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

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4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遼國使節團入城的第二晚。

李允則府上。

狄進再度登門,帶著機宜司提點大榮復,同樣機宜司提舉劉知謙也來拜訪老師,四人碰頭。

當得知了今日四方館內外發生的交鋒,李允則目露贊許:“若非狄三元為館伴使,行非常之事,機宜司已是坐困愁城,陷入絕對被動的局勢了!”

說罷看向自己的弟子:“機宜司接下來難免多與遼人打交道,你要好好向狄三元請教!”

劉知謙起身,并沒有拿桌上的酒杯,直接心悅誠服地行了一禮:“狄伴使此番應變,令下官心悅誠服,還望日后能多多指點,當真是感激不盡!”

大榮復暗暗撇了撇嘴,看不出來,你小子也挺會進步的……

狄進昨天險些喝吐了,自然也不想再跟自己人碰杯,對于這位不敬酒的細節還是很欣賞的:“劉提舉言重,此番也多虧了機宜司配合,不然難以在短短時日,將細節做得如此完善,不過歸根結底,現在還是拖延之計,危機尚未解除!”

今日所做的安排,不是真的指望將那位早就涼了的大使之子,定性為好色之徒或殺人狂徒,真正的目的,是把水攪渾,爭取時間。

本該死去的兒子被潑了新的臟水,蕭遠博一時間投鼠忌器,就不敢馬上進行原有的計劃,不然各執一詞,很難說會不會橫生枝節,將一場質問變成鬧劇。

但宋廷這邊也提心吊膽,尸體在機宜司里面躺著,又不知“金剛會”還有什么后手,同樣投鼠忌器。

所以狄進開始共享情報:“通過這兩日,我和遼國大使蕭遠博的接觸來看,能夠基本確定他是‘金剛會’嫁禍計劃的知情者,此來就是要質問發難的,因此言辭之中頗多算計,但他與‘金剛會’的溝通又不完全,至少對于我受李公舉薦擔任館伴使,還有我之前對于‘金剛會’的追捕打擊,事先并不知情!”

大榮復和劉知謙安靜聆聽,李允則問道:“據你的觀察,死在機宜司大牢的,會不會是他真正的兒子?”

“我認為是的!”

狄進道:“遼國使節團應該都見過蕭遠博的幼子,并且知道此子中途離開,先一步來了京師,等到尸體一被發現,蕭遠博必然讓使節團上下都來證明,確定這個事實。而讓死士假冒貴人,統一口風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難免會暴露出破綻,一旦被揭穿,不僅遼人難以達成目的,反倒落下口實,我朝趁機問責,蕭遠博回去后必受重罰,以我對此人的了解,他不會抱這樣的僥幸之心,也不必冒這樣的風險!”

李允則微微頷首,繼續問道:“蕭遠博提及幼子蕭奉先時,有恨意嗎?”

狄進搖了搖頭:“此人城府頗深,個人情感很少流于表面,我看不出來。”

李允則道:“那他為了兒子的下落來回奔波,遼國使節團的其他成員,有表露出絲毫異樣么?”

狄進很清楚這位問話的目的,事實上他也仔細觀察過,卻還是搖了搖頭:“沒有異樣,至少在使節團上下看來,這父子倆人并沒有深刻矛盾……”

李允則皺起眉頭。

狄進補充道:“不過有一個線索,蕭遠博在路上,處置了貼身服侍蕭奉先的婢女。”

李允則目光一亮:“等不及回國?”

狄進點頭:“等不及回國!”

李允則舒出一口氣:“看來老夫的推測還是有些根據的!”

狄進笑了笑:“這也側面印證了我的猜想。”

劉知謙有些不解,大榮復則眼珠轉了轉,趕忙道:“狄公子與李公能有默契,我倆卻顯得愚笨了,還望狄公子為我們解惑!”

狄進笑笑:“兩位不明白也正常,我也是在和遼人使節團接觸后,才愈發體會到,遼人上下階層的尊卑分明,比預想的還要嚴格!這樣的國情,是施展不了‘荊軻刺秦,公子獻頭’之計的!”

