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回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回歸

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回歸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4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劉平恐難當大任吧!”

“不!使功不如使過,劉平恰可當此大任!”

劉平是一個出乎意料的人選,殿內君臣各有想法,各執己見,探討起來。

狄進并不意外,坐了下來,變得沉靜。

不過殿內的分歧并沒有持續多久,殿外又傳來喧嘩聲,顯然那些等待御前奏對的朝官們,按捺不住了。

珠簾后的劉娥十分淡然,御座上的趙禎則有些頭疼。

這一批批進來,還不知要說到什么時候。

沒辦法,一個清明的朝政,但凡這等國家大事,確實不可一意孤行,而是必須讓群臣各抒己見。

殿內宰執重臣顯然也是這般考慮的,開始初定前線陣容。

范雍常年歷任西北,政績卓著,深得當地人心,初擬他知延州,兼任涇源、秦鳳和鄜延三路安撫使及鄜延路都部署,成為宋夏邊境的最高軍事長官。

夏竦將門出身,請命守備,知永興軍兼本路都部署,整備武力,同樣是重擔在身。

當然這兩位文臣固然是宋夏邊境的絕對長官,具體戰事還要由武將負責,因此鄜延副都部署,掌管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三路兵權的,才是前線大軍第一武將。

這個關鍵位置到底由誰來擔任,后續再定,眾臣已然齊齊起身:“臣等告退!”

狄進作為后輩,當然要等待旁人先行,落在最后,夏竦卻特意慢了一步,低聲道:“仕林真知灼見,《定邊十策字字珠璣,老夫佩服!”

狄進謙遜地道:“當不起夏公此贊,之前拜會,多得夏公提點,才有此方略!”

夏竦心里有些發悶,但表面上還得撫須微笑:“那劉平劉士衡,仕林是如何想要用此人為將的呢?”

狄進道:“劉士衡文武雙全,此前夏公舉薦,亦是愛惜其才華,他固然于無憂洞中輕敵大敗,但也去了驕縱之氣,此番對夏,正需要一位既有勇武,又可持重的將領,下官因而想到了劉士衡!”

夏竦在剛剛的探討中,恰恰是持反對意見的,緩緩搖頭:“仕林倒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然劉平自從無憂洞慘敗,就在宅中養病,聽說已是一蹶不振了!”

狄進面容平和:“下官只是舉薦,朝廷真正用誰,自要全面考量,倘若劉士衡不堪大用,當然另有人選!”

“正該如此!”

夏竦卻知道,越是如此輕描淡寫的說法,對方的舉薦之心越是堅定,略過話題,微微笑道:“仕林剛回京師,明晚可入府一敘,老夫為你接風洗塵!”

狄進沒有拒絕:“那就叨擾夏公了!”

“哈哈!”

夏竦露出和善的笑容,一老一少仿佛忘年交,并肩往外走去。

呂夷簡側頭瞄了一眼,眉宇間露出一抹玩味之色,稍縱即逝,又恢復淡然。

至于其他重臣,確實對這位三元魁首更加刮目相看,但也不必在這個時候急著交談,一路出了大殿。

外面果然候著一群官員,多為緋袍,也有數位紫袍老臣在,公孫策一襲綠袍,鶴立于御史之列,氣場全開。

不少臣子面容忿忿,顯然是領教了這位的言辭犀利,也有的御史言官露出佩服之色,嘴里喃喃低語,似乎在回味此前的唇槍舌劍。

在這般氣氛下,重臣們走了出來,眾人唰的一下,視線齊齊聚焦向其中唯一的緋袍官員,不少人正色行禮,顯然是敬此番使遼的驚心動魄。

狄進駐足,作揖還禮,無半分驕矜之色。

公孫策同樣是行禮中的一員,眼見好友平安歸來,又立下了如此功績,心情愈發愉悅,再度轉向對面,發現沒有一個手下敗將敢與自己對視,不禁有些寂寞。

這種本就占據上風的彈劾,實在沒有難度,要有爭議的逆風局,才有挑戰性。

不過很快,當第一批入殿的官員再度爭吵起來,間或有“豈可用劉平為將”“如何不能用劉平為將”的聲音傳出,公孫策眼睛一亮,斗志頓時昂揚起來。

且不說太后和官家的加班,一眾宰執重臣回到宮城,去了兩府繼續議事,狄進則去往禮部,將生辰使的職位卸下,恢復為平平無奇的太常丞、三司鹽鐵判官、史館修撰。

這個官職依舊有實權,三司鹽鐵判官在朝堂的比重可不一般,但狄進不同于一般朝官,他對外的基本盤在遼國外交,對內則在館閣和機宜司。

率先前往的當然是館閣,此番還未進門,就見迎出來的并非王堯臣,而是另外兩張熟悉的面孔,正是范仲淹與韓琦。

“希文兄!稚圭兄!”

