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57章 入宮覲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章 入宮覲見

第57章 入宮覲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淅淅瀝瀝……”

五月末的江南正是梅雨季節,淅淅瀝瀝的梅雨將南京城籠罩,街頭巷尾的百姓都跑到路旁躲雨,不斷抱怨,而賣傘的商人則是笑的合不攏嘴,眼看手中雨傘一把把賣光,恨不得再變出一堆。

比較起百姓們的有喜有悲,此刻的朱高煦卻是忐忑不安。

馬車的聲音在紫禁城內的宮道上響起,與朱高煦并排乘坐的,還有傅友德之子,壽春駙馬傅忠。

盡管傅忠有壽春駙馬的這層身份,但他很清楚,壽春公主已逝,自己的這層駙馬身份只是遮羞布罷了。

這種時候,他反倒是羨慕起了旁邊的朱高煦。

燕府嫡次子的身份足夠讓朱高煦衣食無憂的渡過一輩子,而他自己的能力更是可以隨意施展。

相比較下,自己一家不論爬得多么高,但只要皇帝不高興,他們遲早一天會摔下去。

“二位,到了。”

當駕車的年輕太監停下車并提醒,朱高煦與傅忠這才發現他們已經到了武英殿前的三龍橋。

“多謝……”

朱高煦還是一如既往的開口多謝,這樣的舉動傅忠已經見過太多,但那年輕太監聽到后卻是一愣。

他在宮中五年,還未曾見過會對奴婢有所體恤的妃嬪皇子。

朱高煦的一句多謝,倒是讓他感覺心里有幾分暖意。

“殿下言重了。”太監主動為朱高煦撐傘,旁邊的另一名太監也為傅忠撐傘。

四人向著武英殿走去,這一路上傅忠都在想皇帝為什么要召見自己,因此沒有觀察四周。

倒是朱高煦不斷張望,對于洪武年間的南京皇宮十分好奇。

它沒有后世北京故宮那樣的太多繪彩,反而是崇尚單色純彩,十分符合朱高煦的審美。

當然,在觀察期間,朱高煦也看到了旁邊太監被雨水打濕的半邊身子,不由關心道:“這雨水大,你且靠近我些。”

“這……奴婢習慣了,殿下您如此體恤,奴婢反倒是有些惶恐。”

年輕太監賠笑著回答,而旁邊的傅忠也瞥了一眼這邊,不由搖搖頭。

很快,四人上了臺階,來到了有屋檐的武英殿前。

兩名太監收起了雨傘,同時前往殿內通傳。

不多時,一名太監帶著兩名小太監端著一把椅子從殿內走出,對二人作揖道:

“陛下讓殿下先進去,至于駙馬稍微在此休息片刻。”

“好……”聽到太監的話,傅忠不假思索的回應,而朱高煦則是看了他一眼。

傅忠朝朱高煦的點了點頭,示意他先進去。

見狀,朱高煦也只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武英殿。

他很擔心朱元璋從自己身上看出什么端倪,但仔細一想,又覺得這不可能。

畢竟不管朱元璋用什么方法,自己就是朱高煦本人,而這個時代又沒有測謊機,所以只要自己不出紕漏就行。

況且就從這段時間朱元璋對自己的安排來看,他倒是挺高興自己眼下變化的。

想到這里,朱高煦緩了一口氣,而他也跟著殿內太監走進了偏殿。

還未走進殿里,朱高煦就看到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只不過相比較武官考校時,朱高煦距離他們更近,看得更為清楚。

老朱面如滿月,雖然發須已白,但看上去卻慈眉善目。

旁邊的朱允炆坐在一張書桌后,桌上擺放著厚厚的奏疏,本人還是那副濃眉大眼的良家子弟模樣。

“臣朱高煦,參拜陛下、皇太孫……”

朱高煦入殿后唱禮,緊接著如臣子般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禮。

他的這番舉動讓殿內眾人驚愕,便是朱元璋也略微張嘴,不知道說什么。

反倒是朱允炆十分滿意,嘴角微翹,心里認為朱高熾對朱高煦的教導還是不錯的,眼下倒是知道什么是臣禮了。

只是他們不清楚,朱高煦都是照葫蘆畫瓢,哪里知道自己可以不用五拜三叩。

“起來吧……”

瞧著行禮的朱高煦,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失落。

“謝陛下!”朱高煦連忙起身,起身時速度很快,匆忙地有些失禮。

這模樣倒是與之前的朱高煦一樣,因此朱元璋倒沒有什么懷疑,只是覺得他改了性子,但卻改的不算徹底。

“近來在宋國公府、穎國公府學到了什么東西,且說來聽聽。”

似乎是因為朱高煦的行禮而不高興,朱元璋擺出一副皇帝姿態,目光淡漠的詢問朱高煦。

朱高煦倒也沒覺得有什么奇怪,畢竟前身的記憶里,老朱確實對自己不感冒,因此朱高煦連忙作揖回答:

“看了兩位國公至正年間的經歷,從書中學了帶兵打仗,閑暇時也會與英國公持鐵槍角力。”

“嗯……”聽到朱高煦近來的舉動與自己所知的相差不大,朱元璋稍微高興了些,也不再矜持,而是繼續詢問:

“那我且問問你,這帶兵打仗的路上,兵馬所留的糞便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問了一個基礎的問題,甚至是朱高煦之前考過的問題,因此朱高煦回答起來也是駕輕就熟,不過這次他的回答更加靈活。

“若是出塞去人煙稀少的地方打仗,可以在營壘內建立糞槽,糞槽深一丈,每營設十個,次日就地掩埋,并令戰馬踐踏。”

“若是在關內,那就提前布置,與沿路村莊、城鎮的富戶、百姓商量好,將軍中糞槽販賣與他們,或者與糞夫們定價販賣。”

朱高煦的話讓朱允炆皺眉,他并不喜歡在廟堂之上討論這些荒誕的事情,但對于朱元璋和朱高煦來說,這卻是一件正兒八經的事情。

販賣糞便,在不知農事的人看來是很荒謬的一件事,但從唐代開始,中原王朝便產生了在城鎮內收集運輸糞便的職業。

在沒有化肥的年代,生物糞經過處理后可以說是最好的化肥。

古代農村之中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糞塘來漚肥,而居住在城鎮的百姓沒有種地的需求,所以城鎮百姓所產生的這些糞便就會被人運送到城鎮周邊的農村地區作為肥料販賣。

這么一收集再轉手一倒賣,從中獲利頗多,很多人都是靠賣糞便發家致富的。

到了宋代,糞便的收集買賣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市場。

宋朝財政高的原因在于高稅收、并且善于理財,因此朝廷之中的人也不會放過賺錢的糞夫行業。

宋代的士大夫們并不因為糞便腌臜而嫌棄,而是下令在軍隊中收集過來的人畜糞便進行買賣。

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農業肥料供應,促進了農業發展,又保持了軍營的衛生整潔,且朝廷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減輕了朝廷財政軍費撥款的壓力。

朱高煦的這一手,其實學的就是宋代士大夫的手筆,而朱元璋也對他的話頗為滿意,只有朱允炆臉上有幾分不耐煩。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