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五百一十五章 轟動京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五章 轟動京師

第五百一十五章 轟動京師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21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求推薦求收藏)

“壯哉!快哉!漢臣這一箭,必定名垂青史,為后世傳頌!”

黑水城上,狄進看著機宜司傳回的信報,露出由衷的喜悅。

他得到消息的時間,自然比起燕云的遼人要晚,所幸雷澄在護送契丹貴人一行出城,又眼睜睜看著狄青大搖大擺地率眾出城后,就第一時間安排機宜司的諜探,快馬回報。

所以雙方收到消息的間隔,也沒有太長,都是第一批得知中京城內,那場影響極其深遠的大震蕩。

宋軍破城。

耀武揚威!

此時狄進將手中的信報轉給身后,劉知謙、雷濬、楊文才等人看了,皆是狂喜。

他們都是北方人,想到從小到大身邊長輩對于契丹的恐懼,一時間更有些熱淚盈眶:“從今往后,北虜再也不得張狂了!再也不得張狂了!”

狄進沒有那種體會,但也知道此次北伐失利的巨大士氣影響,在狄青這一策馬中京的舉動下,基本是煙消云散,對于遼人的信心打擊,則是無與倫比的嚴重。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得是狄青率眾平安回歸。

“照著路程推算,他們已到遼西了……”

狄進立刻下令:“再調兩千精銳,一人三騎,北上接應!”

西北邊軍大多被調去北伐,但為了守護新收復的河西,還是留下了兩萬精銳,狄進特意在黑水城中額外屯了兩千騎兵,就是考慮了接應的情況,如今再派兩千,正好能夠接應人困馬乏的狄青軍。

劉知謙頗為心動,提議道:“相公,倘若人馬會合,還有一戰之力,是不是趁此機會,奪取云州城,據而守之?”

雷濬更是目光大亮:“一旦那位太后能在云州城站穩腳跟,新登基的年輕遼主,到底認哪個母親為后?哈!這場好戲可是太精彩了!”

楊文才卻有些擔憂:“只怕我朝之人參與過多,那位太后就失去了遼國的正統,即便有遼主的遺詔,中京那邊也能直接否去……”

“沒必要過于貪心!”

相比起他們的思量,狄進卻直接搖了搖頭:“此次只要漢臣及麾下將士平安回歸,就是大勝,至于據守云州,與中京抗衡……僅憑那位遼國太后,和其麾下逃出的那么些契丹貴族,想割據遼西,與野心勃勃的太妃共分朝堂,基本上是辦不到的!”

如今最好的結果,自然是太后蕭菩薩哥居于遼西云州城,與太妃蕭耨斤隔空而望,遼國內部自此分裂成兩個朝堂,兩股勢力分庭抗禮,內亂不休。

再結合之前遼東的叛亂,此次遼帝駕崩,新主登基,本就威望不足,結果中京還被宋軍鐵騎踏入,留下一個前所未有的恥辱。

如此種種,這個強大的北方帝國可能就此由盛轉衰,甚至是極速衰弱。

但狄進很清楚,遼國上下也是人才濟濟,沒那么容易受擺布。

且不說蕭遠博那群契丹貴族的根基在北方,根本不可能投靠宋朝,單就蕭菩薩哥自己,與遼圣宗夫妻情深的她,也不會愿意就此分裂了遼國的基業。

所以這個目標固然誘惑滿滿,但成功的機會,著實不大。

以宋遼目前的局勢,也沒必要這么做。

兩個旗鼓相當的大國交鋒,不外乎兩條路,要么壯大自己,要么削弱敵人。

讓太后和太妃對抗,令遼國內亂,就是標準的削弱敵人,可事實上,更切合實際的是將河西的收獲消化,在步卒的基礎上擁有強橫的騎兵,再加上宋的人口本就十倍于遼國,兩國無論是國力還是軍力,就都拉開了差距。

只要拖下去,勝利的天平就會朝著自己不斷傾斜,何必在小道上費盡心機呢?

狄進之前讓狄青隨機應變,這位做得相當好,甚至超乎了預料,但現在收尾工作,他就當仁不讓地接過了,避免在大好優勢下奢求太多,反倒樂極生悲:“兩千精騎直至大同,與漢臣會合,讓他將從中京救出的太后和契丹貴族們直接丟在云州城,記住,連城都不要進,即刻回歸!”

“是!”

劉知謙和雷濬立刻去辦,楊文才留在身后,低聲道:“相公,今早趙宣撫又遣宅老,親往京師送信,要不要截下來?”

狄進搖頭:“不必!”

不僅不必,他還挺關心那位的:“之前的幾封劄子和信件送出了么?別又所托非人,讓送信的吏員跑過來投靠,亦或將信毀去……”

楊文才聞言哭笑不得:“我們都盯著呢,這幾次都沒有出意外,平安地送走了!”

