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37章 朝貢外交體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7章 朝貢外交體系

第337章 朝貢外交體系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9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嗚嗚嗚——”

“嗚嗚嗚——”

當號角聲響起,南海的一處簡陋碼頭外此刻正停泊著數以百計的船只。

這些船只太大了,以至于站在距離他們上百步外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它們的宏大。

當然,相較于戰船的宏大,戰船上來回走動的水兵才是讓人畏懼的存在。

碼頭上,幾百名身穿粗糙鐵甲,與上千名身穿皮甲,手持長矛盾牌,腰別短劍的士兵警惕看著這支艦隊,焦灼的在等待著什么。

忽的,當隊伍之中響起了大象的吟叫聲,一名頭戴金帽,身上披著瓔珞的男人在數十名手執劍盾的侍女護衛下,乘坐著一頭大象來到了這處簡陋碼頭邊上。

在他的身后還跟著數十名穿著甲胄和綢緞,頭上有金銀飾品的臣子。

這支隊伍的目標是碼頭上剛剛下船的上百人。

這上百人身穿明晃晃的精致扎甲,每個人的身材放在這個國家都能算上高大。

在整支隊伍的中心,一名穿著斗牛服且無胡須的三旬男子顯然是領頭人。

當頭戴金帽,乘坐大象的隊伍來到碼頭上,這三旬男子也帶著人走上前去。

大象跪下,頭戴金帽的男子也順著絲綢地毯滑了下來。

“下國小王占巴的賴,代表占城國,歡迎天使到來……”

當三旬男子走到金帽男子面前,金帽男子的話也宣告了二人的身份。

大明下西洋艦隊正使鄭和,占城國王占巴的賴。

占巴的賴不會說官話,因此他帶來了占城的華僑為自己充當翻譯。

雙方都有翻譯,這讓正常交流變得容易了許多。

“大明下西洋艦隊正使鄭和,多謝國主歡迎我們的到來。”

身穿斗牛服的鄭和抬手作揖,這讓占城君臣面面相覷,忍不住看了一眼那海上停泊的數百艘戰船和馬船。

“海邊的太陽太曬了,請天使前往我們的國都毗阇耶城,讓小王歡迎您與您艦隊的到來。”

占巴的賴畢恭畢敬的歡迎鄭和,這其中的畢恭畢敬不僅僅是因為鄭和身后足以滅亡占城的下西洋艦隊,還有對大明的感激。

在大明征討安南胡氏前,占巴的賴就因為常年和安南的爭斗處于下風而多次向大明求助。

去年大明動兵之前,安南胡氏便興兵攻破了占城的國都。

如果不是大明出兵的消息傳出,胡氏父子著急把軍隊撤回北邊,那興許占城會丟失大片土地。

“可以,我愿意去王城看看占城的繁華。”

鄭和笑著開口,同時回頭對一名吏員道:“你告訴越國公和崔都督,讓他們在船隊上等待我的消息。”

“是!”吏員作揖應下,隨后返回了護送鄭和靠岸的那艘二百料沙船,并駕駛沙船返回艦隊的坐船。

“國主請。”

鄭和抬手示意占巴的賴,占巴的賴見狀便示意鄭和與自己共同乘坐大象。

說實話,鄭和還沒坐過大象,故此在占巴的賴的邀請下,他也爬上了大象的背部,與占巴的賴共同坐在大象背部的轎子里。

很快,在馴獸師的帶領下,大象緩緩起身,馱著鄭和與占巴的賴轉身,向著占城的王都毗阇耶城走去。

興許是擔心鄭和懷疑自己劫持他,所以占巴的賴讓鄭和的百余名護衛與自己的侍女護衛保護他們的安全,讓占城的軍隊負責開道和斷后。

“小王十分仰慕天朝,所以知道天朝出兵平定了胡氏父子后十分開心,恨不得親自前往京城去見見大皇帝陛下。”

占巴的賴的話被另一頭大象上的華僑所翻譯,鄭和也笑著說道:

