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六百一十三章 釣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三章 釣魚

第六百一十三章 釣魚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嗯!”

大名府衙,狄進翻看著奏本,同時聽完楊文才的稟告,從鼻腔里應了一聲。

楊文才看出這位興致不高,顯然不喜狄家人貿然來大名府經商,但還是問道:“相公,郭氏商行那里……”

“郭無邪不會有惡意,只是在商言商,下面的人難免動心思,你幫我盯著些!”

狄進說到這里,輕輕嘆了口氣:“至于族中弟子,他們不該這么急著出并州,欲壑難填,往往就是得寸進尺的開始,我會好好告誡的,你就不必管了。”

“是!”

楊文才領命,默默松了一口氣。

為了狄家人的私欲,去觸怒這位相公,他是萬萬不會做的。

但狄元昌又是對方的大伯,狄氏的家主,能維持好關系往來,自然也得多費些心思。

如今的發展,正是皆大歡喜。

狄相公不愿狄家與郭氏行商,走出并州,來到大名府,看似賺取暴利,實則掌控權不再在自己手中,未來難料。

可事情已經發生,且不說他與太原郭氏的關系一直極好,就算是陌路人,這個時候強行撤走,反倒會引發猜疑,不是理智之舉。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監督,派人盯住。

楊文才不希望成為此事的監管人員,因為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要么觸怒狄相公,要么得罪狄家人。

但他也知道,自己作為心腹,完全擺出置身事外的態度,肯定也是不合格的,便有意提及郭家。

果不其然,由于他和郭承壽互相不對付,不會幫著郭氏那邊隱瞞,監管郭氏就顯得順理成章,狄氏內務想來是要交給林小乙了。

如此既躲過了得罪人的差事,又體現出自己的不可或缺,實在是兩全其美。

狄進淡淡看了楊文才,眼神莫測,轉而進入正題:“程學士既入上京,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遼主若不想顏面盡失,便不會放任主戰派害了這位使臣。”

楊文才立刻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無論是戰是和,都不該動使節,此前的刺殺,其實是蕭孝穆一派想要斷了遼主的退路,如今既未得手,他們也該停下了……”

說到這里,他又取出一份統計好的厚厚文書,遞了過去:“相公請過目!這是劉、郭兩位將軍,率領精銳出關,接納的涿州百姓,已經錄入名冊,共一萬三千七百六十二人,其中當地有名望的士族就有五家!”

狄進接過,細細看了那些歸降的大族,頗為滿意:“做得很好!”

即便遼國人口少,一萬余人也不至于傷筋動骨,但這一萬余人可不都是平民百姓,還有多家士族。

這些士族子弟,多為有身份有知識的文人,這樣的漢民逃離遼國,回歸中原王朝的懷抱,意義就非比尋常了。

“千金買馬骨,他們的安置問題一定要解決,一路護送去往河西路,不得有誤!”

狄進立刻寫信,再度重申安置的重要性。

從前將敵國百姓遷移過來,比如雍熙北伐,也移了幾萬人到河東河北,但安置上產生了許多糾紛。

畢竟人數一旦多了,無論放到哪里,都會與原來的住民產生沖突,朝廷往往也是顧頭不顧尾,任由百姓沖突摩擦,反正湊合湊合總能解決。

狄進卻不希望如此,他有一條明確的規劃,其中恰恰包含著新收復的河西之地。

河西確實有大片沙漠瀚海,但也有富饒肥沃的土地,適合牧馬,也能耕種開墾,此前宋夏戰爭,傷亡不在少數,更有許多部族豪酋被夷滅,空出來的土地正渴求著新的主人。

偏偏涿州本就是遼國的邊境,在這里生存的遼人,哪怕是漢民,生活習性其實都與中原正統的漢人很不一樣,反倒更加偏向于河西的番人。

所以狄進與范仲淹書信往來,明確了那邊的最新情況,確定可以接手后,對于燕云愿意投誠的遼民,就將他們送往河西,統一分配良田種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安居。

“相公英明!”

楊文才由衷稱贊:“這些人作為表率,不僅能讓燕云之地不愿卷入征戰的遼民繼續逃離,還能引誘遼西的各族子民,一時看不出來,三五年后,燕云之地就該慌了!”

“三五年太久,契丹貴族只是貪婪,并不愚蠢,豈會坐視人口不斷流失?”

狄進來到沙盤前,觀察前線諜探匯報來的遼兵動向,指了指涿州地區:“如今涿州人煙凋敝,寨防不精,田土雖非貧瘠,但邊境上戶口遠不如腹地,產出僅夠自足,普通百姓家中存糧稀少,遼庭又不斷收刮,他們也是活不下去了,才會逃過來……你不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么?”

楊文才一驚:“相公是要真正發兵,攻打涿州?”

狄進緩緩地道:“我有些動心,也知此事艱難,稍有不慎,恐打破遼國內部的平衡,得不償失!”

“相公三思!”

