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118章 心態轉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 心態轉變

第118章 心態轉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八千貫?!”

楊彬呼吸一滯,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他頂多能賺個幾百貫,比起他期望的三千余貫簡直少了太多太多了。

“殿下,您這……”

亦失哈也看向了朱高煦,畢竟他也覺得“納米中輸”才是吉林衛最需要的,畢竟要養兵就得有足夠多的糧食。

雖然皇帝已經批準了每年開春一口氣撥發一整年的糧食給吉林衛,但憑借那點糧食,頂多只能讓吉林衛維持七千民,一千兵的現狀。

如果把這一千鹽引換成糧食來中輸,哪怕只換二千石米,也能多養三四百兵丁了,更別提吉林衛的條件可以換到一萬石米。

面對亦失哈的疑惑,楊彬的忐忑,朱高煦卻穩坐釣魚臺,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后說道:

“鹽引我販賣給你,茶我要留著,不過我還有其它的生意要和你談。”

說著,朱高煦看向楊彬:“人參、貂皮、鹿茸……這些都是我要和你談的生意。”

人參、貂皮、鹿茸……

聽著朱高煦所說的這三樣東西,楊彬眼前一亮。

這些東西在吉林算不得什么寶貝,但運到江南那就能大賺特賺。

“人參在蘇松之地,每斤值錢三貫,一件貂皮襖值錢五十貫,鹿茸每斤四十貫……”

朱高煦細數著這些東西的價值,看向楊彬:“這些可都是生意。”

“殿下還真是對江南的市場知根知底啊……”聽著朱高煦念出的這些貨物與價格,楊彬尷尬的笑了幾聲。

對于他的尷尬,朱高煦沒過多說什么,而是說道:

“這些東西,我按照江南價格的一半賣給伱,雖然價格比你去遼東收的高了一倍,但你應該知道遼東的人參、鹿茸和貂皮有六成都出自吉林,況且你在遼東沒有人脈,想買也買不到。”

“此前吉林只有六千多口人,搜羅的數目還不多,待我過去后這產量會比以前高很多,具體怎么高,我不說你也別問。”

“這些貨物賣給你后,我還會出錢向你買糧,數額很大但你不用擔心。”

“如果你覺得可以,那我們這事情就可以敲定了,如果你覺得不行,今日這桌酒席就當我請你,銀錢我付。”

楊彬說的不錯,吉林確實苦寒缺糧,但吉林畢竟是人參、貂皮、鹿茸的三寶之鄉。

即便明初的這三寶價格還沒有像晚明、清朝一樣昂貴,但價格也確實不便宜。

從解禁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七天,朱高煦在這七天查了查遼東都司上貢皇宮的貢品。

其中,人參貂皮和鹿茸都大多出自吉林船廠,每年可以向皇宮提供數百斤人參鹿茸,百余張貂皮。

這還只是上貢的貢品,如果算上地方衛所私自販賣,以及地方市場販賣的數量,那這數量翻個十幾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朱高煦的眼界可不短淺,與其讓吉林船廠的人去挖掘人參,狩獵貂皮鹿茸,倒不如發動東海和海西的幾十萬女真人去為他收取。

不過他如果想要那么做,就得展現自己的實力,例如將老朱交代的西陽哈給解決。

想到這里,朱高煦繼續看向了楊彬。

此刻的楊彬在猶豫,他在淮安府算不得大商人,只能排在中游。

一口氣拿出八千貫來買鹽引,這對他的壓力確實很大,但他也知道買鹽引是敲門磚,如果連這個鹽引都吃不下來,那這位渤海王可不會把吉林的生意交給他做。

只要他能吃下吉林的生意,那每年起碼能穩吃三千貫,加上鹽引賺的幾百貫,還有后續幫吉林買糧的生意,每年保守還是能賺個四五千貫的。

如果這位渤海王日后坐大,那自己也能跟著沾光……

“草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準備,半個月后便將八千貫錢如數奉上。”

楊彬最終沒能抵擋住誘惑,畢竟這筆生意他不管怎么說也不會賠錢,沒有不做的道理。

“好……”朱高煦沒多說別的話,只是舉起酒杯與楊彬手中的杯子碰了碰。

見朱高煦答應,楊彬的心底也落下了石頭,但他還是好奇,為什么朱高煦要在之后買糧,而不是直接把鹽引換成糧食。

不過比起這個答案,他更在意自己日后的‘錢途’。

幾番推杯換盞,朱高煦便起身叫上亦失哈離開了這酒樓,只留下已經醉得不省人事的楊彬。

不出意外的話,他會被那這酒樓中的老鴇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十六樓……”