“陛下出兵,也是因為聽說占城受到了欺負,加上胡氏父子倒行逆施才做出的決定。”

“天朝從來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屬國,對占城是這樣,對其它屬國也是這樣。”

“我這次下西洋,便是陛下聽說南邊諸國林立,戰亂不休,為了維護地方和平而來。”

鄭和的話經過華僑翻譯到了占巴的賴的耳中,這讓占巴的賴有些難受。

占巴的賴雖然討厭安南入侵自己,但他卻圖謀著入侵西邊的真臘。

真臘被大明稱為甘孛智,其國家一樣是大明的屬國。

如果占巴的賴想要入侵真臘的事情被大明知道,占巴的賴毫不懷疑大明有滅亡占城的能力。

想到這里,他只能暫時放下了入侵真臘的想法,尷尬笑道:

“天使說的是,我們也為南邊的戰亂不休而頭疼,如今天使來了,南邊的各國國家一定會十分歡迎。”

“希望如此。”鄭和笑著回應,同時目光掃視了一下碼頭通往占城國都的道路。

在來占城之前,鄭和就通過不少想要轉型成為正規海商的走私海商,了解到了占城的大體情況。

占城有數十萬人口,軍隊有兩萬多,整個國家分為五個組成國,每個組成國都由當地的世襲酋長統治。

換而言之,占巴的賴實際上就是五個組合王國推舉的聯合國王,并且是得到了大明承認的國王。

至于占城的情況,雖說與中國往來上千年,并且隨著兩宋海貿發達,開辟了向東直通廣州的海路,但占城國的社會經濟并不算發達。

這點,也可以從通往王都的砂石道路中可以看出。

“天使……”

由于從碼頭通往王都有十幾里的距離,因此占巴的賴與鄭和介紹著占城的風土人情,也讓鄭和更深一步了解占城。

因為南北皆有強敵,唯一和中國溝通的道路只有海路,所以占城無法像安南一樣受到漢文化熏陶,至今依舊是半封建半奴隸制。

他們國家之中的許多律法和制度,基本都與秦漢時期的“什伍連坐”制度和律法有著關系。

例如官員們去覲見國王,行一次膜拜禮就要起身,稟告完事情以后,再行一次膜拜禮退下。

女人和男人一樣行拜揖禮,男女一起犯了奸淫的罪名都會被判處死刑,小偷則會被判處斬斷手指、腳趾。

打仗的時候,五個士兵組成一個小組,如果一個士兵逃跑,那么同組的人都連坐處死。

就這些制度來說,放在東北亞肯定是落后的,但放在中南地區就是“制度強國”。

不過不管它是不是強國,對于剛剛滅亡了中南小霸王的鄭和來說,占城國并沒有足以威脅下西洋艦隊的實力。

相較于這些制度上的東西,鄭和更在意占城的經濟和文化、政治等問題,因為他身上背負著朱高煦交代的任務。

針對這些問題,鄭和對占巴的賴發起了詢問,而他也開誠布公的與鄭和討論了起來。

首先是占城的外國人問題,占城對于其它國家的外國人觸犯律法都用刑嚴苛,唯獨對來自大明的中國人需要降低標準,甚至不能給予刑罰。

當然,前者是之前的規矩,后者是大明滅亡安南后加急制定的規矩。

除了這些,在占城國,如果來自大明的中國人被本地人殺死的話,本地人就會被通緝并以命抵命,處以死刑。

占巴的賴先講述這些,主要是為了獲得鄭和的好感,不過對此鄭和卻開口道:

“如果他們真的犯罪,國主可以依律法處置他們。”

“我朝太子說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海外犯法自有屬國嚴懲。”

“不管是大明百姓,還是屬國百姓,他們都是天子的子民,沒有高低之分。”

“觸犯律法的人,只要不是無心之失,都應該給予嚴懲。”

鄭和的話讓占巴的賴對大明的感官好了些,畢竟生活在占城的除了華僑,還有大量的大明走私商人。

這群走私商人往往憑借占城對中國人的容忍而得寸進尺,許多時候占巴的賴都難以忍受,如果不是顧忌大明,他早就把這群人繩之于法了。

“這次我帶來了陛下賜給您的賜服、金印和文武官服,文化書籍,還有我朝太子所頒布的《明律·屬國法》和《明律·外國法》。”

“這兩本律法中,記載了什么情況可以處置我朝居屬國、外國百姓,什么情況需要與我朝在屬國、外國官員溝通。”

鄭和說著,占巴的賴卻有些緊張道:“在屬國、外國官員?”