“我就說在此等待便可,是否一語中的?仕林,許久不見了!”

眾人相見,笑意盈盈。

范仲淹此前于應天書院執教,期間又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首相王曾對此極為贊賞,待得晏殊調回京師,又面圣陳述范仲淹的過往政績,太后與官家便召范仲淹入京,任其為秘閣校理。

至于韓琦,則是召回京師應館試,如今直集賢院,進士榜前幾名本就有此等優待,實際上如果不是趙概拒絕,依舊埋頭治理地方,這位也會入館閣。

同科士子里面,出類拔萃的最后都會在館閣重逢,而在地方上有政績的,也會被中樞的同僚注意到,予以舉薦,夏竦就挺羨慕這樣的關系。

此時三人相聚,稍作寒暄后,馬上將話題轉向如今的朝堂大事,范仲淹骨子里是不愿打仗的,卻更清楚不打不行,因此只是稍作感嘆:“未想到國朝太平二十余載,終要對夏州用兵了!”

韓琦年輕,哪怕平日里性情沉穩,于此時也不禁熱血沸騰起來:“此番滅夏,若能取回河西之地,盡得河西良馬,那我朝北上收服幽云,指日可待!”

范仲淹并沒有那般樂觀:“可若不能滅黨項李氏,我朝于西北之地并無屏障,必然要屯兵戒備,國力相持相耗,反倒讓遼人得利!”

狄進頷首:“所以此番要借遼軍威逼之勢,黨項親宋之心,速戰速決,一舉滅之,方可安定西北!”

范仲淹道:“仕林方才有言,欲薦劉平為前線大將?”

狄進道:“正是如此!”

范仲淹頗為贊同:“器量須寬,將功補過,這確實是一個上佳的人選!”

韓琦卻有些異議:“只怕此人為求立功,洗刷前恥,會不會更為激進?”

“不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但與邊軍的磨刀霍霍,以為西夏只是跳梁小丑相比,劉平為將,至少不會再輕敵了!”

狄進的確不能保證現在的劉平,就一定會比歷史上的狀態更好,但他清楚一點,如今西軍的爭功與傲慢之心依舊不變。

畢竟被李元昊算計一次是偶然,算計足足三次,并且中了同一種計謀,那就是風氣所致。

所以其他官員或許還存有僥幸,狄進則清楚,必須選一位既有軍事才能,又不會輕敵冒進,軍中還要有資歷的統帥。

而這樣的人,實在不多。

韓琦最初有疑慮,待得聽了具體分析后,也不禁點了點頭:“看來劉將軍確實合適!只盼著這位老將軍,能夠振作起來,開疆拓土,成就一番不世功業!”

劉宅。

幾名仆婢輕手輕腳地走動著,不敢驚動主人。

短短一年不到,那位聲如洪鐘,滿面紅光的猛將,就成了枯坐后院,閉目等死的老者。

實際上以劉平的資歷,無憂洞之敗固然慘痛,想要繼續擔任雄州知州,守衛宋遼邊境,是不可能了,但外放到偏遠地方知軍州,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劉平自己過不了這個檻,請病不再出,虧得其父就是宋初名將,家學淵源,從小習武,錘煉氣血,才沒有真的一病不起。

但身體扛得住,精神上的萎靡才更致命,他畢竟是五十多歲的老者了,照此下去,自是默默死去,偶爾出現在百姓口中,也是茶余飯后的取笑談資。

而就在這時,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一道年輕的身影沖了進來,正是劉平之子劉宜孫。

劉平的妻子趙氏默默看著夫郎,眼神哀傷,見狀皺起眉頭:“三哥兒,你這是作甚?過來!”

劉宜孫同樣有武藝在身,但這回卻是跑得氣喘吁吁,到了面前,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娘!朝……朝廷……”

趙氏撫著兒子的后背:“慢些說!慢些說!”

劉宜孫終于把話說完:“朝廷要啟用父親了!”

趙氏愣住:“當真?”

“這等大事,豈會有假?出使遼國的狄三元,舉薦父親去西北,平定夏蠻!爹!你聽到了沒有?”

面對沖到身側大吼的兒子,劉平的眼神,從不遠處的枯井移開,怔然地看了片刻,粗大的手掌探了過來,捏住劉宜孫的肩膀,嘴唇顫抖著,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劉宜孫同樣是暴脾氣,眼見這般反應,不禁大為失望:“爹!好不容易有了洗刷恥辱的機會,你怎能一蹶不振?說話啊!”

話音落下,他的身體就朝后飛了出去,卻是被老父親單手直接掀翻:“放肆!!”

劉宜孫摔了屁股墩,卻不驚反喜,看著劉平虎立而起,先是狂吼一聲,然后雙膝一曲,朝著宮城的方向,重重往下一叩,頭嘭的一聲砸在地上:“老臣定不負朝廷所望!”

那頭威猛的雄獅,又回來了!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