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33章 道貌岸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3章 道貌岸然

第333章 道貌岸然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9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六月丁巳,上率軍至阮里河,時胡騎三萬居高臨下,上以三萬對壘,胡兵沖陣,王師以火槍摧其鋒,刀槍折其眾,脫魯死而部眾潰,是役斬敵七千六百四十七,俘胡兵婦孺十萬眾,牛羊六十余萬。”

永樂三年六月二十七日,當北征戰果傳回京城時,奉天殿廣場上群臣面面相覷,華蓋傘下的朱高煦則是掃視著他們,示意亦失哈繼續開口。

亦失哈心領神會,隨即誦讀六軍都督府軍報內容,并將朱棣的圣旨內容也一并誦讀。

簡單來說,朱棣在滅亡兀良哈諸衛后倒也沒有繼續在當地停留,而是在交戰的河谷設置了一個千戶所,并留下一千兵馬暫時駐扎,同時將軍中半數糧食留給了他們。

朱棣在兀良哈禿山、兀良哈城分別設置了兩個衛,不過他沒有取名,示意讓朱高煦取名,同時讓朱高煦將重要的地方都設立衛所。

正因如此,在亦失哈讀完旨意后,朱高煦便也就不假思索的開口道:

“將漠東并入大寧都司,在兀良哈禿城設白城衛,兀良哈禿山設泰寧衛,兀良哈禿山東北二百里,惱溫江中上游設鶴城衛,惱溫江改嫩江。”

“三衛下轄二十所,每所編制補滿,發配肇州犯人充軍白城、泰寧、鶴城三衛,另遷移兀良哈部眾入遼東諸府,牧群歸入遼東、渤海行太仆寺。”

“此外,裁撤大寧都司治下新城、會州等衛,降為千戶所,余者軍戶北上白城衛。”

朱高煦三言兩語定下了大寧都司新增三衛的具體情況,百官聞言紛紛作揖,六軍都督府在京官員也紛紛作揖。

眼看無人反對,朱高煦又宣布了一些新政:

“命遼國公孟章招撫北山、東海等部女真,增設渤海衛所。”

“山西行都司增設五原衛,遷徙山西無田畝之民前往山西行都司開荒耕地。”

“教令山西行都司都指揮使林粟裁撤部分衛所,改衛設縣。”

簡單幾句話,透露出了大明今后的方向。

山西行都司主要管理的還是河套地區和部分山西、漠南地區。

山西行都司改衛設縣,也就是在實土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

不出意外的話,朝廷未來幾年的北方重心都會放在河套和大寧地區。

只要河套、大寧平安無事,那整個東北地區就可以安心生產,這樣一來,那渤海未來從都司增加為三司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退朝!”

將自己的未來幾年的北方理政理念交代清楚后,朱高煦便沒有和群臣們扯皮,而是直截了當的宣布了退朝。

“殿下千歲……”

群臣回禮,朱高煦則是已經走遠。

他坐上了金輅返回春和殿,并在坐下的第一時間詢問亦失哈:“我爹什么時候回來?”

聞言,亦失哈也根據朱棣傳回的消息回稟:“大軍已經返回白城,陛下應該會在八月初帶著北平的燕山左右二衛返回北京,等待漠東三衛有兵馬接替李失他們才會南下。”

“算算時間,應該是九月左右南下。”

“九月……”朱高煦微微點頭,又開口道:“郭資與郁新學習如何?”

“還不錯。”亦失哈回應,隨后也走到桌案前,找出今日送抵南京的幾本文冊。

“這是今早交趾都司送來的《黃冊》和《魚鱗圖冊》,此外鄭和留崔均坐鎮南五府,自己與越國公楊展率領艦隊返回廣州募兵,預計臘月南下南洋。”

“還有這份是占城、高棉、暹羅等十六國送來的國書,希望能借助下西洋艦隊前來京城朝貢。”

“這兩份是黔國公、曹國公送來的云南、廣西、四川等土司平叛奏疏。”

亦失哈說了一堆東西,朱高煦也將這些東西一一打開,首先是交趾都司送來的安南《黃冊》和《魚鱗圖冊》。

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八,戶二十二萬四千六百七十二,象九十五、馬二百七十一、牛三萬二千五百二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漢口十二萬四千七百五十,安南口一百八十九萬七千四百整,耕地一千六百四千二十四萬七千三百余六畝三分。

“二百零二萬余口,一千六百多萬畝耕地……倒是不錯。”

看完《黃冊》和《魚鱗圖冊》內容,朱高煦滿意點頭,雖然安南本土人口還有近一百九十萬,但起碼漢人遷徙速度不算太慢。

自從江南等地被強制移民開始,朱高煦略微看了看,遷徙安南的人口基本可以達到十六萬左右。

如果把這十六萬沒有耕地的流民遷徙到安南,那安南人口也能達到二十八萬。

這個占比已經不低,起碼比歷史上近三百萬安南人口和不過三十萬漢人的占比要高。

“現在的問題是長山山脈之中的蠻人,他們的數量也不容小覷,剿滅胡氏父子后要對付的就是他們。”

