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兩百六十五章 劉娥初見狄卿(除夕快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六十五章 劉娥初見狄卿(除夕快樂!)

第兩百六十五章 劉娥初見狄卿(除夕快樂!)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1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第兩百六十五章劉娥初見狄卿

第兩百六十五章劉娥初見狄卿

“呼!這場館試還真不容易!”

禮部臨時考場內,狄進寫完最后一個字,認真檢查了一遍答卷,確實絕無忌諱,等待墨跡完全干涸。

不知是館試的難度本就比科舉要高,還是專門為他準備,出卷人有意刁難,這場考試的難度相當不低,完全是有意淘汰考生的那種。

幸好他沒有掉以輕心,再加上如今距離科舉時間并不遠,許多記憶還在,如果在地方為官數載,又是一心政務,放松了對經史的溫習,驟然遇到這種考核,還真會出丑。

現在則是沉著應對,發揮穩定,待得字跡干后,狄進將整潔的答卷交上。

就他一個人考試,不用糊名謄抄,直接把答卷帶到集賢院,請里面的學士閱卷便是。

禮部官員送卷子的過程中,狄進則繼續端坐在位置上等待。

閑著也是閑著,他的腦海里,浮現出如今的兩府重臣。

現在的宰相有兩位,王曾和張知白,其下按照資歷和威望綜合排名,則是樞密使曹利用、樞密副使張士遜、參知政事魯宗道、樞密使張耆、參知政事夏竦、樞密副使陳堯咨。

考慮到張知白的身體,在曹利用之上的其實就王曾一人,而兩者之前還因座次產生過矛盾,不說勢同水火吧,也是矛盾重重,即便如此,王曾都奈何曹利用不得。

畢竟曹利用在十三年前,便任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仆射,后來加任尚書左仆射兼侍中,由于在群臣中極有威望,劉娥都很忌憚,稱呼“侍中”而不稱名字,這是專門寫入史料中的。

但曹利用倒臺后也最慘,歷史上是后年天圣七年正月獲罪,連續貶官三次,沒收家產,罷免了十多個重要親屬,再獲罪外放,途中被宦官給逼得上吊自殺,“投繯而絕,以暴卒聞”。

后人總結這位名臣的死因,“性悍梗少通,力裁僥幸,而其親舊或有因緣以進者,故及于禍”,曹利用生性勇悍,很少變通,對待幸進的小人從不留情,但自己的親朋舊友卻也因他幸進升職,最終遭受禍患。

講白了就是寬于律己,嚴于律人,私德有虧,可曹利用能坐鎮兩府十五年之久,手段自不必說,估計也發現太后對他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感覺到危險的降臨,便找準時機,借助之前的官家生母遇害風波,促成了機宜司的成立。

他本就是樞密使,一旦再握有這種情報機構,那地位就是穩如泰山,劉娥心中再是厭惡他,也不能冒著動搖國家軍政的兇險,強行將其罷黜。

畢竟同樣是樞密使,靠裙帶上位的張耆能和功勛舊臣曹利用比威望么?實在不是一個級別的……

換不上自己人,那就得捏著鼻子忍!

當然,想要穩固地位,機宜司不是只和皇城司爭一爭權力那么簡單,新官上任還得三把火,這個新的部門真要站穩腳跟,就得有所斬獲……

擒獲一位真正的“金剛會”成員!

正想到這里,屋門輕輕敲了敲,禮部官員恭敬地走入堂中,拱手行禮:“恭喜狄三元!”

狄進微笑還禮。

如無意外,他會被授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接下來官員之間稱職務,就是“狄直院”了。

這個年代的狀元魁首出身,確實優勢巨大,三館作為儲備人才的地方,誰能說狀元不是人才?后世明清狀元,都是直入翰林院的。

因此呂夷簡的叔叔呂蒙正,狀元及第,先通判升州,趙光義親征太原時,就是毀晉陽城的那次,召他到行宮晉見,稍加考校后,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加任左拾遺。

現在的首相王曾,也是連中三元,先通判濟州,然后一年不到就被召試回京,宰相寇準對王曾很青睞,特地讓他在宰執辦公的政事堂考試,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

又比如歷史上的今科狀元王堯臣,先同判湖州,一年多后召試回京,授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所以單以為官的資歷來說,有前例在先,狄進還在地方立下功勛,如今授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并不過分,待遇還不及呂蒙正和王曾,主要還是年齡太輕。

呂蒙正直史館時是三十多歲,王曾直史館、王堯臣直集賢院,都是二十四五歲,而狄進十七歲,別小瞧這七八年的差距,晏殊為什么能在三十多歲就入兩府,為宰執重臣?不還是因為他以神童舉授官,十幾歲就入仕了么,按照狄進的年紀,哪怕接下來不破格提拔,按部就班地往上升,入兩府的時間都可能打破晏殊的記錄,自然引人矚目。

此時禮部官員就正色道:“太后有旨,狄三元過館試后,入垂拱殿覲見。”

狄進面色同樣一正,整了整衣冠,隨之走了出去。

然而當他來到垂拱殿外,并沒有能進得去,殿門緊閉,里面正有臣子在議事。

狄進等在外面,自是目不斜視,不能失禮,耳朵卻不客氣地豎了起來,隱隱聽到殿內有一道洪亮的老者聲音,似乎在御前爭辯著什么。

就這般聲音忽大忽小,足足爭了兩刻鐘,才平息下去,再過了一刻鐘,緊閉許久的殿門終于打開,七個人陸續從垂拱殿走了出來,皆衣著紫袍,正是兩府要員,宰執重臣。

陳堯咨正在其列,出門看到狄進,不免有些訝異,但旋即就想到了,定是館試通過之后,太后直接相招。

王曾、張士遜、魯宗道、張耆、夏竦,也都打量著這個站在垂拱殿外的后進之輩,眼中的意味各不相同,相比起來,曹利用只是掃了一眼,就不在意地移開,嘴角上揚,似乎還沉浸在方才的情緒中。

狄進的視線沒有與任何一人對接,只是作揖行禮,眼角余光就看著一道道紫色的朝服下擺從旁邊走過,聽著黑面木底的官靴,踩在地面發出的清脆響聲漸漸遠去。

再等片刻后,內官來到面前,輕聲道:“狄三元請入殿!”

