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四百零八章 犯人有權貴庇護?狄三元就是權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八章 犯人有權貴庇護?狄三元就是權貴!

第四百零八章 犯人有權貴庇護?狄三元就是權貴!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5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公子,有線索了!”

鐵牛匆匆走入:“榆林牙行,四個月前,引三名門客入了夏府,根據相貌描述,應該就是小公子見到的那三人!”

狄進問道:“四個月前?那段時間朝堂正在定奪西北邊事,夏相公肯定顧不上這種事,他們各自憑了什么能耐,入得夏府?”

鐵牛道:“送了夏府別院戴管事九百貫錢,得了門客之位!”

狄進聞言有些詫異:“三個門客而已,一共需要使這么多的錢?”

鐵牛老實地糾正:“公子誤會了,是一個人九百貫!”

狄進眉頭一動,反倒不詫異了:“原來如此,是贖罪庇護的錢財,這府中管事當真貪婪!”

姬四娘潛伏到他身邊當細作,也不過是五百貫,錢甚至還沒拿全款,先付了一半,到了此處,為了區區一個門客之位,就是九百貫,夏府管事得撈多少?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正常,正如僧人的度牒,可以給通緝犯人脫罪一樣,這九百貫不僅僅是門客的錢財,更多的是庇護在夏府的費用。

想來只要使足了錢財,戴管事是來者不拒的,根本不管以前犯了什么事,統統收入府中為門客,這般一合計,得宰執庇護罪名,九百貫就不太貴了。

“既如此,這件事可算是隱秘,牙人怎么愿意說的?”

聽了公子的詢問,鐵牛撓了撓頭,憨笑道:“牙人起初死活不肯說,還是小師弟機靈,借機宜司的威風,拿了那人的把柄,他才老實交代!”

狄進微微點頭,如此一來,這個情報的可信度就大幅度增加了。

一年前,“陷空”重出江湖,開始在江南之地重新作案;

四個月前,三名門客花重金入夏府,開始接近、監視知情人褚老;

兩天前的晚上,一名門客遇害,另外兩人不知所蹤。

這條線還缺少一環,就是三名門客的身份。

而數個時辰后,榮哥兒回來稟告:“公子,三個門客的身份都已經確定,他們原是杭州靈隱寺的武僧,后還俗!”

“如此一來,地點也對上了!”

狄進站起身來。

此時的靈隱寺全名“景德靈隱禪寺”,歷史上天圣八年,因齋僧施粥的需要,朝廷還將位于杭州、秀州兩地的良田一萬三千余畝,賜予靈隱寺作為廟產,到了慶歷年間,靈隱寺已是名聞遐邇,海內外佛教信徒紛紛前去探求佛法,儼然是天下禪宗圣地。

毫不夸張地講,武僧也分三六九等,如相國寺、五臺山、靈隱寺這樣的寺院,才有能力培養出身手不俗的武僧來。

既然這條線時間地點全部對上,之前的大膽假設,就不僅僅是假設,狄進提筆寫信,很快一位面容干練的吏員受招登門:“狄省判!”

“唐書辦!”

這位三司吏員是京師本地人,平日里就與他親近,狄進邀對方坐下后:“我此次相邀,是想托你辦一件事!”

“這是哪的話,自從狄省判來了,如今三司上下誰不感佩?”

能為領導辦私事,可是最佳的表現機會,這個年頭吏員還可以轉正為官,哪怕品階極低,但身份終究不同,唐書辦就是尋求進步的,喜不自禁地道:“請狄省判盡管吩咐!”

狄進道:“我想要查一個最早六年前,來到京師的江南人,此人原是還俗僧人,如果驟得了一筆橫財,在京師會做什么?”

唐書辦謹慎地問道:“驟得橫財?具體多少錢?”

狄進干脆道:“六年前,江南有一位巨富崔致庸,你聽說過么?”

“有所耳聞!”唐書辦神色嚴肅起來:“江南之地富饒,在那里可稱巨富的,不遜于京師巨賈……”

狄進道:“這位還俗武僧,就是崔致庸的護院首領,如果此人從崔致庸身上獲得一筆不義之財,來到京師,能夠如何?”

唐書辦松了口氣:“地方巨富的錢財多為田產商鋪,變賣不易,倘若只是一筆不義之財,最多不過數千貫,這筆錢固然不少,但在京師做不得什么大事,或許就是開一間鋪子?”

狄進考慮過這種可能,但現在還有別的還俗僧人出現,顯然就不是一個小小的買賣人了:“如果此人召集了一群還俗武僧,又能做什么?”

唐書辦奇道:“還俗武僧能做的,多為看家護院,押鏢護送,此前京內大戶的護衛,多是出自忠義社,莫非是押鏢?”

正規的押鏢就是狄進自己提出,狄湘靈付之于行動的,當然不會是齊大做的事情,狄進搖了搖頭:“忠義社確實多護衛,但若說一個江湖會社能夠全部包攬,未免太小瞧京師百萬之眾,何況忠義社多北人,南方商賈是不是更偏向本地人?”

