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

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27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大帥,中京來信!”

蕭惠拆開信件,掃了一遍,面露喜色:“好!夏人使臣滾出四方館了!”

或許是受到蘇無名的影響,他近來想到西夏控訴宋使謀害衛慕氏的行為,也頗有一種對方把大遼當傻子耍的感覺,對于這個西陲小族愈發不舒服起來。

同樣正如劉六符所言,他身負接伴使之責,如果宋朝使節團老是停留在燕京,多多少少會有些擔心,現在西夏人滾蛋了,宋人使節團開始北上,也能松一口氣。

工具人劉六符又被喚來,在聽到中京那邊的反應,立刻道:“請大帥放心,下官這就去見狄正使!”

劉六符走入院中時,狄進正在閱讀契丹書籍,空氣中飄浮著陳年故紙的舊墨香氣,幾塊光斑從小窗投在他的側臉上,沉靜得好似畫卷一般。

看著對方氣定神閑的模樣,劉六符知道,這絕非浮于表面的偽裝,心里不禁涌起欽佩。

外交層次的交鋒,有時候很復雜,有時候又很簡單,比如此次,遼國要挺西夏,就找了個借口,將夏人使臣安排進四方館,與宋使平起平坐,可謂簡單粗暴,而宋使這邊的應對更直接,我干脆不去了。

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耐心和勇氣,從情理上來說,遼庭自知孝心的理由牽強,安排也不合兩國禮制,但隨著遼帝的生辰之日越來越近,作為宋朝生辰使,留在燕京不北上,萬一真的趕不上呢?

你敢不敢為了維持國朝體面,承擔這個巨大的風險?

事實證明,面前這位年輕的使臣不僅有擔當,更有沉穩的心態,如此人物入了中京,恐怕有的是人要頭疼了……

此時狄進聽到動靜,已然放下書卷,起身迎上,打量了他一下,微笑道:“起頌兄,今日這個時辰來,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帶給我?”

劉六符收斂情緒,拱手道:“仕林兄,確有好消息,中京四方館內,已無西夏使臣了!”

狄進頷首:“看來貴國固然憐惜西夏世子喪母之情,卻是更重禮制的,還是要多謝蕭伴使……這部話本是我閑暇新著,請帶給他!”

劉六符有些奇怪,提醒道:“仕林兄,大帥是接伴使,他也要隨你們一同北上的,還未到分別之際呢!”

狄進失笑:“我當然知道,只是聽潘副使有言,近來燕云不少人盼著此書,更有甚者,去府上打擾過蕭伴使,我過意不去,這第八卷既已寫完,還是在燕京書坊快快印出為好。”

近來燕云貴族無法直接見到狄進,確實對蕭惠展開了催更攻勢,想來這份原稿一出,馬上就有人日夜謄寫,然后傳于各府,之前副使潘孝安推薦第七卷時,便是這么做的。

“原來如此!”

劉六符這才明白,你人還怪好的嘞,卻又隱隱覺得有些古怪,但念頭轉了轉,終究沒有深思。

一方面,似他這般進士出身的文人,對于話本傳奇頗有偏見,覺得此物就是登不得大雅之堂,自己應該埋首于圣賢書中,看一看這種書都是墮落;

另一方面,劉六符的骨子里,其實也瞧不上那些沐猴而冠的契丹貴族,事事向中原學習,卻往往學了個半吊子,但表面上又不敢違逆這群統治階層,所以不就是喜歡看話本嘛,看就是嘍!

只不過當劉六符第二日來送別時,卻被那場面震驚了。

長長的宋朝使節團,在蕭惠領兵的保護下,由北門剛剛出了燕京城,后面就傳來了接連的馬蹄聲。

就見一匹匹駿馬飛奔出來,明明爭先恐后,卻又有種秩序井然之感,有的馬前奔跑著獵犬,有的頭頂上盤旋著鷹兒,有的馬背后面還蹲著前唐貴人最喜豢養的猞猁,一看就是貴族出動,由于每個人都帶了大批的侍從和奴隸,加起來比護送的遼軍還要多,烏泱泱的跟在后面。

蕭惠掉頭一看,頓時皺起眉頭,策馬回轉:“你們跟來做什么?”

為首的年輕貴族也不怕,笑嘻嘻地抱拳:“大帥,聽說《蘇無名傳》后續出了,我們要看!”

蕭惠還以為怎的了,知道后哭笑不得,呵斥道:“回去等!”

貴族子弟仰起脖子,齊聲道:“等不起!半刻也等不起!”