狄進跟著內官,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來到殿中行禮:“臣狄進拜見太后!”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太后,準確的說,是太后第一次見到他,畢竟隔著簾子,臣子是看不見太后真容的。

太后本來則能在科舉殿試中,面見今科士子,尤其是排名前列的,但她那時急于糾正八大王的過錯,放權給了趙禎,以致于也沒見到人。

此時珠簾之后,劉娥輕輕揉了揉眉心,振作精神,打量著來者。

一位英氣勃勃的少年郎印入眼簾,即便頭微微低垂,保持恭敬,腰桿依舊挺得筆直,有種朝氣蓬勃的出眾氣質,不得不說,見慣了年老的臣子,這位看得無疑更讓人舒心。

劉娥開口贊譽:“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狄卿聰敏通達,一心利民,亦有狄梁公遺風啊!狄卿可知,泗水縣彌勒教壇,已無百姓祭祀了?”

狄進道:“興修水利,墾辟荒野,軍民并豐,乃國之大事!泗水得縣令張廷贊所領,各地鄉紳所助,治理水患,整理耕地,變廢地為良田,百姓有安居之所,自不會受邪教蠱惑!”

“此正途也!”

劉娥微微頷首,又輕輕嘆息:“然多有求功心切之輩,不顧百姓安危,一意圍剿,要將今日之良民,逼迫成明日之逆賊……”

狄進應了一聲:“是。”

劉娥話鋒一轉:“陳公權知開封府時,屢破要案,多有狄卿相輔,老身觀案卷,遼國諜探在京師秘立了一處‘金剛會’,可有此事?”

狄進回答:“根據目前所獲賊人的口供,確實有這么一個諜探組織的存在。”

劉娥直接將兩者聯系起來:“這便是又一處‘彌勒教壇’了,國朝穩定,民心思安,那點陰謀鬼祟,又如何值得大動干戈?”

此言確實是正理,如果國家興盛,國力強盛,區區幾個陰謀行事的諜探,自然撼動不了大勢,生不出風波,可但又說回來了,別說古代的封建王朝了,就算是后世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社會矛盾,真要被鉆漏洞,也是防不勝防……

所以劉娥接著道:“然這等賊子,又不可放任自如,狄卿以為,該對‘金剛會’如何處置?”

結合之前的重臣爭辯,狄進已經清楚了此次談話的關鍵。

毫無疑問,劉娥是不希望看到機宜司壯大的,但之前遼人諜探確實興風作浪,又沒有理由反對,便準備從另一方面加以遏止。

曹利用將機宜司搬出來,跟皇城司打擂臺,太后就準備將他搬出來,跟機宜司打擂臺。

前面兩個至少是組織,后面干脆是個人,這實在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狄進有意沉默了片刻,才微微苦笑著道:“不瞞太后,臣對于‘金剛會’亦有執念,仔細搜尋,然根據案犯交代,這個諜探組織早在澶淵之盟前后,就已潛伏,至今已有二十載,一舉一動極為謹慎,乞兒幫丐首被擒后,會中成員就與之徹底斷了聯系,臣亦無法抓到他們蛛絲馬跡……”

劉娥聆聽,末了道:“如此說來,狄卿也沒有把握抓住‘金剛會’的賊子了?”

狄進直接道:“確無把握。”

劉娥道:“狄卿一人無把握,若有國朝精銳相助,又當如何?”

狄進怔了怔,突然明白,自己還是小覷了這位執政太后,對方的目的不是打擂臺,是要摘果子,曹利用成立了機宜司,劉娥則要把機宜司掌控在自己手中,立刻道:“臣年少,恐難當重任!”

劉娥嘴角微揚:“晏學士如狄卿這般年歲,已得先帝所信,擔當重任,狄卿不必妄自菲薄!”

說實話,狄進的年齡之所以沒有遭到明面上的非議,就是因為朝堂上有晏殊在前面頂著,相比起當年真宗對晏殊的寵幸,如今趙禎對狄進的照顧還真稱不上簡在帝心,但問題是,如今那位天子的老師,卻是被貶官外放的,以這位舉例,一方面是解圍,另一方面無疑也是敲打。

狄進卻好似沒有聽懂,依舊是那句話:“臣年少,恐難當重任!”

你有本事就先貶晏殊再貶我,看看趙禎炸不炸毛!

劉娥的神色又恢復沉靜,卻又轉到了另一個話題上:“狄卿在兗州時,擒獲渤海王族大榮復,此人請求歸附國朝,希望招安?”

狄進抿了抿嘴:“是。”

劉娥道:“機宜司初立,若有這么一位熟知遼人底細的渤海遺民任職,對于抓捕遼人諜探,可有助益?”

狄進念頭百轉,想到了各種推諉之策,但最終還是摒棄了僥幸,認可道:“太后圣明!自有助益!”

劉娥微笑:“國朝用才,當各盡其能,狄卿要好好教導一番這位渤海王族,擒賊建功,不要辜負臣民予他的一番信任!”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