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266章 撥亂反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6章 撥亂反正

第266章 撥亂反正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嗶嗶——”

清晨,在楊展率艦隊成功進入長江口的第二天,數萬乘馬馱著身穿甲胄的兵卒從北方南下,停在了一座看情況剛剛修復不久的城池東邊。

“這就是揚州城嗎?”

“怎么沒書上寫的那么繁華?”

“是啊,光禿禿的,連棵樹都沒有。”

揚州城外,伴隨著塔失、多爾和齊等人開口,馬背上的朱高煦也掃視了一眼揚州城。

當初他們北上時,揚州城還在擴建,然而眼下卻已經完整的修葺完畢。

揚州城南北長七里,東西寬五里,城墻厚約三丈。

整座城池開辟有五座城門,分別是大東門海寧門、西門通泗門、南門安江門和北門鎮淮門,以及小東門。

一條運河橫亙在渤海軍與揚州城中間,不過在他們所處的運河東邊卻有許多興建不久的建筑群。

想來,應該是揚州城無法容納太多商賈進入城中,因此只能將商賈們安置在這運河東邊行商往來。

如果朱高煦沒有記錯的話,這些商人會成為日后揚州城修建東城的主要動力。

“不要輕易破壞這里的建筑,關內不比關外,樹木太少了,只能從西南順長江運下江南。”

朱高煦交代眾人,隨后也拿出望遠鏡觀察揚州城上。

他與揚州城間隔不過二里左右,正好處于南軍火炮打不到的地方。

在他的觀察下,揚州城的南北兩側似乎有營盤,應該是盛庸擔心遭到渤海軍炮擊,從而調整的扎營方向。

“差不多超過二里了,盛庸還是記打的。”

朱高煦輕笑,隨后對眾人開口道:“駐扎營盤,尤其要注意北邊的防務,塘騎放出二十里遠。”

“末將領命!”眾人應下,隨后開始在陳昶的布置下扎營。

相較于朱高煦的游刃有余,揚州城頭的盛庸則是面色凝重。

他站在城頭,雖然相距甚遠,但從那烏壓壓一片的規模,也能看出朱高煦的兵力恐怕真如云梯關守將所說的那么多,不下三四萬。

“僉事,我們現在應該如何?”

指揮使孟濤詢問盛庸,可盛庸卻沉吟片刻,而后才道:“先拖,眼下已經是四月了,再過半個月就是梅雨季節,一旦梅雨到來,他的火器用不了,就是我們配合越巂侯將他們拿下的時候。”

“越巂侯到何處了?”盛庸詢問起了三月二十八日南下的俞通淵與平安等主力,一旁的孟濤不假思索回應:“已經抵達邳州,距離此處不過四百余里,頂多三日就能抵達。”

“三日……”盛庸頷首,隨后看向城外的渤海軍。

以揚州城的防御,守住三天不成問題,屆時只要俞通淵的萬余騎兵抵達揚州北邊,加上梅雨季節到來,那就是七萬打三四萬。

雖說渤海精銳,可盛庸并不覺得自己手中的兩萬在京聽操精銳不如他們。

想到此處,盛庸也轉身離去,繼續加固揚州城防去了。

從清晨到黃昏,揚州守軍沒有等來渤海軍的強攻,因為朱高煦根本不著急進攻他們。

他只要率領大軍來到揚州,就足夠吸引全江南的注意。

時間轉瞬而逝,當夜幕降臨,距離揚州三百余里外的長江入海口處,陳瑄也積壓了一天的脾氣。

他在廖角咀等待了許久,卻一直不見渤海軍進攻。

伴隨著時間過去,他頂著紅腫的眼睛堅持到了四月初五的清晨。

不過,他還沒等來楊俅的換班,就等來了朝廷的撫恤船隊。

船隊從蘇州出發,調集那里的常平倉和府庫給昨日戰死的弟兄分發撫恤錢糧。

“還好……”

看著撫恤錢糧運抵,陳瑄松了一口氣,只覺得自己拉下臉皮去求林嘉猷還是值得的。

然而,當那一箱箱撫恤錢糧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陳瑄不淡定了。

“這……怎么是寶鈔?”

