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183章 火繩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3章 火繩槍

第183章 火繩槍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殺!!!”

“殺了思倫法!”

“攻下允姐木!滅了勐卯龍!”

六月十九,伴隨著喊殺聲在西南大山中響起,朱高煦所期待的麓川內亂,終于掀開帷幕。

在盤山之下瑞麗江旁,一群身穿扎甲,身上紋有紋身的數萬兵卒包圍了盤山之下的一座繁華城池。

此地是此時傣人的大卯國,漢人稱呼為麓川的國都,允姐木。

曾幾何時,這里是蒙古鐵騎的折戟沉沙處,即便當年定邊慘敗,傣人也未曾讓明軍打到允姐木城下。

擁兵十萬的麓川,沒有被他們視為敵人的明軍包圍國都,反而在定邊之戰后的第九年被自己人給包圍了國都。

作為傣人大卯國的國主,曾經意氣風發的要征服整個東南亞的思倫法,在定邊一戰中被時任西平侯沐英以創造性的“三段式”火槍射擊法配合火炮擊敗。

五萬麓川大軍被沐英打得死傷慘重,而這一戰,也徹底打掉了思倫發的銳氣,不得不向大明賠罪并繳納賦稅。

此后的思倫發意志消沉,迷上了佛老之道,甚至讓僧侶的地位超過了包括刀干孟在內的各部落酋長。

這樣的縱容,最終引發了這次叛亂。

刀干孟聯合不服思倫法的一些酋長對思倫發發難,五萬大軍將允姐木包圍的嚴嚴實實。

允姐木的四座城門中,居然有人承受不住壓力,打開了城門,將刀干孟的大軍放入了城內。

很快,刀干孟率兵逼近王宮,并在這里遭遇到了阻擊。

三千身穿扎甲,手持傣刀的兵卒步步為營,死守王宮大門。

“投槍!”

面對這三千銳卒,一個騎著滇西矮馬的坳黑將領一聲令下,軍中當即便有大批壯士站出。

他們手持標槍發力投出,如同密雨一般落在銳卒陣中,敵陣內鮮血滾滾。

這時,象兵出陣,徹底擾亂了他們的隊形。

伴隨著銳卒陣型被破,數百滇馬騎兵沖入陣中,將戰果擴大。

在他們如同狂風驟雨一般的攻勢下,王宮銳卒很快被擊敗,三千人兵敗如山倒。

得知這一消息,躲在王宮之中的思倫發換上了僧人的衣服,刮去了自己的胡子和頭發,偽裝成僧人的模樣,趁亂逃出了王宮。

翌日,刀干孟昭告麓川各部頭人,思倫發自焚于允姐木王宮內,麓川內部一片嘩然……

六月二十二日,刀干孟借口思倫發企圖叛亂被自己平定,向昆明派出使者,請求承襲平緬宣慰使。

只可惜,刀干孟的人還未抵達昆明,化妝為僧人的思倫法就在幾名僧人的幫助下逃至金齒。

金齒衛指揮使王兆得到麓川內亂的消息,當即派人護送思倫發前往昆明。

得知思倫發幸存并逃亡昆明,刀干孟開始清理效忠于他的頭人,并屯兵勐淋寨,與明軍金齒衛水眼關對峙,金齒衛指揮使王兆率戰兵二千屯于水眼關。

六月三十,思倫發抵達昆明府,駐扎在昆明府的魏國公徐輝祖得知此事,與西平侯沐春商議過后,決定派沐春前往永昌衛,何福屯兵金齒。

同時,徐輝祖借助沐春在云南的威望,從麗江、大理、蒙化、元謀等處土司手中調兵七千,自己則是帶著思倫發前往南京城匯報此事。

消息傳到南京城時,已經是七月初五,而徐輝祖與思倫法才剛剛抵達重慶。

乾清宮里,朱元璋穿著中衣坐在椅子上,身形消瘦。

望著案頭的那份加急奏疏,他卻只覺得十分煩躁。

剛剛解決了南北榜的事情,天下富戶還沒安穩遷入南京城,這西南又爆發叛亂。

更為重要的是,四川行都司的大雪山啰啰也下山作亂,理塘、巴塘、道塢等地的番人也先后入寇尋釁,湖廣南部的古州蠻再度叛亂,廣西也有扯旗造反的土司。

一時之間,整個西南似乎狼煙遍地,這樣的局面在往日,朱元璋并不會覺得有多麻煩,可現在不一樣了。

“告訴沐春、何福,讓他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同時從昆明調糧到前線,等待朕的旨意。”

