下離開。

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這才躬下身子詢問朱高煦:“殿下,您不是說在西番駐扎上萬兵馬有些耗費錢糧嗎?”

“既然如此,為何不趁這個時候裁撤些兵馬,給哈立麻他們一些人情。”

亦失哈說罷,朱高煦也朱筆一圈,解決一本奏疏并放在桌案上,輕描淡寫:“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先讓他們求個幾年,再交出薩迦南北寺再說。”

“鄭和到哪了?”他抬頭詢問亦失哈,對方也回禮道:

“剛剛抵達占城國,并準備分兵前往呂宋運送工匠、水泥、糧食等物資。”

“嗯……”朱高煦隨意的應了一聲,沉思片刻后才開口道:

“此次閱兵過后,加上南洋所駐扎的四個衛,這些小國是不敢觸及朝廷胡須了。”

“現在就看這次下西洋,鄭和能在東、西小西洋(印度洋)招撫多少個屬國,設置多少個官場了。”

“對了,跟隨下西洋的商幫數量都統計了嗎?”

朱高煦提到了跟隨艦隊下西洋的民營商幫數量,亦失哈聽后點了點頭并介紹道:

“此次下西洋,民營商幫的三千料武裝馬船有一百二十七艘,其中本朝商幫一百零七艘,朝鮮十二艘,日本三艘,暹羅、占城、滿剌加、真臘、滿者伯夷各一艘。”

“不過這其中真的想與艦隊下西洋貿易的,恐怕只有本朝和朝鮮的商幫,其余諸國恐怕都是為了武裝馬船上的洪武鐵炮。”

亦失哈說出各國想法,朱高煦也并不覺得奇怪。

朝廷所制作的三千料武裝馬船載有洪武鐵炮六門,成本價是一千二百貫,但出售給商幫們的價格是五千貫。

這看上去好像是朝廷為了賺錢,連火炮技術都給出賣了,但實際上朱高煦可不僅僅為了賺錢。

眼下南洋的海盜雖然被鄭和圍剿平滅了,但印度洋、阿拉伯等地卻依舊有不少海盜。

商幫必須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在海上進行貿易,而洪武鐵炮技術即便暴露給這些國家也無所謂。

洪武鐵炮和明軍艦炮看上去外觀差距不是很大,可內在差距卻很大。

不管是冶鐵技術,還是火炮模數的相關知識,這都不是說能仿制就能仿制的,這都是有技術門檻的。

就拿冶鐵技術來說,明末歐洲雖然火炮先進,但冶金技術卻不行,所以明朝在利用冶金技術仿制歐洲火炮后,所制作出來的火炮往往比歐洲人還要好,這點也被當時的菲律賓西班牙人,濠鏡的葡萄牙人所承認。

如果不是葡萄牙人在幫助明朝鑄炮的過程中誤打誤撞雇傭佛山工匠,從他們手中獲得了相應的技術,葡萄牙人興許還需要等到滿清入關才能在戰亂中獲取。

至于火炮模數的門檻也得看人和國家,對于冶金技術先進的大明來說,只要獲得一門實物火炮,他們立馬就能進行仿造。

可是對于冶金技術不達標的諸國來說,即便他們得到大明的洪武鐵炮也得花不少時間才能進行仿制,而具有火炮模數這種知識的加農炮,別說他們無法獲取實物進行參照,就算獲得了實物進行參照,也很難鑄造出來。

更何況如果他們真的能鑄造出來,那以大明的生產力,朱高煦還真的想不到這些國家拿什么和大明打。

正如眼下朱高煦手中拿起的一本文冊來說,這是六部和六軍都督府所統計的文冊,其中包含各類國家數據和手工產值。

是歲天下七千二百五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七口人,稅糧三千五百萬石,軍屯籽糧一千九百八十五萬石。

布帛二十四萬……

絲棉、綿花絨七十六萬……

寶鈔五百七十五萬六千四百二十七貫,黃金二萬七千六百二十七兩三分,白銀一百七十八萬八十五兩二分,銅錠五百二十七萬六千四百二十七斤

官民營共產鐵二千六百七十二萬五千四百余三斤,鉛……

朱高煦簡單看完文冊內容,總之算下來朝廷收入糧食接近五千五百萬石,各類絲綢布棉、茶鹽礦課、商稅所獲約六百萬貫。

這還不算鄭和這次下西洋的收獲,如果算上,那今年毫無疑問是個豐收年。

“按照六部六府的上奏,今年應該是結余一千四百萬貫左右。”