甲板上,陳瑄抬頭看著負責押運撫恤的官員,目光中充滿詫異。

面對他的詢問,那官員也無奈道:“蘇州府錢糧不足,只能分發寶鈔來作為撫恤金了。”

“那可有提高?”陳瑄連忙詢問,畢竟朱元璋駕崩后,寶鈔的價值開始在建文新政的作用下開始下跌。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現在一貫寶鈔只能等于五百文錢。

“自然不可能提高。”那官員正色道:“眼下西南鬧得厲害,朝廷沒有足夠的銅錢,只能用寶鈔渡過難關了。”

“三軍將士都是我大明百姓,應該要體諒朝廷的不如意。”

“戶部算過了,算上撫恤的糧食和賞錢,一共是七萬四千六百二十七貫寶鈔,請陳都督清點吧。”

官員的話,不止讓陳瑄心寒,更是讓甲板上的所有兵卒心寒。

在他們看來,指不定什么時候他們就要戰死了,可朝廷還是拿著寶鈔來忽悠他們。

這樣的的待遇與渤海軍的待遇,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如何值得他們效死?

至于官員口中的所謂體諒,眾人也嗤之以鼻。

沒有錢,就甭談啥理想,理想也不能當飯吃。

他們只知道他們的撫恤變相變少了,原本的撫恤還能讓家人舒服過兩三年,謀個生計,可眼下……

“在下知道了……”

陳瑄壓著脾氣開口回應,那官員見狀也頷首后轉身上了沙船,逆流向蘇州而去。

他前腳剛剛離開,后腳甲板上就罵聲一片。

“我們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朝廷就這么糊弄我們?”

“誰不知道寶鈔是什么德行,三十六貫寶鈔連三十石米都買不了!”

“娘地,這群狗文官!”

“老子在這里累死累活,他們在后面克扣老子的撫恤!”

一時間,叫罵聲不斷,陳瑄也沒有阻止,興許在他看來,朝廷也欺辱他們太厲害了。

旁人不清楚,陳瑄可是十分清楚。

朝廷不是沒有錢,反而是很有錢。

從洪武二十八年開始,西南的金銀銅礦不斷運往京城,即便有以鈔抵稅和其它政策,但消耗的數量并不算大。

如今發寶鈔給他們,完全就是糊弄他們。

“怎么回事?”

一時間,叫嚷聲中響起了一道穩重的聲音。

楊俅乘坐戰船抵達了廖角咀,而陳瑄身旁的幾名武官也給楊俅解釋起了眾人生氣的原因。

面對他們所說的事情,便是連想著拉攏陳瑄的楊俅都覺得無語。

長江水師的重要性還需要言語嗎?

這種時候,居然用寶鈔來糊弄長江水師,這種手段,讓楊俅都懷疑那位他從未見過的皇帝,是否是個癡呆兒。

哪怕前宋時期重文輕武,也沒干出大敵臨前克扣軍餉、撫恤的事情吧。

“朝廷里那幫人到底在想什么?”

楊俅摸了摸自己的額頭,只覺得不是自己厲害,而是廟堂之上昏招頻出。

不過這么一來,自己倒是有了機會。

楊俅掃視了一眼義憤填膺的眾人,倒是沒有直接開口,而是準備等消息發酵。

伴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楊俅與陳瑄等人換班,讓他們將朝廷的所作所為帶往了崇明島。

待夜幕降臨,楊俅與陳瑄換班返回崇明島的時候,果然看到了士氣低落的兵卒們。

“去幫我請陳都督前來,就說有要事商量。”

楊俅回頭看一眼自己的親信,那親信也作揖離去,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剛剛換班不久的陳瑄就帶著疑惑返回了崇明島。

楊俅令人在千戶所內燒了一桌子好菜,眼看陳瑄抵達,楊俅也作揖道:“彥純賢弟。”

“不知楊兄叫我來為何事?”陳瑄腳步停在了中堂,沒有直接入座,而是直奔主題。

瞧他這副模樣,楊俅也知道試圖灌醉他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開門見山道:

“今日我回來后,發現軍中謠言四起,許多兵卒都說要逃軍,不知彥純賢弟可知道?”