朱元璋對站在殿內的班值太監吩咐,那太監也作揖應下。

不等他轉身離去,殿外又走進來一個太監。

瞧著他那模樣,朱元璋還以為哪里又爆發了叛亂,不過待他走近時,瞧到了他臉上笑意的朱元璋才整理了心情。

“啟奏陛下,吉林城捷報……”

司禮監太監笑著雙手呈上奏疏,同時笑著匯報道:“六月庚寅,渤海王率馬步三千人往松花江尋去,沿水路北上二千余里,忽喇溫叛酋阿臺外蘭逃遁,指揮僉事孟章率兵追逐,俘其部眾一百六十七人,牛羊二百余。”

“渤海王改忽喇溫為黑水城,設黑水千戶所,用于招撫忽喇溫地面一帶的女真,同時防備阿臺外蘭南下。”

司禮監太監獻媚著報喜,朱元璋聽到這一消息后,臉上也算露出了一絲輕松:“總算有好消息了。”

才說完,朱元璋又反應過來,他的旨意可是讓這小子去北巡兀良哈地面,他怎么跑到東北去了,因此追問道:“那小子可曾有話與軍報傳回?”

“回陛下,確實有。”太監將奏疏打開,從中抽出一紙書信。

朱元璋接過打開看了看,那書信開篇還是老樣子,無非就是朱高煦說著自己多么不容易,吉林城交通不便,所以不太好寫信來南邊,而且手中無功績,經常寫信的話,擔心朝中大臣非議,因此才趁著這次建功來給爺爺寫信。

盡管知道是客套話,但朱元璋看著信中內容還是十分高興的。

他繼續往下看去,這小子果然說起了正事和黑水城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他還手繪了一張關外的地圖給自己。

這地圖的工藝精湛,不說其它地方,單說遼東這塊地方,便繪畫的比起遼東都司自己繪畫的都還精確,至于關外的地圖更是山川、水文都繪畫的有條有理,不像胡畫的。

“這小子,連這樣的圖都敢交給朝廷……”

老朱有感而發,他很清楚這樣的地圖代表什么。

可以說,如果這張地圖是真的,那日后吉林城作亂,朝廷完全可以根據這張地圖的地形去對付吉林城。

朱高煦這么做,無疑是把自己的把柄交給了朝廷。

可正是他這樣的做法,才讓老朱心里有些難受。

他如此壓制這孩子,這孩子卻還能毫無保留的獻出這張如此細致的地圖,他……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不由反思起自己是否對這個孩子太過壓制了。

感嘆之余,他繼續往下看去。

在后半段,朱高煦解釋了自己先打阿臺外蘭的原因,說白了就是想要調動更多兵力去北巡,因此才打忽喇溫,讓安東城從前線變為腹地。

至于北巡兀良哈,這次他會在八月初抵達肇州城,在肇州城等待物資調配齊全后出征。

另外出征的兵馬數量,他也寫在了信上。

原本他是要調一千騎兵和三千馬步兵北上,但得知朝廷又調來兩千戶兵馬后,他便決定調一千騎兵和四千馬步兵出肇州北巡。

他北巡的路線,是沿著腦溫江(嫩江)北上,利用舟船運送大軍五十日的輜重,然后趕在入冬前,在兀良哈地面秋風掃落葉般的打一次草谷,打完便回肇州城。

“這小子,吉林之圍后倒是靈光了不少。”