走出酒樓,朱高煦吐出一口酒氣,回頭看了一眼這寫著‘清江樓’的六層高樓。

作為大明官辦的酒樓,它占地數畝,外有圍墻,內有高基重檐的高樓,整體設計寬敞華麗,每日座無虛席。

朱高煦倒是沒想到,自己第一次來十六樓之一的清江樓,居然是來談生意的。

“走吧。”

只是看了看那群依欄薄裙的官妓樂女,朱高煦便招呼亦失哈離開了。

待他們走出清江樓的大門,卻早有一輛馬車等著他們了。

這是亦失哈安排的,自他來了以后,朱高煦每日出行都不用天天麻煩赤驩了,倒是能讓它在前往北方前好好休息休息。

“殿下,奴婢不知道您為什么要在事后才買糧,為何不直接賣了鹽引換糧。”

上了馬車,朱高煦才剛剛坐下,亦失哈就問起了他也同樣困惑的問題。

對此,朱高煦也解釋道:“當下我還不需要太多人,朝廷又配給了糧食,暫且先去吉林衛看看情況,若是條件可以,我再額外購糧。”

對于吉林,朱高煦心里是忐忑的。

他前世去過吉林,但那時候的吉林已經是高樓大廈,鄉野的農田也早早開發殆盡,根本看不出一點原始的原貌。

但當下他去的吉林,那是遭遇蒙古屠刀后中斷了二百年的地方。

若是放在遼金時期,當地雖然苦寒,但也起碼有人開發過,有足夠多的熟田和人口。

可放在如今,中斷二百年的吉林成了什么模樣,誰也不敢保證。

二百年,這時間足夠將一座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城市瓦解,何況遼金時代的一些土木建筑。

朱高煦都有預感,如果他要重新開發吉林及周邊,那他要做的就是‘考古’遼金時期當地的水利設施,并在其遺址進行修葺。

這難度,不亞于后世開發北大荒,甚至比之更甚。

但只有這樣,朱高煦才能以吉林衛為基本盤,向外逐步擴張勢力。

現在的他憑借吉林養不活那六七千口人,只有先憑借這六七千口人對當地進行建設,然后再向楊彬購買糧食,進一步遷移人口,才能讓吉林衛成為朱高煦自己的‘北平城’。

在他思緒間,馬車也行駛向了他所居住的府軍前衛坊,同時得到解釋的亦失哈也對朱高煦說起了他這七天的收獲。

“奴婢問過了家中的老族人,如今強大一些的部族分別在托溫城、弗思木城、弗踢奚城、考郎古城、乞列迷城、莽吉塔城等六城生活屯田。”

“這六城的商業往來頻繁,主要是以貨易貨。”

“不管是東海還是海西的各地部族,他們都會帶著自己的貂皮、馬匹等地方特產來此地與河北、山東與遼南的商人交換鐵器、農具、絲綢布匹、瓷器等生產生活物品。”

“這六城中,以弗提斤城最為繁華,且與奴婢家族私交不錯,他們對天朝忠心耿耿。”

“殿下就藩后,我可以親自跑一趟,去說服弗提斤城的頭人,讓他接受殿下的節制。”

“此外,東海野人的頭目哥奉阿囊哈奴等人也親近朝廷,若是殿下書信一封,應該能招撫他們。”

“除去他們,還有……”

朱高煦選擇亦失哈來輔佐自己確實沒有出錯,他對海西、東海等部女真十分了解,細數了松花江、黑龍江沿岸親近大明、中立、抵觸大明的七十余部女真。

這其中,親明的有三十九家,反明親蒙古的有十五家,剩下的都是態度不明只想做貿易的。

“這十五家距離吉林多遠,人口幾何?”

得到了關鍵情報,朱高煦進一步詢問起了亦失哈。

“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西陽哈及他幾個盟友,約八部,其余都是在黑龍江上游,親近兀良哈。”

“上游八部的部眾,便是奴婢家中的人也不太了解,但應該只有萬人不到。”

“西陽哈部眾約萬人,其余六部多是兩三千人,加西陽哈一起也不超過三萬人。”

“刨除老弱婦孺,奴婢估計他們能作戰的男丁也就七八千人。”

亦失哈分析著,也匯報好消息:“比較他們,弗提斤等城親近天朝的則是有十余萬眾,不過想要他們出兵,得給出足夠的利益才行。”

“也就是說海西這七十多部,差不多有十六七萬人對吧?”朱高煦有了答案,亦失哈也點頭稱是。

海西女真有這么多人,倒是沒有出乎朱高煦的意料,畢竟哪怕到了明末,海西女真依舊能拉出幾萬丁口和努爾哈赤打了幾十年,這還是土木堡之變后,親明女真被蒙古人屠殺大半后緩慢繁衍的結果。