“自然……”陳瑄皺眉,他哪里能不清楚麾下弟兄為什么要逃軍,說到底還不是朝廷讓人干活還克扣錢糧嗎。

“這消息若是傳出,你我恐怕也要被廟堂之上的官員所針對了。”

楊俅侃侃而談,同時瞥了一眼陳瑄:“不知道彥純賢弟對渤海郡王如何看?”

“……”陳瑄明白楊俅想說什么了,畢竟一個渤海郡王的稱呼,就能讓他清楚楊俅恐怕想要投靠朱高煦。

他沒有著急開口,而是分析了眼前的情況。

他的長江水師只有不到五千人,而平倭水師還有上萬人。

此外,廖角咀北邊的渤海海軍數量恐怕也不會少,自己與他們二人交手,似乎毫無勝算。

陳瑄還在權衡利弊,可見他遲遲不開口的楊俅卻開口道:

“實不相瞞,南江口已經放入了數十艘渤海戰船,彥純賢弟你應該比我清楚這代表什么。”

“哪怕你把消息告訴京城,京城就會為伱記功?”

楊俅輕笑,陳瑄也恍惚了起來,他萬萬沒想到楊俅居然瞞著他放入了渤海海軍。

“現在投誠,興許還能有功,若是再晚些,那……”

楊俅步步緊逼,陳瑄聽后臉上糾結,可最后還是緩緩開口:“我……降了。”

“好!”聽到陳瑄的話,楊俅當即拍手叫好,起身便對陳瑄道:

“京城被包圍,也不過就是這一兩天罷了,而我等需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動,等京城被包圍,我們便調轉船頭前往京城,將渤海數萬大軍運抵江南!”

“請彥純賢弟放心,為兄會為你宣傳功績的,渤海郡王賢明,從不吝嗇賞賜,我想你應該比我更了解。”

說罷,楊俅舉杯:“當飲酒一杯。”

“……”陳瑄沉默的舉起酒杯,與楊俅相碰后一飲而盡。

瞧著陳瑄的情況,楊俅臉上笑容真是掩蓋不住。

不是他能力出眾,而是廟堂之上的那群人確實愚蠢。

接下來,他就等著京城被包圍,等著去幫渤海軍江運了。

與此同時,在南方事情一切安定的時候,北方的朱棣也在連續不斷的塘騎搜索下,成功找到了一處可以渡河的地方。

初六清晨,伴隨著金戈鐵馬的聲音在白溝河兩岸響起。

整場靖難戰爭期間規模最大、過程最為慘烈的一場主力會戰即將爆發。

卡在兩軍中間的,是一座剛剛修建的木橋。

這段木橋之下的水深很淺,因此成為了兩軍交戰的戰場。

當刺耳的木哨聲響起,騎在馬背上的朱棣拔出了腰間寶劍:“展開隊形!”

伴隨著他的開口,十余萬燕軍開始將隊形展開,隨后在他的指揮下開始停頓整隊。

率領前軍的房寬眼看朱棣下令,當即率領大軍開始渡過此處淺灘與木橋。

消息被傳開,坐鎮二十萬南軍中軍的李景隆看不到前方的情況,但他可以通過沙盤來判斷朱棣想干嘛。

“前軍展開,以長槍抵御,開火炮御敵。”

李景隆緩緩開口,伴隨著他開口,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北邊開始響起了炮聲。

二斤石彈被射出,一連打傷三五人,而這樣的石彈數量足有數百枚。

吃了朱高煦的虧后,李景隆也開始熟練效仿渤海軍的火炮戰術,并且十分成功,起碼在對付缺少火炮的燕軍時,效果十分成功。

“騎兵進軍,開陣御敵,他們的火炮應該在一里以外。”