“對付他們,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拉攏歸順我們的,打擊反抗我們的,同時還要讓安南本土百姓與他們對立,這樣才能讓我漢人可以穩定繁衍。”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利用長山蠻人和安南人的仇恨來使得兩方矛盾加劇,從而讓他們忽視漢人。

等他們斗得差不多的時候,漢人也可以用自己的人口優勢來同化他們,進而徹底實控安南。

明代的漢地兩京十三省,要在朱高煦自己的手上發展的越來越多,直到吃不下為止。

就現在而言,中南半島難以吃下,且沒有名義吃下的就是暹羅地區的十余個國家,以及安南南邊的占婆,高棉,以及馬來半島上的十幾個小國。

爪哇和蘇門答臘、呂宋等南洋諸島則是只能吃下幾個重要的島嶼,除非大明能在未來幾十年人口爆炸式增長,不然很難吃下南洋和中南半島的三宣六慰。

就現在的情況來說,黑龍江以南的東北地區已經算是傳統漢地了,只要把女真人都從山中招撫出來,然后發配足夠的罪犯占據黑龍江兩岸,那實控東北地區就沒什么問題。

明代遼東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戰事都能從一開始的四十余萬人口增加到明末的二三百萬。

現在只要自己不出問題,那自己能活的幾十年時間里起碼能讓整個東北地區人口翻一倍。

如果東北地區人口能突破五百萬,那便是小冰河期到來,東北也不會遭遇太大問題。

明末之所以能培養出努爾哈赤,除了李成梁的扶持外,也和小冰河時期的東北地區洪澇有著不少問題。

不過歷史上的洪澇是因為女真各部沒有足夠的人口和實力修建水利,這才使得整個關外民不聊生,最后各部內卷,卷出了努爾哈赤這么一個家伙。

現在東北地區的水利建設雖然比不上江南,但比北方絕大部分省份都要好。

只要繼續保持下去,那依托黑龍江、松花江和嫩江三條大河流,足夠讓東北地區越來越多,更不用說大明在關外建設的大量礦場、手工作坊了。

“告訴鄭和下西洋不用太著急,訓練好兵卒再南下,另外所有南洋船只都需要接受檢查,敢有反抗者炮擊沉船,活口不留。”

朱高煦看著鄭和與楊展的奏疏,也通過亦失哈對他們吩咐了起來。

朱高煦可不管什么海盜王陳祖義,反正在艦炮和下西洋艦隊面前,他們都只是開著漁船的賊寇罷了。

至于南洋諸國會怎么想,朱高煦才懶得管會不會波及他們,反正他們也不是什么好鳥。

舊港宣慰司到了最后,還不是被這群家伙給摧毀了?

不展示下武力給他們看看,他們還以為大明的火炮是擺設呢。

“這樣做會不會讓南洋諸國對朝廷心生不滿?”

“那又如何?”

亦失哈擔心的開口,朱高煦則是看著奏疏輕松道:“不把他們打疼,他們就不清楚誰才是天朝,誰才是天下共主。”

“不要為了一時和平而忍氣吞聲,展示什么所謂的大國風范。”

“只有道理足夠大,他們才會和你一樣彬彬有禮。”

朱高煦所說的道理是什么,亦失哈不用多想都能猜到,因此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點點頭表示自己理解了。

“占城、暹羅等國如果愿意派遣使臣跟隨船隊返回南京也可以,剛好可以讓他們看看朝廷的力量。”

“至于西南的事情……”

朱高煦打開了來自沐春和李景隆的兩份奏疏,內容都是對西南之地土司叛亂的平叛。

平定安南確實讓西南土司見識到了大明的實力,不過也滋生了一群習慣劫掠的家伙。

對于這群人,沐春和李景隆可沒有手軟。

過去四個月時間里,被搗滅的土司多達四十二家,紛紛被改土歸流,土地均分給了土司治下的少民。

廣西、云南、四川三地的《魚鱗圖冊》上耕地也增加了近四十萬畝,《黃冊》口數也增加了近十萬人。

這些土司還不算有腦子有實力的,真正有實力的還得是云南的三大土司和四川的四大土司,以及廣西的瑤苗土司。

如果能把他們都收拾了,西南三省起碼能一口氣增多二三百萬人口,數百近千萬畝耕地。

不過就眼下而言,大明需要的還是休養生息,畢竟已經連續征戰了兩年的時間。

“這些土民都蠲免一年賦稅,另外從派四夷館官員學習當地語言,并將學會這些語言的官員派去山東與遼東建設四夷館。”

“日后五年官學畢業的學子可以報名四夷館免費學習,學習成功后可以參與中卷的科舉考試。”

朱高煦說著自己的想法,亦失哈聞言也小心道:“您是想將語言也納入中卷之中?”