他以為大明要出兵強占占城的國土,不過鄭和卻笑著解釋道:

“是這樣的,這次下西洋,朝廷會在各個愿意加入朝貢的屬國國都之中租借一塊土地,這塊土地我會們支付租金,面積不會超過兩畝。”

“租借過后,我們會在上面修建大明禮部駐屬國的辦事衙門,日后不管是屬國遭到入侵,亦或者是本朝百姓在屬國土地上觸犯法律,都可以通過這個辦事衙門來尋求幫助。”

“至于這個辦事衙門,我朝確實要留一些兵馬,但不會超過一百人。”

“如果國主覺得一百人太多,那我們也可以商討降低到五十人。”

“日后國主如果覺得受到了侵犯,也可以單方面終止這份租約,我朝官員會在一個月內離開本國。”

“此外,如果屬國發生動亂,國主也可以申請保護,由他們護送您前往大明接受庇護,等待來日復國。”

鄭和說了一堆,經過華僑的翻譯后,占巴的賴這才松了一口氣。

其實這種形式的常駐外交早就有了,不過這種一般都是占城為使臣購置府邸,使臣自己可以帶著護衛。

只不過現在大明將這個府邸設為了衙門,并將常駐的使臣弄為了流官。

只要占城不主動要求,那這些流官都會在三年任期到后更換。

這些外交官員在屬國和外國擁有刑罰禁止權,也就是說犯法之后需要大明派官員來調查,屬國不能私自用刑。

同樣的,占城也可以派遣官員前往大明國都常駐外交,如果沒有錢租房屋,那可以住在大明安排的四夷館內。

一旦本國發生什么事情,外交官員也可以直接上疏給太子或皇帝。

這么一來,也可以避免一家之言,使得皇帝親信屬國外交官員讒言的可能。

經過鄭和和華僑的一番解釋,占巴的賴很快便點頭,甚至道:“一兩畝地并不算什么,天朝需要,我可以直接劃出一百畝地給天朝。”

“不不不……”鄭和連忙拒絕道:“租借和買賣不同,我天朝絕不侵占屬國的土地,而是想給屬國帶來長治久安的太平。”

鄭和的拒絕,讓占巴的賴十分感慨,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文明的象征。

也在他感慨的時候,隊伍也來到了王都毗阇耶城。

毗阇耶城是一座用石磚砌成的城池,城墻不高,城外有許多來往的百姓。

他們穿著單薄,有的人在王都外的護城河洗澡,身上涂著許多香料來掩蓋自己身上的汗味。

見鄭和瞧得認真,占巴的賴也為他介紹起了占城的人文。

由于生活在悶熱的熱帶,因此占城人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喜愛清潔,一天要洗三五次澡。

對此鄭和也毫不懷疑,因為他才登陸占城不到半個時辰,就感覺身上黏糊糊的,十分不舒服。

如果他常年居住占城,恐怕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

除了洗澡,占巴的賴還與鄭和說了占城人的節日和習俗,例如每年一月,人們會牽著大象繞著住處步行一周,然后把它趕到城門外,這種風俗稱為“逐邪”。

除了這個節日,每年的四月份,占城各地都會舉辦游船活動,百姓也都會去觀看河里的游船。

占城國的冬至是十一月十五,在這個日子即將到來前,每個州縣都會把自己州縣的土特產、布匹獻給國王。

這三個節日算是比較重要的,除了這三個以外,還有大大小小十幾個節日,不過鄭和都沒怎么注意。

此刻他的目光放在了王都外的耕地上,在那田間,占城的百姓們都在驅使耕牛耕種,很少有人力播種。

田間種的糧食中沒有大小麥,只有粳米、小米、芝麻、黃豆。

“占城的耕牛有很多嗎?”