楊文才趕忙躬身作揖:“攻打涿州與接應逃民,終究不同,涿州也不比昔日的莫州和瀛州,我朝便是收復,遼人也是要拼命奪回的,兩強相遇,冒進必敗!”

一直都說,宋朝希望收復燕云十六州,其實并不準確,真正的講法,應該是收復燕云十四州。

后晉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時代,柴榮北征,又將莫州和瀛州收了回來,然后就一直被宋朝占據,歷史上遼國也一直想要索回這兩州。

澶淵之盟談判時,蕭太后和遼圣宗就提到割讓兩州,遭到拒絕,后來重熙增幣時,遼興宗索回關南之地,同樣沒有得逞,只能不了了之。

那么反過來,宋朝也可以一州一州的收復。

涿州不僅是幽州屏障,更是趙匡胤的祖籍,如果奪回,政治意義重大,幽州也沒了緩沖之地可守,宋軍隨時可以北上,直取這個燕云之地的核心。

既然意義重大,那遼國勢必不會接受,到時候的沖突徹底爆發,毫無轉圜的余地了。

所以楊文才覺得此舉太冒進了,不像是這位相公一貫成熟穩重的風格。

“也罷!”

所幸狄進似乎只是心潮來潮,提了一句后,就不再多言,轉而指了指機宜司的信報:“蕭孝穆那邊也動了,近來派出大量斥候入雄州,刺探諜報的同時,更有暗殺行動,雖不知他們敢不敢來大名府,你也要小心些!”

楊文才驚詫莫名:“依仗刺殺之道,堂堂遼軍第一人,是走投無路了么?”

狄進道:“恰恰相反,你看那些刺客的來源,是馬幫和青幫的江湖子!”

楊文才看了信報,這才發現具體執行者居然是成為了都管的歐陽春,恍然大悟:“遼主和蕭孝穆達成了共識,要先對江湖幫派下手?”

狄進頷首:“應有之意。”

“李元昊和歐陽春能以江湖身份躋身朝堂,不是他們自己有多么高明,而是之前的政治亂局給了可趁之機,現在太后太妃皆死,遼主秦王相爭,哪怕高層依舊在斗,但有些事情也不會放任,反倒會達成政治默契……”

“比如榨干兩個幫派的作用,再將他們踢出朝堂!”

楊文才琢磨著道:“歐陽春不會甘心自己的手下,成為遼庭的利刃,該在遼東造反了吧?”

“歐陽春當然不會愿意!”

狄進淡淡地道:“但這等命令一下,馬幫如果直接造反,會被扣上親宋的罪名,遼東各族,漢人最少,有多少人愿意為了這個名頭再度造反?”

“蕭孝穆此舉高明,相公更是洞若觀火!”

楊文才明白了:“為了師出有名,馬幫的刺客,會先實施對我朝官員的行刺,再以遼庭背棄忠臣,在遼東煽動民意造反!”

“不錯!”

狄進道:“我傳信雄州,近來文武官員都要詳加戒備,以防淪為遼國內亂的犧牲品,大名府雖非第一線,但從雄州至此處,阻擋不了江湖高手的腳步,你近來離開府衙時多帶護衛,跟大伯那邊的來客也都說清楚原因,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是!”

楊文才凝聲領命,退出后院,趕忙去往府衙差役里挑選官差,塞夠好處,讓他們在府衙內保護自己,又往長風鏢局而去,尋了七八個孔武有力的江湖好手,作為出行的護衛。

這些安排妥當,楊文才又向公孫二娘預定了一批護衛者,才朝著狄元昌所居的宅院而去。

不僅狄氏一族人都居于此地,連掌柜衛元和一群伙計也被安置在這里,郭家人聽到消息,都派人來了,恰好和林小乙在堂前遇到,正在交談。

楊文才繞開他們,來到狄元昌處,先將狄進同意兩家合作生意的事情說了,果然引得老者開懷大笑,然后又告誡了遼國內部的動蕩。

狄元昌對此有些驚懼:“那些契丹人,會來大名府?”

“總要防備一二!”

楊文才道:“大人安心,晚輩已經安排好護衛,不僅是官差,更有鏢師護衛,保證萬無一失!”

狄元昌輕輕拍了拍他的手:“有伱和小乙在,老夫安心!安心的啊!”

接下來的一個月間,楊文才一邊監視著郭氏商行,一邊往狄宅跑,待狄元昌如大人般孝順,與狄氏族人也個個交情匪淺,熱心地指導他們經商訣竅,如何不被外人欺瞞。

這一日,趁著郭承壽拜訪,楊文才特意前來,昔日看不順眼的同窗見面,正在唇槍舌劍,互相損著,一人走入堂中。

榮哥兒悄無聲息地來到楊文才身后,以微不可聞的聲音,說出一句晴天霹靂般的話語來:

“我接下來所說的,你千萬不要露出慌亂之色,別給旁人看出什么……快隨我回去,公子遭到了歐陽春的行刺!”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