“這倒是,商賈都喜歡用同鄉人當護衛,至少有個根底,不然偷了財物都沒法追去……”

唐書辦明白了:“狄省判之意,是查一查在京師,與江南之地有關,又需要護衛看守的大商鋪?”

狄進道:“能辦到么?”

唐書辦笑道:“當然能,只要關系到大筆錢財,沒有我們三司查不了的事情,京師里的那些商家行首,在外耀武揚威,到了我們面前,還不得乖乖聽命?”

這就是三司的自信,而事實證明,三司完全配得上這份信心。

不出一日,唐書辦就將幾家最符合條件的鋪子列出,親自送了過來。

狄進看向排在首位的,覺得頗為眼熟:“錄事巷里的通家商鋪,這家鋪子是做什么的?”

唐書辦解釋道:“兌換銀鋌的,為了防止賊人偷盜,鋪內常備大量護衛!”

狄進頓時想起來為什么眼熟了。

當時丐首魯方的兒子,被狄湘靈拿了,仿乞兒幫的口吻問其索要贖金,魯方就去這家鋪子,用五千貫錢兌換了兩箱銀鋌,剛剛邁出商鋪,就被人贓俱獲。

“這間商鋪的東家是蘇州人,之前并不是做這個生意的,五年前才改名,開始兌換銀挺,生意紅火,不過也遭遇過幾次偷盜事件,卻沒有鬧到開封府衙去,只因其鋪內養了一批護衛,直接將賊子拿下,當場就打死了……”

說到這里,唐書辦稍稍壓低聲音:“這等鋪子背后,多有京師貴人支持!”

狄進了然:“敢換銀鋌,背后豈會沒人?可是勛貴之家?”

唐書辦輕輕點了點頭。

宋朝崇文抑武,武將地位是肯定不如文臣的,但撈錢方面猶有過之。

特別是京師,都是將門勛貴撈錢,文臣反倒要盡量節儉,這樣才能符合君子的美德,寇準生活富貴就被不少人抨擊過,當然從西昆體的富貴氣來看,大部分士大夫還是越來越注重享樂的,真正清貧的***終究是少數。

而換成別的文臣,面對抱團的勛貴還覺得棘手,狄進卻是最擅長與勛貴打交道,謝過唐書辦后,即刻寫下一封帖子:“送去潘府!”

一個時辰未到,駿馬嘶鳴的聲音從外面傳來,還有熟悉的呼喚聲:“仕林!仕林!”

狄進迎出:“仲禮,你怎么親自來了?”

潘孝安笑吟吟地道:“狄正使使遼回來,風頭不減,先為平夏獻策,又嚴懲貪腐,忙得不可開交,如今好不容易想起我這位副手,在下豈能不來?”

狄進失笑:“好!好!進來坐吧!”

潘孝安進了堂中,也不及品茶,直接道:“我也不瞞仕林,錄事巷的通家商鋪,我家也占了一份,不過只要你一句話,由我親自出面,保證沒有阻礙!”

末了他又正色補充了一句:“我真心的,絕無別的意思!”

狄進眉頭揚起:“這是好事,你跟我仔細說一說,這家商鋪背后的東家是什么情況?”

潘孝安道:“東家是江南林家,他家出息承買了三座銀礦,又有煉制銀鋌的本事,再加上京中大戶多喜收藏金銀,商賈兌換銀鋌交易起來也方便,一來二去,便有了這座通家商鋪!”

狄進道:“不止潘氏一家占了份吧?”

潘孝安道:“林氏這一代家主是個能人,親來京師,促成了四家合盟,我們潘氏是其一,故改名‘通家"!”

狄進微微點頭。

宋朝時期,銀礦在國內分布不多,不過白銀的產量相對前幾個朝代是迅速增長的,尤其是南方的江南地區,成為了白銀的主要產區,這自然得益于江南地區豐富的銀礦資源和發達的冶煉工藝。

所以通家商鋪的關鍵還是江南人,合作方式則是江南的銀礦產量,加上京師勛貴的支持,才能讓它在全國的經濟中心開辦起來,魯方那等人一旦急需兌換銀鋌,都得乖乖地上門被宰上一刀。

清楚比重后,狄進再道:“給通家商鋪護衛的,若是一群還俗武僧,我目前追查的案情可能就與這伙人有關……”

“原來如此!”

潘孝安笑道:“我相信仕林不會冤枉好人,無論是不是這群人,無論他們與江南那邊有何瓜葛,我們都為你將人拿來!”

送別這位副手,狄進回到書房,突然想起初入京師的時期。

那時查案,要借力打力,避免招惹到京師權貴,讓犯人逍遙法外……

現在查案,再也不需要那般小心謹慎了……

因為他已是朝堂重臣,京師真正的權貴!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