亦失哈站在一旁開口,而他所說的結余,正是鄭和此次下西洋的功勞。

雖說折色的東西變現緩慢,但它始終能銷售出去,這讓大明國庫變得更鼓了一些。

也正是因為今年結余如此之多,朱高煦才敢著手準備針對貴州四大土司,數百中小土司的改土歸流。

朱高煦還在想著怎么對貴州改土歸流,可殿門處卻傳來腳步聲。

不多時,一名太監帶著笑臉走進了春和殿內,并隔著老遠就給朱高煦報喜:

“殿下,安南醫院傳來了消息,理療方面有了進展!”

太監的話剛剛說罷,亦失哈不等朱高煦吩咐,就一路小跑上前,從太監手中接過了安南醫院的奏疏。

他一路小跑返回,將奏疏遞給了朱高煦,朱高煦也迫不及待的將其打開。

奏疏內容不算多,主要是匯報了外科手術方面沒有成效,反倒是在理療方面取得了效果。

安南醫院的醫生將徐皇后的理療流程與其它理療流程做出對比,分別用于三十個病人身上。

在病情相同的情況下,使用安南研制出理療流程的五個病人狀態明顯要比使用徐皇后理療流程的病人好很多。

一開始他們還不敢確定,直到兩個月過去后,五個病人病情稍微得到控制,他們才敢將此事上奏,并將理療流程一起寫了呈交上來。

“快,把這奏疏給我父親送去,讓他按照奏疏上的理療流程進行更改。”

雖說沒有取得外科成績,可理療成績的進步也讓朱高煦激動不已。

在沒有現代醫學設備的這個時代,他確實很難把徐皇后的性命交給麾下的醫生們。

中醫理療,這反倒是朱高煦唯一能寄希望的存在。

想到這里,朱高煦肩頭那無形的擔子似乎變輕了不少。

他難得發自內心的高興起來,這一幕被命人護送奏疏返回的亦失哈看到,就連他都不由輕松了些。

主仆二人如此,更不用說朱棣他們了。

正在武英殿理政的朱棣得知消息,當即就搶過了奏疏翻看。

經過一年多的自學醫術,朱棣也能看懂不少東西了。

面對奏疏上的理療流程,他也從中看到了可取之處,因此直接宣布了更換理療流程。

此后數日,他一直在關注自家妹子的身體,政務都一股腦丟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也知道朱棣不容易,所以全部接下了,算是提前體驗了一把皇帝的滋味。

“噼里啪啦……”

爆竹作響,又是一年好春光離去。

永樂六年比朱高煦所想的過去的還要快,直到正旦大朝會上,他都沒反應過來又過去一年。

“賀……”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由于朱棣在乾清宮陪徐皇后,因此永樂七年的正旦大朝會由朱高煦主持。

在群臣們的唱禮聲中,朱高煦坐在了龍椅下方監國的位置上。

對于他而言,明初的治理比他想象的要容易,當然這是建立在他有基本盤,且國家處于上升趨勢中的原因。

正因國家處于上升期,因此類似明朝中晚期的拉幫結派和扯皮嘴炮的事情鮮有在廟堂之上發生,畢竟洪武年間才過去沒幾年,大家都還記得朱元璋是怎么收拾他們的。

哪怕他們在南北榜案中取勝,可隨著朱棣上臺的靖難一波大清洗,直接清洗四十余萬人,現在那四十余萬人還在云南屯墾種地呢。

這群人的下場,讓眾人意識到了可以和皇帝商量,但絕對不能強硬。

朱棣和朱高煦這對父子吃軟不吃硬,誰敢來硬的,他們就得試試這人脖子硬不硬。

為了自己的斗大頭顱,眾人一如既往的匯報工作,并在匯報結束后畢恭畢敬的退朝。

散了朝會,朱高煦更換衣服前往了乾清宮,而散朝的群臣則是在瞧著不遠處那前往乾清宮的步輿,若有所思。

“今年丙戌科的科舉中,東宮新增的題目又多了。”

走到解縉身旁,楊士奇與他一同眺望不遠處漸漸消失的步輿,話里有話。

永樂六年的科舉在四月已經結束,而此次的榜首是福建莆田出身的林環。

由于永樂四年甲申科東宮改制,因此江西并沒能如歷史上一樣得到狀元的位置。

細數時間,江西吉安府已經多年未取得狀元頭銜,這讓解縉他們這群江左官員臉上無光。

“我看過考卷,增加的主要是《算術》題,至于策論則是偏向于軍戎。”