海西女真有十幾萬人,這對朱高煦來說是一條好消息。

女真人,尤其是海西女真人可以說是朱高煦可以利用的良好兵源。

對漢人,朱高煦還要以十八貫的高昂餉銀來聘用,但對于海西女真人,哪怕他每年只給幾石大米,也能招到許多人來充當士兵。

用女真人來對付女真人,然后將他們帶入內地同化,把部分漢人遷移到黑龍江沿岸避風處建立衛所,這是朱高煦想出,能快速痛快東北的辦法之一。

東北雖大,但海西與東海兩大部加在一起也不過幾十萬女真人。

大明歷史上難以同化他們,是因為朱祁鎮翻車土木堡,導致親明派女真被屠戮一空,其它女真躲入深山導致的。

如果把他們聚到一起,哪怕沒有帶入關內,只帶入遼東,他們也只能在洶涌的漢人移民擠壓下被同化。

更何況當下的女真人除了西陽哈等少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渴望遷入遼東,甚至關內。

朱高煦清楚自己的處境有多么尷尬,老朱想用他又擔心手中韁繩脫手,而朱允炆更是時時刻刻防著他。

這種情況下,他想要從南方移民,暫且不提移民的逃亡率,單說吉林的情況就很難養活大規模移民而來的百姓。

相比較下,渴望往南遷移的女真人則是朱高煦可以拉攏的對象,尤其是亦失哈口中那批親明的女真人。

不過就是這么做,朱高煦總感覺有點違和,雖然他帶的是海西女真,但總覺得……

“殿下,這東海女真的情報太少了,只能估計他們的部眾有三四十萬,但散布太廣,往往是幾百個人就結成一個寨子,很難找尋。”

亦失哈沒有看出朱高煦的古怪,而是繼續介紹著,同時說道:“奴婢還讓家里人準備了十二個還會說女真話的護衛,如今他們已經在為王府篩選工匠了,只是您真的確定要走登萊路嗎?”

亦失哈說出了朱高煦準備北上的路線,對此朱高煦也點了點頭。

他被老朱擔憂,被朱允炆忌憚,這種局面下如果還要走北平去遼東,難免會被老朱的疑心病懷疑。

與其這樣,倒不如他直接走山東登州和萊州的海路前往遼南,一路向吉林走去。

這樣省了半個月的路程不少,也能減少許多麻煩。

“吁!”

忽的,馬車急促的停了下來,亦失哈由于坐在側位,因此差點栽倒,好在朱高煦扶住了他。

“車里的大人,有幾位軍爺攔住了咱們的去路。”

車夫的聲音從車廂外響起,不等亦失哈反應過來,馬車車門就被打開,一個身穿明甲的金吾衛出現在了朱高煦面前。

“好小子,讓我好找……”

當那金吾衛抬起頭,朱高煦頓時愣了。

“我可是追了你一路。”傅讓的面孔出現在了朱高煦的面前。

“你們先回去吧,把我的馬帶上。”

“是!”

沒等朱高煦做出反應,傅讓轉頭對車外的幾名金吾衛交代,隨后上車關了門。

他大馬金刀的坐到了右側的空位,把頭上的頭盔摘下放在腿上,額頭滿是細汗,顯然追朱高煦追得不輕。

“你來這作甚……”

朱高煦表情復雜,這段時間傅友德臨終前對自己的那話一直在他腦中回蕩,因此他一直沒有去穎國公府,也沒有去找傅忠和傅讓。

“老爺子的喪事辦好了,我自然來尋你了。”

相比朱高煦的愧疚,傅讓沒了以前的莽撞,而是咧著嘴對朱高煦笑道:

“陛下沒有說襲爵的事情,我估計大半是黃了。”

“老爺子料到了他一死我們這五個不聽話的兒子就會先后致仕,所以他給我們都留了信。”

“信的內容都差不多,就是說他死了就沒事了,所以讓我們好好在朝廷當差。”

“大兄不樂意,所以準備帶兩個娃娃回宿州,這輩子估計再也不來南京了。”

“我在云南的那三個哥哥不知道看到信后會怎么做,估計都會致仕。”

傅讓坦率的說著,這些與朱高煦他前世熟知的歷史差不多。

“你呢……”他看向傅讓,眼神復雜。

“我?”傅讓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我是不樂意給宮里那兩位當差了,本來也想著要致仕,但一聽到你被封到了吉林那人跡罕至的地方,怕你應付不過來,我就和宮里那位上疏,準備跟你去吉林幫你。”

“那位見了我的奏疏,倒也沒說什么,只是任我做了吉林衛的指揮使。”

傅讓說著,也忍不住笑道:“你若是打不來仗,那就得請我幫你打了。”

