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2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不要‘無漏’傳人的線索,反要救一家匠人,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詭計?”

隱居小院內,盜首緩緩走著,語氣里透出疑惑。

收到這個條件后,她就開始安排弟子去辦事,可至今還是有些不太相信,對方會如此選擇。

歐陽春在旁邊注視著她,平靜地道:“既然狄神探答應了予你鑰匙,盜門只要把人救出來便是,過多揣測,無端懷疑,反而會壞事!”

盜首喃喃地道:“‘金剛會’窮兇極惡,萬一喻家人已經死了呢?”

歐陽春其實已經解釋過,但也知道她在患得患失,再度重復了一遍:“狄總鏢頭說了,如果喻家人早已遇害,不會遷怒于你,我相信他們會遵守承諾,你也不必擔憂這個!”

“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此人確實會收買屬下之心……”

盜首語氣里倒也透出佩服,然后又變得火熱:“救出喻家人確實比找出‘無漏’傳人簡單,拿到鑰匙,取出秘卷,我有一種感覺,這張一定是真的!一定是真的!”

歐陽春暗暗嘆了口氣,又問道:“聽你之意,盜門難道并沒有把握找出那個‘無漏’傳人?你不是掌握了他的特征,是個侏儒么?”

盜首定了定神,面色凝重起來:“寶神奴挑選的這個傳人很特別,不僅是尋常的侏儒,假扮起孩童來當真難辨真偽,嗓音也清脆如孩童,從此人的穿著來看,還有大族子嗣的身份,這或許也是他敢暴露的原因!”

歐陽春眉頭一皺:“大族之子?那確實不易尋找!”

京師多貴人大戶,但凡涉及這樣的人家,有兩種人最不方便搜查,一是婦人,二就是孩童。

婦人是男女有別,內宅多私密事,自然不能隨意相見,孩童則是害怕染疾,畢竟這個年代孩子的夭折率太高了,不活到十歲以上,誰都難保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病痛而一命嗚呼,能不見生人自然不見。

所以你要去搜查孩子,還給出這個聽起來很荒謬的理由,看看對方會不會翻臉相向。

盜首起初耍了個心機,給出的條件是,己方提供關鍵的情報,且情報準確無誤,至于得到情報后,那邊能不能抓到賊人,那就與盜門無關了。

不過盜首也清楚,對方十之八九不會輕易答應,也做好了討價還價,盡量擒賊的準備,只是沒想到別說抓人了,情報都不要她給,反倒愈發忐忑起來。

正當她懷抱著密盒,輕輕撫摸之際,若有若無的腳步聲傳來。

歐陽春目光一動,來者的步伐輕靈,氣息隱蔽,若不是他,天底下恐怕沒有多少武者能夠率先察覺,此人別的武功暫且不知,輕功身法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明。

不多時,一位身材嬌小的女子走入院內,直直拜下:“師父!”

盜門四大弟子中,除二弟子展仲外,其余三人都是女子,來者就是最小的弟子玲瓏。

盜首往后退了退,將半邊臉隱于陰影中,再望向這位四弟子:“如何了?”

玲瓏稟告:“喻家是去年六月失蹤,據街坊之言,一夜之間人去樓空,家中由喻氏作主,夫婿是入贅,十年前已病逝,膝下只有一子,名喻安,還有三名仆人。”

盜首篤定地道:“‘金剛會’不會留下仆人的性命,定然是當即殺了,棄尸荒野,被擄走的也就是喻氏和喻安母子了。”

玲瓏抿了抿嘴,立刻道:“徒兒認為不是如此,聽左鄰右舍講述,這三人在家中雖為仆婦,卻被喻氏傳授手藝,平日里喻氏打造各類家具時,他們多有幫手,是學徒幫工的身份,‘金剛會’若真是要喻氏的手藝,打造出他們想要的器具,會留下這三名仆人!”

“也只有伱敢頂撞我了!”

盜首哼了一聲,倒也見怪不怪:“師父我現在心情不錯,不跟你計較,如你所言,三個仆人是匠工助手,‘金剛會’留下他們性命,那擄去了何處,可有線索?”