解縉沉著眸光,淡淡開口道:“下一次的戊子科,江左一定得出一位狀元,必須包攬南卷三成進士席,不然這廟堂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了。”

兩次科舉的吃癟讓解縉十分難堪,作為江左官員中名氣最大的人,他這幾年來沒少被浙西和江東的官員私下嘲諷。

不管他們如何嘲諷,總之解縉已經有了拿下戊子科狀元和絕大多數進士席的把握。

他從前年開始綢繆,今年的鄉試就是江西學子抬頭的時機。

“遼東和山東的進士席也提高了不少,今年占據北卷三成進士。”

楊士奇進一步刺激解縉:“我看過名單,其中有三成的進士是出自東宮的官學。”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日后北卷和中卷所產生的進士,恐怕都會是官學出身。”

官學出身即東宮門生,這已經是官場不成文的潛規則了。

這批人,就是拿來威脅他們的,不過朱高煦的狠辣比他們想的厲害多了。

“山東那邊清查胥吏,這批所謂的東宮門生,居然有九百余人因貪腐而落網,這可比我們要厲害多了。”

解縉嘲諷著朱高煦速成培養起來的這些所謂官員苗子,楊士奇也點了點頭:

“這批人確實不行,不過太學那邊……”

“太學”聽到這兩個字,解縉也不由皺了皺眉。

太學的防守嚴密,直到如今他也沒辦法獲取到什么有用情報。

不過可以證明的是,相比較山東落網的那批胥吏,太學的質量絕對高出一大截。

“十幾萬畢業學子,只挑出不到千人,可謂百里挑一。”

楊士奇意有所指,解縉聞言也只能吩咐:“讓江左各地鄉學、社學將官學的教材進行推廣,同樣的書冊,看誰更有本事!”

說罷,他轉身離去,楊士奇則是看了一眼朱高煦離去的方向,過了片刻才跟著解縉離開。

也在他們離開時,散朝之后的胡綸身穿朝服跟上了朱高煦的步輿,朱高煦抬手示意步輿停下,亦失哈讓兵卒、太監們離開三丈遠。

待他們離開,胡綸才上前作揖道:

“殿下,事情查的差不多了,教材泄露的地方是山東萊州府的平度州,眼下教材已經在江南廣泛傳播,還有不少人試圖帶往諸省和海外。”

“能禁住嗎?”朱高煦皺眉詢問,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心血被各國竊學。

“這……”胡綸表情為難,顯然已經攔不住了。

朱高煦有些惆悵,卻并不怪胡綸。

西廠雖有七千二百余人,但其中一半廣泛活躍于海外,負責國內的僅有不到三千五百人。

想要依靠這三千五百人就攔住教材傳播,這未免難度太大了。

“眼下民間的教材已經達到了每本一兩銀子,各地都不乏利益熏心之徒。”

“錦衣衛雖然也協助我們攔截,但臣覺得錦衣衛內部問題已經十分嚴重……”

胡綸就是錦衣衛出身,他自然清楚錦衣衛的變化。

四十年時間,別說一個衙門,就連一個國家都足夠腐化了。

“錦衣衛的事情我會去和我父親說,你盡量攔截教材流出海外,稍許我讓刑科給你發駕帖,此案涉及誰,不論官職高低,都給我拿下。”

“是!”

朱高煦給了西廠執法權,這讓胡綸心中高興之余不免擔憂。

以往西廠只負責情報收集,抓捕犯人通常是錦衣衛、刑部來辦。

現在西廠有了執法權,他不免擔心西廠會像錦衣衛一樣墮落。

他還在擔心,可朱高煦已經繼續乘坐步輿前往了乾清宮。

一刻鐘后,當他的步輿停在乾清宮門前,經過簡單的搜身后,他走入宮門,順著宮道走向宮殿。

隔著十余步,郭琰就在里面瞧見了他,連忙起身前來迎接。

見到她,朱高煦也低聲詢問:“娘這幾日如何?”

“改了理療后,舒服了許多,滲液也沒有之前嚴重了。”郭琰眼里滿是高興,朱高煦聽后也松了一口氣。

他拍了拍郭琰的手,安慰著走進了乾清宮里。

一走進去,就見飯桌上擺滿了飯菜,朱棣正在膩歪的給徐皇后夾菜。

“高煦快來坐,你爹不等你就傳膳了,急性子!”