“差不多吧,總不能指望一幫趾高氣昂的士大夫用官話去教導地方百姓吧?”朱高煦搖頭用手示意亦失哈查看。

亦失哈順著朱高煦的手向奏疏看去,很輕松就看到了幾場因為語言問題而爆發械斗的動亂。

好在沐春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對于這種動亂,沐春都會派人去勸說,土民也會重新老實下來,繼續在當地務農交稅。

“只有先學會他們的語言,然后才能推廣官學,讓當地的土民融入大明。”

朱高煦話音還沒落下,便聽到了刺耳的哭聲,不由得靠在椅子上,與亦失哈四目相對,很是無奈。

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郭琰便抱著頭發剃光,頂著個光頭的朱瞻壑出現在了春和殿內。

一見到朱高煦,朱瞻壑就不哭了,朱高煦也只能起身走向郭琰,示意要接過朱瞻壑。

“這孩子太久不見您,便總是哭鬧。”

郭琰很是無奈的說著,朱高煦也抱著朱瞻壑苦笑道:“小子,你誠心折騰你爹?”

“爹…爹……”

朱瞻壑說著簡單的詞匯,人也不哭了,就用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著朱高煦。

“別人都是兒子親近娘,伱怎么都親近爹?”

朱高煦說著,便把朱瞻壑舉起來,讓他高興的手舞足蹈。

瞧著這一幕,郭琰與亦失哈四目相對,似乎在說親近你就是因為你不把兒子當兒子。

“吃飯了沒?”

把朱瞻壑輕松舉起來隨便亂晃的朱高煦詢問郭琰,郭琰搖了搖頭,朱高煦便對亦失哈吩咐:“準備午膳。”

“是”亦失哈應下并去安排,朱高煦則是看了一眼朱瞻壑。

不知道是被晃暈了還是怎么說,他此刻就瞪大眼睛打量四周,一點哭鬧的跡象都沒有。

“這不是挺乖的嘛。”

朱高煦笑呵呵的把他交回郭琰懷中,帶著郭琰走到榻上坐下,倒了一杯茶。

“近來爺爺染了風寒,我想帶壑兒回侯府住幾天。”

郭琰小心說著自己的想法,聽到郭英生病的朱高煦也停下了喝茶的舉動,詢問道:“調醫院的醫生和太醫去看了嗎?”

“看了……”郭琰臉上滿是愁容,顯然郭英的情況不算太好。

朱高煦見她這樣也想了想,似乎郭英確實是在這一年病逝的,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去。

“回去看看吧。”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朱高煦便批準了郭琰回家省親的事情。

“對了,張奉儀害喜了。”

郭琰點了點頭,便與朱高煦說了一個好消息。

“張奉儀?”朱高煦一臉疑惑,畢竟東宮有好幾個張奉儀。

“就是您最喜愛的東三殿張奉儀。”郭琰解釋起來,朱高煦聽后也想起來是誰了。

那張奉儀是被徐皇后選出的秀女,身材高挑豐腴,便是不化妝也足夠動人。

正因長得好看且身材不錯,朱高煦才多次留宿東三殿。

要說感情也有點,但留宿太多后總會有些膩味,因此朱高煦最近兩個月也換了換留宿對象,偶爾回去后寢宮陪陪郭琰。

“殿下要是有空可以去看看張奉儀。”

郭琰倒是很大方,畢竟朱瞻壑無災無病,還是嫡長身份,自己也可以再生,倒是沒有必要去嫉妒一個區區奉儀。

“晚上我去看看吧。”

雖說朱高煦對這些女的沒有太豐富的感情,但畢竟懷了孩子,自己什么都不做也有點不太好。

來到這個時代他就得接受這個時代的一些東西,如果當太子和皇帝還對任何一個女的投入太多感情,那朱高煦恐怕也沒有太多心思處理朝政了。

“一定得去喔。”郭琰抱著朱瞻壑笑著叮囑,朱高煦也無奈笑道:“你是把我往外推。”

“臣妾是怕旁人說我善妒。”郭琰笑吟吟的解釋,但毫無說服力。

郭琰在朱高煦這里和那些女的不一樣,哪怕她沒有淮西勛貴的身份,起碼也與自己共同患難,二人算是患難夫妻。

當然,兩人的感情雖然不錯,但與天下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好在郭琰也清楚,所以基本不談廟堂上的事情,對于朱高煦用人也從不插話,這讓朱高煦很滿意。

“你與娘親、奶奶都是識大體的人,朝廷就需要這樣的人。”