究其根本,還是社會制度的區別,古代中原王朝的老百姓過得很苦,統治階層在絕大多數時期只是嘴上說說,實際行動根本不愛民,但至少有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水能覆舟”之類的思想在。

外族更慘,統治階層的眼里就根本沒有“民”這個概念,下面的是生殺予奪的奴隸,是隨時壓榨的牲畜,反正就不是活生生的人,反叛了鎮壓便是,鎮壓不住統治階層被滅,下面的翻身當貴族,然后重新壓榨下面的,所以契丹被女真滅,女真被蒙古滅,可以發現套路出奇地一致,甚至再往前看草原部落的更替,都是類似的情況,中原王朝也難免陷入周期性的分分合合,但至少會求變,外族是變都不變。

所以狄進總結:“荊軻刺秦,樊於期自我犧牲,可以實現!‘金剛會’設謀,讓契丹貴族自我犧牲,卻是空談!若死的真是大使之子,那也不可能是為了配合‘金剛會’的布局,必然是先有人想這位契丹貴族死,然后這個貴族,才會死在這一局中!”

劉知謙臉色難看起來:“原來是蕭遠博想要這個兒子死?”

狄進道:“父子間的矛盾,外人不得而知,但瞞不過貼身之人,我懷疑,其子身邊的侍婢被處死,不是因為沒能看住公子,而是了解到某個秘密,被蕭遠博滅了口!”

大榮復露出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之色:“原來是這么回事!”

李允則開口:“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蕭遠博想要自己親子死,這個兒子又為何要心甘情愿地配合‘金剛會’赴死呢?契丹的父子兄弟,可不比我漢人講究孝道親情,為求利益,血親反目者比比皆是……犯人可有疾病?”

最后的問話是對著弟子劉知謙說的,劉知謙立刻回答:“沒有!此人身強體壯,武力不俗,抓捕過程中還進行了反抗,險些逃脫!”

李允則撫著灰白的胡須,思索著道:“這樣一個年輕力壯的契丹貴族,舍棄大好性命,又是何緣由?”

狄進同樣看向劉知謙:“審訊過程中,犯人是否有所動搖?”

劉知謙沒有隱瞞:“司內用刑,整整七日,在第三日和第五日的時候,經驗老道的行刑者都認為犯人撐不住了,結果不知為何,他又硬生生地挺了下來,到第七日時暴斃。”

這點大榮復之前也說過,從犯人咬牙苦撐的程度來看,快要堅持不住了,那時他還擔心犯人真要撂了,自己毫無功勞,被完全架空,后來才慶幸自己不在場,撇清了責任。

“如此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

狄進正色道:“審訊三日暴斃,和審訊七日暴斃,又有何區別?如果此人一心求死,甚至可以在被抓入機宜司的第二天,就不幸身亡,為何要在臨終前吃這些苦頭呢?”

劉知謙思索著道:“莫非是想要讓傷勢看上去更凄慘……不對!他是大使之子,受盡酷刑也不交代,其實反倒是一個破綻!”

大榮復突然道:“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這個大使之子原本沒想死?他只是想要堅持,撐到使節團入京?”

此言一出,堂內一靜。

李允則撫須不言,劉知謙面色沉重:“如果是這樣的話,機宜司就有內奸了!”

大榮復道:“倒也不必是內奸,他的死因本就有些問題!”

將仵作田缺的判斷說明,大榮復給出了進一步分析:“犯人本想咬牙苦撐,等到遼人使節團入京,遍體鱗傷地出現在朝堂,誰知‘金剛會’更狠,早在被捕之前就下了暗手,隨著行刑的外部傷害,他體內的傷勢爆發,直接導致身亡,坐實了機宜司的大錯!”

李允則頷首認同:“體內出血,尋常仵作無法察驗,若‘金剛會’的賊子真的具備此等手段,你所言很可能接近了真相。”

劉知謙也覺得這個設想,解釋了之前的許多疑問,總結道:“蕭氏父子暗中反目,蕭遠博生出殺子之心,將其派入京師后,即刻對知情的侍婢滅口,‘金剛會’則哄騙住蕭奉先,讓他誤以為進了機宜司只是受刑,還能活著出來,結果卻死于刑房之中,蕭遠博便可趁機發難,于公為遼施壓國朝,于私除去家中之患,如此一石二鳥,正中下懷!”