朱棣放出了自己的騎兵,而騎兵也開始繞道準備從別處渡河。

這一幕被南軍的馬步兵所見,雖然他們的數量只有兩萬,可他們還是在李景隆的指揮下脫離主戰場,準備去攔截繞道渡河的燕軍騎兵。

與此同時,房寬所率領的前軍成功渡河,然而他們所面對的是持槍以待的南軍長槍兵。

寬闊百余步的淺灘擠滿了人,南軍以長槍御敵,用火門槍偷襲,戰術與渤海軍的火繩槍戰術十分相似,但威力卻大大不如。

可饒是如此,房寬所部依舊被擊退,朱棣拿著王義“給”他的望遠鏡,肉痛的看著前方不斷被擊垮的前軍。

二十萬南軍與十三萬燕軍對峙于白溝河,雖然只有一處交戰,但各部配合補員,一時間白溝河淺灘中死傷者無數。

面對如此情況,朱棣拔劍開口道:“中軍頂上,打開一個口子就能在南岸站穩腳跟!”

朱棣命人張玉所率中軍三萬步卒開始頂上,與房寬合計近五萬人。

朱棣本以為張玉和房寬可以輕松站穩腳跟,然而燕軍與南軍剛一交鋒,燕軍長槍手便大敗,死傷甚眾。

兵法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然而面對這樣的局面,朱棣卻敏銳察覺到南軍的行動十分緩慢。

“房寬整軍撤退,丘福你頂上!”

朱棣再次下令進攻,南軍的火炮也應聲而響。

這次朱棣看清楚了,南軍配合有些銜接不到位,也就是說如果燕軍硬著頭皮南下,那只要能抓住這處銜接問題,他們就能在南岸站穩腳跟。

“告訴丘福,往涿州衛和太原衛的縫隙插去,一旦突破就立馬穩住陣型,等俺率兵渡江。”

三十余萬大軍的堂堂之陣,不管是燕軍還是南軍,雙方都防備著側翼和后方,尤其是南軍,因此燕軍騎兵遲遲無法建功。

然而,伴隨著朱棣抓住涿州衛和太原衛的縫隙,丘福成功率領數千人渡河并站穩腳跟,眼見前方如此,朱棣立馬揮動馬鞭:

“全軍掩殺,擴大南岸陣腳!”

“殺!!”

朱棣一馬當先,而跟在他身后的馬步兵也發起沖鋒。

當消息傳到后方,李景隆不緊不慢的開口:“繼續用火炮打,一旦他們陣型不穩固,全軍沖鋒,把他們打回北岸去。”

李景隆雖然對涿州衛和太原衛的配合出現錯誤而不滿,但他清楚眼下不是論罪的時候。

利用白溝河重創朱棣,是他現在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殺!!”

亂軍之中,燕軍步步為營,南軍也步步為營,兩方長槍碰撞,朱棣在馬背上馳騁,張弓搭箭,不斷面突南軍兵卒。

“轟轟轟——”

忽的,南軍火炮再次發威,燕軍軍陣被貫出缺口,朱棣眼見這一幕連忙準備打馬撤退,可是南軍之中已經有不少人盯上了他。

一時間,箭如雨下,朱棣所乘騎戰馬受創栽倒,他雖然馬術精湛,可還是被摔在了地上。

“殿下!”

張玉與丘福沖到前方扶起了他,但此刻南軍軍陣也步步緊逼。

一時間,朱棣身為統帥居然與南軍交鋒,這一幕看得王義皺眉。

“這燕王殿下,沒有殿下那本事干嘛去前面。”

王義吐槽一句,隨后轉頭看向自己身后的兩萬渤海馬步兵:

“面突迂回,幫大軍北撤!”

“嗶嗶——”

專屬渤海的哨聲響起,當下兩萬馬步兵開始渡河。

在他們抵達南岸后,他們在王義的率領下不斷迂回面突放箭,南軍前軍不斷有面部中箭而倒下者。

亂戰之中,朱棣三易戰馬,都被南軍弓箭手射死。

好在王義所率的渤海馬步兵射術精湛,加上丘福和張玉保護,他才成功渡過河灘,返回了北邊。

“撤軍!”