玲瓏道:“據一位鄰居說,喻家后來又遭了賊,聽到搬動的聲響,但具體丟了什么,他們又說不上來,徒兒以為,是‘金剛會’之人匆匆將喻家人綁了,卻未帶工具,所以回來再取!”

盜首目光一動:“是不是喻家在自救?”

“徒兒也這么認為!”玲瓏點頭:“喻家人可能是故意讓‘金剛會’回來取工具,不過‘金剛會’也極為謹慎,確實只回來了這一次。”

盜首分析:“匠人的器具種類繁多,尤其是喻氏一族,確實有些手段,不容小覷!‘金剛會’不可能一次取完,肯定是擔心再度返回,暴露了蹤跡,選擇了臨時打造……”

玲瓏接上:“徒兒立刻去尋找京師鐵匠,果然在外城聚奎巷的陳家鐵匠鋪,問出了五個月前,有人來打造了一批工具,這位鐵匠還說,機宜司的人不久前問過他話,顯然官府的人也查過這里了!”

“哦?”盜首眼中露出警惕之色:“機宜司確實與皇城司不同!”

皇城司內也有精干之人,但大多是得過且過,官員更是靠著位卑權重的職能撈取錢財,根本不愿干臟活累活,盜首觀察了一陣,就不放在眼中。

盜門敢把鬼市壯大到如今這個地步,也正是欺負皇城司奈何他們不得,甚至不會聲張。

沒有發現威脅,那就是沒有威脅。

但這一套在機宜司面前,就完全行不通了,這些時日盜首甚至想過,若不是自己早已面目全非,更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出身,在機宜司的威逼下,恐怕也會接受招安。

定了定神,盜首繼續道:“機宜司既然查到這里,卻還讓我們救人,顯然是后面查不下去了,你有辦法追下去?”

玲瓏道:“徒兒可以追查,但需要三師姐的追蹤術,也要門內精干人手配合!”

頓了頓,她又提醒道:“真要這般,恐怕會有更多人相信,我盜門要受招安!”

“你讓他們不要多想!”盜首管不了那么多了,斷然道:“帶齊人手,追查此事,盡快將人救出來!”

“是!”玲瓏不再遲疑,立刻領命,又補充了一件事:“徒兒還發現機宜司的人員,似乎在詢問一個丟失的孩童下落。”

“孩童?”盜首目光一動:“怪不得!看來狄進已經知道‘無漏’傳人的特征了,沒想到寶神奴連這個秘密都守不住……呵!他苦心積慮的‘金剛會’,恐怕要徹底亡在這位年輕的三元神探手中!”

盜首說這番話時,語氣里有幸災樂禍,又難免有些兔死狐悲,歐陽春在旁邊一直默不作聲,此時卻微微搖了搖頭:“恐怕沒那么簡單,寶神奴會給‘金剛會’留后路的!”

“后路?他自身都難保了……”

盜首不這么覺得,卻又振作精神,生出了莫名的好勝心:“既然‘無漏’的緝捕不需要我們,那就全力把喻家人救出來,這次我一定要比機宜司快,也讓狄進不敢小覷了盜門,以為自己就能拿捏我們了!”

“仕林,朝安!”

“伯庸,朝安!”

狄進卻沒有盜首想象中那般急切,恰恰相反,他把任務布置下去后,施施然地回館閣修《唐書》了。

活捉了寶神奴后,“金剛會”其他成員的重要性,其實是完全不能與之相比的,哪怕是寶神奴親自選定的兩個傳人,分別繼承他的“宿住”和“無漏”稱號,與這位師父一比,威脅性都差遠了。

既如此,狄進當然不會費盡心思,滿京師地去搜索貌若孩童的侏儒,那樣機宜司的人手分散,反而會被敵人尋到可趁之機。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回京滅口的賊人是不是只有“無漏”傳人一位,萬一他還有著幫兇,難免顧此失彼。

劣勢拼,優勢穩,占據主動的是他們,只要機宜司嚴加看管,將牢獄守衛的細節完善,保證寶神奴不是死在敵人手中,“金剛會”的壓力會與日俱增,到時候內亂一起,自然會分崩離析!