第七卷有關楊公寶庫的故事,并沒有結束,恰恰是正到了關鍵時刻,卻說昔日的手下敗將,吸納了秘寶之力,神功大進,對陣李雙鷹也占據上風,不料寶庫內還有寶庫,而摸金校尉胡天策于千鈞一發之際,終于破解了主室的生死玄關,一步邁入。

然后沒了……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第八卷。

如果不是見不到人,這些貴族子弟會讓那個寫書的知道,契丹勇士獨特的追更方式!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消息,本來就整日玩樂的他們,自然要跟上來,第一時間了解后續劇情的發展。

當然,并不是所有貴族子弟都是迫不及待要追話本,還有的囔囔起來:“大帥,我要同去中京!”“不錯!同去中京,我等想要見識一番那位宋人神探,是如何破衛慕氏之案的!”

蕭惠不禁露出無奈之色,他不懼這些浪蕩子,但也不想得罪這群人,畢竟都是勛貴之家,實權之輩,擺了擺手:“去!去!”

眾人發出歡呼,笑嘻嘻地跟在后面,不多時就四散開,一路撒歡。

蕭惠喚來一名侍從,讓他去書館多多催促,盡快整理出一批新書,給這群人解饞,卻見另一匹快馬追了上來,正是自己的心腹,到了面前稟告道:“大帥!遼東那邊傳來密藏的新消息了!”

“快說……等等!”

蕭惠左右看看,策馬將人帶到了邊上,低聲道:“細細說來!”

待得聽完心腹的稟告,蕭惠面色古怪,喃喃低語:“有人在密庫遺址,發現庫中有庫,真正密藏似在腳下,卻無論如何都進不去?這不是話本里的情節么?莫非……”

這般想著,他陡然看向使節團中心,那道筆挺的身影。

狄進端坐馬上,正悠閑自在地往前走著,不多時就見四周的護衛散開,蕭惠策馬而來,稍作閑聊后,就迫不及待地發問:“狄正使可曾聽過渤海亡國后,據傳有一密藏留下?”

狄進毫不遲疑地回答:“聽過!”

蕭惠神色立變:“閣下早就知道密藏?”

狄進莫名地看了看他:“當然知道,我于館閣修史時,還通過前唐留下的《渤海記》等著作,了解過渤海的歷史,由此產生了興趣,前唐史書本就要記載周邊各國的情況,便又打聽了不少民間見聞,其中就有那渤海密藏!”

“也對,是本帥太緊張了!”

蕭惠想了想,臉色稍稍緩和,渤海密藏在遼國雖然不是家喻戶曉,但也流傳廣泛,宋人知道也很正常。

而狄進接著道:“蕭伴使看出來了?我書中的楊公寶庫,最初的靈感就來自于這里,隋朝亡國應是沒有寶藏的,但曾經雄踞海東的渤海,可能真的給后人留下了一座驚人的密藏!”

蕭惠目光閃爍,卻沒有全信:“狄正使就知道這些?”

狄進看了看他:“蕭伴使覺得,我還能知道什么?”

蕭惠直來直往,干脆問道:“渤海密藏,本帥也在關注,方才聽說里面庫中有庫,不正合了書中之言么?”

“原來如此!”

狄進失笑:“渤海密藏歷經百年,想來也經歷了一批一批尋寶者,至今卻未現世,那么用排除的辦法,大致上也就剩下那么幾種可能了,我書中所寫若是與現實恰好有幾分相似,不過是推理正確罷了!”

“原來如此!”

蕭惠終于信了,涌起佩服之情:“狄正使不愧是連中三元的大才子,當真厲害!”

他不喜讀那些枯燥無味的經史典籍,但很認可讀書人的頭腦,尤其是聽劉六符所言,這位是讀書人里面最厲害的三元魁首,只可惜對方是宋使,不然可以綁去遼東,幫自己探寶……

“此人去不了,也可以幫本帥推理一番啊!”

不過蕭惠轉念一想,他擔心渤海遺民盜取,甚至擔心高麗人對寶藏圖謀不軌,但唯獨不擔心這些宋人能做什么,立刻將那邊的情況說了一遍,末了道:“還望狄正使多多啟發,密藏內的機巧到底要怎么打開?”

狄進聆聽完畢,搖了搖頭:“恐怕不成……”

蕭惠厚著臉皮:“狄正使莫要推辭,若有所得,本帥必有厚報!”

狄進解釋:“蕭伴使言重了,此番使節團上下水土不服,在析津府停留,我是承情的,但我關于渤海密藏的推測,都融入書里的情節,確實也沒有什么新意了!”

“都在書里?哈哈!狄正使真是好人!”

蕭惠眼睛一亮,再不多言,抱了抱拳,直接離去,再喚來心腹:“快!去城里書坊催一催,本帥要馬上看到新書!”

“是!”

當后方快馬加鞭,抱來了厚厚的書卷分發下去,以蕭惠為首,一群契丹貴族全部安靜下來,有的在聽侍從念誦,有的干脆自己讀了起來。

副使潘孝安目睹這一幕,不禁失笑:“這些契丹子恐怕在書房里,都是片刻也坐不住的,何時在馬背上看過書?哈哈!仕林此舉,不也是一種教化么,此情此景定要記下,回去后好好傳頌啊!”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