徐皇后前面還溫柔喊著朱高煦,后一秒就罵了朱棣急性子。

朱棣倒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對于他來說,徐妹子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厭其煩的給徐皇后夾菜倒茶,只是徐皇后雖然身體好了,胃口卻不如之前,一碗普通的小碗,她只添了半碗米飯,并且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娘的氣色比之前好多了。”朱高煦夸贊徐皇后的氣色,朱棣則是點頭:“有俺照顧,你娘氣色當然好。”

“去!”徐皇后推了一把朱棣,不過因為他太結實沒能推動,但嘴上還是為郭琰打抱不平。

“要說照顧,也是琰兒不辭辛勞的照顧我,你每次只陪我說說話。”

“俺說話逗你開心啊。”朱棣蹭了上去,被徐皇后拍了拍肩膀,示意他別太過分。

只是朱棣毫不收斂,依舊粘著徐皇后。

在他粘著的時候,徐皇后這才想到了什么,開口道:“我現在好了,北邊的事情就不要因為我而耽擱了。”

“雖然我不喜歡伱當了皇帝還要領兵北征,但你若是覺得你能做好,那就不要顧慮我,早些北上打完,早些回來。”

她知道朱棣一直放不下北征的事情,因為朱棣總覺得自己才能把北邊的問題給解決,所以交給別人他不放心。

這次他召孟章等人南下,一連討論了一年有余都沒討論出一個結果。

明面上看是朱棣拖拉,實際上是朱棣瞧不上他們的戰術。

“俺不去,俺留在京城陪你。”

朱棣雖然心里很想去,可還是裝作離不開徐皇后。

“京城有高煦,過幾日高燧也要來了,你不在也有他們照顧我,放寬心。”

徐皇后不希望朱棣因為自己而放棄一些東西,所以還在勸他,同時目光也看向朱高煦,似乎要讓朱高煦一起勸。

朱高煦不太樂意,但他也不想讓自家娘親難過,因此他遲疑了幾個呼吸后才道:

“爹要是想去就去吧,南京有我和老三,還有琰兒可以照顧母親。”

“俺不去,俺不去……”朱棣很想去,但就是表現得不想去。

“您要真不去,到時候北征失利,史書上恐怕要記下一筆你的過錯……”

朱高煦很懂怎么拿捏朱棣,果然朱棣一聽到史書要記下自己的過錯,他臉上立馬出現了糾結之色。

“去吧……”

徐皇后拍拍他的手,朱棣看了一眼徐皇后的笑臉,又看了一眼朱高煦,最后把目光放到了郭琰臉上。

顯然,在他看來,朱高煦是指望不上了,倒是自家這個兒媳婦能更好照顧自家妹子。

“爹您就放心吧,您要是北上了,我就搬到坤寧宮去住。”

郭琰笑著給出答案,聽到這里朱棣才松了一口氣。

他看向徐皇后,小心翼翼的試探道:“那俺…就去北邊幾個月,然后再回來陪你?”

此刻的他沒有了大閱兵上那種意氣風發的君王姿態,倒像是一個離不開妻子的丈夫。

“去北邊打的好看點,讓北邊的百姓能太平久些。”

徐皇后笑得很溫柔,同時還用手幫朱棣清理了一下胡須。

朱棣見狀不由得握緊了徐皇后的另一只手,沉默許久才開口道:“那俺三月再北上。”

“俺北上的這段時間,你得聽御醫和醫生們的話,有什么難受的就找琰兒,有什么需要的東西就找老二。”

“好……”徐皇后笑著點了點頭,同時不由打趣道:“三月才走,這么早交代,我要是忘了該怎么辦?”

“那不會,俺走之前肯定每天都提醒你,就算俺不提醒,高煦也得提醒你。”

說罷,朱棣也回頭看向朱高煦:“俺要是北上之后,你沒把你娘照顧好,俺回來就找你算賬。”

“兒臣一定會把娘親照顧好的。”朱高煦語塞,只覺得真是成了這老頭更年期的脾氣垃圾桶了。

這時他不由想起了老大,如果老大在的話,估計老頭應該會逮著他罵。

現在老大不在,反倒是他成天被罵了。

不過……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臉上不由露出難以琢磨的笑意。

這種感覺對于他來說,反倒更像一個家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