所以盜首認為,救喻家人的難度要遠遠小于抓捕“無漏”傳人,狄進卻覺得反過來。

現階段機宜司的目標是整肅京師,還顧不上京師之外,而盜門眼線通過鬼市,卻能散出去追蹤,在營救喻家人上更有優勢。

一攻一守,無形中倒是打了一個配合!

將心態放平穩后,狄進的注意力回歸本職,同樣也關注著朝堂的變化。

畢竟呂夷簡回來了,依舊堅定不移地向著宰相的位置邁步,這位手段過于老辣,當宰相是完全合格的,甚至能調解很多矛盾,但絕不能像歷史上的發展,成為權相,那就難以遏制了。

不過想要制衡呂夷簡,以狄進目前的情況,只能巧借官家之勢,雙方差距還是很大的,倒不光是資歷,主要是門生故吏方面,呂夷簡依仗的可不僅是呂家,還有幾代人培養起來的龐大人脈網絡,反觀自己這邊,知交故友基本還是起步階段,于朝堂上并無影響力。

正考慮著這方面如何穩健地彌補劣勢,王堯臣品了品早茶,開口道:“仕林,你之前不是關心,誰第一個舉薦你入御史臺么?”

“是啊!”狄進點了點頭:“伯庸打聽到了?”

王堯臣笑道:“這事本也不難,只是夏參政沒有聲張,不過從我所知的情況來看,他對仕林的欣賞,更甚宋氏雙狀元啊,大力舉薦你入御史臺!”

“參知政事夏竦么……”

狄進眼睛微微一瞇。

天圣二年的進士宋庠和宋祁,就是被夏竦提前看重,頗多贊譽,所以此番夏竦舉薦狄進,也沒有引起王堯臣的疑惑,高官賞識后輩賢才,本就是應有之舉。

狄進卻覺得不太一樣,對方真的是好意么,當然他也不能肯定,畢竟自己與夏竦毫無交集,或許這位參知政事真的是出于賞識,倒不用什么都往壞處想。

無論如何,他都是不受御史之位的,并且態度堅定不移。

于是乎,此前認為他是假裝推辭的官員,也發現這位是真的不求捷徑,踏踏實實,頓時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交口稱贊。

這其實也是一種養望。

國朝需要時挺身而出,任館伴使揭破遼人陰謀,消弭宋遼爭端,國朝安定時回到館閣,一心修史。

如此堪稱文人典范,自是廣為傳頌,將來為狄進立傳,都是肯定會記錄進生平,著重強調的。

而得知了夏竦舉薦自己,狄進念頭一動,再度問道:“御史臺是不是有空缺?”

王堯臣左右看看,湊近了道:“何止是空缺,太后有意設監察御史里行兩位,還有殿中侍御史里行兩位,共四位新職呢!”

監察御史里行是前唐時期就有的官位,宋初不立,歷史上正是仁宗朝開始設立,這個名字聽起來古怪,其實是擔任監察御史的官員,如果資歷不夠,就要在官名后面綴上里行二字,相當于試用期,任職二年轉正。

如今劉娥似乎有感于御史失責,畢竟之前曹利用的專政跋扈,提拔親友,幾乎聽不見言官的責問與發難,反倒要同為樞密使的張耆和為樞密副使的陳堯咨出面對峙,這種政治生態無疑是不利于平衡的。

所以太后準備設立殿中侍御史里行、監察御史里行兩種監察官職務,殿中侍御史里行兩人,監察御史里行兩人,總共四人。

兩府的變動,監察言官的官職設立,讓朝中開始暗流涌動。

“初立么?”狄進沉吟著道:“伯庸可有興趣?”

王堯臣笑了笑:“我資歷不足,也不適合言官,若是真有舉薦,也要學仕林這般,辭讓不受了!”

狄進微微點頭。

這位雖然八卦了些,但還是謙謙君子,性情溫和,確實不太適合如炮仗般的言官之職,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想起了一人:“有一位同科,倒很適合任御史言官,可惜也是資歷不足,即便是監察御史里行,都是不夠的,不然倒能為他爭取一番!”

王堯臣有些好奇:“誰?”

狄進微笑:“公孫策!”

王堯臣愣住,曾經被懟的下不了臺的記憶突然瘋狂地攻擊自己,不禁面露古怪之色:“這個人選……當真妙極!”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