鄭和眼前一亮,不由得詢問占巴的賴,占巴的賴聞言也自豪道:“占城、真臘和暹羅幾個國家的野牛有很多,經過馴化后可以用來勞作,在王都附近,很多農民家中都有牛,價格也不算昂貴。”

“這次我南下,除了要為國主帶來賜服和賞賜外,還要負責貿易。”鄭和聽到占巴的賴的話,很快轉變身份道:

“如果有足夠的耕牛,象牙片、沉香、黃蠟、烏木、犀牛角、紅鸚鵡等貨物,都可以在碼頭與我朝貿易。”

“我們帶來的商品有絲綢、瓷器、茶葉、米酒、絹扇、漆器、絲絹、糖等等……”

鄭和說了許多兩方所需的商品,這讓占巴的賴眼前一亮。

占城不產茶葉,人們也不懂得怎么釀酒,只是喝椰子酒,因為椰子酒是一種自然發酵的果酒,就算是沒有人工處理,也可以自然發酵成酒,所以當地人即便不懂釀酒也有酒喝。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種酒喝太多總會膩,因此米酒和黃酒也在兩國貿易中占比不輕。

至于絲綢、絲絹和茶葉、字畫就更不用說了,都是占城貴族們需要的東西。

諸如象牙片、沉香、黃蠟、烏木、犀牛角、紅鸚鵡等等東西則是占城的土特產,價格相較大明國內價格來說十分便宜且實惠。

“天使要昆侖奴嗎?”

占巴的賴詢問鄭和,畢竟占城的奴隸貿易十分繁榮,也是占城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商品。

只是對于他的提議,鄭和卻笑著擺了擺手:“奴隸就不需要了,宮中奴婢太多,朝鮮時常會獻上奴婢。”

“這樣啊……”聽鄭和這么說,占巴的賴有些失望,不過一想到大明需要的其它商品,占巴的賴便交代華僑不要翻譯,同時讓自己的大臣去和城中商人購買大明所需的商品。

做完這一切,占巴的賴便開始邀請鄭和游覽毗阇耶城。

一連五日的時間里,占巴的賴每日起床就會邀請鄭和共用早餐,然后帶著他游覽王都內外,私下則是讓大臣按照市價收購大明所需的商品。

五日后,當這次的訪問宣告結束,鄭和也在緊鄰王宮不遠處租借了一塊土地,并留下了一百明軍和禮部隨軍南下的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以及吏員十名。

占巴的賴親自率領軍隊護送鄭和前往了碼頭,并將鄭和所需的大量貨物運到了碼頭,由隨軍的戶部官員和占城官員相互清點。

不同是,此時的占城官員穿上了大明的官袍,占巴的賴也穿上了大明賜予的郡王服飾。

“這是送給天使的禮物,算是報答天使與天兵對小國的照顧。”

碼頭上的占巴的賴畢恭畢敬行禮,還送上了裝滿黃金、銅錢和珊瑚的幾個箱子。

見狀,鄭和也知道自己不收禮物,無法讓占巴的賴安心,因此便示意身邊的官員將它們收下。

與此同時,他也看了一眼清點到尾聲的貿易官員們。

眼看戶部的貿易官員點頭,鄭和這才對占巴的賴回禮:

“國主就此停下吧,待我艦隊返程時,會攜南海、南洋諸國國主或其使臣前往南京,讓皇帝陛下認可你們的疆土和統治,讓南海與南洋保持和平,各個國家親如一家。”

穿著白色斗牛服的鄭和作揖勸住了還想繼續送他們的占巴的賴,并對他補充了一些沒有聊到的事情。

面對家門口的數百艘戰船,近兩萬大軍,占巴的賴老老實實的聽完了鄭和補充的所有事情,并在之后作揖道:

“天朝大皇帝賞賜的賜服和金印,小王會好好使用并穿戴的,天朝此次南下,若是有不長眼的人敢于阻攔,小王也愿意聽從天使調遣,派大軍隨從平叛。”

幾日的相處讓占巴的賴了解了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也知道了天朝的永樂皇帝與東宮太子是個什么性格,因此才會鼎力支持。

他的支持讓鄭和臉上浮出笑意,并在之后的幾句寒暄后結束了此次出使。

在占巴的賴那戀戀不舍的目光下,鄭和率領官員們上了一艘二百料的沙船,向著遠處那群宛若浮島的艦隊駛去。

瞧著他們走遠,占城的將軍忍不住開口道:“陛下,天朝應該不會對我們動兵吧?”

“不會……”占巴的賴搖了搖頭,并指著那規模宏大的艦隊道:“他們要是想動兵,王城恐怕在他們來到的第一天就已經陷落了。”

“這樣也好,北邊有天朝可以依靠,一旦日后真臘想要和我們作對也得掂量掂量。”

占巴的賴高興的摸了摸身上穿著的那華貴服飾,又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宮殿內放著的精美金印,不由得笑著下令:

“讓全國的百姓都穿上類似這樣的衣服,以此表示我們對天朝的信服。”

“是!”將軍點頭答應,畢竟他也作為大臣得到了明朝賞賜的服飾。

人都是愛美的東西,哪怕是男人也一樣。

大明的絲絹綢緞,瓷器茶葉,書籍成衣等附帶文化屬性的東西放在全世界都屬于降維打擊。

占城要緊緊跟隨大明,那自然要學習大明。

這個問題占巴的賴十分清楚,作為禮物送出者的鄭和更清楚。

“真不知道殿下為什么要送這么多免費的衣服綢緞和書籍。”

沙船將鄭和他們送上了坐船,隨行的官員眼見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也問出了自己在意的問題。

這次的下西洋中,鄭和帶了不少郡王的服飾,以及各種各樣的賜服,還有官服和官印、文化類的大量翻譯書籍。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屬于賞賜類的物品,毫無疑問是賠錢買賣,但朱高煦卻很樂意做這筆賠錢買賣。

縱觀明代,大明對周邊國家的文化滲透主要還是以朝鮮、安南、琉球等國,對中南半島的滲透雖然也有,但無法長期保持,所以后來歐洲人進入后,很容易就摧毀了當地的漢化工作。

生產力注定了大明無法控制整個東南亞,但大明可以通過文化來慢慢滲透并控制他們。

建立穩定的朝貢體系,同時對這些藩屬國進行文化滲透,這就是朱高煦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完成并建立秩序的事情。

正如眼下,鄭和正在按照朱高煦說的,對整個東南亞地區進行文化滲透。

“讓他們學習我漢家文化,這樣才方便日后控制他們。”

面對官員們的話,走上前迎接鄭和的崔均開口解釋。

他雖然年輕卻很有遠見,讓鄭和止不住的點頭認可。

“確實如此,不過必須得持續下去才行,這群國家畢竟與安南、朝鮮不同。”

楊展坐在了甲板的馬札上,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并對鄭和說道:

“占城雖然人口還行,但商業不算發達,其中引以為傲的奴隸商品朝廷也不需要,這次買賣估計沒賺多少吧?”

他講述了占城國的大致情況,對此鄭和卻搖了搖頭:“賺了不少。”

“賺了?”楊展愣了下,隨后便見鄭和拿出了那本已經清點匯總的文冊。

“象牙五千二百斤、沉香兩萬斤、黃蠟六萬斤、烏木三萬四千斤、犀牛角六百個,還有……”

鄭和說了一堆,最后以:“七百六十二頭耕牛作為結尾。”

“耕牛派船送往安南給移民,剩下的這些東西運回國內交給戶部販賣,起碼能收獲十萬貫。”

“加上我們商品販賣的六萬余貫凈利潤,僅占城一國就收獲了十六萬貫。”

說到這里,鄭和忍不住看向那無垠的大海。

“這趟下西洋走完,真不知道能帶回多少東西……”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