瞧著朱高煦寫來的信,朱元璋忍不住夸贊起他。

在他看來,朱高煦很清楚這次出塞的目的是什么,并且比起寧王,這小子臉皮更厚些,居然敢光明正大的把“打草谷”寫在信上給自己看。

這樣的內容,若是讓那些儒生瞧見,估計得寫出好幾篇文章,指責他殘暴了。

不過老朱卻很滿意這小子的說法,畢竟他當初一手創辦塞王體系,其目的就是讓塞王半游牧半農耕的擠著蒙古人生存空間。

正因如此,他才會將北地沿邊的草原都劃分給自己的兒子們,并發給他們牛羊。

不僅如此,他還給包括朱棡在內的所有淮河以北的藩王都寫了信,教導他們如何放牧,如何照顧牛羊。

哪怕是河南的朱橚,他都劃出了一片草場給他。

這為的,就是讓藩王和北方的蒙古人有矛盾,畢竟北邊的草場有限,蒙古人若是南下,必然會搶占漠南的草場,而漠南的草場都在塞王手里,雙方不可避免的會爆發矛盾。

北方的塞王越多,內地也就會越安穩。

與其花幾千石養將領在邊塞御敵,還不如花兩萬石養兒子在邊塞御敵。

塞王不僅可以備邊,還能穩固地方,鎮壓叛亂,因此他在漢人多的地方少設藩王,漢人少的地方多設藩王。

如遼東這種地方,他預設要設兩到三個塞王,一個用來防備女真和朝鮮,一個用來防備蒙古。

至于北平、山西、陜西、河南則是分別設一個,陜西行都司一到三個最好。

不過這么做,很容易讓藩王坐大,所以必須還得再強藩中間安插一些關系稍遠的弱藩,以此斷絕他們的聯系。

如此維持下去,只需要四五十年,邊疆就能徹底穩固了。

為了防止藩王作亂,他還定下了“只分封而不賜土,只列爵而不臨民”的規矩。

在這條規矩下,所有藩王的封地,實際上只有他們王府的范圍,以及他們在塞外的那些草場。

藩王即便想要作亂,也得先把草場發展起來,然后才有足夠的實力來作亂,不然就憑手中的一萬多護衛,恐怕連王府所在城池都拿不下,就被朝廷給鎮壓了。

至于被擁兵不過萬余的藩王給擊敗這種事情,朱元璋還真的想不到那是怎樣的一種局面,恐怕那種時候,大明已經快到結束的時候了吧。

以他眼下練兵二十年,所練出的六十萬精銳,只要允炆蕭規曹隨,那起碼三十年內是沒有問題的。

想到這里,朱元璋似乎覺得,自己確實沒有必要這么壓制高煦那小子。

望著手中書信,他想了想后才開口道:“這黑水城極為重要,此外吉林城通往三萬衛的驛道太長,得復設一個千戶所在兩者中間勾連才行。”

“傳朕旨意,從山東、兩淮之地編民戶一千,設黑水千戶所。”

“再派旨意給渤海王,讓其在北巡回來后,在吉林城與三萬衛之間,擇一地筑城設所,來年遷一千戶過去駐扎。”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聞言不假思索的答應下來,畢竟他們只是太監,可不敢沾染什么政事。

“退下吧。”

朱元璋將書信放在了桌上,那太監也在隨后退下。

只是在他退下后不久,司禮監起草的圣旨就送到了春和殿。

穿著中衣已經準備休息的朱允炆拿到了這份圣旨,眉頭微皺。

在拔步床上,一個已經脫下衣裳的俏麗少女已經躺好,見朱允炆遲遲沒有放下圣旨,她好奇詢問:“殿下,這圣旨怎么了?”

“沒事……”朱允炆沒有回答那少女,只是提筆朱批,隨后蓋印讓人下發。

片刻后他躺回了床上,只是當那少女摸向他時,他卻側過身去:“今日有些乏了,早些睡吧。”

“是……”少女眼中流露出一絲失落,但還是好好躺下,抱住了朱允炆。

她的擁抱對于朱允炆來說有些礙事,不過他現在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家皇爺爺又給高煦增設衛所這一事情。

“前年撥二千,去年撥二千,今年又撥二千……”

“這樣下去,年復一年,豈不是又養出一個強藩?”

