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孫策準備開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孫策準備開噴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孫策準備開噴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0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公孫策一襲綠袍,步履矯健,走入察院之中。

唐朝御史臺分三院,臺院、殿院和察院,宋朝沿襲,公孫策如今晉為監察御史里行,正是在察院上班。

歷史上的仁宗朝,是御史臺飛速壯大的階段,但那是發生在呂夷簡權傾朝野,仁宗提升御史地位,用來制衡宰相之后,那個時期的察院,正牌的監察御史有六位之多。

天圣年間并沒有如此,此時監察御史僅四人,且有兩位是兼職,另有實質差遣,并不在御史臺任職,反倒是兩位監察御史里行天天來此處辦公。

一人是孫沔,另一位就是公孫策了。

資質淺薄的公孫策原本沒有任何可能,但此前清剿無憂洞一役,被朝野上下寄予厚望的儒將劉平輕敵冒進,致使五百精兵在洞內幾乎全員覆沒,是公孫策代表開封府衙,成功設計剿匪,除此禍端,穩定京師,立下大功。

又有參知政事夏竦力薦,雖然也有不少臣子反對,但太后最終拍板,官卑而任,才干為先,同意了這項官職任命。

于是乎,公孫策由一位排名靠后的進士,成為天圣五年進士榜上首位入臺諫的言官,仕途一片光明,不禁讓朝野上下為之矚目。

不過公孫策真正走入察院,來到自己的工位上,卻微微搖了搖頭,覺得有些無聊。

無他。

太清閑。

吏員來來往往,早就將今日的書刊報狀,恭敬地擺放在桌案上,又為他沏好了茶。

接下來就是御史的日常。

一杯茶,一摞報,一坐就是一整天。

其中的報,既是邸報,也看民間的小報。

邸報是官方發布的刊物,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的新聞文抄,據說最早出現于漢朝,所謂“邸”,就是各郡在京城長安設有的辦事處,常駐于其中的人員,要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寫下來,然后由信使騎著快馬,傳送到各郡長官。

不過這個沒有確定,有史料考證的則是唐朝的“進奏院狀”,到了宋朝“邸報”徹底成型,而“小報”也是這個時期開始流行。

御史平日里的工作,就是翻看各種公關文報,同時從民間小報里也整理出小道消息,再由吏胥和同僚間不斷打聽,開始抨擊朝政,彈劾臣子。

所謂風聞奏事,不必獲得真憑實據,只要有風言風語,御史又覺得干系重大,那么他們就可以上奏彈劾,被彈劾的臣子往往要進行辯解,證明自己的行事是無誤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有許多作惡是很難找到確切證據的,或者說找到證據時就來不及了,御史的風聞奏事,便可以及時遏止大錯,制止局面向著更惡劣的情況發展;

壞處同樣顯而易見,御史的主觀占比成分太大,即便是那些品行端正,剛正不阿之輩,都難免予人吹毛求疵之感,有的懷著一己之私的御史,甚至無中生有,專司人身攻擊,引為功績。

公孫策卻不喜歡在那些雞毛蒜皮之事上挑刺,更看不起單純的人身攻擊。

在他的見解中,風聞奏事不是妄言妄語,因此自上任以來,除了發表一些政務相關的見解外,尚未對一位臣子提出過正式的彈劾。

有的臣子就覺得公孫策銳氣盡失,有的倒也贊許他沒有因為年輕氣盛貿然出頭,卻不知這位根本不管外界議論,只是我行我素罷了。

此時書刊報狀,一份份不斷閱覽,從右側的未讀,移向左側的已讀,尚未到午時,一天的活就干完了。

公孫策記錄下了今日所見的小結,也不在工位前發呆,他放衙后可是會找案子解悶的,時間寶貴,將書信取了出來。

察院工作之余,他會讀信寫信。

比如各地同科寄來的信件,自從得知他成為監察御史里行后,同科的信件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又比如地方上的某位黑炭,雙方交流平穩如初,從來沒斷過,也未因他的官職變化發生任何改變。

“包黑子居然也會結交江湖人士?還稱其為俠士?”

此時看了最新的信件,公孫策眉頭揚起,不禁嘖嘖稱奇起來。

尤其是腦海中浮現出嚴肅刻板的包拯,與放蕩不羈的江湖人站在一起,怎么想怎么別扭。

正提起筆,準備給包拯寫回信,一位吏員匆匆走入,來到桌案邊,行禮后稟告:“公孫御史,西平王請罪的文書,入京了!”

“嗯?”

公孫策悠閑的姿態瞬間消失,眼神銳利起來:“去仔細探明情況!”