朱高煦摟上了郭琰,可郭琰卻笑道:“殿下可別總是說朝廷,您總這樣,臣妾總覺得太官方。”

“那我要怎么說?”朱高煦還真不懂怎么談戀愛,怎么維護感情,所以就算留宿后宮都是解決完問題就呼呼大睡,第二次一早便起身離開。

“殿下可以說……”郭琰想了想,最后笑道:“家里就需要這樣的妻子。”

“好好好……”朱高煦點頭:“我這家中就需要你這樣的妻子才能讓后宮安寧。”

“多謝殿下夸獎。”

郭琰抱著朱瞻壑起身行了一禮,卻被朱高煦笑道:“你倒是說我官方,倒不如你天天行禮。”

“雖是夫妻,卻也是君臣啊。”郭琰坐回位置上,這才詢問道:

“臣妾聽說北邊的戰事結束了,那爹娘什么時候回來?”

郭琰詢問這件事倒不算涉及廟堂,畢竟徐皇后北上前就將內廷都交給了她管理,知道徐皇后什么時候回來,她也好早早準備迎接。

“爹說九月份左右南下,我估計應該在除夕前趕回來。”

朱高煦說著,郭琰也似乎想起了什么,壓低聲音道:“太子陵那邊傳來消息,說甌寧王府發生火災,幸好被西廠的人發現并滅火,不然恐怕甌寧王……”

郭琰開口說了沒一會,朱高煦的眉頭便皺緊了起來。

甌寧王就是朱標的五子朱允熙(火熙),由于朱高煦打下南京時他年紀太小,因此雖說被牽連到了,但也只是被朱棣降為甌寧王,不像朱允熥和朱允熞一樣被廢為庶人。

朱允熙如今與呂氏居住在朱標的陵墓不遠處,奉旨為朱標守陵。

按照郭琰的話來看,如果不是甌寧王府有西廠的人,恐怕朱允熙已經被活活燒死了。

“去傳紀綱、胡綸來見我。”

朱高煦抬頭吩咐亦失哈,亦失哈聞言也連忙派人去傳紀綱也胡綸。

做完這些,亦失哈這才開口道:“若是甌寧王真的死了,那對殿下名聲恐怕不好。”

“我知道,所以我才讓西廠的人保護他們三兄弟。”朱高煦頷首,他很清楚朱標存世的三個兒子與朱允炆的兒子代表什么。

由于朱高煦拿下南京導致朱允炆自焚,因此在世人看來,朱高煦和朱允炆的關系可以說是世仇。

如果朱允熙被燒死,而且還是在朱高煦監國期間被燒死,那朱高煦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傳我教令,把吳庶人、衡庶人、建庶人遷移圈禁甌寧王府,另外把甌寧王府的人都換成渤海的女真護衛。”

“告訴下面的弟兄,凡是有人想要對懿文太子后人不利的,都是在與我作對。”

朱高煦對亦失哈吩咐著,并且將朱允熥、朱允熞、朱文奎三人都放到了甌寧王府。

在歐寧王府里有呂氏幫持,他們不至于過得太差。

加上女真和西廠的護衛,他們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不會再輕易發生這樣的事情。

“殿下如此,不擔心日后他們會……”

亦失哈想要提醒,可朱高煦卻爽朗道:“我怕他們什么?”

“朱允炆有百萬大軍都輸了,他們有什么呢?”

朱高煦壓根不擔心朱允熥他們,以及他們未來的后人,甚至會好好對他們。

君不見建庶人和吳庶人的后人即便活到了嘉靖年間才絕嗣,作為始作俑者的朱棣都能被罵的狗血淋頭。

如果朱標的兒子死在自己任期,那自己估計也要被這群儒生寫幾百篇野史。

然而他不僅不苛待朱允熥和朱文奎,他還要在日后好好照顧他們。

這么做的目的沒別的,就是想狠狠打這群儒生的臉。

朱允炆在的時候不是一個個的忠君愛國,動不動就要以身殉國,弄得好像自家父子入京就會殘害朱標后人一樣。

現在朱標后人活得好好的,這群儒生也沒有殉國,反倒是顯得他們齷齪了。

朱高煦瞧不起楊士奇、解縉、胡廣、金幼孜、黃淮、胡儼這群人當初與周是修約定一起為朱允炆死節,結果除了周是修,其它人紛紛厚著臉皮活了下來。

如果不是現在他還不是皇帝,朱高煦都想追贈周是修,以此來好好諷刺這群道貌岸然的家伙。

“殿下,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沐陽伯胡綸已經到殿外了……”

忽的,門口的太監對殿內作揖唱禮,朱高煦聽聞也瞇了瞇眼睛:“宣他們進來。”

今天二更估計下午一點,過兩天忙好就能恢復正常更新時間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