趙稹那次被番人圍堵,再受野利遇乞諷刺,一氣之下昏厥了過去,醒來后顧不上其他,就要寫劄子上交京師,為自己申辯。

誰料他劄子寫好了,派出去送的那個宣撫司吏胥,卻帶著信跑來興州,作為投名狀交給了經略安撫司。

狄進無奈,只有讓這位吏胥正常地去送奏劄。

后來的信件也出了類似的事情,直到近幾日,這位老臣似乎終于反應過來了,那些人完全靠不住,干脆將身邊的親信仆從派出去,如今連管家的宅老都用上了。

楊文才冷眼旁觀,覺得可笑。

事實證明,熬資序熬到七十多歲,又攀附上執政太后,才有了現在地位的趙稹,很可能是執政里面水平最差的一位。

這樣的老臣,在兩府平穩執政,哪怕庸碌無為,只要不犯大錯,死后也能得一個不錯的謚號,但到了地方上,是真的誤事。

偏偏這位誤事后,還想主動壞事,所以依照楊文才之見,別說奏劄,連一封信件都休想送回京師,避免搬弄是非!

“不必擔心這些,事實上接下來還有紛爭!”

狄進看出他所慮,淡淡地道:“國朝本就揚文抑武,對于擅自出兵更是警惕,尤其是此次,北伐正面戰場失利,我河西軍未經調令,奔襲千里,直沖遼國中京,便是由此立了不世之功,但要彈劾,也是大有可為!”

楊文才皺眉:“可等到朝廷調令,就來不及了啊,這點夏相公都是清楚的!”

“有些朝臣會揣著明白裝糊涂……”

狄進道:“勝不驕,敗不餒的,終究是少數,有些人在北伐失利后就被嚇破了膽,說不定并不覺得威風,還如晴天霹靂一般,擔心接下來遼國的震怒報復!”

楊文才終究是楊家子,哪怕是嗣子,在對遼方面也極有骨氣,聞言勃然變色:“狄將軍如此威風,誰敢問他的罪,那便是國賊!國賊!!”

狄進最痛恨這類人,但也知道無論是什么時期,都少不了這類人,同樣道出了第二個也是更關鍵的原因:“北伐之敗,終要有人擔責,而朝堂上亦會由此爭論不休!”

楊文才腦海中瞬間閃過一道身影,面容頓時凝重起來。

這次北伐最初的提議雖然是夏竦,可此后大力推動的,卻是那位臨朝稱制十余載的太后。

結合官家本該親政,太后又提過袞服祭祖,再深入一想,狄青是官家提拔的親信,而趙稹則是太后派來河西的,如此種種,接下來的宋廷朝堂也不會太平啊!

楊文才抿了抿嘴,低聲道:“相公,太后會不會……?”

“不會!即便是再大的權勢,也逆不過公道人心四個字!”

狄進沒有把劉娥想得那么下作,況且有些事情,那位執政太后即便豁出去了,也無能為力了:“國朝不會寒了有功之臣的心,千秋萬代的史書里也不會歪曲事實,何況只看河西,單憑官職差距,便注定了有些責任,漢臣背不起,我也背不起”

說到這里,狄進還挺佩服夏竦的算計,那位早在一開始就想到了,不惜得罪狠了太后,都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這位趙相公卻至今都不明白,就算送去了千百封書信,也是毫無用處的,當需要問罪時,罪責只會由他來擔,誰讓他是河西路宣撫使呢!”

汴梁。

自從北伐兩路大軍慘敗,連統兵大帥都命喪遼人之手,剩下的一路則被圍困于涿州,無法回歸之際,京師就進入了人心惶惶,一夕三驚的狀態。

別說碼頭上離京的船只越來越多,每艘都帶著滿滿的家當,南下避禍而去。

連那最熱鬧的瓦舍勾欄,最奢侈的正店酒樓,都冷清了許多。

唯獨寺院的上香人數多了許多。

因為最可憐的要數平民百姓,就算是想搬家,也沒地方搬去,只能戰戰兢兢,求神拜佛,生怕一早醒來,就聽到遼人馬踏中原,大禍臨頭的消息。

要知道絕大部分百姓是沒有那個條件住在內城的,他們的家嚴格來說,都在汴梁城墻之外,倘若契丹鐵騎殺過來,只能任由那些兇惡的北虜蹂躪宰割,不知要慘死多少。

直到這一日。

大名府的快馬入京師。

那信使想到夏相公特意的關照,再加上自己已然壓抑不住心里的激動,高舉著戰報呼喝:“河西軍大勝!河西軍攻破遼人中京!大勝!!大勝!!”

一路飛奔而去。

百姓面面相覷。

繼而。

轟動京師!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