“是!”

吏員離去,不出一個時辰,又折返回來,給予了更加詳細的描述:“西平王李德明一連三封請罪文書,連帶著比往年翻倍的貢品,已經入朝!”

公孫策冷冷地道:“請罪書上,可曾提到了李賊元昊,在中京城內行刺我朝使臣?”

汴京對于使團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無論是起初夏人使臣居住在四方館內,正使狄進居于燕京表示不滿,還是后來入四方館主院后,竟然又遭到了一次行刺,都讓朝野上下忿忿不平。

只是最新的進展還沒有傳回來,而西夏那邊顯然也在行動。

吏員道:“文書中寫明了,如李元昊真敢以下犯上,定廢其世子之位,以表恭順!”

“欲廢?那就是還說不準廢不廢了?”

公孫策眼中厲芒閃動:“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李德明果然能屈能伸,每每認罪,卻是根本不改啊!”

不少羌民部落的首領都是這樣,不重信譽,能屈能伸,要里子不要面子,但如李德明這種知錯就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千錘百煉的,還是少見。

而且李德明的這個“改”,其實只局限于口頭層面,姿態放得夠低,語氣足夠謙卑,講白了就是愿意裝孫子,偏偏有許多人,包括宋真宗在內,很吃這一套。

現在這位西夏之主,又來裝孫子了。

公孫策知道必須行動了,將書信收好,站起身來,剛剛出門,就聽爽朗的聲音傳來:“明遠兄!”

面對眼前一位同樣身穿青袍的熱情官員,公孫策行禮:“元規兄!”

這就是被太后欽點的另一位監察御史里行,孫沔了,表字元規,越州會稽,即后世的浙江紹興人,今年三十出頭,亦是年輕氣盛的低品朝官。

公孫策是以秘書省著作郎,為監察御史里行,孫沔則是以秘書丞為監察御史里行,論本官品級是高于他的,資歷更是甚之。

能當御史言官的,沒一個好易與的,歷史上孫沔就痛罵一群宰執,說王隨和陳堯叟都是庸碌之輩,張士遜也是沒有遠見,會壞國事的,所以呂夷簡不舉薦賢能的人,而是將這群廢物放到相位上,自己看似退居幕后,實則是讓仁宗發現最后還是離不開他,再將其請回來執政,果然仁宗再次征召任用呂夷簡……

現在的孫沔,還沒有指著宰相罵,卻同樣是才華橫溢,鋒芒畢露,不過公孫策與這位同僚接觸后,發現此人不僅極好宴游女色,而且性情陰狠,交情就止步于普通同僚。

孫沔倒是很熱絡,主動上前后,又低聲道:“明遠兄可聽說了,夏賊李德明上書請罪?”

身為御史,消息一定要靈通,公孫策并不奇怪對方也得知了這件事,點了點頭道:“我正是為此事,要往臺院一行!”

“同去!同去!”

孫沔馬上意識到這位要出手了,他察言觀色,可不覺得此人是被磨去了鋒芒,眉飛色舞地道:“明遠可還記得張相公之言,‘德明恭順,不肖其父,其子元昊,當以中華禮儀,教化感染"‘可尋飽學之士出使西夏,為其講經,去其戾氣,使其知是非廉恥"……呵!簡直荒唐!張相也是大儒,讓他去西夏為李元昊講學如何?”

公孫策目光微動:“元規兄準備彈劾張相?”

孫沔斷然道:“正是如此!”

御史的彈劾,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打響名聲,有了足夠響亮的名聲,就是晉身高位的前提條件,大半***顯宦,都是從御史開始起家的,包括孫沔如今準備大肆抨擊的宰相張士遜。

然而公孫策微微搖頭:“張相公擅于內政,不喜戰事,此前確實對西夏抱有諸多幻想,然中京行刺的事情傳回后,他對西夏再無一句善言,只強調不可輕敵冒進,豈可因過去之言,而遭今日之議?”

孫沔沒想到這位會反對,臉色沉下:“明遠,如今朝堂之中,還是有一群不愿對外用兵的臣子,若對宰執委曲求全,可會壞了大局啊!”

公孫策不受激將,平淡地道:“我等臺諫官,講究直言相諫,就事論事,秉公心,棄私情,張相公認清了夏賊的真面目,善莫大焉,而那些對夏賊還抱有僥幸之心的,才是我等應該彈劾的對象!”

孫沔猛然愣住。

他突然明白這位的意思了。

不只是針對一個宰相,但凡這個時候對夏容忍的,都是垃圾?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