他笑的很大聲,可在朱高煦這里卻聽著很刺耳。

他和傅讓相處了幾個月,怎么會不知道傅讓的性格。

想來,他是覺得自己被封到吉林那樣的苦寒之地,是因為幫穎國公說了話而導致的,因此心里愧疚,想去吉林衛幫自己罷了。

只是,朱高煦很清楚自己,當時自己之所以幫穎國公府說話,也是想要謀求穎國公府的勢力罷了。

當時是,但現在……

朱高煦看著傅讓,不知道怎么說。

盡管當下傅友德已經薨逝,可穎國公府還有足夠的實力,云南諸多衛所,有大半都掌握在傅家人手里。

老朱雖然可以對山西、陜西、北平的傅友德舊部動手,但卻不會在當下這節骨眼上對云南動手。

如果朱高煦想,他完全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利用傅忠去博取傅正、傅茂、傅敬他們三人的好感,讓他們暫時不要致仕,以待未來有變。

可是,每每想到這里,朱高煦卻還是會想到傅友德臨終前的話。

因此面對傅讓的話,他深吸了一口氣:“我答應了國公,不再牽扯你們家的人,我不想……”

“屁話!”傅讓打斷了朱高煦,并爆著粗口:“我爹是我爹,我是我,我跟你去北邊是建功立業的,不是在這里聽你婆婆媽媽的。”

“我爹說你說的沒錯,你就是太優柔寡斷,你要是決絕點,哪里會落得被放逐吉林的下場!”

傅讓罵的有些難聽,朱高煦自己都忍不住攥緊了拳頭。

瞧著他攥緊拳頭,傅讓這才想起自己被朱高煦在演武場支配的場景,不由咽了咽口水。

“殿下,傅指揮使隨我們去吉林,也是好事。”

亦失哈瞧出朱高煦的猶豫,也點醒他道:“傅指揮使畢竟帶過金吾衛一個千戶的兵馬,有他在的話,我們在吉林會輕松許多。”

“聽見沒?”傅讓見亦失哈這個陌生人也對自己說話,當即硬了腰桿。

見二人那模樣,朱高煦也沒有婆婆媽媽,而是盯著傅讓坦率道:

“我也不婆媽了,只是你要跟我走的話,我就先與你說好了,你是我手下的護衛,但凡練兵、行軍、打仗皆要聽我的,不然即便是你,我也依舊軍法處置。”

“好!”見說動朱高煦,傅讓也拍了下腿:“你那五百護衛還缺多少?”

“目前只有五十六人。”朱高煦有些尷尬,他沒想到戌字百戶的兄弟們要考慮那么久。

當下已經過去了七天,但選擇北上的戌字百戶兄弟只有二十二人,其余的三十四人還是他們從其它衛所拉來的兄弟。

“你先募了看,若是不夠我再從金吾衛和其它衛所的兄弟里找人,如果還是不行,我就把我家的護衛拉來。”

穎國公府有護衛一百二十人,其中有大半都在鳳陽的老宅,如果傅讓向傅忠索要,傅忠也不會不給,畢竟朱高煦確實幫了他們家太多忙了。

“知道了。”朱高煦頷首,隨后也反思起來。

其實傅讓說的沒錯,他很多時候確實做事瞻前顧后,優柔寡斷。

正因如此,他才會從去年耽擱到現在還遲遲沒有北上。

就這樣的性格,如何能在前往吉林后震懾住女真諸部,又如何靖難之役中達到前身在歷史上的成績?

想到這里,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氣。

興許是傅友德的死刺激了他,亦或者是傅讓的話罵醒了他,總之他終究做出了決斷。

“吉林的事情就談到這里,我還有一件事求你幫忙。”

朱高煦直勾勾的看著傅讓,讓他心里發毛:“什么?”

“幫我勸勸你二哥、三哥和四哥,讓他們不要致仕,最少在未來十年不要致仕。”朱高煦說著,也給出自己的借口:

“當下云南動蕩,沒了你們家的人,云南的百姓要平白遭許多災難。”

“我知道他們對宮里的人不滿,但最少挺過這幾年。”

“……”望著朱高煦,傅讓倒是沒想到他轉變那么大。

明明前面還在想著不牽扯他,結果答應了自己后,卻要牽扯自己一家人。

如果不是他的話有幾分道理,傅讓都懷疑他前面是裝的了。

“我可以試試。”傅讓有些為難,但還是答應了。

見他答應,朱高煦也松了一口氣,而此時他們乘坐的馬車也停下,亦失哈打開窗戶看了看外面,這才回頭道:“殿下,我們到家了。”

“行了,你們下車吧,我再坐這車回府上。”見朱高煦他們到了,傅讓也擺手‘趕’他們下車。

朱高煦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在下車前回頭看向了傅讓:“等我消息。”

說罷,他便下車離開,順手捎上了車門。

從窗戶看著他們走進院子關門,傅讓這才讓車夫開車,乘坐馬車離開了府軍前衛坊。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