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98章 閉門思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98章 閉門思過

第98章 閉門思過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殿下!”

江東門口,當百戶官見到穿著甲胄的李忠、張廣護送朱高煦返回城門,他連忙上前作揖迎接。

朱高煦見狀頷首,而后從懷里拿出一小吊錢,指尖揣摩,目測大約數十枚。

“辛苦你們跑一趟了,請所里的兄弟喝口酒吧。”

他將這一小吊錢丟給了李忠,李忠似乎沒有想到,手忙腳亂的接錢,最后還是不小心把錢弄掉在了地上。

他彎腰下去撿,再抬頭時,只聽到了自家百戶官的恭送聲和馬蹄漸遠聲。

等他徹底回過神來時,朱高煦已經騎著赤驩入了江東門的甬道,身影漸漸消失不見。

“好啊!我就說這差事肯定有油水,今年散班過后你們倆打十斤黃酒請兄弟們喝。”

百戶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忠的肩膀,旁邊的張廣也笑著作揖,只有李忠還愣在原地,看著朱高煦消失不見的方向久久不肯回神。

“看什么啊?”

可是若是說他害怕,他卻又能站出來為朱高煦解釋,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他對朱高煦的感情。

“沒弄錯吧!殿下那么賢明的人,怎么會被禁足?!”

朱元璋忽的收斂目光,眼神陰沉的掃視了一眼殿內眾人,一時間所有人如芒在背,不敢動彈。

由于日上三竿,外城道路兩側田野已經有了不少務農的百姓。

這個人無需多言,自然便是朱高煦的好大哥朱高熾了。

“如今蘇松二府以鈔抵稅,一貫鈔能頂一貫稅額,因此兩府富戶行商都開出了四百文的高價收買寶鈔。”

“散班!”

此刻的他們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只當是要外出巡街。

自入宮來,亦失哈還是第一次見到朱高煦那樣的人,自然不希望他吃什么苦頭,這也是他這段時間一直隱晦幫忙的原因。

十七八歲的小太監拿著令牌傳諭,一身鴛鴦戰襖的羽林左衛將官則是跪下聽諭。

“對了盛指揮使,宮里口諭交代,只是禁足,其余皆不禁,您要派人去的話,最好派些客氣點的人,別讓宮里的那位不高興。”

“我也希望是傳錯了,但我當時聽得清楚,宮里的人說的就是二殿下……”

朱允炆見到他這舉動,臉上惶恐,連忙起身作揖道歉,心底卻十分高興。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他幾一月前換銅錢的時候,一貫寶鈔還只能換三百文,也就是十比三,而如今九文寶鈔居然能頂三文錢了,差不多快接近十比四了。

“這差事,我們去總比別人去要好,至少我們不會苛刻殿下。”

“都午休去吧!”

“肯定弄錯了,陛下偏愛二殿下的事情早就傳開了,怎么會舍得禁足二殿下!”

只是即便他已經如此,朱元璋卻還是沒有消氣,而是看了一眼朱高熾,以十分平靜的語氣對身邊的隨身太監交代道:

朱高煦挑了一個名字最長的,那商販一聽也笑道:“這渴水還夠做最后一份,足下挑的還真對。”

一時間,鴉雀無聲,殿內眾人紛紛詫異的看向了朱允炆,那目光似乎在詢問他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提起朱高煦。

他轉頭看向了一直低著頭的朱允炆,向其表彰道:“允炆,你這弟弟有君人之識啊。”

在他對面,朱允炆低頭批閱奏疏,朱尚炳和朱濟熺則是時不時抬頭,用戲謔的眼神關注他。

與內城城東和城南不同,城西的清涼門一進城內便能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清涼山。

朱高煦慢慢從懷里拿出三文錢遞了過去,那小商販也沒多想,解釋道:

“況且,這些奏疏多以軍中武將上奏,他們許多人早年不識字,近年才學習了文字。”

“頭,您再去問問……”

盛庸見他應下也松了一口氣,畢竟朱高煦有恩王儉,若是王儉領錢看守朱高煦,那也不擔心他會克扣衛里的錢糧,更不用擔心朱高煦會不高興。

它吃起來并不膩口,反而有種淡淡的奶甜,與甜筒酸奶差不多。

只是半個時辰,羽林左衛指揮使盛庸便見到了這武英殿班值太監的令牌。

即便蘇松二府占據天下十分之一的賦稅,按道理來說也不會形成這種漲勢,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電子通訊設備,傳消息只能靠人來奔走。

“如果沒有圣明的君主給出這些政策,那百姓只會流離失所,曝尸荒野。”

“令羽林左衛指揮使盛庸派人保護,每日負責三餐飯食。”

也在他瘋狂往家里趕的時候,武英殿內的朱元璋也在拿著一份奏疏皺眉,而這份奏疏的批改人正站在位置上手足無措。

王儉很快將宮里的口諭傳達給了戌字百戶的兄弟們,只是他們當他們聽到自己要去看守自家‘朱百戶’后立馬炸了鍋。

在南京城里,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百姓會花大價錢在家里地下建造一個冰室,然后在冬天的秦淮河邊取水濾清,放入制冰的器具中,等待一夜后就能得到幾百斤冰塊。

想到這里,他轉過身來,對人群之中一個普通的身影開口道:“百戶官王儉!”