大榮復心頭不禁得意,自己一語道破關鍵,可是立下大功了,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靠山,眼見狄進還在沉吟,恭敬地道:“狄公子以為如何?”

狄進緩緩地道:“這個推測大致能說通,卻還有兩點疑問無法解釋——”

“第一,身為契丹貴族,蕭奉先為什么愿意入機宜司受刑?要知道哪怕不被打死,重刑也會造成殘廢的!‘金剛會’命令不了他,蕭奉先只能是遵從父命,他如果這樣聽蕭遠博的話,蕭遠博為什么一定要殺這個兒子?”

“第二,蕭遠博讓‘金剛會’配合,除去自己的兒子,對于‘金剛會’自然是極為信任的,‘金剛會’為何要反過來對蕭遠博隱瞞我的動向呢?”

堂中再度陷入沉默。

大榮復和劉知謙仔細思索,發現確實難以解釋狄進提出的兩個問題,眉頭不禁皺起。

李允則卻沒有糾結,直接概括:“目前的關鍵,其實是要弄清楚蕭氏父子,為何反目成仇!”

劉知謙和大榮復點了點頭,但還是愁眉不展。

現在的問題就是無法弄清遼人的內部秘密,若是使節團內也早有宋人的眼線,這一次的危機不至于如此嚴重。

李允則不光提出思路,更具體到解決的辦法,開口問道:“遼人正使的漢話說的很好?”

狄進道:“是。”

李允則突然腔調一變,用古怪的節奏說了一段,末了道:“狄三元可知,老夫剛剛說的是什么?”

狄進隱隱明白了:“契丹語?”

“不錯!”

李允則頷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若連對方的語言都不通,如何能深入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甄別所獲得的情報是真是假?你如今身為館伴使,何不趁此機會,向遼人學一學契丹話呢?”

狄進目光大動,在意識到其中的妙處后,不禁深感佩服,起身一禮:“李公英明!”

“蕭正使!蕭正使!”

天剛剛亮,伴隨著清亮的呼喚聲,館伴使開始陪伴了,蕭遠博的頭開始疼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家伙昨晚沒敬酒,總算讓他的身子緩了緩,胃部的疼痛感減輕了不少,不幸的是,瞧著對方精神奕奕的樣子,今日肯定又要折騰出什么風浪了。

果不其然,狄進稍加寒暄后,就進入主題:“蕭正使用漢話與我交談,使節團內的其他人常常不明其意,我以為如此下去,不能展現出兄弟之國的一視同仁……”

蕭遠博皺眉:“那狄伴使之意是?”

狄進正色道:“我想學習契丹語!”

蕭遠博臉色微不可查地變了變,下意識就是拒絕:“狄伴使的心意,老夫領了,然我契丹語有大字、小字兩種文字,頗為復雜,狄伴使現學,恐怕太難!”

“無妨無妨!”

狄進微笑:“我先學習口頭交流,再書寫不遲,何況蕭正使能習得我漢人文字,總不能契丹的文字要比我漢語還要博大精深吧?”

蕭遠博再怎么大遼自信,終究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漢話確實源遠流長,然我契丹文字也有獨到之處……”

狄進繼續微笑:“在下于進學之道,還是頗有經驗的,不知哪位愿意教我契丹語言,讓我領略一番貴國文化的魅力?”

這話不止是對蕭遠博,還對著在場的其他人說的。

經過翻譯后,遼人官員紛紛動容。

要知道這位不是隨便一位宋人,而是連中三元的大才子,代表著科舉的最高榮譽,回去后向遼帝宣揚,宋人的三元魁首專門向遼人學習契丹語,本就崇尚漢文化的遼帝必定大悅!

這等好事哪個人會錯過,三名通曉兩國語言的官員立刻起身自薦:“在下愿意!”“我愿教!”

眼見使節團內激動興奮的模樣,蕭遠博深吸一口氣:“也罷!還是老夫來教吧!”www.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