朱允炆思緒萬千,畢竟擁戰兵超過八千的藩王并不多,而朱高煦算上這次和來年調的兩千,已經有戰兵一萬了。

盡管說這兩千人還是民戶,但朱允炆清楚朱高煦的才干,他能練出八千兵,就能練出一萬。

一萬戰兵,這已經不是小數目了。

朱允炆想起身想想怎么制衡朱高煦,可他轉念一想,如今朱棡和朱橚還沒解決,如果先去正對朱高煦,那反而本末倒置了。

想到這里,朱允炆緩緩閉上了眼睛:“高煦,且讓你再表現些時日,三叔那邊很快了……”

“砰!!”

當朱允炆已經睡下的時候,北方的一處山坳里卻亮起一絲火光,伴隨而來的還有濃濃的煙霧。

“如何?”

火把旁,朱高煦的聲音從黑暗中的煙霧里傳來。

當煙霧散去,此刻的他正穿戴雙重重甲,手持一把造型與近代步槍差不多的火繩槍。

這火繩槍全長四尺三寸,由于朱高煦規定了吉林城所有工匠用布尺,所以這支火繩槍槍長約一米三七。

朱高煦在前方火光處詢問,很快兩名工匠就搬來了一個木人樁。

這個木人樁上披著一套明甲,左腹部的甲片明顯凹陷。

“四十步,三發中一發,未穿明甲。”

朱高煦轉頭對身邊負責記錄的孟章開口,孟章也連忙提筆寫下實驗結果。

在他所寫的那本文冊上,還寫有其它的實驗數據。

“換重型火繩槍試試。”

朱高煦將手中的火繩槍遞給了旁邊站著的王元,王元也遞過來了另一支大到夸張的火繩槍。

“這就是重型火繩槍,長六尺二寸,裝藥一兩五錢。”

王元介紹著這火繩槍,朱高煦也接過看了一眼。

嗯,比自己高一點點,還好自己還沒長到兩米。

朱高煦拿著這重型火繩槍來目測了一下自己的身高,隨后才將它斜放在地上,從王元手中接過一大一小兩個油紙筒。

這油紙筒已經撕開,里面是一粒粒黑色火藥。

顆粒黑火藥和定裝藥,這是朱高煦和王元他們說過的事情,他們也一應弄了出來。

由于這支重型火繩槍未試射過,所以槍管內十分干凈。

朱高煦先將火藥裝入火繩槍的藥室內,隨后關上藥倉,將大筒的發射藥倒入槍管。

在他做完這些,王元遞來了一顆用紙片墊著的鉛彈。

朱高煦接過后塞入槍管內,并從槍管下抽出通條,搗實槍管內的彈丸和發射藥。

做完這一切,他從腰間抽出火折子吹開,隨后點燃火繩。

火繩燃燒速度較慢,他有著充足的時間把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

由于此時火藥池蓋是關上的,所以不用擔心火繩的火星引燃引藥造成走火。

做完這一切,朱高煦舉槍等待,在火繩落下的同時扣動扳機。

“砰!!”

只是一瞬間,火藥池內的引藥‘爆炸’,發射藥被點燃,火繩被這爆炸從火繩夾上彈飛,火光與煙霧沖在朱高煦臉上。

片刻后,朱高煦放下槍,臉上有些灰塵,但并不礙事。

“中了!明甲被打穿了!”

四十步外的火光搖晃,一道聲音隨之而來。

聽到這聲音,站在朱高煦四周的人包括他自己都笑了起來,朱高煦也對遠處說道:“測試五十步!”

“是!”火光搖晃,隨后開始變小。

“嗶!!”

幾個呼吸后,那邊傳來了木哨聲,這是測試可以開始的信號。

朱高煦如法炮制,再度裝彈射擊,他的速度不快,心中默數著數字,大約五十秒才能完成一發的裝填射擊。

“砰!!”

槍聲再次響起,朱高煦放下槍等待。

“沒有射中,可以繼續!”