王儉的話一經說出,下面的人也漸漸平息了聲音,而林五六和武章一也是經過對視后說道:

至于“酥山”則是冰沙,和渴水一樣加上水果名字后由商販取果肉,混雜牛奶、蜂蜜弄成的水果冰沙。

“在!”人群之中的王儉下意識應了一聲,眾人聞言紛紛向他看去。

‘以鈔抵稅’是他提出的,他自然知道這個辦法可以慢慢將寶鈔拉回原本面額的價位。

朱元璋沉吟片刻后抬頭質問朱高熾,朱高熾聞言連忙作揖:“皇爺爺,奏疏之中有些文字謬誤。”

小商小販說完,對朱高煦再度作揖行了一禮,而后就推著木車繼續叫賣了起來。

之后他陸續跑了幾個南京城內的熱門街市,無一例外都聽到了商販收取寶鈔的聲音。

可問題是,在他的預設里,這樣的回升是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時間的,而不是如今這樣幾個月就回升了三四成。

王儉掃視了武章一和林五六,對二人說道:“甲字小旗先回去休息,暮鼓再去換班,乙字小旗官林五六及旗內兵卒與我前往二殿下住處。”

他們跪的不是亦失哈,也不是小太監,而是那塊武英殿班值的令牌。

沒了這塊牌子,他們便什么都不是。

“你這奏疏批閱過后,難不成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這其中唯一沒有受影響的,則是跪在最前方的指揮使盛庸。

瞧他們離去,王儉只能硬著頭皮帶著林五六前往府軍前衛坊,只是他們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

為了試探自己的這個想法,朱允炆特意提及了朱高煦,只可惜他沒有從自家爺爺臉上看到半點高興,只有憤怒。

“嗯……”朱元璋撫了撫須,臉上露出笑意,似乎為朱高熾的這些見識非常高興。

不多時,他便提著裝有二十貫錢的布袋往衙門外走去,走到門口即將出去時,還不忘回頭看一眼院內,得了盛庸點頭的準許才忐忑離去。

朱高煦站在街上,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吸了一口飲料,隨后翻身上馬,往家里趕了回去。

只是兩刻鐘,朱高煦便來到了清涼門,并在簡單出示令牌后騎馬進入了內城。

“即便是有朝廷推波助瀾,也很難造成這樣的局勢,這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

帶著這份憂慮,他找到了一名自己信得過的太監,將自己的腰牌摘下遞給他,轉述了皇帝對朱高煦的懲罰。

他這話每說一下,朱高熾身上就止不住顫抖幾分,最后更是抖成了篩子。

“既然知道,為何不駁回?”朱元璋緊皺眉頭:“是否是你有所忽視?”

他一邊說,手上動作一邊熟練運作,很快便將一個用竹筒裝著的飲料遞給了朱高煦,并遞給了朱高煦一根筷子粗細的竹枝吸管。

“等等!”見他要走,亦失哈思慮再三后還是一咬牙抓住了他的胳膊。

松了一口氣,亦失哈轉身折返回了武英殿,而那小太監也拿著他的令牌前往了羽林左衛坊。

如眼下的朱高煦便被一商販叫住,并打開了木車上的蓋板。

想到這里,朱高煦低頭吸了一口飲料,牽著赤驩走出了清涼山街市。

見到冰塊的時候,朱高煦倒并不感到奇怪,畢竟冰窖這種東西從唐宋開始就走入民間了。

站在殿內的亦失哈見朱允炆吩咐,不緊不慢的作揖回禮:“奴婢領命……”

只是相比較在殿內的平淡,走出殿外的他露出幾分憂慮。

“渴水”即為飲料名稱,在渴水加上水果名字便是飲料,等同于后世的橙汁、檸檬汁、蘋果汁等果蔬類飲料。

不出王儉的預料,戌字百戶的兄弟們一聽要去看守朱高煦,立馬就炸開了鍋。

說起來,明初的江南小吃與后世的江南小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過這區別再怎么變,喜好甜口和魚生依舊是江南不變的風氣。

倒是那小太監并未離去,只是走進了羽林左衛衙門的正廳坐下,顯然要等待盛庸和王儉將事情辦好后,領了令牌回宮復命。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沒有多說。

“皇……”

“是……”雖然應下,但倆旗的兄弟們都露出一股疲態,武章一等人更是如打了敗仗般,垂頭喪氣的回了巷里。

他的一改話題讓朱高熾有些慌亂,但朱高熾還是在思考過后給出答案:“孫兒以為,唐堯商湯時期的百姓能度過災害是因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朱高煦新奇的喝了一口,味道感覺和綠豆湯差不多,多了一些草藥味,但是卻并不難喝,反而很爽口。

“足下要不要喝點東西?我這里有渴水、酥山、五色飲……”

“身為皇孫,為了幫外人來數落朕,他以為他是朕的孫子就可以胡言亂語嗎!”