朱棣眼看正面突破李景隆是不可能,當即撤回南岸燕軍。

這一日,白溝河南北兩軍死傷數千人,燕軍士氣萎靡。

朱棣尋了一匹戰馬騎上去,不甘的看了一眼南岸的二十幾萬南軍,當即調轉馬頭返回了自己的營盤。

不多時,張玉、朱能等人各自整軍,燕軍所有將領都集中到了朱棣的帥帳中。

“今日差點就能擊穿李九江那小兒的兵馬了,若是俺們也有火炮就好了。”

朱棣坐在位置上,不斷抱怨著關于火炮的事情。

王義聞言沉默不語,諸將則是將目光投向了他。

“若是有渤海的火炮,我們今日興許能在南岸站穩腳跟。”

張玉也開口說著,朱棣更是畫起了大餅:“王義,你給老二寫份信,就說俺已經和李九江決戰白溝河,只要拿下白溝河的李九江,俺們年底就能打到淮河去。”

朱棣如此說著,可王義卻毫無波瀾。

“火炮之事,便是殿下寫信都無用,何況末將呢……”

王義作揖回禮,朱棣聽后卻覺得晦氣,只能嘀咕著:“老二這摳摳搜搜的樣子,一點都不像俺。”

他這話,任誰聽了都知道是氣話,因此也沒附和他。

倒是見眾人不開口,朱棣這才繼續說道:

“今日一戰,雖然死傷數千,但那李九江的問題也被俺看出來了。”

“他手中兵馬老將太多,那些老將刻薄死板,不愿意按照李九江的吩咐來,因此今日涿州衛和太原衛才會暴露問題。”

“明日俺再率你們渡河看看,若是那李九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俺就可以用這個問題來擊敗他了。”

朱棣沾沾自喜,可此時帳外卻傳來了馬蹄聲。

他詫異看去,卻見張輔走進帳內作揖道:“殿下,道衍大師騎馬來找您了。”

“老和尚來找我?”朱棣心里一緊,他清楚姚廣孝,如果姚廣孝親自來找他,那肯定代表發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在朱棣看來,眼下為數不多能讓姚廣孝來找自己的事情,不是在山東的朱高煦,就是漠北的韃靼、瓦剌等部。

懷揣著不安,朱棣眼巴巴的看著帳門,直到一刻鐘后才聽到了馬蹄聲。

六十有六的姚廣孝發須皆白,身體卻還算健朗,翻身下馬一氣呵成。

“老和尚,發生什么事了?”

朱棣走出帳外,可姚廣孝卻看了一眼帳外情況,對朱棣行了一禮后便走到了帳內。

朱棣跟上姚廣孝,并看著姚廣孝掃視了一眼帳內諸將,確定帳內都是可以囑托的人后,他才拿出了一封信。

“二殿下棄了火炮與輜重民夫,輕裝南下,三日前消息送抵北平,眼下已經拔下云梯關,挺入淮東了。”

“甚?”朱棣愣了愣,不止是他,所有人都愣住了。

“殿下打進了淮東,俞通淵、平安等人回援,吳高也率領宋瑄、劉真南下,盛庸撤往揚州。”

“此外,渤海的水師也抵達長江口,眼下長江口的守將是陳瑄與楊俅,貧僧估計,事情會出現變化,因此特地來告訴殿下,請殿下停戰撤回涿州。”

姚廣孝交代了他來此地的意圖,無非就是不想讓朱棣無用功。

眼下朱高煦都已經打到淮南了,而且他敢于輕裝南下,肯定有所依仗,興許這場持續了一年多的戰事,將在今年徹底結束。

只是面對姚廣孝的話,朱棣卻腦中空白:“老二…打進淮南了?”

昨晚甲流發高燒,所以這章是在醫院寫的。

如果今天輸液能好的話,晚上回家趕在十點前補回來,如果好不了就只有這一章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