聲音再次傳來,面對沒有射中的結果,朱高煦并不泄氣,畢竟他清楚滑膛槍的精度很差,而線膛槍在沒有進入一次工業革命前,很難標準化生產出槍管和子彈。

因此,滑膛槍是朱高煦為數不多能明確攀爬科技的機會。

再次裝藥射擊,伴隨著‘砰’的一聲,不久之后火光下傳來了好消息:“殿下,射中了,穿了正面!”

“穿了?!”聽到遠處那人的話,負責記錄的孟章震驚了。

六十步的距離正面擊穿明甲,這重型火繩槍的威力也太恐怖了。

“繼續,六十步!”

朱高煦沒有被這結果沖昏頭腦,畢竟重型火繩槍在五十步的距離別說扎甲,就是稍微薄一些的板甲也扛不住。

很快,負責擺靶子的人將靶子放到了六十步外,此時火光已經很微弱,朱高煦一連射擊三次都未射中,直到第四次才擊中了靶子。

這次的測試下,明甲再度被擊穿,朱高煦也讓人將靶子擺到七十步。

這次朱高煦一連射擊五下未命中,直到第六次才命中,不過鉛彈卡在了甲片之中。

為了知道是不是偶然性,朱高煦后續換人射擊了三十多次,前后命中六次,不是射中后落地,就是被卡在甲片之中。

“看來,輕型火繩槍的破甲是三十步,重型火繩槍的破甲極限是六十步。”

朱高煦給出這次測試的結果,并對身邊的王元說道:“已經不錯了,接下來你們只需要再測試一下它的精確度就足夠。”

“精確度?”王元一頭霧水,朱高煦便與他解釋起了怎么測試精確度。

“準確來說,就是火槍在不同的距離射擊一百次,然后記錄下子彈命中次數。”

“如十步,二十步、三十步,四十步,五十步……以此類推。”

朱高煦解釋了一下,王元也連忙點頭:“草民清楚了。”

“不是草民,現在你是吉林衛軍械所的百戶官了。”朱高煦打斷了王元,笑著告訴了他這個喜事。

在他還在愣神的時候,朱高煦也對四周的工匠說道:“雖然燧發槍還未研發出來,但伱們已經可以領取每人十貫的賞錢了。”

“殿下千歲!!”聽到朱高煦的話,四周工匠都歡呼了起來。

瞧見他們這模樣,朱高煦也拍了拍還在愣神的王元:“明日我便要出發去肇州城了,這火繩槍你可以修建工場,準備量產了。”

“火炮的泥模需要三個月才陰干對吧,我三個月后再來看,今年過冬我就在黑水城過了。”

“這火炮若是你能弄出來,你就是軍械所的千戶官了,所有工匠每人再發十貫賞錢……”

朱高煦說罷,示意孟章跟著自己離開,只留下了歡呼的工匠,以及久久沒有回過神來的王元。

“我成百戶官了……”

王元呢喃著,晃神下緩緩抬起頭,看向了朱高煦與孟章背影。

這一瞬間,王元整個人清醒了過來,他朝著朱高煦作揖大喊:

“請殿下放心,草民一定會盡早研究出來的!!”

喊完,王元也將左右咧著嘴大笑的工匠摟住脖子:“娘嘞!咱們這一百多號人要發達了!”

他在高興,而朱高煦也在與身旁的孟章交代。

翻身上馬,在二人與兵卒往黑水城前進時,朱高煦看向孟章:“你在黑水城,我許你便宜行事。”

“只要黑水城不丟,不管你是去圍剿其它野人部落,還是受降他們,總之能招撫多少人就招撫多少人。”

“吉林城那邊,我會讓亦失哈撥糧給你,每招撫一戶,我要你練兵一人。”

“這……”聽到朱高煦的話,孟章遲疑道:“沒有定額嗎?”

見孟章這么問,朱高煦目不斜視的看著前方道路,隨后開口。

“多多益善……”

《明世宗實錄》:太祖令上北巡,上練兵于黑水城,制火器,謂神機營。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