“是!”

“這……”朱高熾躬身回應道:“孫兒覺得,不應該因為這小小的失誤來駁回奏疏。”

等他們好不容易出了江東門內的集鎮,朱高煦便一抖馬韁,與赤驩往清涼門一路狂飆。

朱高煦站在原地看著他的背影,不由陷入沉思。

關鍵時刻,朱高熾居然手忙腳亂的走出來跪下,五拜三叩后將臉埋在手背上為朱高煦解釋: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顯然此刻的他也很害怕朱元璋。

“幾文錢?”

五色飲則是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為配料的花果茶,總之種類繁多,讓朱高煦這個后世人都看的眼花繚亂。

“皇爺爺息怒!”

“傳陛下口諭……”

回味過后,他側頭看了一眼武英殿班值太監:“你按照爺爺說的去辦,另外讓下面的人別太苛刻了。”

武英殿班值太監輪換,太監個人并無權力,只是誰拿到令牌,誰就擁有了代天子傳諭的權力。

“是!”王儉頂著滿額頭的汗水作揖應下。

這種局面下,就是始作俑者的朱允炆都感覺到了壓力,不由的低下了頭。

“若是其它兄弟問起,就說安排了巡街的差事,伱們都嘴巴嚴些。”

朱允炆雖然沒有抬頭,卻一直關注著二人對話,因此聽到朱元璋開口表彰時,他也念頭一動,緩緩放下筆,隨后作揖道:

“爺爺說的甚是,高熾與高煦一樣,都是朝廷未來的干臣。”

以往有外廷太監持令牌前來,羽林左衛的將士們都是低頭照辦,只是當小太監傳諭內容公布后,下面的人卻忍不住的側目斜視四周同袍了起來。

似乎擔心兄弟們炸鍋,王儉又補充道:“不過大家也可以放心,宮里的人也說這是暫時的,想來過幾天殿下就會平安無事。”

那小太監并未與朱高煦見過面,只當是普通的差事,順手便接過了腰牌,轉身準備去羽林左衛調兵。

在朱元璋說完,朱高熾還想再說什么,可朱元璋不等他開口便宣布午休,同時起身從殿內走了出去,四周太監及朱允炆等人只能作揖唱禮送行。

“記得,讓下面的人對二殿下尊敬些,說不定他脫困也就是在這幾日。”

“都有什么?”朱高煦看著那二十幾個竹筒詢問,那青年商販也笑著一一介紹。

見狀,盛庸也看了一眼王儉,低聲提醒:“速去速回。”

“眼下還沒到交秋稅的時候,估計等到了那個時候,這寶鈔價格還能再漲漲,所以近來做生意的小商小販都盡量收取寶鈔,以此販賣給蘇松二府的行商。”

跟上后,張廣忍不住說道:“像二殿下這種人,你說他們每天都在干什么?”

“是啊!是不是傳錯口諭了,將晉府和周府傳錯成了燕府?”

其中如林五六、武章一這兩個小旗官更是一臉的不敢相信,口中更是止不住的吐出質疑的話語,其它兄弟更是群情激憤。

“孫兒以為,若是文臣犯這樣的錯誤那應該責罰,但對于武將卻不用那么苛刻,只要奏疏能準確傳遞軍情就可以了。”

朱高煦品嘗一口,滿意的同時準備掏錢,那商販見狀也笑著作揖:“承您照顧生意,收三文錢,若是有寶鈔,便只要九文寶鈔。”

隨后,亦失哈走出了武英殿內。

盛庸接過武英殿班值令牌,率領諸將緩緩起身,那小太監見狀也作揖笑道:

頂著他們的目光,王儉也走到他們跟前,一臉難為道:“弟兄們……”

朱高煦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這事情,就交給我們倆旗就可以了。”

僅這一個飲料小商販,便告訴了朱高煦,漢人的飲料歷史到底有多么久遠,多少種類。

要知道昨日朱高煦才頂撞了皇帝,即便他是皇帝的孫子,也不可能一日就讓皇帝消氣。

“高煦年紀還小,有時候口不擇言冒犯了皇爺爺,請皇爺爺息怒……”

朱高煦的言論,只不過給了自家爺爺一個可以停手的借口罷了,因此自家爺爺并沒有怪罪朱高煦,反而心底十分慶幸。

他們羨慕的看著那鮮衣怒馬的朱高煦,等他走遠,卻只能低下頭看著雙腳插在淤泥里的自己。

只是面對他們的質疑,王儉只能亮出羽林左衛衙門的令牌,沉重道:

在他離去半個時辰后,穿戴甲胄,手持長短兵的兩旗戌字百戶兄弟便在羽林左衛坊街頭集結。

若是吃多了口渴,還有推著木車販賣飲料的商販會特意推薦。

“這寶鈔的價格怎么漲的那么快?”

他們將冰塊放入冰室,等到來年夏天再高價販賣。

當然,他的幫忙并不是不求回報,只是那回報還暫時不能去找朱高煦尋回來。

“給朕傳口諭,著燕二子煦禁足家中面壁三月,不得與任何人參見。”

明初的甜口小吃大多都是從民間崛起后走入宮廷,其中用牛奶和蔗糖灌入酥皮當中,形狀非常像鮑魚,因此得名“帶骨鮑螺”更是名揚江南的甜口小吃。

可惜,哪怕再怎么難辦,盛庸也得安排人辦下來。

“臣,領諭!”

“來個‘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吧。”

“好……”王儉有些疲憊,他看了看倆旗的兄弟,交代道:“這事情別告訴其它兄弟,以免他們心里難受。”

“是!”小太監以為這是皇帝的意思,喜笑顏開的作揖回禮,以表示自己聽進去了。

瞧著他的模樣,朱尚炳和朱濟熺也不免有些唏噓,倒是朱允炆的注意力全不在他身上,只是皺眉回味剛才自家爺爺的舉動。

踢踏的馬蹄聲在街道上十分顯眼,道路來往的百姓都在眺望朱高煦與赤驩。

“孫兒口不擇言,請爺爺恕罪……”

朱高煦來到石道門口翻身下馬,牽著赤驩在石道兩側來回閑逛,買了一些諸如茶湯、火包、糍粑、奶皮等明初常見的江南小吃。

盛庸大喝一聲,諸將卻習以為常的大聲回應,而后各自散開,均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是……”王儉臉色難看,但還是硬著頭皮作揖應下,轉身便去了衙門后院領取錢糧去了。

“怎么了,亦大哥?”回頭的小太監露出疑惑的表情,下一秒便見亦失哈嚴肅對他重復交代:

從昨夜開始,朱允炆就懷疑朱高煦的那番言論根本沒有說動自己爺爺,而自家爺爺沒有動手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并不想殺傅友德和馮勝。

“還能干什么,當然是學習兵法韜略了。”百戶官笑著開口,卻不知他所說的二殿下此刻卻在一條道路上一路快走。

百戶官用力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回頭看了一眼后撇嘴道:“別看了,那樣的人物,咱們這種人一輩子也見不著幾次。”

過后,他起身往宮外走去,亦失哈則是看著他的背影,臉上露出幾分無奈:“殿下,奴婢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

他們沒有一人說話,只是好奇的望向抱著鐵胄向他們走來的王儉。

看著王儉,盛庸臉色平淡道:“從你所里選兩個小旗的兄弟,輪班看守燕府嫡次子煦的住所,另外從衛里領二十貫錢,莫要苛刻飲食。”

只見此時的王儉額頭滿是細汗,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口諭嚇得不輕。

“寶鈔?”朱高煦掏錢的動作頓了頓,他沒想到這商販居然主動索要寶鈔,而且只要五文寶鈔。

說罷,他示意李忠二人跟上。

山道上來往百姓甚多,有上山的香客,還有在山門石道兩側挑著擔子叫賣的小商販。

不過對此,諸將倒也能理解他,畢竟王儉深受那燕府二殿下照顧,如今那燕府二殿下遭難,他自然難以接受。

在他離開后,兩名太監上前攙扶起了朱高熾,此刻的他早已汗流浹背,整個人幾乎被兩名太監抬著回到了位置上。

“在下知道了。”盛庸略皺眉頭的作揖應下,心想這宮里的差事還真是一如既往的難辦,又要禁足朱高煦,還不能讓他受到委屈。

商販一邊介紹,一邊打開木板,露出里面的二十幾個小竹筒和旁邊的一木桶冰塊及一桶水果。

這樣的聲音以往可不存在,畢竟江南百姓抗拒寶鈔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持續了十幾年。

朱高熾的話倒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朱元璋沒有著急說話,而是反問他:“唐堯、商湯時期常年爆發水旱災害,那百姓們能依靠什么來度過災難呢?”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